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发布时间:2019-10-27 18:0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1.(2016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

南 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6)

: 

 

 

2.(2016吉林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

酒楼秋望

[]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 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6)

: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 

 

 

3.(2016广东佛山南海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11)

[双调]沉醉东风 重九

[]卢挚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 “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这首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

: 

 

(2)这首曲包含多种情感,请结合全曲进行赏析。(6)

: 

 

4.(2016湖北黄石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1)

群鹤咏

[南齐]萧道成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 ①此诗作于诗人镇守淮阴时。诗人因其功勋卓著,名位日隆,颇受猜忌,为宋明帝所疑,被调进京城,担任黄门郎,便于监视。②儛:通“舞”。③翮(hé):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

(1)这首诗在描写鹤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

: 

 

 

(2)试分析此诗主要采用的抒情手法以及抒发的情感。(6)

: 

 

 

5.(2016辽宁大连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 庚戌:即宋绍熙元年(1190)。中秋后二夕:中秋节后的第二个晚上。篆冈:地名,当在带湖之侧。

(1)词的上片四句中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与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 

 

 

 

(2)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

: 

 

 

 

 

6.(2015河北唐山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1)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 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5)

: 

 

 

 

(2)结尾“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 

 

 

7.(2015河南郑州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1)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 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词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 

 

 

 

8.(2015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

酒泉子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

: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

: 

 

 

 

9.(2015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

初冬道中

[]曾巩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马踏西风气自豪。

[] 青萍:古宝剑名,泛指剑。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请简要分析。(4)

: 

 

 

(2)请简要赏析颔联“射”“腾”二字的妙处。(4)

: 

 

 

10.(2015吉林长春一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11)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 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6)

: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 

 

 

 

11.(2015浙江台州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塞路初晴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 行子:出行的人。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景?(5)

: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 

 

12.(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11)

瘦马图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 ①龚开,宋末元初人,曾居广陵幕府,宋亡后深隐不仕,靠卖画为生。此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瘦马图》所作的题画诗。②闲,马厩。《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1)诗中塑造马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 

 

 

 

(2)这首诗通过马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

: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的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第二点3)

(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南征》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登高》则是诗人晚年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这些情感着重体现在诗歌的后三联。“偷生”两句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之苦;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

2.答案 (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解析 (1)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的常见的角度如下:①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如空间角度、色彩角度、感觉器官角度等。②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③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④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⑤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2)《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酒楼秋望》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前半句直抒胸臆,后半句则运用了反语的手法。

3.答案 (1)全曲能够突出“重九”特点的意象:红叶、黄花、长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蝉。(3)营造了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意象答对两个得1,总共3;意境2)

(2)①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②因秋景冷清油然而生的内心的孤独;③年华老去,无知己相伴的愁苦。(6,每点2)

解析 (1)诗歌重在写景抒情,分析意境(景物形象),就要抓住诗歌中的具有重九(秋天)特征的意象。再根据“红叶”“黄花”“长天”“雁影”“衰柳”“寒蝉”等具有凄寒、衰败特征的意象概括出暮秋萧瑟、冷清的意境。

(2)第一句写作者闲适地在红叶上题诗让流水带走作者的情义,观赏菊花后醉卧歌楼,表达了作者陶醉于赏黄花之中的快乐;看到万里长空的雁影稀疏,远山狭长清瘦,暮秋时节到处冷冷清清,作者内心的孤独冷清之情油然而生;这时节,无人送酒,一起解忧,年华老去,表达了作者无知己相伴的愁苦。

4.答案 (1)对比手法。(1)一、二句将鹤在九天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无拘无束尽情鸣叫的自由豪迈,(2)与三、四句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进行对比。(2)

(2)托物言志或借鹤自喻。(2)表达自己被召回之后志向受损,处处受束缚的苦闷不平之情,(2)以及对往日那种无拘无束、胸存壮志的生活的无限怀念之情。(2)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着眼于全诗内容,通过对全诗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由“儛”“弄”可知,前两句描写的是鹤翱翔天空的自由豪迈,而诗歌后两句却一反前两句,表现出鹤被困苑中,摧折远大志向,身受羁绊的遭遇,因此前后形成了对比。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和诗人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抒情方式的类型,结合注释,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作答。由注释可知,诗人因其功勋卓著受到猜疑而被调入京都监视,才华得不到施展,心情郁闷感伤,而诗歌中所写的鹤的遭遇与自己相似,故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可知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被召回后的苦闷心情以及对过去自由、雄心壮志的怀念之情。

5.答案 (1)描写了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人们赏秋、乐秋之情。(2)楼台为皎洁的明月所照亮,庭院里散发出秋花秋果的清香。赏景的人在美景下来来往往,也都是“笑吟吟地”。(1)为下文作者抒发风雨悲秋之意做铺垫(蓄势)(2)

(2)“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两句表面上写想来秋天也会使人悲伤,忧虑重阳节时多风多雨的天气。(2)实际上“风雨”,一语双关(或比兴,或象征),“风雨”不仅指自然气候,更暗喻南宋国运日衰,政治形势之险恶。(或答悲秋不仅仅为秋日自然风雨悲伤,更为南宋国运日衰、风雨飘零而悲)(2)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反映作者对当时政局恶劣、国势衰微的忧虑之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叹。(2)

