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0-04-30 07:3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 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 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 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 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

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

  (1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

  (2 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3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

  (4 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 汉字输入。

  (2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

  (3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 绘图工具的使用。

  (2 图形的制作。

  (3 图形的着色。

 (4 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 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 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

  (1 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

  (2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 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 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 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 说课技能训练(10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通过说课技能的训练,具有初步把握教材能力和教学能力,力求做到:说“准”教材;说“明”教法;说“会”学法;说“清”教学意图;说“清”练习层次。

本章重点

1.说课的组成

2.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说课稿的撰写方法

4.说课的评价体系

本章难点

1.说课稿的撰写方法

2.说课的评价体系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的训练(4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能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和批改学生作业,课后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教学。

本章重点

1.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

2.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3.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4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

5.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

本章难点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2.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

本章主要内容

1 概念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的安排做出整体计划,建立一个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预期的结果进行分析。

2 制定教学目标

了解教学目标的类别,掌握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和要求,重点掌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制定其教学目标。

3 分析和处理教材

通过训练初步学会分折教材的方法,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和处理教材。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

4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分析学生学习的方法。

5 制定教学策略

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媒体,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进行教学内容与媒体选择;学生特点与媒体选择;媒体的教学特性与选择,媒体的价值与选择和训练。将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6 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

了解教学计划和教案的结构和要求,掌握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训练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教学计划和教案。

7 作业的类型和设计

了解本学科学生作业的类型及设计的方法,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和设计作业的内容。选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某一节内容让学生设计练习题,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习题,搜集其它练习题,通过讨论和研究建立小题库。

8 学习评价

了解学习评价的依据和标准,通过训练掌握学习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使用教学媒体技能的训练(4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及常用软件编制的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设计制作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及简易教具。

本章重点

1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

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

3电视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4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

本章难点

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

本章主要内容

1 概念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的行为方式。

2 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

2.1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图书、实物、标本、模型、图画、挂图。

2.2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性:投影、幻灯、录音、电视与录像、计算机。

3 简易教具的制作方法

4 教学软件的编制与使用

投影片的种类和制作,录音教材制作;幻灯、电视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5 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

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1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理解各项基本教学技能的概念。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通过训练能根据教学任务和中小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本章重点

1导入技能

2板书板画技能

3演示技能

4讲解技能

5.提问技能

6.反馈和强化技能

7.结束技能

8.组织教学技能

9变化技能

本章难点

1板书板画技能

2反馈和强化技能

3.变化技能

本章主要内容

1 导入技能

1.1概念

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1.2导入的类型

直接导入;旧知识导入;生动实例导入;直观教具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实验导入等。

1.3导入的程序

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1.4导入的要求: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导人目的明确;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启发性;导入与新知识联系紧密,进入课题自然合理

2 板书板画技能

2.1概念

是教师利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2.2板书板画的类型

提纲式;语词式;表格式;线索式;图示式;示意图;简笔画等。

2.3板书板画的要求

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形式多样,启发思维;文字、图表科学准确;板画简单明了,形象生动.

3 演示技能

3.1概念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内容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

3.2演示的类型

实物、模型的演示;挂图的演示,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的演示和课堂实验的演示。

3.3演示的程序

心理准备→出示演示物→对演示物说明→讲解→总结→核查学生理解。

3.4演示的要求

对演示物精心选择;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演示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多种媒体相互配台,综合利用;演示后及时总结,明确观察结果.

4 讲解技能

4.1概念

教师利用语言及各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行为方式。

4.2讲解的类型

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4.3讲解的程序

4.3.1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示要点核查理解。

4.3.2抽象性知识的讲解:

4.3.2.1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深化。

4.3.2.1演绎法:提出概念→阐明术语→举出实例(正、反例)→巩固深化。

4.4讲解的要求

明确目标、重点突出;运用丰富的实例(正、反例),联系已学过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培养学习方法;及时巩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5 提问技能

5.1概念

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5.2提问的类型

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

5.3提问的程序

引入阶段→陈述阶段介入阶段→评价阶段。

5.4提问的要求

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问题重点突出,简明易懂,把握提问时机,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予分析和评价。

6 反馈和强化技能

6.1概念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强化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

6.2反馈的类型

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

6.3强化的类型

语言强化,符号(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

6.4反馈和强化的要求

反馈及时准确,强化恰到好处;反馈形式灵活多样,强化方式适合学生特点,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强化以表扬为主。

7 结束技能

7.1概念

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7.2结束的类型

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

7.3结束的程序

简单回忆提示要点→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

7.4结束的要求

明确教学重点,提示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及时巩固,强化学习.结束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兴趣。

8 组织教学技能

8.1概念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组织学生的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8.2组织的类型

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

8.3组织的要求

明确目的,教书育人;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重视集体,形成风气;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9 变化技能

9.1概念

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9.2变化的类型

动作变化;表情变化;眼神变化;声调变化。

9.3变化的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确定变化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应用要有助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传递教学信息;变化技能的应用要合理适度。

10 教学技能综合训练,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技能进行训练

第五章 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的训练(4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学科课外活动的特点、方法、组织形式及活动方案的设计,能组织和指导与本学科教学有关曲课外活动。

本章重点

1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

2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

3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本章难点

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 概念

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有关学科课外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2 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的类型

课外兴趣小组;科技知识竞赛,读书报告拿;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参观;调查等。

3 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常用的方法

观察和调查;实验和实践;讨论和评议;制作和创作。

4 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

了解活动方案的构成和活动方案设计的方法。

5 信息技术课程课外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

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人才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青少年的特点: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具有辅导能力。

6 训练建议

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从而得到训练。训练活动也可结合教育实习进行。

第六章 教学研究技能的训练(2学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教学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知识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本章重点

1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2教学研究的方法

3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4.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

本章难点

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概念

初步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设计、资料搜集与统计处理、撰写论文的行为方式。

2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

了解教学研究课题;课题选择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3 教学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

4 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

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适用范围。

5 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

了解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680b0d4028915f814dc227.html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