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

发布时间:2019-09-02 14:46: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 彩色的中国

教学内容: 歌曲《彩色的中国》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学习并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歌唱形式、 音阶、 调号等乐理常识。

教学重点:

1、 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通过演唱歌曲了解相关乐理常识与歌唱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发音练习及演唱中歌唱基本要求的运用。

教学方法: 听唱法、 创造式 讨论法、 启发引导法、 指导法、合作法等。

教学用具准备: 电子琴、 电子白板、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复习

1、 歌唱的发声状态: 口鼻同时吸气, 呼吸要求敏捷无声, 不耸肩, 肺部、 胸膛自然挺起, 腰围、 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 发声时小腹微收, 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2、 发声练习板书(课件)

二、 导入课题 播放《彩色的中国》 课件

1、 导入: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 中国有 56 个民族 30 多个省区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碧绿的平原有金黄的沙漠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奔流的江河……今天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彩色的中国》 也愿同学们能通过学习欣赏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丽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欣赏《彩色的中国》

2、 把握作品主题 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彩色的中国》 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哪一句最能体现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深情

3、 了解歌唱形式 翻开课本第 7 页。 歌曲的常见演唱形式有五种分别是独唱、 齐唱、轮唱、 合唱、 领唱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下这五种演唱形式。 再次聆听《彩色的中国》 说说这首曲子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 (齐唱、 合唱)

4、 听辩音阶了解调号

(1) 、 请聆听教师键盘演示音阶再主音移位弹奏音阶。 请问您先后听到的音阶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1 的位置变化了)

(2) 、 调号 乐谱中标明 1 的位置音高的记号叫调号。 一般标记在乐谱的左上角。 例如 1=C、 1=F、 1=G 等。 请问《彩色的中国》 的调号是什么? (1=G) 5、 我相信我能唱 小提琴或钢琴对你算得了什么呢你的喉咙就是一种“乐器” 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音乐就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音色都要美。 ——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 。 当然要想唱好一支歌需要注意几个事项: 一是姿势二是感情三是技能。 请看课本第3 页。 先自由朗读并实践练习一下。

(1) 、 姿势 坐姿端正站姿沉稳重心下沉肩颈放松两眼平视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

(2) 、 歌唱的基本要求 自信、 富于感情地歌唱。 注意协调身体运动学习歌唱的基本技能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

(3) 、 发音训练 注意声音连贯气息平稳。 3/ 4 5 3 1∣ 5 3 1‖ mu ma

(4) 、跟旋律整体习唱注意感受、 体会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节拍规律富有情感的轻盈、 柔美。 节奏特点强 弱 弱。

三、 学唱歌曲

1、 范唱歌曲。

(1) 、 你听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 简介歌曲后复听。

(3) 、 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1) 、 教读歌曲节奏

(2) 、 视唱曲谱, 弹琴引导学生学唱旋律,

(3) 、 随琴哼唱, 熟悉旋律

(4) 、 师生共同解决难点乐句

四、 表现创作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 展示成果

五、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评价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情况 六、 教学效果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 要摆脱“以学科为中心” 和“以知识为中心” 的观念束缚,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中主动学习, 大力合作, 敢于探究和创造,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通过《彩色的中国》 一课, 我感触颇深,

1、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单声部歌曲部分学得较快。

2、 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听、 赏、 唱、 舞” 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特点。

3、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 达到了相互交流, 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 歌曲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

4、 以多形式创作、 练习进行歌曲表现, 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 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美、 创造美。

5、 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使教学效果直观, 凸显了教学特色。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歌曲演唱中, 部分学生演唱的基本要求不能很好的掌握运用。 基本功还有待加强练习。

2、 歌曲中合唱部分没能解决, 由于在教学中过多听唱一声部, 导致二声部的学习受到影响, 学生不能完成合唱, 此教学环节未能完成。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二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 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理解歌词的含义。

2、 能够用自然、 坚定的声音演唱《国歌》。 初步了解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表现效果。

3、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 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 通过学唱《国歌》 和介绍聂耳,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 激昂的情绪。

二、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掌握三连音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和和特点

2、 通过学唱《国歌》,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 的重要意义, 能正确的唱会, 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 激昂的情绪。

三、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作于 1935 年春, 田汉词, 聂耳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 主题歌。《风云儿女》 描写的是‘九一八’ 后, 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一些知识分子勇敢走向抗日前线。《义勇军进行曲》 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1949 年 9 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 1982 年 12 月 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是 G 大调, 2/4 拍 , 一段体, 乐曲弱起进入, 音乐中用了一些三连音同时乐曲上还有一些表情记号, 在演唱中要注意。 才能表现歌曲的内涵, 表现强烈的战斗性, 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一首歌, 它曾唤起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 有一首歌, 它曾激励四万万同胞拿起武器把侵略者从自己家园赶了出去; 有一首歌, 它总能让听到它, 唱起它, 想起它的人, 心中无比温暖, 无比依恋, 无比自豪。 当奥运会上, 我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时候, 我们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新课讲授 首先提问学生, 对于国歌了解多少。

3、 教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词者: 田汉, 作曲者: 聂耳。 由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 1935 年, 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 像一支战斗的号角, 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去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 年“九· 一八” 事变, 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 “不作亡国奴” 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 先后于 1932 年和 1933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义勇军进行曲》 原是为“上海电通公司” 拍摄的故事影片 《风云儿女》 所作的主题歌。1934 年春, 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 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 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 另一位共产党员、 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 当时, 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 得知影片《风云儿女》 有首主题歌要写, 主动要求, 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 并表示到日本以后, 歌稿尽快寄回, 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 果然, 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 的歌谱。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 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 为拯救祖国, 投笔从戎, 奔赴抗日前线, 英勇杀敌的故事。 歌曲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 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 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自 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以来, 在人民中广为流传, 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 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 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 伴随着“一二· 九” 运动的学潮, 救亡运动的巨浪, 抗日战争的烽火, 解放战争的硝烟, 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 在全世界传播。 1940 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 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 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 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 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 《义勇军进行曲》 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 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 《义勇军进行曲》 赫然名列其中。 根据徐悲鸿的提议,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 纪年、 国歌、 国旗的决议》, 通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 以《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歌” , 以发扬抗日战争期间英勇无畏的精神,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 田汉因被诬陷为曾叛变投敌, 所以《东方红》 变成非官方国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但在外交场合仍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的曲谱, 不唱歌词。 1982 年 12 月 4 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撤销 1978 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 恢复田汉作词、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 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

