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0-05-30 18:56: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十二五规划 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

.cn/ 发布时间: 2011-10-21 21:10 东北新闻网

  

  一、总体发展思路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全市总体发展水平进入省内先进行列,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

  ()、战略定位

  立足北黄海,依托沿江沿海经济带,把丹东建设成为辽宁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国际化港口城市和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宜居佳地,构建大气秀美的新丹东。

  ()、空间布局

  以沿江沿海经济带为重点,加快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新区)、东港、前阳和大孤山四大经济区,成为丹东新的产业集聚区。

  做大新城区,尽快形成中心城市功能。

  做美老城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适度北展,打造金山、五龙背、东汤旅游休闲度假区。

  适当东扩,打造九连城、虎山、太平湾高端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发展壮大凤城、宽甸两大经济板块,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的重要区域。

  ()、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达到8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达到275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五年累计9000亿元,力争达到10000亿元。

  ——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7%,累计达到100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6%,累计达到5000亿元。到2015年,外贸出口总额42亿美元,年均增长20%。临港产业园区(新区)、东港、前阳和大孤山四大经济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39%4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高,传统产业普遍升级,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51:42。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

  ——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建设,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地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人,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0%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率均达到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7.5%

  ——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9.5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发展重点

  ()、沿江沿海经济带建设

以临港产业园区(新区)、东港、前阳、大孤山四大经济区和城市东部经济带为重点,逐步把沿江沿海一线打造成产业集聚带、城市旅游带、和谐生态带。

  ——临港产业园区(新区)。以临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产业发达、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宜居新城。

  ——东港经济区。以再生资源加工、风电设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建设形成全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打造东北最大的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形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

  ——前阳经济区。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和物流业为发展重点,以强化城市建设为支撑,建设形成丹东东港同城化的中心连接带。

  ——大孤山经济区。以打造北黄海重要的重化工基地、现代化港口、滨海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建设成为北黄海新兴的经济区,连接大连的重要战略节点。

  ——城市东部经济带。加快九连城、虎山、太平湾等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九连城整体开发建设为牵动,加快东北亚商贸城建设,打造城市东部新商圈。

  ()、工业经济

全力打造汽车零部件、钢铁等材料、电子信息及农产品加工四个支柱产业,扶持壮大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制造及纺织服装三个优势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及新能源三个新兴产业。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整车重点发展黄海汽车品牌。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车桥、锻钢曲轴、增压器等优势产品,引进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项目。

  ——钢铁等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高品质特钢、精品不锈钢板及高强度冷轧板等高端钢材品种,加快引进特种钢项目。积极引进石化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硼镁化工新材料。积极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钛合金、硅新材料等产品。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分立元器件、汽车电子及软件开发等。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积极打造东北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优质水产品、小浆果、食用菌及中药材等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肉禽加工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饲养、屠宰及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仪器仪表。重点发展流量表、智能仪表、医疗设备及器械、分析检测仪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光学仪器等,建立国家级检测中心,形成国内重要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地。

  ——专用设备制造。重点发展电气、石化、造纸、包装及风电等专用设备。加快环保磁力泵、胶囊生产线及小型数控机床等专用精密装备发展,打造辽宁精密装备生产基地。

  ——纺织服装业。重点发展粘胶纤维、无水印染、新型柞蚕丝面料、品牌服装代工等。建设化纤造纸一体化工业园区。组建无水印染产业联盟,打造中国无水印染研发及生产示范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节能环保类机械、电子设备等。抓好东港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的建设,形成区域性大型资源回收利用基地、节能环保类机械、电子设备等生产基地。

  ——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品、生物技术育种及海洋产业。以改良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技术育种为重点,形成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育种产业。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以核电、潮汐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为主的新能源,开发醇基燃料和蓄能超级电容等产品。积极推进核电、生物质等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县域经济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进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发展。抓好菜篮子工程,保障全市蔬菜供应。

  ——大力推进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矿产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农村能源、乡村公路、环境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

  (四)、城区经济

以都市型工业和服务业集聚区为发展重点,全面提升城区经济实力。

  ——推动都市型工业快速发展。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金山、汤池、五龙等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以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的都市型工业产业集群。

  ——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新城区国门湾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老城区要引进大型商业机构,提升商业中心的辐射能力。依托新城区及新建中朝鸭绿江大桥,建设口岸物流园区。依托马市岛、虎山等的开发,发展动漫、演艺等文化创意产业。

  ——增强城区发展活力。通过城市区划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下放城市经营管理权限,赋予城区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充分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

  ——旅游业。以建设鸭绿江精品旅游带为核心,以建设赴朝旅游集散地为重点,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新的主导产业。

  ——物流业。以港口、公路、铁路和中朝鸭绿江大桥为依托,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开辟丹东沈阳、丹东通化、丹东大连、丹东朝鲜4条物流通道。建设粮食、农副产品、矿产品、煤炭、木材、钢材、散杂货等10处物流中心。

