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目录

发布时间:2020-06-15 11:48: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目录

一、新能源(A)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也日益凸显能源短缺的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传统工艺技术,使环境不堪重负。因此,要重点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要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A1. 太阳能

. 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晶体硅太阳光伏电池制备新工艺、组件技术及相关产品;

. 高效、低成本、高稳定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

. 并网光伏技术及相关产品;

.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

. 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 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 高效、低成本光伏、光热与建筑相结合的集成一体化实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A2. 风能

. 适应中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

. 风电场监控、电网接入系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

. 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

. 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的产业化。

A3. 生物质能

. 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与装置;

. 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 生物质固体燃料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与装置;

. 生物质型煤加工成型技术与装置;

. 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技术与装置。

A4. 核能

. 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关键技术及设备;

. 铀浓缩技术及关键设备;

. 高性能燃料零件技术;

. 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技术;

. 先进乏燃料后处理技术;

. 核辐射安全与监测技术;

.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

. 辐射防护材料、仪器及装置;

. 快中子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

二、节能环保(B)

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期间,平均年节能率为%;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研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将已研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制约因素,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社会化需求,清洁化需求,循环化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导引下的市场化需求,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B1. 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 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

. 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

. 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

. 智能电网技术及相关产品

B2. 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

. 城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 城市基础环境保护设施二次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 城市社会源有害固体废物处置与二次污染防治和资源化技术

. 城市其它环境污染控制技术

B3.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

. 集约化养殖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 有机废弃物和生物产品加工废水(物)处理技术和设备

.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设备

B4. 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

. 重污染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 重污染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B5. 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 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和“零排放”关键技术

. 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

.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处理技术

.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B6. 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 环境应急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 环境应急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

B7. 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 共、伴生矿产的分选提取技术

. 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极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

B8.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

. 工业污染治理专业环保设施运营服务

. 市场化环境监测(包括室内空气)服务

. 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处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服务

B9.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 可再生能源与高效节能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系统管理服务

. 推广并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技术服务机制

三、电动汽车(C)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相关行业的关联度较强,带动度较大;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需加快建立起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重,以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为重点的研发和产业化布局,掌握电动汽车整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各类电动汽车的开发能力,实现了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和商品化。

C1. 汽车零部件前端研发项目

. 混合动力技术,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 电动车专用的各种传感器和电子元件的研发等。

C2. 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

. 镍氢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与相关产品;

. 新型大容量、高功率电池与相关产品;

. 电池(组)管理系统;

. 动力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高性价比关键材料;

. 动力电池新型生产与测试技术装备。

C3. 燃料电池、氢能、热电转换及其相关产品

. 小型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相关产品;

.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及产品;

. 新型制氢技术与储存装置;

. 实现热电转换技术的关键部件及其相关产品。

四、新材料(D)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基础原材料以及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推进大飞机、高速列车、电动汽车等重点工程,还是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面临着一系列关键材料技术突破问题。必须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D1. 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

. 电子元器件用金属功能材料

. 高性能功能陶瓷

. 半导体材料

. 人工晶体

. 功能玻璃

. 电子化学品

D2. 新型功能材料

. 特殊功能有色金属材料及应用制品

. 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 超导材料

. 新型催化剂

. 专用精细化学品

. 生物医用材料

D3. 高性能结构材料

. 高性能金属材料

. 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

. 新型高强度玻璃;

. 特殊性能合金及粉末冶金新材料

. 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

. 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 高性能结构陶瓷

D4. 超细、纳米粉体制备、成型及加工

. 高质量的结构陶瓷与功能陶瓷用陶瓷原料;

. 低成本、节能和无污染制备高纯超细粉、纳米粉体和多功能复合粉体;

. 组织均一、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或梯度化的先进粉体成型;

. 粉末材料的节能快速致密烧结及低温烧结。

. 分子组装制备超细功能材料

. 结构、形态及尺寸可控和表面性质可控超细无机功能材料应用

D5. 新材料技术服务业

. 新材料产品研发技术服务

. 拓展产品产业链技术服务

. 产品技术的集成创新服务

五、生物医药(E)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已从一个广泛应用的基本实验技术演化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渗透到科研、农业、医药卫生、轻化工业、环境改良、制药工业等技术和经济领域。生物技术在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能源和人口四个基本物质要素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要力争在干细胞研究的更多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要高度重视、切实防范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

E1. 生物育种

. 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产业化

. 优质、大宗畜禽、水产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

. 抗虫、抗旱、强抗逆能力林木新品种

E2. 医药生物技术

. 新型疫苗

. 基因工程药物

. 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 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

