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其二(陶渊明)

发布时间:2019-02-25 13:3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移居·其二(陶渊明)

移居·其二(陶渊明) 网址: 时间:2013-10-26 整理:移居 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

这两句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农活儿。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

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 此理 。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纪:经营。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前人评陶,统归于平淡,又谓 凡作清淡古诗,须有沉至之语,朴实之理,以为文骨,乃可不朽 (施补华《岘佣说诗》)。陶渊明生于玄言诗盛行百年之久的东晋时代,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乃诗坛尚,故以理为骨,臻于平淡皆不为难,其可贵处倒在淡而不枯,质而实绮,能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试读陶诗《移居二首》其二,即可知此意。

陶渊明于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里,四年后旧宅遇火。公元408年(义熙七年)迁至南里之南村,是年四十七岁。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首二句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暗承第一首结尾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而来,篇断意连,接得巧妙自然。此处以 春秋 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并非 发真趣于偶而 (谢榛《四溟诗话》),而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或天高云淡的秋日,登高赋诗,一快胸襟,历来为文人引为风雅胜事。对陶渊明来说,在柴桑火灾之后,新迁南村,有此登临胜地,更觉欣慰自得。登高不仅是在春秋佳日,还必须是在农务暇日,春种秋获,正是大忙季节,忙里偷闲,登高赋诗,个中趣味决非整天悠哉游哉的士大夫所能领略,何况还有同村的 素心人 可与共赏新诗。所以士大夫常有的雅兴,在此诗中便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两句用意颇深却如不经意道出,虽无一字刻划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

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这两句与前事并不连属,但若作斟酒品诗理解,四句之间又似可承接。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 相呼 之意可能是指邻人有酒,特意过门招饮诗人;也可能是诗人有酒招饮邻人,或邻人时来串门,恰遇诗人有酒便一起斟酌,共赏新诗。说: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遭田父泥饮》)诸般境界,在陶诗这两句中皆可体味,所以愈觉含蓄不尽。

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味无穷: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 有酒便互相招饮,有事则各自归去,在这个小小的南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非常真诚。 各自归 本来指农忙时各自在家耕作,但又与上句饮酒之事字面相连,句意相属,给人以酒后散去、自忙农务的印象。这就像前四句一样,利用句子之间若有若无的连贯,从时间的先后承续以及诗意的内在联系两方面,轻巧自如地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琐事融成了整体。这句既顶住上句招饮之事,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造成一个回环, 相思则披衣 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这一重复,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这种往复不已的章法在汉诗中较常见,如《苏武诗》、《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等,多因重叠回环、曲尽其情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陶渊明不用章法的复叠,而仅凭意思的回环形成往复不已的情韵,正是其取法汉人而又富有独创之处。何况此处还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诗意的深化。过门招饮,仅见其情意的真率,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披衣而起,可见即使已经睡下,也无碍于随时相招,相见之后,谈笑起来没完没了,又使诗意更进一层。如果说过门辄呼是从地邻关系表明诗人与村人的来往无须受虚礼的限制,那么披衣而起、言笑无厌则表明他们的相聚在时间上也不受俗态的拘束。所以,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此际诗情已达高潮,再引出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的感叹,便极其自然了:这种乐趣岂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离开此地吧!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 此乐 ,而说 此理 ,是因为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从表面上看,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6a119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c.html

《移居·其二(陶渊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