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0篇随笔

发布时间:2020-01-30 08:16: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十

捕捉教学细节,促进课堂生成

这是《狐假虎威》的第二课时现场。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现在谁能来告诉老师,‘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啊?”杨悦怿把手举得老高:“‘狐假虎威’的表面意思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它的寓意是指没有真才实学却仗着小聪明借势欺人。”她回答地很流利,很完整,答完还嘟囔了一句:“我早就在成语词典上看到过这个故事了”。此时,班级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纷纷向她投去赞叹的目光。似乎她回答得太完美,已没什么好补充的了。这么快就回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我的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这么有分量的问题居然没有在班级激起千层浪,这让我感到很遗憾。“他们真的懂了吗?”似懂非懂吧,我有点无奈,但还是习惯性地对她进行评价:“你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

“现在,你能来说说课文中的狐狸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了吗?” 我继续问道。也不知是不是受了小杨的影响,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觉得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有的说,“我觉得这是一只仗势欺人的狐狸。”;还有的说,“我觉得这是一只爱炫耀的狐狸。”……狐狸的叫骂声一片。就在这时,沈铮宣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三五个坐在他身后的学生悉悉索索地讨论着,似乎在嘲笑他没有认真听课。我咳嗽了两声,暗算同学们安静。“这是你的看法,你能来说说狐狸哪里聪明了吗?”我温和地对他说。“他骗过了老虎”。你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好。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我的嘴角开始上扬,期待着更精彩的回答。“不可以骗人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是不对的。”夏知安明显是杨悦怿一派的。“他又是不是故意骗人的。”“小滑头”梅乐帆脱口而出,持反对意见。我会心一笑:“梅乐帆,你能具体说说吗?”“他不骗老虎,老虎会把它吃掉的呀。”他的声音很洪亮,语调有点较劲的味道。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他读给我听。“梅乐帆从课文里读出了狐狸骗人的原因,说得合情合理。还有别的意见吗?”刘书彤不甘示弱:“那狐狸很不应该带老虎到百兽面前去炫耀啊!老虎之前已经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他只是松开爪子,又不是不吃他了,不带他去,老虎还是会吃了他的呀!”梅乐帆习惯性地后面会带个“呀”字来回答问题,据理力争。“我也这么觉得?”“他出的不对”。此时,班级里纷纷自发组成谈论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嘀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这只狐狸吧!”我笑着走出了教室,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二十九

静待花开的声音

“老师,老师,景海轩他们在玩扔鞋子的游戏。”班级的纪律委员午饭后又来向我报告了。“什么?”我火冒三丈,心想:又是那根老油条,真是没有一刻让我省心的。

“刷刷刷”我快步走进教室,教室里部分学生已经在看书了,但有一小部分斜着身子懒洋洋得站着摆弄自己的文具,还有的半掩着脸偷偷摸摸的和同桌说笑。还没等我发问,班级里几个“广播站”就扯着嗓子向我告状:“老师,江宇博他们在玩扔鞋子的游戏”,“老师,景海轩把周子瑜推进女厕所”,“沈宸羿也在玩”……“我没有,我没有玩,我在看”沈宸羿声嘶力竭,把自己的“罪行”撇的一干二净。“他没有,我给他作证”,“我看见了”……顿时,班级里七嘴八舌,沸腾了起来。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气愤,大声喊道:“我请你们说话了吗?都给我练坐,乱哄哄的像什么样子?”一声令下,班级立刻鸦雀无声。我直勾勾地看着江宇博:“你有没有把周子瑜的鞋子扔到楼下吗?”“我没有。”他低声回答。“他有,我看见了。”洪明海出庭作证。我瞪了他一眼,继续盘问江宇博:“我再问你一次,你有没有参与扔鞋子事件。”他的声音更小了,不敢看我:“有”。“现在,请你的鞋子脱掉,扔到走廊里去。”我进行了最后的判决。接着,我开始调查第二嫌疑人景海轩,“你推周子瑜进女厕所了吗?”他供认不讳。“请你到女厕所旁边去站好”,我以牙还牙,对他进行惩罚。

最近,班级里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为此我常常心烦意乱,调皮捣蛋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屡教不改呢?我百思不得其法,直至看到窦桂梅在一书中的一段话:在转变学生的过程中,思想准备不充分,过于急躁,或者没有坚持长期教育,教育效果将不明显。我开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找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不足一:每次发生打人事件时,我都是简单地就事论事,抓住表面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并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他爱打人且屡教不改的真正原因,只治标不治本。

不足二:只凭借个人力量,忽略了集体、家庭及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致使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学生转变不明显。

因此,在再次展开教育的时候,我想我会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反复现象,加以正面的引导。静下心来,在爱的基础上,坚持教育原则,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特征积极想办法、定计划、落实措施,持之以恒。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静待花开的声音!

