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言诵读之一

发布时间:2020-05-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经典名言诵读
说明:
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应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从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典籍中遴选了部分众口传诵、意蕴深厚、历久不衰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反复涵咏、细心体味,以深入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内蕴,进而择其精华,结合当今实际,弘扬我中华五千载文明光辉。
2、为方便大家日常熟读记诵,将所选名言警句,以几句编为一组,每组择其中一短语为题目,以便于称道。由于名言警句内容驳杂,故不按内容细分其类。
一、不亦乐乎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经常温习,不也是很快乐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值得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到了四十岁才明白很多事情而不再受迷惑。五十岁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说什么话,马上就知道他的意思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说着虚假而动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尊敬贤者,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交结朋友,言谈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诗》《礼》等礼乐知识,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二、温良恭俭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于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必然会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所以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因而别人主动把政事告诉他。他的这种获得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于别人获得政事的方法吧?”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以前的君主治理国家,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但不论大事小事都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候就行不通。如果只知道为和谐而和谐,1 / 6
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适。一个人做事敏捷,言谈谨慎,善于向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没有邪恶的思想’ 三、温故知新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儿女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操心。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得的是做子女的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代劳;有酒食和饭菜,让父母去吃喝,这难道就算是孝了吗?”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定的用途)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去实践,然后再按照所做的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君子。
四、多闻阙疑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与周围大多数人团结而不是和少数人勾结,小人和周围少数人勾结而不与大多数人团结。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会思考,人就会变得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谋求做官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边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没把握的先放在一边,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减少后悔,谋求做官的办法就在其中了。
2 / 6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輗:牛车辕上的木梢),小车无軏(軏:马车辕的木梢),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那怎么行走呢?”
五、任重道远
【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情却不敢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意的。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毅:刚毅。弘毅指心胸宽阔,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心胸宽阔,意志坚强,因为他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他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义务,不是很重吗?他要为之奋斗终生,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译文】孔子说:“读了三年书,没有萌发当官吃俸禄的想法,这是很难得的啊。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见:同“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以‘仁’为核心的治国原则至死不渝。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处于祸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从政,政治黑暗就退隐。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六、危言危行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属于某个职位上的政事。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家居生活,那就不足以做读书人了。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正、直)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孙:“逊”谦逊)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就正直地说话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时,就正直地做事,但说话却要谦卑谨慎。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善言,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者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是很困难的,富贵而不骄傲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七、下学上达
3 / 6
【原文】子曰:“其言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么,要他去实践他说的话一定很困难。 【原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谋划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曾子说:“君子思考问题不越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子曰:“莫我知(莫我知:“莫知我”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尤:责怪)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怎么没有人知道您呢?”孔子说:“我不怨天,也不责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知道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吧!
八、五美四恶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崇五美,摒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安排百姓劳作,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但不贪图钱财,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问:“什么叫惠而不费?”孔子说:“顺着老百姓可以得利的方向引导他们,使之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老百姓可以劳作的时间让他们去劳作,谁会怨恨呢?想得到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何需贪图钱财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施行教育,犯了错误就杀,叫做虐;不加申诫,要求迅速见到成果,叫做暴;政令缓出而限期紧迫,叫做贼;给人奖赏却出手吝啬,如小官那样小气。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知天命,就不能够君子;不懂得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不辨别言语是非,就不能识别人。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八佾:诸侯所用的规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居然用了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4 / 6
都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易:隆重办理丧葬)也,宁戚(戚:心中悲哀)
【译文】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事仪式,与其隆重周备,不如内心真诚悲哀地悼念死者。
【原文】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使唤臣下,臣子侍奉君主,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使唤臣子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臣子侍奉君主应当以忠诚相待。
九、哀而不伤
【原文】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愁而不悲伤。
【原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让老百姓恐惧得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去追究了。 【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谈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不十分好。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恶乎:怎么)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违仁,造次(造次:紧迫的时候)必于是,颠沛(颠沛:颠沛流离的时候)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升官,是人人都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即使是一顿饭的时间也不会背离仁德,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会忘记仁德,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实行仁德。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知晓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十、游必有方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子曰:“君子怀(怀:思念)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刑:法律制度),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关注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故土住宅;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利益。
5 / 6
【原文】子曰:“君子喻(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方位。指确定的地方,以使父母放心)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远离家乡去游学。如果一定要出游,也必须要有确定的地方。
6 /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a67d6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d.html

《《论语》经典名言诵读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