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商鞅南门立木

发布时间:2012-04-11 11:05: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主备教师 :王霞 时间:2012 2 21

课题

6.商鞅南门立木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会认字“鞅”、学会“孝、葫、础”三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用具

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君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族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①字音方面。

“葫芦”:前一个音节的声母是“h”,后一个音节要读轻声。

“便宜”:其中“便”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ián,后面的“宜”读轻声。

“嘟囔”:后面的“囔”既是鼻音“n”又是轻声。

②字形方面。

“孝”:与“比较识记,下方是一个“子”字。

③理解词语。

冥思苦想:深沉的思考。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很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惹是生非:招惹是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嘟囔:连续不断的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5、通过初读课文,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1)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2)教师追问:商鞅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的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商鞅被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的成功,商鞅想了一个好办法。他派人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大木柱,下令能将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赏其十两黄金。围观者成千上万,但没有一人上前搬动。第二天,商鞅将赏金改为五十两,终于有一个小伙子抱着试探的心理,扛起大木柱走到了北门,后来他果真得到了商鞅奖赏的五十两黄金。商鞅并借机向大家提出推行新法。商鞅这一“立木取信”的故事不但为朝廷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也为新法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 王霞 时间:2012 2 21

课题

6商鞅南门立木

2课时

教学

目标

1. 指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4.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的理解,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导言: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

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品析细节,深入理解

(一)体会商鞅变法之难

1默读二自然段,思考:商鞅实行变法困难在哪里?

(1)指名解答,全班交流。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

(教师适当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旧贵族养尊处优,担心变法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因而反对变法)

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理解“不相信……真心实意……”,体会老百姓对秦孝公、对朝廷不信任。认为朝廷要进行改革只是形式而已,是不会真的加以改革的)

(3)教师小结:毛主席曾经说过“群众是基础”.虽然秦孝公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想做任何事情都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变法,虽然有一些贵族也是持反对意见,但相对来说,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才是最致命的。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体会商鞅取信于民之难

1. 指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思考:从“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和“终于”你知道了什么?(说明想的时间长,想这个巧妙办法很不容易)告示挂出之后在全城有什么影响?

2. 什么是“轰动”?联系有关句子具体说说。(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3. 快速浏览课文第六至第九自然段,你从围观群众的言行之中体会到了什么?用简要的词语概括。

(怀疑、害怕、不信任、不理解……)

4.古人云“口乃心之门户”“言为心声”,又有一句话是说“行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请大家仔细研读六至九自然段描写围观群众的议论和他们表现的句子,看你能不能走入人物的内心,读出他们的情感和认识?先自己读、想,然后和同桌讨论一下。

5.学生汇报读书所得,老师相机指导理解、朗读。

预设:句一“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指导学生将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抓住“稀奇事”体会此事的少见、不寻常。指导朗读句子,读好“嘿”的语气。

句二“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a.理解“便宜”一词。

不是十两黄金的价钱低,而是和得到黄金的报酬相比,扛木头的付出实在是太少了。这件事容易做而得到的报酬多得惊人。

b.耍人玩儿是什么意思?谁耍人玩儿?

指导学生体会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c.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d.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对朝廷挂出的告示不信任,认为告示中所说的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是不可能的,朝廷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让老百姓去做,这只是朝廷在耍人玩儿罢了)

e.指导朗读这句话。

句三“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指导学生理解俗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体会老百姓对此事的疑惑,并指导朗读。

句四“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事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

抓住“溜走”体会一些人极度的恐惧,从而看出他们对朝廷的不信任达到了极点。

6.这消息如此轰动,可没有人心动,更没有人行动,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呢?(人民对朝廷不信任、对商鞅不信任)

7.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老师引读第九自然段。

(三)体会商鞅立木之用意和诚意

1.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一天没人扛木头,第二天,商鞅又是怎么做的?

2.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a.了解小伙子的表现:“走出、挽起、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嘟囔”,感受小伙子行动的干脆、麻利。

b.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他此番扛木行动只是为了试探或考验商鞅是否说话算数,而不是冲着赏金而来)

c.讨论: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人们对朝廷并不信任,对商鞅挂出的告示充满猜疑,哪怕面对十两黄金、甚至五十两黄金的诱惑既不心动也不行动,更有胆小怕事之人认为其中藏有是非偷偷溜走,只有这位胆大的小伙子挺身而出去扛木柱,想试探这位新来的左庶长是否讲诚信)

d.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行动的果断,以及言语中试探与挑战的语气。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a.理解词语“喜笑颜开”,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其高兴的心理。

b.议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联系上文中小伙子的言行.体会此时的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赏金而高兴,更值得他高兴的是,商鞅兑现了告示中的承诺,让他感受到这位左庶长是一个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讲求诚信之人.以后朝廷中就有了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官员了)

c.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小伙子内心的喜悦。

(4)教师小结:从人们对告示的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到成百上千的围观者只围观不行动,再到小伙子的挺身试探,这些对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刻画,都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变,朝廷要进行变法改革,能真正成功吗?

4.商鞅郑重地宣布了什么?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5.在这件事中,商鞅的做法和表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体会“立木取信”影响之重大。

1.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震动”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人被震动了?被什么震动了?

(相机板书: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2.想象一下,这件事之后,人们会有什么表现?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从人们对“立木”一事的议论,从对朝廷的态度,对待变法的态度等多方面进行想象。

3.总之,商鞅南门立木的结果是——(引读)

补充商鞅变法成功的部分历史资料,强调“立木”一事作用重大,为新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小结:“诚信”一词,“诚”是由“言”与“成”组成,“信”是由“人”与“言”组成,这就是说“人只有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成功”。

四、 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课件出示古诗《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交流并积累。

3.升华认识

结合生活实际,在组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五、 布置作业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把自己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5ae37c1711cc7931b71657.html

《6商鞅南门立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