(二十八)

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天上班,我琢磨着该如何批阅学生的作业。其实前一天临睡的时候脑子里就想学生们会把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就想:明天一大早先到教室里去,赶紧把作业收上来看一看。如此一想倒也睡了一宿的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兴冲冲便往教室里赶,还未曾与学生照面,远远地便传来了他们琅琅的读书声,心中一阵窃喜:这些小鬼经常来得比我早,还蛮自觉的嘛!这种学习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呀!在班长的带领下读得更欢了。

于是,就想目不转睛地批阅起学生的作业来,好在布置的作业不算很多,要知道有的学生可会见机行事呢,只要你稍不留神,他们就会养成懒散之习,或漏掉些或迟迟找不着作业了等等。等到一口气把作业批阅下来,果然不出所料,长得白白嫩嫩而又懒洋洋的李彦辉、模样可爱的“雷雷”都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还有“博文”等十来位作业偷工减料度过了这快乐的一周时光……当催促他们打电话让家长把作业送来时,他们都满口答应。可直到下午三节课后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询问他们时,才看到了他们的作业,是真的忘在家里的吗?也许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最明白。记得早上李彦辉对我说:“我作业忘在家里了,我明天把作业带来吧。”我十分认真地回答他:“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相信你作业已经做好了,但今日事今日毕,我今天必须批完你的作业。”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业问题就是一场场“游击战”,我觉得作业并不是负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完全为了结果,重在练习的过程,只要已经补好了,暂且就善待他们吧。更重要的是始终如一地对学生抱有信心,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期待他们的成功,而非一次次地挫伤他们,沉淀他们错误与失败的经历。

(二十七)

我为学生鼓掌

—— 一堂语文课的教训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6《一株紫丁香》。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我和学生商定,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如果读错了就要停下来换下一个人。(以往读书的形式很多,但我总是让学生耐心听同学读完后进行评价。)由于采用新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发现听的同学特别认真,读书的同学更认真,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当前两个同学由于多字或少字被叫停后,第三个同学是梁舒皓,一个很内向的男孩,平时不爱读书,从第三段开始,他居然非常流利地一直把课文读完了,同学们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他自己也非常激动。我更为之激动——为梁舒皓同学的认真读书、为同学们喜欢这个新方法!我不由得为孩子们鼓起掌。   

以前,我总是担心用这种办法会扼杀孩子读书的欲望,总是要求学生耐心听等同学读完在指正。今天一试遇错叫停,使读书的孩子更认真了,听的孩子也非常专注,忽然觉得自己真是杞人忧天,惭愧惭愧!相信出现错误的同学一定能知错就改的。

(二十六)

练习6 教学随笔

练习课与其它课不同,往往要枯燥得多,所以如何把练习课上的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近一阶段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在上练习7的时候,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授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小老师。

这个练习第一课时是教授一些天气的图标和安全知识方面的标志。

一、认识图标

我先出示挂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通说互相讨论,过一段时间后,我指明让学生上讲台拿着教鞭来指认,接着询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如果有就要说出自己的理由,等大家都找到正确答案了,就自己在书上连线。

二、加深印象

接着就是玩游戏时间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的名字是“你说我点”。首先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拿着教鞭,然后由这名学生自己指名一位学生来任意说出一个标志的中文表达,在讲台上的那名学生就根据这位发言的学生所说用教鞭在图上指出相应的图标,如果答对了,他就有权力继续叫其他学生来发言,如果答错了,就换那个把他问倒的学生上来,学生们看到自己有权力让任意一个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都想上讲台来接受挑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些图表的印象,增强记忆力。

在教授安全知识方面的标志时,为了避免重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缺乏新鲜感,所以就变换了方式,在学生明白标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学到的标志自己编一个对话,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效果也不错。

通过上这节课,我体会到了练习课也可以上得有滋有味,关键是采用的方式要得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练习课。

                    (二十五)

