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篇:《李善长》、《邓攸》、《屈突通》、《赵秉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四篇:《李善长》《邓攸》《屈突通》《赵秉文》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帏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人 B.为参像,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C1)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4A(刺探,动词)
5BA1)忠于朱元璋,2)多刻薄;C.两句都是写“甚见亲信”的; D2)是待之以礼,不是“亲信” 6C(错在“不能平定天下” 71)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作出决断,又擅长外交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起草文书”(一句一分,共5分) 2)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渐渐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极”“稍”“致仕”,各1分,通顺2分)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予。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年。
(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 讼:诉讼 B.没于石勒

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 比:比较
D.俄而有诏原之 原:原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3分) 混奇之,以女妻焉 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乃劾攸以擅出谷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守孝前后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捉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还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拯救饥民。由此,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喜欢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3分)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3分) 3)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4分) 4.C 5.B 6.C 71)译文:他曾去拜见镇军将军贾混,贾混把别人的诉状拿给邓攸看,让他作决断。(诣、讼事,决,句意)
2)译文:然而石勒平素忌恨那些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级官吏,他听说邓攸在营中,便派人骑马去召他,打算杀死他。(宿,闻,驰,句意)
3)译文:百姓数千人牵住邓攸的船进行挽留,使船无法行驶,邓攸于是暂时停住,到半夜时开船离去。(牵、进、发,句意。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隋)文帝遣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藏马二万余匹。文帝盛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死不再生,陛下至仁至圣,子育群下,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愚臣狂狷,辄以死请。帝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是。感卿此意,良用恻然。今从所请,以旌谏诤。”悉达等竟以减死论。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有众十余万。通发关中兵击之,师临安定,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通乃扬声旋师而潜入上上郡。迦论不之觉,遂进兵南寇,去通七十里而舍,分兵掠诸城邑。通候其无备,简精甲夜袭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

炀帝幸江都,令通镇长安。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赐实封六百户,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悉达等竟以减死论 竟:竟然
B.遂进兵南寇 进:进犯
C.既而义师济河 济:渡过
D.每自摩其颈 摩:抚摸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朕之不明,以至于是 命释之,授兵部尚书 B.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 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 C.显和军溃,悉虏其众 每自摩其颈曰
D.岂容以畜产之故,而戮千有余人 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
6.下列对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帝派屈突通检查陇西放牧的情况,结果查得当地官员隐藏马匹,文帝大怒,要将太仆卿和一千五百多管事的官员处死。后经屈突通力谏,文帝免除了他们的罪责。
B刘迦论造反后,屈突通发兵征讨,最初表现出怯意,后来才在刘迦论无备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击溃贼兵。
C.屈突通听说洛阳被义兵占领,于是率军去救,被降将桑显和及刘文静副将窦琮、段志玄等追擒,送至长安,太祖以其忠贞,仍授其兵权。
D突通不爱财货,为高祖称赞,又因讨王世充功居第一,被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一职,镇守洛阳。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

2)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 4A(解析:竟,此处意思为最终) 5C(解析:A 前为主谓之间,后为代词“他”B前为动词“做”。后为介词“替”C均为代词“他的”D前为介词“因为”,后为动词“认为” 6C(解析:A原文“悉达等竟以减死论”,只是免死罪,并非全免罪恶责。B“初不与战,军中以通为怯”只是诱敌之法,并非真怯。D授陕东太行台右仆射一职,只是后因,并非前因。 71(屈突通)秉公执法为人正直,即使是自己的亲属触犯法律,他也不会包庇纵容任何人。“奉公”“虽”“亲戚”“纵舍”各1分,整体1分)
2)当时薛举的珍宝像小山一样堆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山积”“争取”“独”“无所”各1分,整体1分)
赵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阳人也。幼颖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进士第,调安塞簿,以课最迁邯郸令,再迁唐山。丁父忧,用荐者起复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泰和二年,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州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于用刑,每闻赦将至,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秉文为政,一从宽简,旬月盗悉屏迹。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
大安初,北兵南向,召秉文与待制赵资道论参边策,秉文言:“今我军聚于宣德,城小,列营其外,涉暑雨,器械弛败,人且病,俟秋敌至将不利矣。可遣临潢一军捣其虚,则山西之围可解,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必救’者也。”卫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败闻。寻为兵部郎中。
贞祜初二年,上书愿为国家守残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之意,且曰:“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以身许国,亦书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于国,犹胜坐糜廪禄为无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今翰苑尤难其人,卿宿儒,当在左右。”不许。 兴定元年,拜礼部尚书。又明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其弊益甚。盖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稍涉奇峭,即遭绌落,于是文风大衰。贞祜初,秉文为省试,得李献能赋,擢为第一。举人遂大喧噪,诉于台省,以为赵公大坏文格,且作诗谤之,久之方息。俄而献能复中宏词,入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正大九年正月,上命秉文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秉文指事陈义,辞情俱尽。时年已老,日以时事为忧,虽食息顷不能忘。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三月,草《开兴改元诏》,闾巷间皆能传诵,洛阳人拜诏毕,举城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 (选自《金史赵秉文传》
【注】大定二十五年: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赦文:为赦免而写的文章,以昭告四方。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课最迁邯郸令 课:功课
B.秉文志固可尚 尚:推崇
C.又明年,知贡举 知:掌管
D.削两阶,因请致仕 致仕:辞去官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先掊贼死乃拜赦,而盗愈繁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器械弛败,人且病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则山西之围可解 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D.且作诗谤之,久之方息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秉文担任唐山令时,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后来皇帝采纳推荐者的意见,又起用他担任了南京路转运司都勾判官。
B.在平定州,赵秉文的前任用刑苛刻,盗贼并未因此减少。赵秉文到任后宽厚简明,旬月之间盗贼便全都没有踪迹了。
C赵秉文在担任礼部尚书时,主持省试,将李献能提升为第一,举人们对他大为不满,把他上告到台省,还写诗诽谤他。 D.赵秉文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在洛阳的街头巷尾传诵,人们拜收诏书完后无不痛哭,他的文章感动人到了这样的地步。 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饥,出禄粟倡豪民以赈,全活者甚众。5分)
2)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5分)
8. A(“课”应为“征收赋税”“征税”之意
9. D (前“之”音节助词,无义,后“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可不译;A均为连词,可译为“但是”B项均为副词,可译为“将要”C项均为连词,可译为“那么”
10. C (兴定元年在贞祜年后,举人们对赵秉文不满及上告他、写诗诽谤他是发生在赵秉文担任礼部尚书之前的事
11. (10 (1(5年成不好,拿出做俸禄的粮食并倡导富豪们来救济 (百姓(保全救活的人很多。(大意正确给 3 分,落实“赈”“全活”含义正确各给
1
(2(5每听到一件事可以便利百姓,一个土人可以提拔起用,大的就向朝廷呈送奏章,小的就向当权的人陈说,情意殷切,(以至不能控制自己。(大意正确给 3 分,落实“擢”“当路者”含义正确各给 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a590a1192e45361166f503.html

《文言文四篇:《李善长》、《邓攸》、《屈突通》、《赵秉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