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共9首)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29 20:31: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50分)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先用“异”字总写边塞秋景与内地的不同,然后以大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清朗、秀美的边塞风光。

B.“长烟落日孤城闭”是写暮霭生成、夕阳西下、城门紧闭。这一句反映了当时西北边关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紧张形势。

C.下阕首句写将士远离家乡,戍守边关,旷日持久;“燕然未勒”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结尾,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相融会,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有一种苍凉而悲壮的美。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3、“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好处。(2分)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分)

5、请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3分)

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分)

8、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犷、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此词时,作者已人到中年,故自称“老夫”。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3、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3分)

4、“千骑卷平冈”中“卷”字用得好,妙在何处?(2分)

5、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6、请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3分)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中有“壮词”二字,“壮”字形象地描绘了抗金军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3、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分)

5、“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满江红》作于1905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她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句子。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3、“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蛾眉”指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4、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5、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4分)

五、《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B.诗中“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的时间之久。

C.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句式整齐,全用五言。

D.老兵做好了饭菜等待家人同吃,但家人出去久久未归,老兵心情很沮丧,不禁落泪。

2、“十五”和“八十”概括了主人公的从军之路,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析这首诗的特点。(4分)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下面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列举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的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2、下列对本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第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3、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4、诗歌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3分)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什么信息?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3分)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B.全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C.“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刘备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风格明快,气魄阔大,尽显豪放风格。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3、说说本词上、下阕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写得好,试简要分析。(3分)

5、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6、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2分)

八、《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四周辽阔,星星很稀少。

B.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作者的哀恸。

D.“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用来表现他昔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

2、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4、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简要赏析。(3分)

5、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4分)

九、《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聚”“怒”二字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以往的历史所做的概括与批判。

2、选出对该自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表明潼关外有华山,内有黄河,体现出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3分)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5、“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

一、《渔家傲·秋思》

1、A

2、B

3、“异”字有点睛的作用,概括出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引出下文,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4、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5、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

6、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7、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8、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全词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C

2、C

3、“狂”字统领(贯穿)全词。上阕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阕由实转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体现激情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

4、“卷”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气氛。

5、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6、示例:“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他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B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

1、C

2、指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

3、“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写出了作者自己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4、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加修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五、《十五从军征

1、D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暗指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3、这四句诗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楚画面。

4、整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B

2、D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想象奇特,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4、该诗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描绘了边塞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做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5、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怅然的心情。

6、示例: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C

2、B

3、上阕借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阕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4、作者运用设问句式,诉说上千年来在眼前这块土地上经历了无数朝代的兴亡更替,引用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无穷愁绪。

5、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引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的思想感情。

6、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的怯懦苟安、昏庸无能。

八、《过零丁洋

1、A

2、D

3、D

4、这两句诗运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5、示例: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6、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崇高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九、《山坡羊·潼关怀古

1、A

2、D

3、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作者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4、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百姓的同情。

5、这两个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6、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营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衬托了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0cda08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8.html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共9首)专项测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