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前幼儿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几个策略解读

发布时间:2018-09-27 18:15: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培养学前幼儿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几个策略

阳光实验幼儿园 鲁文刚

摘要:学前幼儿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应度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幼儿保持身心健康以及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就是健康愉快的情绪。但是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 长期郁积还会导致病变。因此, 笔者认为正确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归纳大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点来探讨:一、依恋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二、语言与认知能力对情绪调节的影响。三、积极的评价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四、假装游戏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年龄幼儿 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培养

情绪调节的定义

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或机制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是个体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常态和病态心理发展的关键机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学前年龄的孩子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或整天闷闷不乐,或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在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如父母没有给买想要的玩具,饭菜不合口和小伙伴产生冲突的等等,幼儿常常会产生不良情绪。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这其中,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包括合理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的能力发展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具有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特征:1、随时关注自身的情绪反应;2、阻止自己表现出在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绪驱动下产生的不适宜行为;3、当收到强烈的情绪冲击时让自己平静、转移注意力和缓和;4、实用各式各样的且灵活的应对策略以改变其情绪的强度;5、调整感情、想法与行为以实现重要目标;6、利用情绪景象注意力的聚集与维持;7、利用情绪影响他人;8、循序自己所处文化的标准以决定情绪表达的方式及时机。

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依恋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对儿童早期情绪调节影响因素的研究上,依恋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依恋理论的提出者Bowlby 突出了亲密关系在缓解焦虑和身体保护方面的功能,强调早期人际经验作为个体一生中情绪调节差异的重要来源。他认为依恋对象的心理支持和情绪提供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情绪调节适应性的发展,这也是造成弹性个性的主要原因。幼儿依恋作为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结,能为儿童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幼儿被消极的情绪激活(感觉受到威胁、恐惧、焦虑等 时,他会努力去寻求或保持与能够处理这种情形的值得信任的人的亲密关系,因为消极情绪可以在与亲密的人亲近或交流中得到排解。因此,依恋行为变成一个消极情绪调节的社会性策略。

观察学习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学龄前儿童在与依恋对象的交互作用中通过观察成人控制自己感情的过程,逐渐形成自己的调节情绪的策略。成人-儿童之间的交谈为儿童情绪调节提供了技巧。两岁以后,孩子经常会与依恋对象谈起他们的情绪并尝试控制它们。在儿童与父母的交谈中,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描述自己的愿望和遇到的困难,表达自己遇到的消极情绪,父母也通常会向孩子传授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方法,使儿童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教他们通过限制感觉输入(捂住眼睛或耳朵不去看或听令他们不开心的景象和声音 、自言自语(妈妈说她很快就会回来 、转变目标(被排除在游戏之外时,寻找其他东西玩 等方式来减少消极情绪的唤醒。婴幼儿会逐渐将这些学到的策略应用在日常情绪调节中。

3—6岁的儿童常常对一个或多个主要照料者形成依恋。纵观现有的研友,有几个研究已经考察了早期阶段积极、安全的师幼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效果。这些研究的假设是,并非儿童父母的成人也能斥为儿童的依恋对象。这些关系并非完全复制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由于这些关系建立时间的不同,因此其发展的过程也存在差异。然而这些关系却同早期发展与学习具有相似的特点与作用。很多儿童明显表现出希望更加接近自己所喜欢的老师,他们将哲学老师作为自己探索环境的支柱,让受伤或情绪低落时,他们会寻求身体的亲近从而获得安慰。由此可见幼儿与教师或者其他非家庭成员的照料者之间的安全型依恋对儿童的情绪调节具有相同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42f19d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1.html

《培养学前幼儿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几个策略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