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发布时间:2018-01-29 17:43: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客李咏主持的《咏乐会》。现场一位观众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郑渊洁回答得既简洁又干脆:“交好人!与好人相处,以学识水平高、有安身立命之术的人为友。”他还引用了素来敢以直言相谏的历史名臣唐代宰相魏征的一句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这句话也是郑渊洁挂在自己卧室中的座右铭,他希望渴望成功的朋友,都能记住这句座右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体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写作导引】

本题的关键句是“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所以考生只要抓住此关键句即可审题立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蕴含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交往影响着自己的未来。一个人,如果渴望善良,就要力争多与善良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快乐,就要力争多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健康,就要力争多与健康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成功,就要力争多与成功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幸福,就要力争多与幸福的人在一起……

总之,一个人,如果结交什么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孔子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春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群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填其所与处者焉。”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论述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二、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论述不良环境对人生的影响;

三、深度解读,论述我们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存环境,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蹲下去,请蹲下去,细细观察一棵草,哪怕是一棵最平常、最弱小的草。

草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相对,你不再是观察草,而是面对着另一个生命,交流、领悟;草也不再是观察你,草面对着你这庞大而复杂的另一生命,将自由地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尊严、省悟与憧憬。

蹲下去,请蹲下去……

要求: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这则材料蕴涵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而其中的每个生命都自成一道风景,每个生命都是平等、伟大、厚重的,老羚羊为了托起身后的小羚羊,纵身跃入万丈悬崖的那一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天平上,不应该有地位、权利、金钱这些世俗的砝码,生命没有大小之分,正如简•爱所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是无感情的机器”,任何生命都不容藐视、践踏,那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将会逐步失掉爱心,所以生命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可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和谐、美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

(1)呼唤人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2)联系现实,从反面立意,批判目前人们蔑视、践踏生命的行为。

(3)综合立意,可引申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1粒,您根本没吃。”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

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生活中不可能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的故事,常常是最宝贵的东西。看似“平凡”默默无闻,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女儿数药,看似“平凡”,却深含着母女深情。读这则背景材料本身就让人感受到那绵绵不尽、如涓涓细流般的母女之情。把握住平凡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事物,等到有一天将所有的记忆拿出来晾晒,你会发现平凡的色彩也可以如此悦目,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你去自豪。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同时,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诸葛孔明的传奇是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一、赞同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因为那是立身之道,没有实力何谈名气;

二、结合当今现实,赞同崭露锋芒的人生态度。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弊端,宣扬自己,张扬个性,也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三、辩证地看待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的关系,侧重谈二者的利弊;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由此谈成功的根本之道,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你想卓越不凡吗?请到××学校来”;“在××楼盘,与世界顶级人物为邻,非凡生活视等闲”;“要想日进斗金,成就不凡吗?请加入××公司行列”……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瑞典精算师对此深有感慨地说:“在瑞典,我们把‘平凡’当成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以“尊重平凡”为题,选准角度,自选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

作为一则带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审准题目,而材料只是对题目的补充说明。

“尊重平凡”关键词是平凡,尊重是对平凡的态度,因此本题可就此展开联想。在眼下这样一个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追求成功和卓越不凡、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时尚,“平凡”已经被人混同于平庸,甚至成为无能的代称。人们对平凡之事,往往不屑一顾或不屑为之,认为那是庸常人的事情。但是,对于社会和人生而言,“平凡”真的是无所谓吗?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和存在的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低首心折,感叹不已。再者,我们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伟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又是那么平凡与普通,正是在这种平凡普通中折射出灵魂的安定、精神的充实、内在的和谐。因此本题把“平凡”和“尊重”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看,就是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对平凡的人和事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发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进而点燃“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凡也是伟大”,“平凡最值得我们尊重”等思想的火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宿构。