解析 (1)本题考査理解诗句内容,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夜月楼台,秋香院宇”二句对起,以工整清丽的句式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第三句“笑吟吟地人来去”,转写景中之人,十分自然。这七字除了一个名词“人”之外,全用动词或副词,衬以一个结构助词“地”,使得人物动态活灵活现,欢乐之状跃然纸上。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很自然地引起下文的内容。

(2)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及诗歌的内容综合理解。在上片“是谁秋到便凄凉”一个问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着力地加上了一个意思更明显的反问,把自己本欲肯定的东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边缘。末二句突然作了一个笔力千钧的反跌:“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这一反跌,跌出了此词悲秋的主题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极力渲染的“不必悲”“有甚悲”等意思全盘推翻了。到此人们方知,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这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辛弃疾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

6.答案 (1)刻画出一个羁旅思乡者的形象。(2)除夕之夜,诗人远离故乡,滞留驿舍,无人问候,只有寒灯为伴,孤独凄凉。(3)

(2)内容上:表达对宦海艰险、羁旅漂泊、年渐退暮的无尽感慨。(2)结构上:①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2)②这样作结留有余味(或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2)(分析酌情给分)

解析 (1)首联写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在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情。颔联“一年将尽”“万里未归”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羁旅生涯。

(2)“明日又逢春”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收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诗人用了一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此时此刻,诗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这就是所谓的“余味”。

7.答案 (1)①伤春之情。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千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其中“情感”1,“分析”1)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3;其中“情感”1,“分析”2)

(2)①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③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6;答出①给3,答出②或③给3;其中“手法”1,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表达效果1)

解析 (1)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把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二要从作品描写的关键词入手品味;三要借助于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来分析。本题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含有亡国之恨;再结合标题“病起春尽”以及“留不住,苦匆匆”等句去分析,应含有惜春之情。

(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逐项落实下面几项: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三句中运用了拟人、反衬、对比手法,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情感。

8.答案 (1)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3)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2)

(2)①“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②“闲整”“思入”两个动词把作者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作者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3)

解析 (1)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首句,经常回忆起西湖的景色,那时每天都爬上高楼,凭栏向远处眺望,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停在湖面上。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对西湖无尽的留恋,用感情带动写景。

(2)下阕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前一句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阕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阕,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廓苍茫的背景,寓情于景,寄托了作者的“出尘”思想。

9.答案 (1)溪潭清澈,写其品行纯洁;日射天腾,见其志向高远;竹柏后凋,明其坚守之意;青萍之叹,叙其壮志难酬;马踏西风,抒其凌云豪情。

(2)“射”字突出阳光的力量和气势,描画出瑰丽的冬日山景;“腾”字运用拟物手法,将天空比作不受羁绊的骏马,极写冬日天空之高旷。“射”“腾”二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赞美自然之情,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之志。

解析 (1)根据诗歌中“景情”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逐联分析。

(2)答题步骤:解释二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二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答案 (1)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2)

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2)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2)

(2)(示例1)情感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四句“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

(示例2)字词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重叠;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叠形成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叠,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重叠中有变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手法,答出诗歌重叠处得2,变化处得3)

解析 (1)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歌中“须惜少年时”“直须折”“空折枝”“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句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积极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消极角度作答。

(2)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如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也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11.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雨后塞外草原的明丽景象。(3)

(2)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以及义正词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3)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3)

解析 (1)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几方面筛选,明确颔联所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风景的时候,一要把诗句展开,二要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风景的特点。

(2)概括全诗所描绘的景象,分析情感的时候往热爱草原、向往和平的主要情感上靠拢。

12.答案 (1)①对比(衬托)的手法。(1)前两句写这匹神马昔日从天而降,比皇帝的御马都神骏;后两句写今日却站在岸边的沙滩上,夕阳把它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座瘦瘠的山。今昔对比(以昔衬今),突出了其今日骨瘦如柴的形象。(2)

②虚实结合的手法。(1)前两句赞美马昔日的神采,并不着力形容,只用“空尽先朝十二闲”虚写,连御马都相形失色,可见此马的神采,引人想象。后两句实写马今日虽瘦却依然屹立,坚定如山,突出了此马可贵的精神气质。(2)

(6分。答比喻、想象亦可酌情给分)

(2)本诗塑造了一匹昔日神骏今日骨瘦如柴的马的形象,托物言志(以马自喻),(1)以瘦马之独立夕阳、无人怜惜,表达了亡国的落寞、失意;(2)以马之虽“瘦”却依然如“山”屹立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忠于先朝、守志不阿的气节,清高(高洁)、坚贞的傲骨。(2)(5,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诗人将这匹马与“先朝十二闲”对比,突出其神骏;然而今非昔比,如今已是“瘦骨”嶙峋,落魄失意。前两句写马昔日的神采,是虚写;后两句写今日的落魄形象,是实写。虚实结合,对照鲜明。

(2)诗的大意是:想当初这匹骏马从天空腾云驾雾来到人间,非凡的气概使皇帝的御马都形神惨淡。今日有谁来爱怜它的嶙峋瘦骨?夕阳下沙岸上它的身影像一座孤独的山!诗中言“今日有谁怜瘦骨”,出语凄婉,但并非怨恨之语,而有品高自赏之意。“夕阳沙岸”,喻国家已衰亡,原先的神马也流落沙岸,但“影如山”却写出了它形象的高大、不屈、坚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26900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80.html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