让“阅读”为孩子插上好学的翅膀
  我们当教师的人最怕遇到这样令人忧虑的现象:孩子们不愿意学习,是家长、老师在强迫他们学习。而这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们,刚入学时是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的呀!但这点火花为什么这么快就熄灭了呢?最多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太大,孩子承受不了,选择逃避。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想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老师的鼓励、欣赏和引导会让一个普通的孩子变得优秀,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会让孩子充满自信心。但如果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挑剔、讽刺、讥损、数落,对孩子的行为不信任,过分要求孩子不平等地尊重自己,而孩子则用不学习来对抗。
  所以,传统的教育方法也要根据孩子心理的变化而改变。
  故而,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阅读。作为教师,教给儿童观察自然界,是为了教会他读书。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钻研、会思考的人,并不那么简单。这跟仅仅教会学生流利地朗读并不是一码事。只有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作为一个教师,当他步入教坛开始,就应周密地考虑:在小学期间,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阅读哪些书呢?优秀的作品对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这些书籍将作为宝贵的财富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通过阅读激发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生根发芽,取得好的收成。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学习大纲规定的教材。如果一个学生阅读的面很广泛,那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新概念、新现象、新事物,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他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当然,学习的兴趣也激发起来了。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就像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给它提供滋养。我们,作为教育者,更悉心地保护它们,让它们茁壮成长。

(二十四)

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作文
            ——从作文教学中浅谈学生愿意学习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如人意,原因何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
  记得十月中旬去实验小学听课,其中实小的张荣老师的那堂作文课使我印象深刻,叹为观止。课一开始,他让学生畅谈对上作文课的第一反应。学生们均仰天长叹:唉!又上作文课,真没意思……唉!又要写作文了,真倒霉……张老师承诺给他们一堂不一样的作文课,结果呢,他做到了!他的主题是《两分钟》,这在常人看来是多么平凡无奇的两分钟,在张老师的诠释下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同样的两分钟却有那么多不同的过法,时而短暂,时而漫长;时而紧张,时而轻松……他把整堂课设计成三大版块:头脑保健操(2分钟)、木头人游戏(2分钟)以及自由活动(2分钟)。然后让学生把在这3个“两分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全部记录下来,也就是发现了习作的素材。整节课,学生们“玩”得很开心,课堂气愤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作文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作文就在身边,身边就有作文,而且离地很近,使学生对作文逐渐产生了亲切感,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洛克这里讲的“娱乐”无非就是兴趣。所以,希望能够引起老师对兴趣问题的注意和重视,即引燃学生愿意学习的动力,使其在思想上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喜欢学”的质的飞跃。就语文老师而言,学生变得喜欢学习作文了,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就变得顺利了。

二十三

孩子,老师如何走近你?
  面对现今的课堂及教学,我遗憾地觉得——真正会对知识闪出渴望的光芒的学生,太少了!而终日沉湎于“自我世界”的倒不在少数。是他们不习惯年级升高的跨度吗?是他们真的不愿意学吗?还是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和自信?!我可以大声而又肯定地说——不是!!
  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觉得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也就是说一切靠学生的自主。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悟自明。
  从自主两个字看,即为自己做主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不受教师、教参亦或其他人或参考的任何限制,只去阅读文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朗诵或默读,或浏览或细读都可以。这也切合了语文的实际功用。读出什么便是什么,语文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读,实现其个体价值,发展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主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有人说语文课最好是“自助餐”,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精彩的导语设计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往往教师会在导语中将文章的内容或主旨或写法透漏给学生,这样先入为主,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大大受到影响。倒不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灵活导入,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切合学生实际,给他们更大的自主空间。
  如果我们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我相信,课堂上也会摇晃起那几双“陌生”的小手!

(二十二)

让识字变为一种美丽的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识字教学,抓好识字教学。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比较形象具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识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如何变枯燥的识字教学为充满趣味的识字游戏,使识字教学与理解、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呢?给生字找家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给生字找家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识字与图画结合。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一般都很感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对表示具体可感事物名称的字(词)都可以结合图画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性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当学生读正确生字的字音后,五彩缤纷的美景图自然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好奇、求知的欲望,也为学生实现图、字对应提供了凭借和桥梁。这样,学生自然比较容易地根据字词找到相应的事物,从中也悟到了生字所表达的意思,如此字音与字义、生字与图画相互勾连,使识字教学与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对生字的牢固识记和灵活运用,提高了识字效果,使“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
     于是,通过创设直观的图画情境,给生字找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怪不得崔峦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写到:“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等,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
     美国图论学家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其意在强调形象的重要。低年级识字教材一般都配有大量的图画,因此,在教学中重在充分运用它们,并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识字与事物具体形象的联系。