  ——商贸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城区商贸设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企业。加快东北亚商贸城、人民路和体育馆路商业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大型商贸服务设施,形成特色商业街,提升老城区商贸中心功能。调整改造县域商业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

  ——会展业。继续办好鸭绿江国际旅游节辽宁台湾周鸭绿江口湿地观鸟节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节庆活动。创办鸭绿江区域合作论坛中国特色农业发展论坛,举办中朝(丹东)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形成国际商贸旅游会展区域性中心。

  ——金融业。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管理制度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体系,努力把丹东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老城区金融街和新城区金融商贸区,合理设置网点布局。

  ——信息业。加强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三网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开通党政信息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企业和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对内对外开放

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两大机遇,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全市开放水平。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以中朝鸭绿江大桥建设及周边地区开发开放为契机,积极争取设立互市贸易区、边境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在继续大力吸引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市扩大投资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欧盟、北美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市的投资。开展同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境外投资重大突破。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支持企业到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

  ——加快区域合作步伐。主动承接大连的产业转移,尽快融入沈阳经济区,大力推进丹东、通化、白山鸭绿江经济合作先行区建设,加强与东北东部各市()的实质性合作。坚持以支援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新疆农九师的经贸合作。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公路建设。新建中朝鸭绿江大桥及口岸区2013年建成。做好宽甸至通远堡高速公路和宽甸至集安高等级公路前期工作。抓好边海防公路建设。搞好各级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完成丹东中心客运站建设,开工建设丹东新区客运站。建设大东港区和海洋红港区疏港高速公路。

  ——铁路建设。全面完成丹东至通化铁路、丹东至沈阳客运专线、丹东至大连快速铁路建设。完成凤上铁路凤城至灌水段改造和凤城至金山湾段复线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凤岫铁路。完成大东港区疏港铁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海洋红港区疏港铁路。积极做好丹东至通化高铁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虎山至大孤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丹东老城区至新区段开工建设。

  ——港口建设。大东港区重点建设庙沟港池和大东沟挖入式港池。庙沟港池主要建设5万吨级粮食、客滚、通用等泊位和30万吨级修造船基地。大东沟建设完成3个港池,5万吨级汽车滚装泊位,10-20万吨级煤炭、矿石、油品、化工、散杂货、集装箱等大型泊位。积极推进海洋红港区开发建设,开工建设5万吨级通用、散杂泊位、20万吨级矿石泊位和20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工程。

  ——机场建设。完成丹东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大丹东-北京、丹东-上海-深圳-三亚航班密度,积极开辟国内新航线。积极争取开辟机场口岸,开通至韩国、日本、香港等国际航线。积极推进丹东新机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到2015年,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年均增长25%

  ——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及早筹划大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适时开工建设大孤山供水工程。加快推进鸭绿江综合整治、东港海防堤建设等工程,完成小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大中小河流整治力度。加快实施东港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能源建设。加大能源项目建设力度,打造丹东电力产业基地,电力装机容量新增400万千瓦。辽宁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012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丹东金山热电厂项目一期工程2011年正式投产运行,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华能丹东电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积极做好宽甸灌水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长甸电站。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电网建设,重点做好220千伏和66千伏变电站布点工作。适时启动连接大连的天然气干线管道工程。

  ()、城市()建设与管理

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规划体系。按照沿江沿海经济带发展总体要求,编制好各经济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沿江沿海及鸭绿江大道沿线地段建筑风格规划设计和丹东市地标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继续推进丹东东港同城化进程。以新城区为纽带,以鸭绿江大道、黄海大道及201国道为轴线,按照丹东东港同城化发展要求,抓好各项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老城区供水、供气、供热管网改造。继续加快推进城市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内河整治工程。加快实施燃气设施及管网改造,推进大沙河以东、五道河以西地区天然气项目,适时启动引入天然气管道工程。

  ——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绿化投入,重点对城市面山进行改造。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调整房地产开发布局和档次。加快开发建设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大力开发县()和城市周边乡镇房地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行净地出让,统筹发展住宅地产、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提升房地产业档次。

  ——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力度。注重城市交通管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集中整治不文明行为,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坚持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减排。有效保护水、土地、矿产、林业、湿地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循环经济。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企业内部循环产业链。构建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

  ——生态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体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争取进入全国生态市行列。以建设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有效保护江河、水库、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强化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

  ——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推进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和利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善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丹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稳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社区和镇村文化设施水平,加强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建设,完成丹东大剧院、丹东市图书馆新馆工程。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推进文博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沿江沿海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

  ——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市县两级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建设,承办好第十二届省运会。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新区综合医院建设,完成市中心医院改扩建、市第一医院二期扩建和市第三医院改扩建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做好户籍改革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开发公益性和公共服务性工作岗位。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自主创业、全民创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参保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力度。社区一站四室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3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0元,年均增长1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d148b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85.html

《丹东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