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教案

发布时间:2019-03-01 02:1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

【篇一: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关于古代诗人的情况,你能说几个?

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诗经》: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苍凉雄健

王维:含蓄生动

边塞(岑参、高适):雄浑奇拔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清丽俊逸

杜牧:含蓄绰约

李煜: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晏殊:明朗疏淡

苏轼:雄健豪放

柳永:缠绵悱恻

李清照:婉约凄切

??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二、注意诗词提示性信息(题目、背景提示、注释)

请看下边一首诗:

近试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

再看2010年全国高考卷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赖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为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传说晋时,有一个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

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酒尽

此诗根据注释一可以知道这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而被贬的原因是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因此其感情基调可以初步理解为仕途失意以及无奈的思乡之情。注释二可以看出诗的第三句运用了一个典故。

运用了什么提示信息?

因此在诗词赏析的过程中要结合给定的注释,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1998年全国考题诗歌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里作者写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今天暂且离开,以后还会再来,决不负我们共同约定的归隐的日期),这最后的两居室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再看一下2001年全国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再来看一首词的赏析

2010年高考湖北卷】

双星凉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第一题主要考察情感比较鉴赏(与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那么就要求我们将两首词的情感都必须有个大体的掌握,抓住两首词不同的侧重点。范词的侧重点在于强调离别的旧愁与新愁,而秦词的侧重点在于强调感情的长久与坚贞。

第二题考察表现手法,要求举例分析。既然要求举例分析,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原文中去寻找关键字词,找出具有对比衬托性的地方,比如:群仙相妒反衬双星良夜旧愁多新愁少;重搅别离心绪反衬归去时所添的新愁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与深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我们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

2002年的高考题中便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在做这个题时,如果平时知道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多了。折柳--惜别、怀远(此处怀远)

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主旨)意境深远(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学以致用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提示:1、胸怀淡泊,精神舒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世人。诗人以云自我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总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体现的思想情趣:

如何体现的:

提示: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提示: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提示:1、首句要表述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亭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p align=right李淋淋/p

【篇二: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

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关键词;求关键词

三、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2006?湖南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 珍熏芳姿昼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自携手瓮灌苔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胭脂洗出秋阶影,

借得梅花一缕魂. 冰雪招采露砌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淡极始知花更艳,

秋闺怨女拭啼痕. 愁多焉得玉无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欲偿白帝凭清洁,

倦倚西风夜已昏. 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

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

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

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

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

风骤雨。(2分)

2)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和风细雨

2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

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

雨后的壮观美景

小结:通过以上两道高考题的展示,使学生对高考比较鉴赏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考题形式:

提问:

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有哪几种?

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题型:

示范仿写、综合分析

设题角度:

体裁、意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

关键词;求关键词

题型示例

1、比较意象:

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各有什么寓意?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

展示参考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

不断流淌抒发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归纳解题要领:

第一步: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特点, 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课堂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问题: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课件展示草考答案: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

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

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王诗表现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周诗表现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2、比较思想情感

方法:求关键词;求关键词

鉴赏示例

课件展示: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题:(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

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

步骤一:找出求关键词:(学生找出)

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等

展示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等,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

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明确: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比较情感异同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第一步、求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衰鬓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存关键词:谁知、心未死;空、衰、斑(学生找出)

展示参考答案: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3、比较表达技巧

鉴赏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步骤一:分清手法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二:解析诗句。

答: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三:明确效果

答:引愁心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学生归纳方法,明确:

? 步骤一:分清手法

? 步骤二:解析诗句

? 步骤三:明确效果

四、小

1、诗歌鉴赏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2、比较意象

紧扣文本,分析各自意象特点

结合特点,分析各自意象意义

3、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4、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五、练习巩固(完成《步步高》资料相关练习)

【篇三: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意境题型规范化答题训练(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熟悉分析意境题型的提问方式以及几种提问变体。

熟练掌握这种模式的答题步骤,规范答题。

二、思路点拨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的角度(或者: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

3、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三、练习讲解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2008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蔡肇①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3、(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③④

四、实战演练

1、(2005辽宁天津)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2、(2004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069b8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9.html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