(二十一)

把赞美还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在班里有时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我班也有这样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一次做操前的排队时,班级前面地走廊里有一张纸,走过的孩子都当没见到,只有他弯下腰捡起了纸。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二十)

让“金口”开起来

目前,小学生课堂哑巴闷葫芦很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地摆在教师的面前,从新教材的编排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课堂哑巴开金口,打破他们不愿说不会说的局面呢?
多复述,多交流。复述是朗读的升华,是检验学生对题意的熟悉、理解记忆和吸收的了解。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记忆、理解的特点,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复述的内容可以是体重的条件以及问题,在复述过程中允许学生添加成分,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说话的能力.。是指多组织读书交流。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书或其他渠道上得到的知识讲出来,讲的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科学知识,也可以是轶闻趣事;可以是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是向同学推荐新书或好的文章。
多对话,多提问是指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一些日常生活的对话。如学生可以自由分组,自拟对话内容,分好各自的角色,经过一定的准备就可组织活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看图意,提问题,解决问题的题目比较多。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们提问,提问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同桌、可以是小组,还可以和好朋友。然后教师对他们提问进行评比,给予表扬。这样一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十九)

儿歌促学,培养课堂常规好习惯

第一次走进一年级教室,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你,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但是课堂上的一个个让老师苦笑不得的场景也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例如:课前迅速使学生安静坐好组织教学的一问一答式口令:

师:一二三。生:请坐好。师:请你跟我坐坐好。生:我就跟你坐坐好;师:请你跟我来写字。生:我就跟你来写字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小耳朵。生:仔细听。我的课前准备操: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好学生!

次,我觉得对于小学生,老师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给他们一个小礼物或者一些小奖励,他们会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会有所提高。上课纪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轻松,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十八)

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总会迟到,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王同学还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做口算,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下了笔,抬头看着他,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天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今天早上忘记带布置教室的小盆栽了,半路上,他回家拿盆栽,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

十七

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生活中拨动那根琴弦
       三年级上册(即本学期)的第2篇课文的课题是《学会查“无字词典”》,一开学我就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此课。我们听说的词典都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无字词典”,课文的题目就引起了人的阅读兴趣。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书本知识必须从体验中加深理解。本文中的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而要学会查它,就要处处留心,认真体悟。
     是啊!自然界的知识可真是学也学不完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认真学习,多读课外书,还要学会查无字词典,多到大自然中去,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至于学的那么累,永远有那么多背不完的条条框框、成语诗词。
     学习了本文后,自己也豁然开朗。我想,我们的教学,应该训练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观察。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知识并不单单从语文、数学、科学等书上学习得来,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固然,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新闻。有意识的让孩子关心国家大事,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然后让孩子谈谈看法、感受,家长和孩子之间可以像朋友似的交谈。十岁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强,家长要多留孩子一点思考、发表看法的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点拨。刚开始会很难,孩子看不懂或不会表达,十天半个月下来,他肯定能够有自己的想法了。几个月一过,他能够侃侃而谈了,家长肯定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许多惊人之处。在学校,孩子之间的互相交流,思维碰撞,孩子不光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而且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能力也增强了。还可以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增长他们的见识,或者鼓励孩子在报刊、网上查阅资料,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该积极回答,或和他一起解决。
     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养成的,更需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督促、监督和检查。相信,通过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努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会学习、爱学习的学生。

(十六)

用眼睛看世界  让心灵去旅行
     孩子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瑰宝,让孩子在爱与关怀下,开朗而健康地成长,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愿望。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父母常常毫不吝啬地为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却往往忽视了“精神食粮”的充实。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犹如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一张进入古今中外、宇宙苍穹的通行证。古人说得好:“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本好书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很深远的。可见通过阅读,可以引导孩子开启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口。
     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主要是通过语言。我们的日常口语很有限,父母的文化修养越低,孩子接触到的语言就越有限。阅读却非常公平,它提供了语言上的无限可能,对每一个孩子的机会均等,只要我们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为孩子大声读书,能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集中注意力;
     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让孩子获得学习的基本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阅读和讨论,能让孩子学会交流,学会思考;
     阅读优秀的知识类读物,能让孩子获取关于世界万物、人类发展的丰富知识;
     阅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让孩子了解人性,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
     美国阅读专家崔利斯先生提出这样一个公式:当你读的书越多,你就会越聪明,你在学校待的时间就越长,获取的文凭也会越多、越高,将来你找到的工作就会越好,得到的钱也就越多……这个公式很现实,但有时也会很失败。我们看到过太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在让孩子学会阅读的同时,开始厌恶阅读。
      我想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另一个公式:当你爱上阅读,你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和爱本身,你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它能令你无所不能。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唯一理由!

