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3-04-21 11:49: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全诗赏析
出自东晋诗人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大抵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始终信任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安排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威望,在东汉未开始受到强烈的猜忌。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期;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崛起。但个性觉悟,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停止,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人们一直发出哀伤的感慨:“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令人悲”(《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触到的,是无穷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然而,即便说窘境与背谬注定要随同人类的全体过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点),在不同的阶段上,人仍是要寻找不同的摆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明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的诗开端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峙的态度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这《喝酒》第五首之中,
表现得最为充足而精美。凭着它那浅易的语言、精微的构造、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简直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主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认。自古及今,权利、位置、财产、声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础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古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奈解脱。而陶渊明仿佛不同些。他当时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需如何钻营取巧、矫揉造作,厚颜无耻地丢去一切尊严。他起誓要扔下这些“宾”的货色,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开头说,本人的住所固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嘈杂。“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来往,所谓“冠带自相索”。由于陶渊明爱好诉穷而人们又经常忘却贵胄之家的“穷”与布衣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象征就被疏忽了。真实 未审,陶家是东晋开国功臣陶侃的后辈,是浔阳最有权势的一族。所以,只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败,冷寂到门无车马毕竟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纳到前四句的中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弊的、漠然而全足的精力状况。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淡的立场,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寂静了。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切实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滚不休的官僚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犹如书面语,实在结构异常周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提问,第四句答复作结。高超在这种结构毫无僵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人不知鬼不觉被作者领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陡峭的也大发感叹: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排挤了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探听作者在什么处所树立人生的基点,这就关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维。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括自耕自食、简朴寡欲的生涯方法,又深入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联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主要的,每一个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741664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1.html

《【描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全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