4、 因为国歌几乎人人都会唱。 教师不进行教唱, 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教师重点指导部分: (1) 为什么在“中华民族” 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用重音(“〉 ” ) 唱出, 强调了形势的严峻; 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 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 , 告诉人们: 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2) 三个“起来” 有什么含义? 音一个比一个——? (高) 力度是越来越——? (强) 旋律往上走的, 在音乐创作上叫做“上行” 。 表现出人民要开始反抗, 挺直腰板, 推翻压迫和侵略。 (3) 为什么在“前进!前进!前进!进!” 要多加个进?并加重音记号? 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 呼喊之后, 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 像一声冲锋号, 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 两字, 音乐上富有动力, 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 , 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跟随伴奏演唱。

五、 总结

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 定为国歌? ” “就是为了记住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记着这些。 ” 我们才能够更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才能更好的去珍惜我们的生活! ” “牢记历史, 居安思危! ” 《国歌》 是祖国的象征, 是民族的心声, 是国家的灵魂抗战时期, 国歌是民族的号角,和平年代, 国歌又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无论你走到哪里, 无论你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无论正遇到什么艰难困苦, 只要你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旋律, 你就会感到一种自豪! 一种力量! 因为在这音符中, 你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是一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 从歌曲中体会用灵语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具:多媒体平台 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 “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 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

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

1. 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二.发声练习

三.歌曲学唱

1. 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也可用” 心”母亲练唱旋律,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 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 ”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 . 跟随琴学唱歌曲.

4. 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 完整地演唱歌曲

6. 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1.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2.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3.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4. 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三课时: 学唱《爱我中华》 、 欣赏《走向复兴》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 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 轻快、 活泼、 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

4、 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 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 , 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 通过学唱《爱我中华》 , 欣赏《走向复兴》 ,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 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 《爱我中华》 音域跨度大, 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 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 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 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 是 90 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 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 前 12 个小节为第一乐段, 后 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节奏明快、 旋律清新流畅;

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 充满活力, 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 速度快, 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 可放慢速度, 对比、 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 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 PPT 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 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 PPT 总结有哪些民族? )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 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都是炎黄子孙, 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 我们是兄弟姐妹, 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 今天, 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2、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 视频片段, 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 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 乔羽(1927.11.16—) 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1946 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 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 还写过秧歌剧。 1948 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8 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 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 开始专业创作。 2010 年 4 月 9 日, 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 著名歌曲歌词:《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 徐沛东(1954~), 著名词曲作者, 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70 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 1976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师从杜鸣心教授。 1979 年毕业, 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 1985 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 指挥。 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 副院长等职。 国家一级作曲,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包括美声、 民族、 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 出版了 100 多盘个人作品专辑。 包括《雍正王朝》 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爱我中华》 等。 《爱我中华》 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 是 90 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 既然是在广西举办, 最好要有广西风格, 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 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 曲调上推陈出新。 比如,“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 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 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朴实的语言, 简洁的音调, 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爱我中华》 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 传遍大江南北。 它的深刻寓意, 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4、 教师播放音乐, 学生学唱。 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 基本会唱, 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那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起来, 热爱自己的国家。 而接下来的一首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振兴我们的国家, 让我们中国走向富强。 它就是———《走向复兴》 。

5、 教师简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走向复兴》 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 成为将演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 在举世瞩目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 歌曲《走向复兴》 也成为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 并且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 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对其进行了完整演唱。

6、 教师播放《走向复兴》 MV, 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 感受其进行曲式的风格, 充满自豪、刚劲、 威武雄壮的感情和气势。

五、 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材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 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 旋律热情、 优美, 全曲共有六个乐句, 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 五、 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学生容易掌握。 但旋律比较活跃, 大跳较多, 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目标:

1 、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 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 教育学生热爱和平、 珍惜友谊, 并为增进团结、 发展友谊、 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

1 、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 教学用具 多功能一体机, PPT 等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学习

(1) 音符 音符: 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 音符: 1 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师: 让我们一起唱一遍。 师: 这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节拍。 什么是节拍呢?

(2) 节拍 节拍[Meter] : 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如 2 / 4 、 4 / 4 、 3 / 4 拍等。比如: 节拍 拍 号 含 义 强弱规律 二 拍 子 2 /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二拍 ●○ 三 拍 子 3 / 4 3 / 8 以四(八) 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三拍 ●○○ 四 拍 子 4 /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四拍 ●○○○ 六 拍 子 6 / 4 6 / 8 以四(八) 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六拍 ●○○○○○

二、 导入新课《青年友谊圆舞曲》

师: 现在, 我们对节拍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既然学了, 我们就要学有所用,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12 面, 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 三拍子。 师: 同学们说的很对。

三、 发声练习

师: 在学习歌曲之前,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一个发声练习。(站立练习) (用开口音“a” 唱, 因为农村的孩子性格上稍微有点内敛, 碰到音高一点的都不能很好的演唱, 所以开口音有利于他们的演唱。) 发声练习《雪绒花》(时间: 5 分钟)

四、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 了解什么是圆舞曲。

师: 让我们一起聆听一遍《青年友谊圆舞曲》 在听的同时思考一下歌曲的特点。 圆舞曲知识简介: 又称“华尔兹”, 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 分快步与慢步两种, 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 节奏明确、 轻快, 旋律流畅、 热情, 节拍感鲜明, 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多媒体出示)

五、 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多媒体出示歌谱)