(十五)

作文——与自然有约
     自然,美丽而又安详,它承载着我们的生命和情感,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永恒的家园。
    要想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驾驭作文,让作文回归生活,使学生懂得作文写什么是至为关键的一步。让学生的作文回归生活,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写身边的人或事物。因为自己的事,身边的人(事)或物都是小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做的,他们感受深刻,体会真切,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感到有话要写,有话想说,容易写出象样的习作来。
     大自然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大自然作为课堂,拓宽视野:学生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级市场、观赏名胜古迹、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探索乡村变化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学生只要有了亲身体验,就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那么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学生肯定会乐意去写,而且有内容写。
     一切教育教学的宗旨是要培养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人,习作也不例外。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聪慧、灵敏的人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时时处处有生活的观念,并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慧眼,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常常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获得习作的灵感和激情。经常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要放弃任何一个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象猎人那样时刻关注生活,增强了对生活的敏感性,并练就了一双"慧眼",使学生善于从自己身边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淡的东西。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你已经经理了十几回这种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变化,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我们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和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
     孩子们,当火红的春日带来初升的热情,当雨后的阳光又普照热烈的大地,当晴朗的天空吹来秋的清爽,当飞扬的雪花渐渐隐没在冬的黑暗里,让我们走进自然、感悟自然吧,聆听自然最深刻的启迪——让作文回归生活,让自然与作文有约!

(十四)

 无心之过,有心之省
     小张是我们班一个成绩中等的女孩,性格开朗,比较乐于活跃气氛,比如搞班级活动之类的。而现实中,琐事很多,身心俱疲,何来心思往这方面考虑。上星期也是一样,她又开始围着我,神秘地打探不停。老师,这个礼拜的班队课有没有空啊?”“老师,星期五的品德课能不能剩一点时间给我啊?”……起初我还蛮在意地问她有什么事,可她只是一味的卖关子。再说以她的个性和看她的神情,我也多半能摸着点头绪了。我她大概又要提议搞什么班级联欢了,可就现在的教学节奏,谁都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周旋后,我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了。本就感到很累,所以只是扔给她简单而又没有温度的两个字——“没有!之后她总算没有再来纠缠了,于是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直到几天后我批到她的日记,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言行其实已经伤害到了一颗纯真的心灵。
  从她的日记中我知道了内情,原来她的好朋友,我们班另一个姓张的女孩好像下学期要转学了。虽然她在日记中一点都没有提及关于要为她送行的事,可我分明已经清清楚楚她那几天围着我问我索求时间的用意了。顷刻间,我觉得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自己的疏忽,更因为自己的懈怠,无意间辜负了一个孩子的良苦用心。尽管我知道她不会埋怨什么,也知道她的那点失望不过瞬间就会烟消云散,可我内心的那份愧疚,又要过多久才能散去呢?!
  我们无力左右整个社会的优劣沉浮,但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们由衷地希望他们都有一幅幅色彩生动活泼的画面。所以,我们还有许多力所能及的言行可以去努力。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
  诚然,孩子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白纸迟早得是他自己去描绘。如何描绘这张纸,就看他自己的修为了。但如何要孩子去修为,就需要家、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了。如何要孩子去修为,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因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成材的孩子才有用武之地;如何要孩子去修为,是学校的责任,因为经过老师的熏陶,孩子才有爱国爱家的意识,才有经天纬地的能力;如何要去孩子去修为,是父母的责任,因为掌握国家命脉的那双手牵在摇摇篮人的手里……

(十三)

