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好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发布时间:2020-07-07 22:2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方好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读汪曾祺先生《人间有味》

杜加友

初读《人间有味》,就感到里面有一股难以言说的忧伤。从目录编排来看,却不是这样。本书共四部分:四方好食、至味在人间、吾家小史、那时巷情。他似乎是一位生性乐观的大作家,温和儒雅、淡然从容、闲适安逸。

读完文字,疑心更重。先看书,本书2017年1月第一版,很显然,汪老生前并没有见过这本书——这是他生前作品的辑录!再百度,找到了这样一句话:“你们都被老头儿骗了!老头儿有一种固执的观念,总是把生活中他认为美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而把那些不好的东西自己藏起来。”这是老先生的儿子汪朗说的。我认为,这句话是理解本书的一把钥匙。

有汪先生的生平为证。

他三岁丧母,父亲后来又给他娶过两次继母,虽然两任继母都对他不错,第一任继母,很喜欢他。他这样评价第二任继母:“我对任氏娘很尊敬,因为她伴随我的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很艰苦的沧桑岁月”,如果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何必如此!幼年失恃,一生永痛!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有我这里一点是热的。”当汪曾祺写下这句话时,28岁的他刚从失业的阴影里走出来,做了历史博物馆的一个馆员。作为沈从文的得意弟子,毕业后的汪曾祺却没能如愿名震文坛,甚至一度找不到活儿干。汪曾祺那时穷到什么程度呢?他曾在26岁写的小品文里半戏谑地说,口袋里的钱他要时不时地摸一摸,出门就害怕自己会摔跤,万一把人家的橱窗摔破了,拿什么来赔呢?这样落魄到极点的青年时代,曾让汪曾祺认真地想过赴死。

后来,恩师沈从文在信中狠狠斥责了他这种想法“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于是汪曾祺不停地写,可怎么写也“上不了头条”。据作家苏北回忆:有一次,程鹰陪汪曾祺、林斤澜在大排档吃龙虾。酒过三巡,林忽然说:“小程,听说你一个小说要在《花城》发? ”程鹰点点头。林笑说,“这杂志不错。你认真点,再写一篇,我给你在《北京文学》发头条。”汪曾祺却不乐呵了。他丢下酒杯,瞪着老友:“你俗不俗?难道非要发头条?像我,小说就发不了头条,有时还是末条呢!”

1958 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许多年后他玩笑地说:“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可实际上,被贴大字报的那天,他回家向妻子转述与领导的谈话时,“忍不住哭出声来”。汪曾祺从来没细述过那段经历中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但他曾经为此搁笔几年。

汪老先生的一生,可谓坎坷。要理解他,就要看到内心这种悲观的底色,才能在生活中寻找寄托或者乐趣。在“世事洞明”之下,他选择用天真来回应一切。有人说:“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世故到极致,是像汪老先生这样,选择生活得“可爱”。成熟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天真。在文学史上,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这不只是因为他的文章,更因为他对生活有着经久不息的浓烈趣味。

汪朗说:爸爸总是把最美好的事物展现给大家,把苦难的东西留在自己心里,因为他觉得,哪怕是再绝望的时候,他也一定要给一丝绝不会断绝的希望。

也正如汪先生自己所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于是,他成了最有文采的厨子。每到一个新地方,他最爱去的就是菜市场。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闻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感到生之乐趣。

成熟从来是为了抵达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当一个人把人情冷暖都看透,还能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于是,四方好食,成就了这一碗人间烟火!

本书的文章是汪先生的,书的编排,却未必是汪先生的本意。然而,我仍愿意跟随汪老,通过他的文字,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468676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1.html

《四方好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