1 、 歌曲背景介绍: 1 955 年, 中国青年代表团准备参加由苏联发起、 社会主义阵营广泛参与、 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 联欢节的主题是和平、 友谊、 团结。 当时世界青年联欢节向全世界征集活动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就是在这次征歌活动中创作出来的。 当时,曲作者天戈和词作者江山同在北京群众艺术馆工作, 都才二十几岁。 天戈先写的曲子, 江山用一个晚上就填好了词, 俩人又一块修改定稿《青年友谊圆舞曲》 后经《歌曲》 杂志发表,不到半年就很流行了, 各地群众艺术馆纷纷转载, 印活页歌谱, 传唱开来。 随后译成六种文字的《中国建设》 刊物将其介绍到国外。

2、 学唱谱(教两遍, 跟琴一遍)

(1 ) 学生学唱乐谱, 老师清唱或辅以琴声 师: 之前, 我们已经学习过三拍子的击拍方式, 把你们的右手拿出来边学习边划拍。

(2) 讲述歌曲的结构: 共六个乐句, 前四句节奏一样, 五、 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 跟琴视唱一遍。

3、 学习歌词

(1 ) 一起朗诵一遍歌词, 找学生说出歌曲的含义。 含义: 珍惜友谊、 热爱和平、 增进团结

4、 教唱歌词

(1 ) 三段教唱一遍。

(2) 生填词演唱, 教师辅以琴声。

5、 跟媒体音乐演唱 可以加以身体的动作进行演唱,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找几个同学上台表演。

六、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 舞蹈视频。(多媒体播放)

七、 小结

这首歌歌曲旋律活泼、优美, 主题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 并为增进团结、 发展友谊、 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老师也把希望寄予你们。

八、 下课礼仪 这节课就到这, 下课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二课时: 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 充分发挥想象力, 感受《溜冰圆舞曲》 所描绘的溜冰场景与情绪、 体验冬天带给人们的快乐。

2、 能在聆听的基础上, 结合打拍子, 感受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3、 能记住圆舞曲三拍子的基本特征; 学唱第一圆舞曲的 A、 B 主题。 教学重点 感受、 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充分发挥想象力, 体会《溜冰圆舞曲》 所描绘的溜冰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学唱第一圆舞曲的 A、 B 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也有很多有趣的室外游戏。 很多音乐家都喜欢用音乐的手段描绘冬天,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首法国作曲家创作的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 , 一起去感受一下溜冰时的快乐情景!

二、 教授新课:

1、 音乐知识

(1) 作品简介 作于 1882 年, 原为管弦乐曲, 后被改编为钢琴曲、 铜管乐曲、 竖琴合奏曲、 吉他二重奏曲等。 这部作品是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 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 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 在本曲中, 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 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兹, 是在“兰得勒舞曲”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三拍子舞蹈, 跳舞时男女对伴, 按照舞曲的节奏旋转打圈, 动作轻快、 优美, 情绪热烈、 欢快。 这些特点决定了圆舞曲的体裁特征: 速度较快, 节拍为 3/4 拍或 3/8、 6/8 拍, 节奏常为“│ ⅩⅩⅩ│ 学生: 联系以往熟悉的乐曲进行讨论, 并划 3/4 拍指挥图示体验三拍子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加强对三拍子的的体验〕

(3) 乐曲结构图 序曲+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尾声 (A+B+A) (A+B+A) (A+B) (A+B+A)

2、 分段聆听

(1) 聆听“序奏” 部分 ☆序奏主要采用什么乐器演奏?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师生: 圆号徐缓的旋律, 拉开了冬的序幕, 凛冽的寒风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2) 聆听“第一圆舞曲” ☆主题 A 出现了几次? 主题 B 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教师: 同学们的听觉真灵敏, 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主题 A 的确出现了 2 次。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 流畅明丽, 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第二主题 B 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 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3 ) 聆听“第二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描绘出溜冰场上人们怎样的动作和姿态? 旋律线有何特点? 教师: 第二小圆舞曲第一主题 A 充分运用直线上升的旋律线, 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频繁的休止符, 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 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 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在溜冰场上大显身 手的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接着第二主题 B 出 现急速的音乐片断, 轻巧而诙谐, 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4 ) 聆听“第三圆舞曲” ☆第三圆舞曲的A、 B 主题在音乐性格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 从容的第三小圆舞曲第一主题 A 主要由弦乐奏出舒展平稳、 流畅悠闲, 。 随后出现的主题 B 轻快活泼、 有趣、 富有热情, 与第一主题形成了 生动的情绪对比。

(5 ) 聆听“第四圆舞曲” ☆: 第四圆舞曲的 A、 B 主题的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教师: 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 委婉甜美的第四小圆舞曲。 后面还有一段表现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华彩乐段。

(6 ) 聆听“结尾” 部分 ☆: 结尾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你发现旋律线的有趣特点了吗? 教师: 欢快的华彩段落之后, 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尾声里用了一系列的上行和下行音,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 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设计意图: 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区分各段小圆舞曲的不同风格〕

4、 主题体验

(1) 学唱第一圆舞曲主题 A、 B 学生: 比比谁唱得旋律更准确? 教师: 鼓励性、 引导性评价。

(2) 对第一圆舞曲主题 A、 B 进行艺术加工 教师: 下面我跟着旋律画圈, 请同学们观察在每小节的哪拍上我开始画圈? (播放第一小圆舞曲主题 A, 师画圈) (生答, 第一拍) 教师: 第一拍, 每一小节画一个圈。 拿出右手, 一起来画一画。 手拿高一点、 握球状、逆时针画。 跟着音乐来画, 第一句预备起 教师: 同学们听一听第一小圆舞曲主题 B 可以怎样画? 刚才那段是长音 (教师画圈唱)而这段看它的简谱, 用了短促的八分音符。 速度显得快了。 教师: 同学们看看这段旋律我画三角形行不行? 圆舞曲的特点是不是重音落在第一拍上。 一起来画一画(播放主题 B) 教师: 刚才的两段旋律是第一小圆舞曲的两个主题, 我们完整地把第一小圆舞曲来听一遍。 (播放第一小圆舞曲) (一起做动作)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第一圆舞曲主题 A、 B 的印象〕