班主任工作点滴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过酸甜苦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保姆,要带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确实不容易。但小学低年级又是学生刚跨入校门,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荣的。我觉得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到达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同学们有的表现出当别人有困难时不愿帮助别人,在同学们做值日的时候,每个人做完自己分配的任务,就对老师说:老师我做完了,可以走了吗?根本不知道我们是一个整体,完成自己的任务要看看其他的同学任务完成了吗?帮别人检查一下,全都完成以后一块走。我们要帮助同学们学会团结协作,班级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因此我们的班级公约就是:懂得用嘴角微笑、学会用耳朵聆听、知道用小手帮忙、体会用心灵理解。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优点,特别是那些特殊学生。有意识的让这部分学生表现自己,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和同学并没有孤立他们。

与家长做好联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当孩子因为什么事情犯错误了,家长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怎么教育的你们?就好像所有的责任都是老师一个人的,家长就没有责任。孩子之间的事情,家长最好不要介入,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或者老师沟通,由老师协调。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要好好与他沟通。让他们明白教育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有时候,家长家长要为学生做个好榜样。家长也要学会欣赏孩子,重视孩子点滴的成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从工作到现在,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十二)

努力,为那纯真轻舞飞扬
     人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描黑他就是黑,你在他那纯真的瞳仁前描红他就是红。是的,每一个刚出生的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直到他最后离开这个世界,他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案,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那么,任何一只乌黑的魔爪都能玷污了那纯洁的心灵。世界上好人是多数,可坏人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当今社会,已不再是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的天堂了,于我们的可信度也越来越小了。要想保住这张纸的纯白,很难啊!
     我们无力左右整个社会的优劣沉浮,但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们由衷地希望他们都有一幅幅色彩生动活泼的画面。所以,我们还有许多力所能及的言行可以去努力。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
     面对着刚入学的孩子,不要急着在头脑中树立“白纸”的形象,或者急着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空的容器,急着在“白纸”上构图抹色,急着在容器里填塞。教师需要在施教之前,了解一下,每一个孩子来自一个怎样的家庭?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目前的理解程度、心境、情绪善如何?他们是否已准备好适应学校的生活?正所谓“教育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特点、性向、兴趣爱好、需要、天赋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教育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也才会是如鱼得水般的欢快。
     诚然,孩子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白纸迟早得是他自己去描绘。如何描绘这张纸,就看他自己的修为了。但如何要孩子去修为,就需要家、校、社会的共同责任了。如何要孩子去修为,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因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成材的孩子才有用武之地;如何要孩子去修为,是学校的责任,因为经过老师的熏陶,孩子才有爱国爱家的意识,才有经天纬地的能力;如何要去孩子去修为,是父母的责任,因为掌握国家命脉的那双手牵在摇摇篮人的手里……

(十一)

我们不需要“等待”

我们知道,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重视让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有责任让这些智慧之光更好地照亮今天的孩子,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发展,不断创造和光大人类的文化成果,创造更多的人间奇迹!
     赞可夫有一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怎样教会学生思考呢?教会学生思考就是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更是教育思想问题。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目的不明确,思维还不成熟,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一方面有较强的好奇心,新书到手不知要翻多少遍;一方面又满足于一知半解,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了解个大概后就满足了,却把旺盛精力用在书中插图的涂抹上,或转移到其它方面去。可见,要使小学生学习语文入门,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学习语文。教师不但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它,培育它,使其长盛不衰,还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作文章,使其有新的感受。教会学生思考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又可自己动手动脑,尝到甜头,满足心理需要。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被老师控制得得心应手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总是把学生的思维控制在老师预想的范围内,如果我们的学生“脱轨”了,会觉得这堂课不尽人意。其实不然。
    有这样一种普遍场景:“同学们,昨天已经预习了,现在看看有无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整个教室沉默,无一人回答。“那好,老师提出问题,你们思考回答”。时间过去了很久,没有回答。于是,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难以等待,只好噼里啪啦,一个人讲完了算。如此,每天循环。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灌输,习惯了接受,习惯了唯师是从,唯书是从,惟命是从,他们习惯了习惯的一切,唯独不习惯冲破这些禁锢了他们思想的习惯而独立思考,而有疑而思,有疑而问,思而有疑,思而发问……
     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灵机一动,难题解开。”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会思考,那么做事、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
     我们要反思和着力的是——打破学生所习惯的以上的一切一切!

