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寒食节的历史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9 12:2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转载]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寒食节(历史文化我要推荐
2008-9-128:56:38分类:景点介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寒食节(历史文化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着人们的民族意识和凝聚力。而寒食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千多年来绵延不绝,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重要载体。
寒食节,亦称禁火节,按照我国的很多文献解释,它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贤臣介子推被火焚骸而设的。笔者由于生长在介子推的故里,关于寒食节的来源和习俗颇有所闻,故借此机会谈一点浅见,谬误之处尚望阅者指正。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在浩瀚的古诗词中,看到了诸多有关寒食节的佳作,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寒食节的渊源和习俗。因而我们可以透过这馨香的笔墨、窥见古人是怎样度过这个不平凡的节日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何处难忘酒》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风花发后,寒食日明前,小院回罗绫,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今天,诗人的心情是偷悦的,春暖花开,惠风和畅,明月在天,他不能忘怀的是美酒,没有美酒不就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吗?山西太原人王昌龄《寒食即事》云:晋阳寒食也,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这是一篇吊古伤情的诗作。诗人在寒食节这一天,来到介推的祠庙,遥想介公当年跟随晋文公流亡异国他乡,饱受屈辱,曾割股啖君,功不言禄,抱木而亡。因之,触景伤情,潸然泪下。反映了诗人在节日期间,缅怀先贤的思想感情。唐大历五年,寒食节,诗圣杜甫漂泊在江湖上,乘坐一只小船,度过了寒食节。他即兴写出了《寒食舟中作》。其中有句道: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青山白云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恬淡的笔调抒发了老年飘零四海的悲哀和寄希望于国家强盛的无限深情。寒食节,作为天下第一祭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到祖坟祭祀先人,寄托哀思。宋人范成大也上坟祭祖一了,他在《寒食》诗中写道:野店垂杨外,荒祠苦竹业,鹭窥芦泊水,鸟啄纸钱飞。媪引浓妆女,儿挟烂醉翁,深村好时节,应为去年丰。这首诗,就象一幅清明上坟图的风俗画,画上荒庙野庙,垂杨苦竹,白鹭在凫水,鸟儿衔着纸钱飞,士女踏青,老翁醉酒,活泼泼的一片寒食节的景象。
北宋诗人周邦彦,是在京郊度过寒食节的寒食节的,他在《寒食》词中写道:条风布暖,霏霏弄晴,池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暗寒食……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空犹自相识。周邦彦是宫廷词臣,官至太学正,掌大晟府,今天他走出京城,沐浴着和熙的春风,欣赏着沿途的烟景,柳色新新,乳燕低飞,花气袭人。恰如朱熹诗说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杨柳满皇都。
旷代才女李清照作《浣溪沙·寒食》抒怀: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走出深闺,享受着大好春光,斗草玩花,十分开心,不过黄昏的几点小雨把她的秋千给淋湿了。
我们在寒食诗中,还能看到古人在寒食节期间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赏花、斗鸡之类,元代诗人刘炳有句云:今年寒食容秦淮,杏花李花无数开。明代僧人明秀诗云燕子归来寒食雨,春风开遍野棠花。是描写寒食节赏花的。杜淹有《斗鸡》诗云:寒食东郊道,阳沟竟草茂,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可谓一幅绘声绘色的斗鸡图。元代文学家戴表元《林村寒食》诗云:寒沙犬逐游鞍吠,落日鸦衔祭肉飞,闻说旧诗春赛里,家家鼓笛醉成围。寒食节就像国外的狂欢节,乡民们,相互嬉戏,如醉如痴,欢度节日。总之,这个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增进民族认同有着不可估量的伟大意义。综上所述,寒食这一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深邃,流布之广,影响之大为其它节俗所不及,插柳演变为植树,蹴鞠演变为足球,踏青演变淡春游等不乏列举。因此,
我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到精神文明的层面以及民族生活的深处。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47654c6bec0975f465e2da.html

《中国古典诗词中寒食节的历史文化价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