5、 复听全曲 ☆再一次感受乐曲的魅力

三、 课堂小结

学生: 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 教师: 指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能力的学法指导〕

四、 拓展延伸

教师: 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第一圆舞曲的主题 A 和 B, 再次表现自己眼里的溜冰情境, 最好多设计几种有趣的情景, 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能看到更多的创意。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 对待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 《溜冰圆舞曲》 瓦尔德退费尔 圆舞曲 3/4 拍指挥图示 序曲+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尾声 (A+B+A) (A+B+A) (A+B) (A+B+A)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三课时: 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任务: 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聆听、 感受、 赏析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 初步了解波尔卡的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 大鼓、 小军鼓、 镲。

2、 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初步了解、 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 通过老师的引导、 激发, 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 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 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他们感受音乐、 鉴赏音乐的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 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 诱导、 体验、 探究、 合作。

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轻歌曼舞这个单元的学习, 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 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 上课之前呢, 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毫光突起, 瞬息千里, 一鸣惊人, 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 雷电、 闪电…… 师: 同学们真聪明! 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 新课教学:

1、 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 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 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 介绍作曲家 约翰· 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 指挥家、 小提琴家,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一生写了 168 首圆舞曲, 117 首波尔卡, 40 余首进行曲, 16 部轻歌中剧。 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 等。 3) 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 1868 年。 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 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 突然, 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 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 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 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 形象的震撼画面

2: 完整聆听音乐, 整体感知音乐。

师: 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 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 想! 师: 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 请思考几个问题:

1) 从大的范畴看, 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 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 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 学生聆听, 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 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 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生: 管弦乐、 交响乐…… 师: 对! 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 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 生: 热烈地、 欢快地…… 师: 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 生: 大鼓、 镲、 定音鼓……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 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 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 …… 师: 烘托音乐气氛 ; 刻画音乐形象。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 它们有什么关系? )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老师随后引出曲 式结构的分析讲解, 借助幻灯片的图形演示作品的内在结构。 师: 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个部分呢? 生: 三个、 四个 师: 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和第一部分是相似的, 而中间的内容和前后不一样, 这种结构形式 在音乐术语里称为? 生: 再现三段式 师: 具体到这首作品, 每个部分又是由几个音乐主题组成的。(展示结构图)

3: 再次聆听音乐, 分部深入探究。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 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 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 建立了整体的认识, 不过这还很肤浅, 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 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思想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 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 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 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 …… 师: 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 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 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 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 (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 再现三段式 师: 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生: 有! 师: 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 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 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聆听感受 A-a 主题: 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 节奏富有弹性) 聆听感受 A-b 主题: 学生感受, 老师引导分析, 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 击音响, 象征雷雨的形象。 聆听感受-a 主题: 学生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相对连贯、 流程的旋律同鼓 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聆听感受 B-b 主题: 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 惬意。 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 烈地 舞蹈之外, 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 接龙游戏。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 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 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 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 当出现各自音乐主 题时就集体击掌, 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 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 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 想必已经对 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但是还比较孤立、 片面。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 遍作品, 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 建立整体的、 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 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 探究总结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 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 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总结 全曲在旋律、 节奏、 力度、 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 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 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 纠正总结

7: 知识拓展; 音乐实践。 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 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 老师教授三个简单 的步伐。 跳步、 前后点地、 剪刀步。 师: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 跳跃的舞蹈, 大家想不想学呢? ——生: 想 师: 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 类似于高抬腿, 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 侧前侧后分别点地, 左右各四拍, 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 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8: 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 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9: 教学总结。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四课时: 蓝色的探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 2 聆听《蓝色的探戈》 , 感受、 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认识探戈舞曲 体裁。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 感受、 体验探戈的音乐情绪。 会打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

思想教育通过分析欣赏作品,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德森的创作风格, 培养学生对半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体会探戈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难点了解作品的风格和情绪, 掌握探戈音乐的两种节奏。

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在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中,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 有一种舞蹈它跨越海洋,飞越各个舞种, 融合了多国文化。 这种舞蹈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起源于阿根廷的探戈。(放一段舞蹈视频, 有探戈舞蹈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1.问“你知道这段舞蹈属于哪种舞蹈吗?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探戈舞蹈,并引出新课

探戈舞蹈的特点是: 互不对视表情严肃服饰高贵华丽.

探戈舞蹈简介‐‐‐‐‐‐‐‐‐‐探戈(tango)是一种双人舞蹈, 源于非洲, 但流行于阿根廷。 伴奏音乐2/4.4/4拍, 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音乐节奏明快, 独特的切分音为它 鲜 明的特征。 男女双方不对视, 定位时男女双方都向自 己的左侧看。 舞步华丽高雅、 热烈狂放且变化无穷, 交叉步、 踢腿、 跳跃、 旋转令人眼花缭乱

2 探戈的历史起源‐‐‐‐‐‐‐‐‐探戈据说是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 所以男士原来跳舞时都佩带短刀, 现在虽然不佩带短刀, 但舞蹈者 必须表情严肃, 表现出东张西望, 提防被人发现的表情。 其他种舞蹈跳舞时都要面带微笑, 唯有跳探戈时不得微笑, 表情要严肃

. “我们看看赵丽蓉老师她们是怎样理解和表演探戈舞蹈的。 播放多媒体 小结: “多么诙谐和有趣的一段探戈舞蹈视频, 赵丽蓉老师用她的身 体表演一段非常有趣的探戈舞蹈, 那么, 就请同学们现在跟随我一块进入优美探戈的世界

 进入新课内容: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之音乐欣赏——《蓝色的探戈》 。

1. 播放音乐, 学生欣赏一遍。 老师拍打节奏。 要求: 同学们感受《蓝色的探戈》 音乐的节奏特点, 留心听音乐是从什么 地方开始变化的。

2. 提问 :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打的节奏至始至终是不是一样的? 引出两种不同风格的节奏 欧洲风格 4/ 4 × × × × × ▏× × × × × ▏ 拉美风格 4/ 4 × · × × × ▏× × × × × ▏ A主题: 欧洲风格的节奏, 带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使用了 布鲁斯大调的音阶, 乐曲节奏活泼, 充满活力。 B主题: 拉丁美洲风格节奏, 由两个近似的旋律, 节奏宽阔, 旋律舒展, 形成一种飘逸, 悠远, 幸福, 快乐的音乐情绪。

 想一想, 说一说 幻灯六 ①乐曲属于哪种体裁? ②乐曲的速度是如何的? ③乐曲是几拍子的节奏?