(十)

先学生之「思考」而「思考」

有人批判这个教育异化为简单社会规训的年代;“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
   我们需要乐于思考的教师,他们能够以自己生活的广度和学习的深度,带领学生学会思考。要知道,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羸弱得以至萎缩,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育,只能是一种“寄生的教育”,无法培养出学生完整的品性和健全的大脑。
  尽可能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比如板书学习重点,一般是老师写,可偶尔也可以请学生写,同学们关注学习重点的兴趣就浓一些。如果请几名同学同时写,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一些。读课文,教师范读是一种形式,学生朗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同样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形式。考虑到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断变换讲课形式,学生就能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较浓的学习兴趣。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象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将演员带入到预想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不要担心学生在面对真实世界时会彷徨、会迷失了方向。诗人雪莱说过:“如果你过分地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们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能凌空飞翔。”我们也不应过分呵护学生,让他们在远离现实的教育生活里生长,否则,学生的思考力失去了土壤,他们向上的道路就不会延伸得太长。

(九)

           沉睡的你们,何时醒来?
  这篇随笔大概代表了众多老师的疑虑和心声吧,但愿能唤醒沉睡中的你们——我们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
  星期四下午的语文课上,上到一大半的时候,坐在最后两排的张和何又开始不停地讲话,尽管已多次暗示或明示,但他们仍毫无自知之明。终于忍不住令其站起来,可顽固的他们过不了多久连站着都不愿舍弃交流,佩服至极!下了课,叫到办公室里大为光火,且不论这是对讲台上声嘶力竭的老师的不尊重,对其他渴求知识的同学的干扰,仅仅为了他们自己,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和延误吗?浪费父母的心血和期望,延误自己的光阴和前途。所以作为老师才更为气愤,恨铁不成钢!可何同学在此时竟然还能笑得出来,他的麻木令我更加恼怒和费解。这时数学老师走进办公室,第一句话也是:**,你妈**电话是多少,我正好要找她,最近作业一塌糊涂。他倒是毫不避忌也流利地告之了号码,别的孩子多少会因害怕和羞赧而吞吐。他的豪爽倒另我们大吃一惊。电话打通了,张老师把最近他的一系列表现告诉了她妈妈,请她明天尽量抽空到校一趟。
  电话挂断后,张老师笑谈:她说何**的作业不肯让她检查……我恨不能问她你们两谁说了算?是啊,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类似这种本末倒置的长幼关系,这大概也是阻碍我们教育的一大绊脚石吧。当然,这样麻木的学生,如此麻木的家长,绝不是个别现象,每个班级、每个学校都有,甚至殃及着我们的教育环境。现阶段,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精打采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对于老师的批评、教导要么麻木不仁,要么仅能维持三分钟热度,弄得老师一头雾水,而家长呢,面队老师的一次次告状,大概他们都烦不甚烦了吧。最多只会抛出一句只好麻烦你们老师盯紧一点了,让你们操心了……”我们一次次的和你们取得沟通,不是为了听这几句客套话,也不是为了逞我们的能,只是想连手把你们的子女、我们的学生教有所成,如此而已。如果你们把自己的子女送进校门后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那么,我想你们所需的只是一个托儿所,而不是一个学习、成长的熔炉!我不知道这类学生和其家长,是自己不想上进,还是自知有心无力而放弃了。如果是这样,何必再让你们的宝贝坐在教室里伪装呢,孩子累,你们家长也累,我们老师更累。当然,关于这种现象,不得不就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老生常谈一回了。据相关言论,孩子不成器,关键在父母,尤其是母亲,有爱无教,正如孟子说,如养猪是。孰不知,严是爱,松是害,你们的溺爱和无所谓早晚有一天会葬送了子女的明天。
  孩子,你的麻木,是我们的悲哀;家长,你的麻木,将是孩子的悲哀。麻木的家长,麻木的子女,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遗传?

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

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灵动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智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七)

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习惯方面,首先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其次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六)

批评艺术化

批评是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好的批评,好比是一帖清醒良药,能医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等疾病,而轻重不分的批评,就会由于“医治”不当,使事情走向反面。

一、批评之前先肯定,也要选择恰当的批评语言

批评时,应先客观地肯定学生的长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然后再严肃认真地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时要合情合理,使学生感悟到教师批评的深刻、严肃和公正,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

批评的语言应根据事态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情况来认真选择,有时可采用“暗示”的方式进行批评。点而不破,委婉含蓄,使学生体会到批评中有谅解,有关心。

二、要选择恰当的批评场合,不可伤学生的自尊心

批评要根据不同的事件和不同的对象,选取适当的场合,这样能增强教育的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特别是个性强的学生,自尊心也特别强。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尽量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不夸大,更不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把气出在学生身上,说些尖酸刻薄的话。