【写作导引】

这则材料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故事《断箭》,作为一则材料作文,我们可通过抓关键句或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儿子为什么当初英勇非凡而后来却惨死阵前,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突然发现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所有的意志,勇气、信心便轰然坍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儿子心中,“箭”这个外物才是支撑他前进的力量,而一旦这个外物让他失望,他也就失去了自我,就如父亲所说的:“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由本句可展开联想立意: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挖出实质以警示后人。

把胜利寄托在一只宝箭上,把失败归咎于一个断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或他物,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二:正面解读,引领人生。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无比,若要它锋利无穷,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准确,就必须磨砺它,拯救它的只能是自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撰写了一部名为《力量转移》的著作,他认为人类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种力量的更替,即暴力、财富和知识。对此,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不仅仅包括财富与知识,更应该包括文化、创新、信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也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放眼望去,中国人的口袋一天一天地鼓起来,我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追求着自己所谓的“贵族生活”。何谓贵族生活?“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英国二战时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所以真正的贵族精神不仅仅是对财富和知识的占有,而是一种文化,一种信仰,这才是人类前进的根本动力。因此本题只需抓住“有人认为前行的力量不仅仅包括财富与知识,更应该包括文化、创新、信仰……”这个关键句紧扣关键词财富、知识、文化、创新、信仰即可立意:

一、肯定财富和知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知识就是力量;

二、结合当今社会信仰、文化缺失的现象,谈文化、信仰的重要性;

三、联系现实,谈如何将财富与知识、文化、信仰……等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中国、世界、人类文明健康地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一首歌叫《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其中有几句这样唱道:我们挤在电车里摇晃,整日地奔波到处瞎忙,被地下铁和公务吞没,又被脏嘴吐在大街上……

  材料二:狄更斯有一首诗歌叫《别挤啦》,其中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材料三:“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义项:(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排斥、排挤/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挤”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状态,它本身就带有辩证的意味。审题立意时,探知“挤”的原因,感悟“挤”的影响意义,思考解决“挤”的方法就很重要。

  从积极评价的角度

  正面立意,“挤”中蕴含着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它能体现一种勃发向上、不甘人后的精神风貌。尤其在凸显一种时代需要和社会进步意义时,“挤”所承载的态度和精神往往能挥洒人性的光辉,彰显生命的华彩。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挤时间、“挤出一种人生”等打开思路。

 从消极评价的角度

逆向立意,“挤”是一种无序的杂乱、窒息,是人心理躁动压抑的感受。尤其那种热衷“挤”的心态,更是折射出素养的低下和心理的缺陷。因此,我们可以写“‘挤’文化、“‘挤’上独木桥”等。立意时,可简述种种行为,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危害,探寻出破解的方法和意义。

 从辩证的角度

 “挤”毕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行文时,我们完全可以辩证地分析,既可以谈“挤”的积极意义,也可以说“挤”的消极表现,还可以谈在生活中面对“挤”的矛盾心理。可以围绕“‘挤’的思考”来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个富翁出海观光时遇难,被一个渔夫救起。

富翁决定给渔夫一大笔钱作为报答。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现在就将目前资产的百分之五送给渔夫;另一个是待十年后,将自己那时资产的百分之二十相赠。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渔夫自然非常高兴,可同时又很为难:选第一个方案吧,怕十年后富翁的资产剧增,到时后悔;选第二个方案,又担心十年后富翁的资产严重缩水甚至破产,自己岂不亏大了?

他被这两个挠心的选择弄得焦头烂额、神思恍惚,在次日出海时被海浪吞噬。他最终丧失了所有的选择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导引】

本题材料的感情倾向显然是对渔夫批判的,渔夫为什么最后被海水吞噬,考生可由果推因,显然他是被这两个选择折磨得精神恍惚而致,就此原因考生可有以下立意:选择太多未必是好事;切勿贪心;要懂得知足和感恩;听从内心的指引或依据心灵的指引;做事要当机立断,否则可能错失良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1f7a9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9.html

《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