小结: 这是一首4/4拍中 速的舞曲。 简介作者——是美国的作曲家安德森创作。 他曾在哈佛大学学习 音乐, 获硕士学位, 擅长写严肃的轻音乐。 代表作品《打字机》 ,《蓝色的探戈》 , 《拨奏爵士乐》 。

八、 分段欣赏两种风格的主题音乐, 简单讲述 布鲁斯音乐——19世纪末, 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行的一种速度缓慢的怨曲, 主 要内 容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的痛苦, 抑郁, 哀伤的心情。 这首音乐使用了 带有黑人音乐风格的布鲁斯音阶。 其三级( 3) , 七级( 7) 都b了 音。

 了 解探戈节奏及节拍的特点: 2/4, 4/4拍; “· ”切分节奏。 放幻灯片。

十、“刚才我们已经了 解了 探戈舞曲的两种风格的节奏, 现在, 我们一起来练一练这两种节奏”。 (黑板板书)

老师示范, 再带领学生分段练习 . 学生进行“念打”, 可以加强记忆. 

小结: 同学们很棒, 两种风格的节奏都掌握的非常好, 下面我们拿上我们自 己制作的环保小沙锤. 世界需要环保, 我们利用 身 边废旧 的材料用 实际行动来响应环保的号召. 我们跟这主题音乐一起来奏响探戈的节奏. A段主题. 用摇晃沙锤的方式 B段主题. 用碰击沙锤的方式

 “同学们对探戈的节奏掌握的非常 好, 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说说以下哪种乐曲是探戈音乐”播放三段音乐学生辩析。

“大家已经掌握了 探戈的音乐的节奏特点了 , 刚才已经欣赏 了 陆地上的探戈。热情, 奔放。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段舒展, 浪漫的冰上探戈。 播放幻灯片。 冰上探戈技术性更强, 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舞蹈中都非常 讲究体态。 我们想要跳一段优美的探戈舞蹈。 首先要解决体态问题。 同学们有兴趣来学一学吗? 站立: 抬头挺胸, 肩下沉, 前收后收, 头抜起来 男士体态: 左手抬起放腹前, 成抱西瓜状, 圆润的回来。 右手侧前方抬起,想像自 己是高贵的王子, 女孩子就是骄傲的公主。

小结: 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了 探戈音乐, 掌握了 探戈节奏的特点, 也学习 了探戈舞蹈的体态。 现在同学们对探戈音乐已不再陌生, 老师也相信, 只要同学们有兴趣, 有信心, 日 后会成为舞林高手。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第五课时: 彝族舞曲

一、 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2014 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缤纷舞曲”。 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 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可见本单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

大时代分析: 当下, 许多年轻人受“超级女声” 和“中国好声音” 等综艺节目的影响, 敢于表现自己, 敢于超越自己。 区域分析: 身处特区的学生, 思想开放活跃, 包容性强, 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星, 面对各种音乐充斥耳边, 可能出现对音乐审美的片面与迷茫。 身心特点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 刚进入初中阶段,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 需要慢慢适应, 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 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三、 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有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 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 自然清新、 活泼新颖是我的教学风格, 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感受、 体验、 探究音乐等方式, 让音乐回归生活, 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 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 提\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歌声问好。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二、新课内容: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师:(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聆听(播放歌曲视频) 

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视唱旋律。 

 随琴单旋律演唱。(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三、巩固拓展

学习长调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

短调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播放课件)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小结

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蒙古族风格特点和风俗习惯,接着观看课件,亲眼看看蒙古风情,并了解蒙古族歌曲特点,了解什么是长调和短调歌曲。我用范唱的方法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演唱歌曲,其效果很好。最后欣赏具有典型蒙古特色的歌曲《天堂》来结束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创编旋律时再给学生更多一点时间效果会更好。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课题: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音响、CD唱片、影碟;钢琴、打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唱歌

1. 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12小节,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 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 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 欣赏

1.《牧歌》

1 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 播放录音。

3 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5 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 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 播放录音

3 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 小结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银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歌声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新课内容:

1、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2、师:(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3、师:(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聆听(播放歌曲视频)

生:回答。

4、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5、视唱旋律。

6、随琴单旋律演唱。讲解:(1)“X . X”、“ X X X ”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7、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8、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9、学习长调、短调。(播放课件)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10、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小结

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 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学生喜欢的

教材分析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演、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先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继而引导学生欣赏马头琴独奏《我从草原来》,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才艺展示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

(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1、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

2、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女高、女低、 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 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让学生说出四大牧场的地理位置。

(三)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

1、学会演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美、创造美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5.让学生简介课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风俗(课件展示图片或录像),然后教师补充。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四)学唱民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教师或磁带范唱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提问: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与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表演上有何不同?(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4.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在学唱歌曲时,尽管淡化识谱学习,以降低学习对乐谱的畏惧感,这样学生就摆脱了牵的绳索,教师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评述本歌的情绪、线条,并让学生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教学生一边唱歌,一边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体会歌曲的意境。

6、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五)蒙古族乐器马头琴介绍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马头琴。马头琴是拉弦乐器,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

