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8 18:11: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一、典例引领

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二、考点讲解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模板构建]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谷、沟谷、峡谷

河床、冲蚀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暖湿的气候

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的CO2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

风力侵蚀地貌

携带、破坏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考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河流冲积扇

山口、平缓、减慢、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大量泥沙、海水的顶托、入海口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堆积地貌

碎屑物质、阻挡、风速降低、堆积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冰碛地貌

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三、考点训练

1.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2.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甲图中AB段河流                                                     (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 B处                    D.不能确定

4.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出现下列现象中的造成的          (    )

   A.气旋活动频繁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5.关于乙图中EF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5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6—7题。

6.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    )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7.图中索道AB的长度最接近(提示:AB图上距离约为6厘米)           (    )

   A.280米         B.310米   C.350米         D.380米

8.甲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28m              B.18m   C.65m              D.200m

9.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沟同源”分布状况。据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河流呈“双沟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    (    )

   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

11.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        (    )

①三江并流地区;②三江源保护区;③东北五大连池地区;④东南丘陵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3.丙侵入岩脉应属于             (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有可能找出石油和天然气的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下列地貌成因搭配中错误的是

    A.峡谷——流水侵蚀               B.冲积扇——流水沉积

    C.沙丘——流水沉积               D.风蚀洼地——风力侵蚀

河流侵蚀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同一河段的不同河岸表现不同。据此回答2-4题。

16.下列地貌由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

   A.北美五大湖       B.挪威峡湾海岸     C.太湖平原         D.科罗拉多大峡谷

17.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    )

   A.伸长、加深、展宽                      B.展宽、加深、伸长

   C.伸长、展宽、加深                     D.展宽、伸长、加深

18.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一般是                                          (    )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凸岸、凹岸均为堆积

二.综合题

19.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I、II、III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I___、II____、III____。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I、II、III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3)简述I、II、III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B【解析】甲处山地的地层有明显的向下弯曲,即为向斜。

2.A【解析】图中乙处河谷为河流流出山区后,向两侧展宽的侧蚀作用为主。

3.A【解析】据丙图可知,A水文站水量变化较大,B水文站水量较平稳,且两者之间有湖泊,可以得出A在B的上游,从而判断河流流向应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4.B【解析】丙图中最高水位出现在6月,据锋面雨带移动规律,6月恰好是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符合题意。

5.C【解析】考虑我国及流向、地转偏向力影响,F为凹岸,E为凸岸,图示相反,故应考虑河道弯曲,E岸侵蚀成凹岸,致河床较陡,河道弯曲可能与地形、地质或人为等因素有关。

6.C【解析】由B到A与图中指向标方向相同,即为由正南向正北。

7.B【解析】据比例尺1cm代表50米,BA为斜坡(高差为100米),则斜坡线长应为310米左右。

8.C【解析】甲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50m,则甲处断崖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为50m≤H<150m。

9.D【解析】瀑布应出现于河流流经断崖处(乙),观赏瀑布应适当位置仰观(丁)。

10.C【解析】由于泥石流阻塞了河道,河水被迫分流,出现一条河流后分成两条河流现象。

11.D【解析】出现此类现象的地区多为多雨且地质灾害相对较多的山地丘陵区。

12.A【解析】从图中地层的顺序关系与侵入岩脉之间的交叉关系看,应先有褶皱、后有断层,最后丙侵入岩冲断乙附近地层,形成复杂的地质关系。

13.B【解析】侵入岩是岩浆岩的一种类型。

14.A【解析】丁处向斜,是地下水和煤的储藏处;甲处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理想储藏处;乙处断层,石油天然气不易储藏,丙处侵入岩,最可能有有色金属矿。

5.C【解析】沙丘是风力搬运与堆积而成。

16.D【解析】北美五大 湖、挪威峡湾海岸均是冰川侵蚀而成;太湖平原是流水堆积而成;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侵蚀而成。

17.A【解析】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从方向性来看分别是向上游、向深处和向两侧发展,即分别为伸长、加深和展宽。

18.C【解析】从发展的趋向看,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一般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9.【解析】河流上游山地丘陵区相对高度大,表现为河流的河谷深而窄;中游平原则表现为宽而浅的河谷断面;下游河口最常见的为河口三角洲;三段因果发展各自的产业类型,思路清晰;区域开发利用中的注意问题则要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今比较典型的现实问题作答。

【答案】(1)② ③ ①

(2)(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河口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山地、丘陵)地区如植被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不合理灌溉将造成土地的次生盐渍化;(河口附近)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将出现海水倒灌(引发咸潮等),地下水质恶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dd9ad6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2.html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