巴山楚水凄凉地

发布时间:2019-08-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心整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代着名诗人刘禹锡的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被选入京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就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诵读这首名诗,我们似乎听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真切地感到一位老而弥坚的斗士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能领悟到一种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这首诗是刘禹锡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写于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结束了长期的贬谪生涯,奉诏返回洛阳。与因病免苏州刺史返洛阳的白居易相逢于扬州。一对饱经世事沧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故友重逢,白居易感时伤怀,写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二十八,刘禹锡的排行)一诗。刘禹锡遂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作为酬作。
诗的前两联追述身世经历,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难测、人生易老的深深慨叹。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时,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改革失败后,被贬连州刺史,再贬郎州司马。后被诏还,又因作《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再被贬为扬州、连州等地作刺史,辗转外地二十余年。后奉诏回京,官至太子宾客。从贞元十九年(803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白居易为校书郎,住常乐里,二人同朝为官,到宝历二年(826年)奉诏回京,刚好二十三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对自己这二十余年人生经历的概括。一个“凄凉”,一个“弃”,和白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把二十三年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看同辈人悉数升迁,只有自己在荒凉地区寂寞地虚度年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倒了出来。“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中“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廖亮,追思往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烂柯人”用的是《述异记》的故事,“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日:‘汝柯烂矣!’质还乡里,已及百岁。”当年的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三十二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而今他们都已五十五岁,行将步入老年。回首往事,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光景。所以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感慨。 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但他积极乐观,虽处逆境也能自慰,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尤为鲜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景象。“沉舟”“病树”比喻穷困潦倒之人。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却没有丝毫自怨自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艾之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面对一个蓬蓬勃勃的时代,诗歌传达给我们的是兴奋和喜悦。“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颇有积极意义,比白居易原诗《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为君把筹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更为令人振奋。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刘禹锡不少表现这种积极向上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的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改人们赋予秋天凄清、肃杀、伤感、悲凉的传统的悲秋情思,代之以美丽、明朗、阔大、高远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说这种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就是刘禹锡诗歌思想意义的精髓,也正是其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三、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诗眼,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句把“沉舟”“病树”理解为衰落的旧事物,把“千帆”“万木”理解为成长的新事物,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蓬勃的时代景象,而且蕴涵着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历史的洪流总是滚滚向前的,旧的事物必将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蓬勃景象,我们应是欣喜和赞美,而不必过多地为“病树”“沉舟”而惋惜、慨叹。这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可能遭遇挫折、痛苦,甚至是磨难,我们鳞伤的心需要抚慰。世事沧桑,人生易老,面对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奈和茫然,失落的心需要寄托。读刘禹锡的这首诗,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少了许多不平和抱怨,多了一份旷达和乐观。

精心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f5278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e4.html

《巴山楚水凄凉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