欣赏马头琴独奏:《我从草原来》

提问:作品的情绪?节奏?旋律?回答:情绪热情,节奏紧凑,旋律动感、流畅

(六)知识拓展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师:我们国家还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艺术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课余的学习中认真去捕捉、去思考。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音乐中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乘着歌声的翅膀、踏着马头琴独特的音色,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更增加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1、 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 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万马奔腾》

1、播放《万马奔腾》,设问:从这段音乐中, 感受到什么?(乐器音色很特别,想到在大草原上很多匹马在奔驰的场面)。

2、介绍马头琴:图片

(1)马头琴是中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音色深沉、粗犷、激昂。常用于独奏、民歌说唱的伴奏。

(3)演奏姿势:坐姿、音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

3、简单介绍马头琴的故事。

4、再次聆听《万马奔腾》,边聆听边表演音乐。

(1)观察课本上的旋律线图谱。

(2)同学们聆听《万马奔腾》,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中来,可以做骑马的动作,可以做演奏马头琴的动作。

5、讨论:从刚才的参与音乐表演中,你体会到什么?(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二、欣赏《天边》

来自草原的天籁,深情感动天与地。

布仁巴雅尔的歌声质朴流畅,仿佛山涧里流淌的溪水沁人心脾。那种深沉幽远的演唱风格将歌曲《天边》的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吉尔格楞(《天边》词作者)好喜欢这首歌,音乐感丰富,不仅表现出民族音乐富于浓郁地域特色的独特而优美的旋律,又把时尚和流行的编曲和配器融入其中,听起来耳目一新,充满全新的时代感。这种尝试和探索也将给民族音乐以新的发展和空间。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和《天边》这首歌曲,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今天学习的只是祖国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就能欣赏到各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体会到各民族音乐的精神。

四、下课

学生在音乐声中下课。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桑塔.露琪亚》

一、 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 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四、 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点:歌曲演唱情绪的把握。

具:钢 琴、多媒体平台

教材分析:

1.歌曲《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

1.导语

2.展示欧洲、意大利版图

三、观赏意大利的名城,了解其文化艺术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2、回答有关问题

四、欣赏意大利的音乐艺术

1 欣赏世界著名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2 辨别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声音特点

五、练声:

4/4 1 2 3 3 4 5 | 5 6 5 4 3 2 1 ||

li la li la li la li la

六、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1、听范唱录音:注意歌曲的结构,明确歌曲的调号与拍号

2、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容和风格

3、讨论:分析歌曲的表现内容及歌曲的演唱情绪

4、观看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获取有关问题的答案

5.学生对歌曲《桑塔露琪亚》表演的再创造

1 练习划船动作与3拍子节奏配合

2 处理歌曲的表现

3 设计演唱形式

6.按设计方案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七、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1、学生用形体创设意大利古建筑景区

2.、在创设的情境中表演《桑塔露琪亚》

八、小结与布置作业

1、背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2、查阅资料,了解俄罗斯文化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课题:《友谊地久天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掌握2/4拍的节奏、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2)通过相关主题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学生聆听和观看图片时,能够更进一步分析歌曲的情感延伸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歌曲节奏、节拍的感受和练习。

2)通过观看图片,能够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情绪。

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2通过相关歌曲内容的图片,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学生能够产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达到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歌曲旋律的准确训练。

22/4拍的强弱规律

3、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1、在歌曲中找强拍。

22/4拍在歌曲中的运用体验。

3、歌曲情感的延伸体会。

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歌曲情感体验。

2)任务驱动策略:小组讨论探究完成音乐节奏、节拍体验。

3)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歌曲内涵。

4)情境迁移策略: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资源:电子琴、PPT(多媒体课件中包括音乐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

教师播放动画片断,启发引导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是有关友谊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歌曲简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好时光》;它是一首苏格兰民歌。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将这首歌曲作为主题歌曲

(二)歌曲聆听: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一是通过简谱,一个是通过MTV让学生对歌曲用旋律的概念。

(三)学唱歌曲:

学生通过听,记住旋律,用电子琴纠正学生对难点的歌唱问题。

(四)歌曲节奏节拍

1、节奏节拍:

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每一小节的第一拍。

2、节拍强弱关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强拍的记号将强拍标出来“●”。

2、歌曲练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活动1:请你们用手击打出强拍。

(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击拍)

边听歌曲边进行。

小组展示。(带上手鼓来唱歌)

活动2:表现歌曲的强弱旋律线:

1、手臂来表示。(个人完成)

2、用波浪来表示。(合作完成)

任务提示:

每一个体用手臂表示时,手臂保持水平强拍做提手腕动作,弱拍回到原位,双手交换完成。

用波浪表示需要横排同学的共同合作,先想想,怎样将你们的手臂连起来形成完整的音乐线条?

(五)活动评价

(六)歌曲情感体验

1、问题:说一说: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视频播放短篇,启发学生想象,充分讨论回答。

3、看短篇启发思考。

三、相关主题歌曲感受与欣赏

相关歌曲欣赏:(FLASH

《朋友》(周华键)

《朋友,别哭》

四、课后任务:

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请你找一首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下节课展示,告诉我们,你喜欢这首歌曲的原因。

请你再找出你所选择的歌曲的强拍。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音乐进行中的力度变化

2 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和辨别人声类别

3 使学生通过欣赏作品了解当时底层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音乐中的力度变化

2、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分)

油画导入

师:同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有俄罗斯著名油画家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让我们感觉怎么啊?

师: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的一条河流,在俄罗斯人们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然而在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艰苦的份背纤表现了他们内心的不平和痛苦、呻吟和叹息。

整幅画以冷色调为底,给我们的感觉非常的暗淡。看这个老者脸上写满了沧桑和艰辛,可以猜想他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可他还是在坚定的背纤,走在队伍的前列,他的眼神平静、淡定。我们来看看这个带这帽子刁着烟斗的纤夫,和其他的潜伏对比他的衣裳最完整,同时我们看他背纤时最随便,没有出什么力。其实他曾经是小资产家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使他变成最地层劳动者,他的行为中还是带有资产阶级习惯。我们来看看队伍中间的这个穿白色衣衫的少年,他背纤时仰望着天空好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是这幅画面中唯一一个运用暖色调的画面,说明他内心充满的希望,充满了梦想。

二、教学过程

1、初次感受音乐:(10)

提问 :(1)、听完整首歌曲让你印象最深的什么?