. 核酸类药物

. 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

. 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 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 干细胞技术、RNAi技术、纳米技术、模拟多肽、多肽修饰技术及其产品

E3. 创新药物

. 化药创新药物

. 中药创新药物

. 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E4. 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

. 缓、控释制剂——固体、液体及复方

. 靶向给药系统

. 新制剂技术

. 其它新制剂(新型复方制剂、固体分散制剂、口腔速溶制剂以及新型吸入给药制剂等)

. 制剂新辅料

E5. 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 医学影像技术产品

. 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产品

. 电生理检测、监护设备与传感器

. 医学检验技术设备

. 专用手术器械

. 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

. 面向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E6. 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和测试

.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评价服务

.研究开发新型制剂的技术服务

.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

六、信息产业(F)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F1. 软件产品

. 系统软件

. 支撑软件

. 商品化的应用软件

F2.微电子技术

.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

.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

.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 集成电路测试

.集成光电子器件

F3. 计算机和终端产品

. 手持和移动计算机(HPC、PPC、PDA);

. 具有特定功能的行业应用终端,如金融、公安、税务、教育、交通、民政等行业的应用中,集信息采集(如条形码、RFID、视频等)、认证支付和无线连接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等;

. 基于电信网络或/和计算机网络的智能终端;

. 基于GPS、GIS和无线通讯技术等的车载、船载定位与管理终端等;

. 适合某种网络环境的机顶盒,如IPTV机顶盒等。

F4. 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产品的开发、生产;

. 计算机外围设备的关键部件,如消耗类部件的产业化;

. 计算机等产品使用的安全存储设备,包括海量存储、移动存储等设备;

. 基于USB技术、蓝牙技术、闪联技术标准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 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的外设产品;

. 基于视频、射频等识别技术和功能的各类产品和外设。

F5. 网络产品

. 应用于企业网和行业专网的网络管理软件产品;

. 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等;

. 用于企业和家庭的中、低端无线网络产品,如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关、无线网桥、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产品;以及近距离(几米到十几米)无线产品,如蓝牙产品、UWB产品等;

. 家庭用的网络类产品如家用路由器、数字家庭网关等,以及其中自主产权的芯片、模块、软件等;

. 支持IPv4向IPv6过渡的中、低端网络设备和终端;

. 支持可信计算的网络产品。

. 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 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和系统

. 物联网核心芯片、传感器及系统集成开发应用

F6. 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 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如低空遥感系统、基于导航定位的精密测量与检测系统、与PDA及移动通信部件一体化的数据获取设备等产品;

. 导航定位综合应用集成系统,如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主动/被动的导航、定位设备及公众服务等产品;

. 支持基于位置服务(LBS)功能的应用系统平台和便携终端产品。

. 时空数据库的构建及其应用,例如国土行业的地籍库和历史库的构建及其应用。

F7. 通信产品

. 光传输产品

. 小型接入设备

. 无线接入产品

. 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 软交换和VoIP系统

. 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

. 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F7.8. 3F通信系统的配套产品

F8. 新型电子元器件

.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 片式元件和集成无源元件

. 片式半导体器件

.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 中高档机电组件

F9. 信息安全产品

. 安全测评类产品

. 安全管理类产品

. 安全应用类产品

. 安全基础类产品

. 网络安全类产品

. 专用安全类产品

F10. 智能交通产品

.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

.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和软件系统

. 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

. 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

F11. 信息技术服务业

. 现代物流服务

. 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

. 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服务

. 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

. 信息安全服务

. 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数字内容服务

七、高端制造业(G)

1、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世界上涌现出了一些工业强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企业、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具有“全面强势”型的一流工业强国,如美国、日本和德国;二是整体处于优势但局部强势明显的工业强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三是局部强势突出型的工业强国,如瑞士、韩国等。

从这些工业强国来看,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群,具备以下特征:企业国际竞争力强,技术创新能力一流,产业集群国际领先,工业体系绿色环保,文化、教育、生产性服务业等软实力突出。

由此可见,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

2、高端制造产业是现代制造产业的高端部分。

高端制造产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特点。高端制造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我国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目标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一方面要瞄准全球生产体系的高端,大力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制造业基础,着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汽车、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装备制造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中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是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的核心和关键。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一些高端装备如半导体加工设备、深水海洋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的大型压缩机组等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精密高档轴承、高速列车刹车系统等也基本由国外垄断。中国高端制造产业发展,一定要发展拥有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用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608cc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6.html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领域目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