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木兰诗》
【学习内容】
教材:《木兰诗》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2.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3.学习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自立、自强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我知道的第一位巾帼英雄就是木兰,这个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女子,成为我一生崇敬的榜样。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乐府民歌《木兰诗》,去感受这 1 / 10


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了解常识,增加积累
对于“乐府民歌”你了解多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3.“乐府”古代音乐官署。其建置始于秦代,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4.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自由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言。常用的是五言和杂言。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字正腔圆,朗读文章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解决重点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头(pèi ....山(yān 机(róng 气(shuò) 金柝tuò) 2 / 10


红妆zhuāng 我旧时裳(zhuó) 地走(bàng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4.学生示范朗读,同学品评,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诗歌。 2.小组合作展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出示重点语句,学生翻译,教师强调互文修辞翻译方法。
互文: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文: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练一练: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身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文: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五、归纳总结,夯实基础
1.出示重点,整理归纳。
1)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表示贴上)
3 / 10


3)一词多义
为市鞍马(愿意) 驰千里足(希望) 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旦辞爷娘去(告辞) 4)词类活用
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记下) 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动词) (解释:买) 5)古今异义
娘闻女来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 今义(与“弱”相对) 6)特殊句式
问女何所思(倒装句) 愿为市鞍马(省略句) 2.相互提问,当堂识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木兰诗》,流畅地翻译课文内容。 2.将本课重点知识分类整理到积累本上。 3.完成课后题:思考探究、积累拓展。
4 / 10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民歌
1)成语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5)古今异义 6)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1.朗诵品味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批注阅读,在品读重点诗句基础上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花木兰的精神品质,提高精神境界。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夯基础
1.常识填空。
1《木兰诗》又叫,选自(朝代)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 5 / 10


合称“乐府双璧”
2)出自本文的成语“”,现在用来形容。 2.原文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身姿的两句: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
3《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
4《木兰诗》中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1《木兰辞》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朝 《孔雀东南飞》 2)扑朔迷离 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朗读文章理情节
6 / 10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根据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故事情节。
代父从军—— —— —— —— ——( )——比喻赞美
参考示例:
1.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立赫赫战功后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的故事。
2.代父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 三、品读语言析形象
1.品读关键语句,分析木兰形象。
1)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进行探究分析。
2)你觉得千百年来,木兰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示例:
1)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可以看出她勤劳、孝顺。
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见她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她骁勇善战、勇敢坚强。
7 / 10


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她不慕荣华富贵,不图功名利禄。
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见她机智、谨慎。
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见她活泼开朗、热爱生活。
总结:文章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例,为我们塑造了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勤劳善良、骁勇善战、刚毅淳朴的木兰形象。
2)木兰既是机敏善战、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又是勤劳能干、孝顺父母、热爱和平、不慕名利的平民少女。她身上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小女儿的一面。既有传奇色彩,又有人格的丰富性,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2.关注详略安排,体会作者用意。
作者行文中并不是平铺笔墨,对照文章结构,看看文中详写了哪些情节,略写了哪些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参考示例:
1)详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略写了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2)任何文章在剪裁上的详略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诗歌泼墨如雨般地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及女装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的 8 / 10


娇美的形象刻画得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
3.朗读精彩语句,赏析修辞妙处。
文中大量使用修辞,请把你喜欢的诗句大声读出来,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总结: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 四、欣赏阅读
阅读《木兰歌》,你喜欢木兰诗吗?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参考句式 : 1 我喜欢,因为文章是写(情节 / 内容),用 “” 写出了,更。 /因为文中对于(内容)有具体的描写,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木兰的。 参考示例:
1我喜欢《木兰诗》写停机叹息,《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的忧思之深,体现了木兰对父亲 9 / 10


从军出征的担忧,更好地表达了木兰的孝顺、焦急。
2)我喜欢《木兰诗》,因为文中对于木兰出征前的准备有具体的描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突出了战事急迫,时间紧张,渲 出紧锣密鼓的气氛,这样也能更好地突出木兰的细心、准备的充分。
总结:《木兰诗》是一首民歌,民歌的语言特点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修辞的使用,都使得内容更加生动,语言更加朗朗上口。 五、课堂小结
《木兰诗》用民歌的形式为我们传神地再现了女英雄木兰的形象。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忠孝两全的木兰是我们永远的榜样。同学们,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像木兰一样征战沙场,但是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成为英雄,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竭尽所能地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就是英雄! 六、布置作业
翻译《木兰歌(节选)》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巾帼英雄:机敏善战、勇敢坚强
木兰
平民少女:勤劳能干、孝顺父母、热爱和平、不慕名利

10 /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b4f40d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9.html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木兰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