哎嘿呦嗬,哎嘿呦嗬,

师: 好像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拉船,他们是在拉货船,哎嘿呦嗬是不是在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啊,这种在劳动时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称为号子。号子有很多种,如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2)、《伏尔加船夫曲》中力度变化是怎么样的?

ppp ff ppp

3)、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生:仿佛看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远方拉纤劳动,拖着沉重的步伐逐渐向我们走来,听到隐约号子声。

2、以图片为主线展开复听(25分)

课件播放图片

1)、聆听远处走来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个图,图片反映了当时的背纤现在我们心来感受船夫背纤过程,首先聆听第一部分想想一开始你听到力度是如何的?你从中想到什么?(课件播放歌曲第一部分)

生: 一开始力度很弱,好像纤夫们从远远地过来了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部分力度很弱,我们用PPP表示,这一部分表现纤夫们踏着沉重的步伐慢慢从远处过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痛苦,呻吟。

我们试着来感受一下,来唱一下开头部分。

(课件 53 6 3 053 6 3 0︱显示在屏幕上)

PPP 嘿,

生:(模仿)

师:大家谱子唱对了,但是情绪还是没有出来,要想想自己是当时收到压迫的纤夫,在遥远地方,声音当然是小的。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小声一点

生:(模仿)

2)、聆听第2部分逐渐走进

师:很好,大家表现的很好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第2部分,同样带着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当中音乐的力度上怎么的?

(播放课件)

生:力度逐渐加强

师:对的力度逐渐加强,那么我们刚才力度弱时感觉是从远处过来,那么现在呢?

生:好象他们离我们近了,背着纤一步一步过来

师:1=D 4/4 5 1 7. 17 6 | 5 3 6 3 0 | 以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结合而成,音乐显得更加沉重而有力。

那么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样逐渐加强的情绪,大家还是唱那句“哎喲嘿”,第2个“哎喲嘿”要比第一个力度加强。同时复习第一部分的风格特点

(课件53 6 3 053 6 3 053 6 3 053 6 3 0︱显示在屏幕上)PP P M

嘿, 嘿,

生:演唱

师:我们把刚才唱的第一部分加进来,力度要求从很弱到强渐,想象一下一群纤夫从远处慢慢的背纤过来。同学们要抓住这样的情绪

生:演唱

3)、聆听第3部分走到跟前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第3部分,同样带着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当中音乐的力度上怎么的?

(播放课件)

生:力度很强

师:在这一部分,力度变得很强,好象走到我们跟前和我们诉说着生活的艰心、痛苦。

(课件播放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D 4/4 3 3 3 | 33 3 3 3 - | 3 3 2 1 | 7 5 6 3 - | 最高、最强音上的同音进行,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和奔向未来,追求光明的决心。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师:我们来模仿以下,这个部分我们演唱力度要很强,fff。复习前面两个部分注意强弱变化

(课件53 6 3 053 6 3 053 6 3 053 6 3 053 6 3 053 6 3 0︱显示在屏幕上)

PP P M MF F F F

嘿, 嘿,哎 嘿,

生:演唱

4)、聆听第4部分渐渐消失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第4部分,同样带着这个问题:这一部分当中音乐的力度上怎么的?

(播放课件)

生:逐渐变弱到消失

师:音乐到这个部分时力度逐渐从ff>pp过程

师:歌曲开头那低沉的音调再现,不仅达到首尾呼应统一,而且使人仿佛耳闻目睹,描绘出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而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

景中。

师:我们来模仿以下

(课件 53 6 3 053 6 3 0︱显示在屏幕上)

PPP 嘿,

生:模仿

师:我们已经学唱了四个部分,记住每个部分的力度变化,请第一排的同学先开始演唱,注意声音小一点特别是开始的第一句,第二排同学在第一排的同学唱完第一部分的时候加进来,一起演唱第2部分。第三、四排同学在前面倆排唱完第2部风的时候加进来演唱一起演唱第3部分,然后每个排的同学看着老师的指挥结束。

(课件:力度变化记号)

生:演唱

5)、小结

师:《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是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的,这种种因素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 5 3 6 3 0 |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ppp fff ppp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3、拓展训练(5分)

师:我们来听听另外一首俄罗斯歌曲《如歌的行板》

(课件播放)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当时沙皇俄国统治下民不了生的情况和我的今天学习的《伏尔加船夫曲》一样的,但是我们坚信苦难一定会过去,幸福生活一定会到来。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课题 欣赏《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让同学们体会高音的魅力和意大利歌曲之美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体会男高音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意大利歌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赏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回顾上次课内容。

三、新课教学:

1.演唱者的介绍 帕瓦洛蒂——意大利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音域宽广,音色明亮,高音区具有穿透力,能自如地演唱出小字三组的C音,被誉为“高音之王”又称为“HighC之王”。

2.欣赏《我的太阳》

3.这首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歌曲把自己喜爱人的笑脸比喻为“我的太阳”,又以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的爱情。

4.拓展: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

四、课程总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具有浓郁意大利民间音乐风味的男高音独唱曲,乐曲采用G大调,2/4拍,结构为带不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第一乐段旋律流畅,歌唱性强,赞美了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第二乐段将爱人喻为灿烂的太阳,最后在辉煌的高音中结束。同学们如果对意大利音乐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听赏其他意大利歌曲,详细了解意大利音乐的特点。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云雀》教案

教学目标:

1、聆听《云雀》体会歌曲,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并用歌声表现音乐的变化。

3、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教学难点: 学习《云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歌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器具: 多媒体,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意大利音乐 欣赏和复习《我的太阳》,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从歌手的音色特点及歌曲风格特点进行感受)。

二、欣赏乐曲《云雀》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鸟叫)