掌握批评的艺术和分寸,是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的表现之一。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在信任、尊重、激励学生的同时,能注重提高批评的艺术,那么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孩子,你不要说废话

上课了,我向西走去,那里是我的主阵地——教室。有着一群孩子在等着我。可是预备铃声响后,总有几个喜欢转来转去讲话的,反复强调,双手的胳膊一般不要同时离开桌子,以免像坐在转椅上一样舒服。我边想着边往前走,虽然反复强调,但是对班级的有些同学似乎没有任何作用。不能随便讲话,那更是我反复强调的。

一天上课,我还是像平常一样,踩着预备铃声走进教室,看到一个孩子转着身子大声的讲话。在常规的问候以后,我特别地朝那位同学那里多看了一眼。

下课以后,我与他谈话。他承认了是在说废话,而且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在我边上站了三分钟,我什么也没有说。后来我问他该怎么办?言下之意是,今天有什么处罚,你自己说吧。他说课间不休息,在班级练坐。我说,好的,但是时间是放学以后。今天,我是在杀吗?快排队时,同学在看他。怎么放学了不抢着排队回家?今天怎么自觉地在班级练坐?……这些问题,他们现在不敢问(排队不能讲话),明天早上伙伴们一定都了解了。

有些事情我们不要说得那么明白,其实中年级的孩子大多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一个两三天都无法坚持的同学,一定是长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才这样的。何况现在的孩子聪明多了,在老师面前带着假面具也是常有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我问自己,是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也希望自己以后管理起来能够不要那么辛苦。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只是方法不一样而已,其实每人均在尝试。

传身教之礼仪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礼仪?即:人与人交往时,把待人接物的内心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

要让学生懂得问候,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当学生问候老师的时候,老师又应该怎么做?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行为都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主要是靠榜样的影响,并通过它们的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人们通过观察各种行为所引起的不同结果,就会产生在什么场合下做出什么反应才适合的假设。这种在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成为以后行为的指南。观察学习乃是人类获得大量行为反应的主要形式。既然这样,榜样的示范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示范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不妨在教育孩子之前先问问,我是不是这么做的?

(三)

用爱心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在我担任的班级里,有****两位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课堂上,我仔细的观察他们两个,课下,我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看来是思想问题,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很生气,同时也有些失望,真想再也不管他们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弃了他们,那么他们也许就会越来越放松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在班级页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给予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的关怀,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选学生的最爱作为奖励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玩和看电视是孩子们的活动,发生的频率比较高:而吃蔬菜和做作业对某些孩子来说是不太喜欢的事情,发生的频率比较低了。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率活动的发生.这个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在我们的教学当中运用这个原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就尝试到了。

大部分男生一上体育课,还没等上课铃响就急冲冲的跑到办公室来拿篮球,可见玩篮球是他们的最爱,等到上课了,心神不定,做完一个练习就悄悄的在问什么时候给他们打球的时间,后来我就利用他们的最爱来奖励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当他们练习得很认真的时候,就会给他们意外的收获!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的心情也很好.鱼和熊掌兼得。

也许有的人就说我们也提供了好多东西来强化学生,但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强化的选取不恰当,应当观察学生在有机会选择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按选择的可能性把这些行为排列出顺序。当然强化的东西需要经常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学生的亮点,学生的爱好。

(一)

做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

一个既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教师采用的策略都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实在回答不了的,教师让他们课后自己去查资料解决。课堂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该解答的要解答,该引导的要引导。把所有问题推给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在确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应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师这也回答不了,那也无法解释,是不是知识面太狭窄。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这样上课,学生还会信服、还会喜欢吗?

一个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新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一个即灵性又智慧的语文教师,要有教学的好“点子”,这“点子”就是教育长河里的珍宝。同样是组织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是简单照搬,一成不变,而有的教师总能创设富有个性的教学形式。如阅读教学,如果总是“复习——导入——学字——读文——作业”这个模式,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我们深入解读文本,找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就能披文入境,乐于感悟,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语文课容易,上一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容易;做语文教师容易,做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一堂有灵性有智慧的语文课,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情绵绵;时而情景交融,时而自然流放。 

  有灵感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聪慧的语文教师,充满自信与关爱。即灵感又聪慧的语文教师,才华横溢,语言优美,风趣幽默。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用你的智慧去创造灵动的语文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b62e00b9d528ea80c77987.html

《小学语文30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