2、介绍曲名:罗马尼亚乐曲《云雀》。

3、再听乐曲: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再听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图片及演奏方式图,聆听小提琴优美华丽的音色。

三、学唱《云雀》

1、完整聆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

2、老师讲解。

3、学生自己讨论。

四.总结下课。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爱的罗曼斯》教案

教学目标

1、听《爱的罗曼斯》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学会聆听音乐。

3、对欧洲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4、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 聆听《爱的罗曼斯》,体验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爱的罗曼斯》在吉他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知名的吉他演奏家都选这支曲子作为保留曲目甚至成为吉他的同意词。

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二、结构分析

《爱的罗曼斯》它是3/4拍。A段是E小调。从音符的时值来看,除了结束音外,每个音都是一拍,它的主旋律优美迷人。清澈、明亮伴奏,充分发挥了吉他曲的特点,它们极其和谐地衬托着主旋律。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三、本课小结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军民大生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聆听《杵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2、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和聆听《杵歌》,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

3、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歌曲。

4、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难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和切分音组成的节奏。

教学用具:

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曲子,听的时候注意一下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1)用多媒体播放《摇篮曲》。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曲调柔和、舒缓)

2)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劳动号子。问:这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唱的呢?(旋律豪迈、亢奋、铿锵有力)

二、教授新课

1、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劳动时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并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特点的地方。(歌曲的衬词)

2、介绍作品

这首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简介作曲家、戏剧家张寒晖,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炼,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3、再一次感受歌曲。(多媒体播放《军民大生产》的视频)

跟着音乐,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教唱歌曲

1)师:请同学们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老师读“领”的部分(注意:按节奏读歌词)。(读12段歌词)

2)师:请同学们按节奏朗读3——5段歌词。

3)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的歌谱吧!(跟琴唱谱)

4)师:请同学们跟着琴来唱唱第一、二两段歌词。

5)师: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跟着歌曲录音,自己来学唱3——5段。

6)歌曲处理:

师:这首歌曲是陕甘宁边区军民踊跃投入开荒大生产的热烈场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声音表现当时人们激动的积极地心情?(洪亮、有弹性,乐观、高兴的心情)

7)师:我们跟着音乐再来唱唱,自己想象劳动的形式,让我们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去吧!(分大组轮唱)

5、介绍劳动号子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劳动号子?

生:……

师: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音乐和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歌词多即兴创作。

师:谁知道号子的特点和作用呢?

号子的特点:劳动中产生,为劳动服务,节奏规整,强弱鲜明。

号子的作用:协调节奏,鼓舞干劲,调节精神。

四、总结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军民大生产》,从而知道了什么是劳动号子以及劳动号子的特点并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并创编了很多优秀的、朗朗上口的劳动号子,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反思:这节课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明白了劳动号子的含义,还明白了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从思想上明确了要从小要热爱劳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杵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茶杯、碟子、碗筷演奏这首歌。

2、学唱:《杵歌》。 教具准备: 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难点: 理解高山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上课礼仪 师生问好。

三、聆听 聆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

1、师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数遍。

2、生听范唱。

3、跟着录音范唱学唱,多听。

4、师采用听唱法教唱。

5、跟琴学唱。

6、集体齐唱。

7、师针对部分同学有难度的地方重点纠正。

8、跟着录音范唱唱,跟着伴奏唱。

五.欣赏《杵歌》:

1、学生介绍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2、再次欣赏《杵歌》。

3、随着歌曲做淘米的动作。

六、歌曲感想

1、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2、师: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会了《杵歌》,从而知道了高山族民歌的特点并在

这堂课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们非常的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

中多多观察,将平时所看到劳动场景编入到乐曲中,做一个有心人。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船工号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船工号子》的各段体验和感受,辨别各段的不同音乐特点。

  一、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得就是号子。通过刚才我们的活动劳动号子

什么特点呢??过渡语不知道怎么连??????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

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

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船工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

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

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

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

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

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音乐片段 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8、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9、介绍《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10、推荐网站:

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土豆网 优酷网 6网……搜索关键词: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11、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12、小结

昔日里川江上那几人、几十人划船,十几人乃至上百人合力拉纤,号子声震撼河谷的场面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昔日的号工也余下无几。但是“川江号子”作为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川江流域广袤的大地中,让我们爱护它、保护它如同珍惜中华民族的每一项文化遗产。

学科:音乐   年级:七年级  授课日期 : 月 日

《哈腰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哈腰挂》,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拾木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重点: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难点: 《哈腰挂》的各段体验和感受。

教学流程 :

一、导入

1、思考下面两种实践结果导致的原因:

实践一:十位同学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把钢琴抬到了另一个位置(也可能抬不动) 实践二:十位同学在教师的指挥下把钢琴抬到了另一位置。

2、学生对两种实践结果说原因, 然后教师归纳并引出课题。 用实践来证明劳动号子在劳动中的作用,并引出课题——《哈腰挂》。

二、新课教学

欣赏:《哈腰挂》

1、简介作品《哈腰挂》 《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

2、结合图片完整欣赏《哈腰挂》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抬木号子的特点和情绪。

3、体验 演唱体验:听音频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并对声音提出要求,师范唱,生模仿,在齐唱部分加上声势动作跺脚。

4、表现:分为四组同学,每组合作模仿共抬一根木,双脚分开,呈半蹲状,边模仿音频的唱法边做抬木动作,体验音乐在劳动中的作用。

5、学生说感受(略),教师小结: 抬木号子体现了劳动者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团结合作,统一节奏,统一步伐,统一发力,采用领唱和齐唱相应和的方式来表达,表现了抬木号子独特的表现形式。

三、拓展

1、体验一领众和:一位学生领唱,全班和。

2、表现:并加用书桌作为工具模仿个别学生做拾木的动作,进一步巩固和体验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四、结尾

劳动号子按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大致可分为:搬运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船工号子,每个类别中又可分出许多类型,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查阅资料,对我国劳动号子有更多的了解,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作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b28cc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c0.html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