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
教材分析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
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
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知识目标
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
情感目标
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补充、总结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


板书定义
小组活动,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6.练习:“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五、作业设计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得数3043-2468=3043-575=六、板书设计:
8141142195611428141956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956814114219561142814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知识目标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能力目标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

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

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
教师板书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

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补充、总结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504÷14=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三:有关0的计算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知识目标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
请学生回答一、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

100+0=0+568=0×78=0÷23=

128-128=0÷76=235+0=

99-0=49-49=0+319=0×29=二、探究新知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四、归纳反思: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五、作业设计学生完成,1.计算师指导136+0=20+68=30×68=454-0=50÷28=6128-0=70÷36=825+0=

补充、总结



999-0=1049-49=110+39=120×9=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四:括号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知识目标
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补充、总结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
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选择题:
14733的和,除以36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
六、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96÷[16×2]=96÷32



=3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时五:解决问题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
知识目标
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能力目标
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并思考
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
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25四、课堂总结:五、作业设计:春游
我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六、板书设计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
总结
交流
教学反思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课时一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
教材分析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
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
知识目标
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目标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图形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认识“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图形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这节课我们学习

“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1.观察投票箱。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3)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

形。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学习例1板书定义1出示视图1: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

到不同的图形)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P13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小组活动,



六、作业设计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

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图形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课时二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知识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
能力目标
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
情感目标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
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一、情境导入出示例2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练习:完成P1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教师板书


教学反思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能力目标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教学难点
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本。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

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板书定义
40+56=56+40
第一课时: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
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三、巩固练习:P18/做一做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小组活动,


38+456307+348123+2847六、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
1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
=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a+b+c=a+(b+c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时使用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
教材分析
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能力目标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学生自由发言认真思考提出问题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3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城市DEAB115千米BC132千米CD118千米DE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小组讨论、
流,动手完成
序,所以要加小括号。问题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
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答,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交流,集体订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计算下面各题
60+255+40135+39+65+11

282+41+15913+46+55+54+87

548+52+46855+137+63+45+50
六、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三:连减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
教学目标



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情感目标
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一、激趣生疑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72-6-472-6+485-8-285-8+2
126-70-30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全班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三23466342343466=16834=20066=134=134
方法二
234—(66+34=234100=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5、⑴独立列式计算;
⑵指名板演6、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
四、小结: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五、作业设计简便计算。

17859411685368451—(51+79
357645736875445642712674
六、板书设计
方法一方法三23466342343466=16834=20066=134=134
方法二
234—(66+34=234100=134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
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
知识目标
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
能力目标
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课本、教学课件。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学生活动

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流。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

补充、总结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P25做一做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五、作业设计:
1运用乘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
恰当的数。
178×85×17=78×(_____×______281×(43×32=(_____×______×32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73×5×2125×897×8六、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25×(5×2
25×4=4×25=125×2=10×25






=250(桶)=250(桶)25×5)×2=25×(5×2(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

1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五: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课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教材分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知识目标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教学难点
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50×20=1000

25×4=10025×8=200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125×16=200

125×24=3000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

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学生独立
思考,完成125×8×40=(□×□)×□
练习。3)计算:

43×25×425×43×4
第五课时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4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68×125×84×39×255)对比练习:
4×25+16×254×25×16×25(25+15×425×15)×446×2540+6)×2549×49+49×5149×99+4968+32)×568+32×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解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课时六:乘法分配律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第六课时: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6×25=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100+50=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小组讨论,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补充、总结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26/做一做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课堂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五、作业设计
1不计算在□里填上“>”“<”“=”73×5454×73(75×76×7475×(76×74
87×5387×5280×908×(10×902、解决问题
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3元钱。

小组合作,论、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通过探讨并交流发现的规律。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买这样的钢笔5盒共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4+2)×252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4+2)×25=4×25+2×25┆(学生举例)(a+b×c=a×c+b×c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七: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课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
教材分析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熟练运用运算定律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第七课时
一、复习准备
出示:1.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
300+2)×43=300×□+2×□2003=2000+
2000+3)×14=2000×□+□×□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



果。
小组讨论交流,



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出示: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333+567=900
29×37+9×63=9×(37+63=9×100=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练习



答,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
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师生互动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
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设计:P28/68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20×5524×205学生独立解
答,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
交流,集体订

正。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02×439×37+9×639×37+9×63

=100+2)×43=333+567=9×(37+63
=100×43+2×43=900=9×100

=4300+86=900

=4386


38×29+38=38×(29+1
=38×40

=1520


1.师生对出题。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八:例7拆数的简便算法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
教材分析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一、复习准备
口算
12×3018×2024×4015×4015=)×(24=)×(30=)×(36=)×(二、新授
出示例8主题图什么是“一打”?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打”表示12个。

学生独立解

补充、总结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板演:
125×12=300(元)225×12=25×(3×4=25×4)×3=100×3=300(元)1种直接计算。
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第三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
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

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小结重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交流。全班交
流。教师完善板书。



四、作业设计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06×2525×1065×17×45×4×17
13×3×213×(3×2



25×8×48×(25×44×6×5×8=(4×8)×(6×5五、板书设计:
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25×12=25×(3×4=25×4)×3=100×3=300(元)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时九:例8连除的简便运算
所在学校

本单元主要从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教材分析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
性。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
能力目标
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复习铺垫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

简便方法。463175125362-(150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
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280÷7÷5280÷7×学生独立解5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

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
计算)

二、学习新知绿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

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
独立解决题
=66÷2=330÷10
目中的问题。
=33(元)=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

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

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80÷(7×57200÷25÷4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实践应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设计

交流。全班交流。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680÷2÷5680÷(2×5390÷39×5390÷2÷5360÷(36÷2360÷36÷2810÷18810÷9÷2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2000÷125÷88100÷5÷81540÷45
六、板书设计
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66÷2=330÷10=33(元)=33(元)


教学

反思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时课时一:小数的意义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
教材分析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教学的。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
知识目标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
情感目标
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科书,直尺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填空(教师板书(10.1(分之一。0.7里有(0.1(2100.1(100.01((3写成小数是(。写成小数是((41=(分米=(厘米=(毫米。二.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意义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用分米作单位)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板书定义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教科书32页的填空题。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7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0.1米。3分米可写成0.3米。7分米可写成0.7米。(板书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书:一位小数(2填写教科书33页最上的填空题。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可写成0.01米。3分米可写成0.03米。12厘米可写成0.12米。
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教师提问:512452050厘米可分别写成几米?(小数)(3问: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小组活动,

教学准备
补充、总结



学生回答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13102136100158269400毫米可分别写成几米?(小数)(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⑤完成“做一做”教师指导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完成: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即: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一。
三、作业设计1.判断:
(10.40里面有40.01(235=0.35千克(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70.050.012四、板书设计:
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一。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十:小数的复习课
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
教材分析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
的基础上教学的。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
知识目标
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
情感目标
用数学的信心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
教学重点
规律。理解小数的意义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
教学难点
规律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并思考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
“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57页复习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32.520.75
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小组讨论、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交流
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2填空。0.1里面有(0.01100.001(总结
100.1(0.1里有(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16.01008.7100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13.1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总结
2、做57复习第23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2、练习。
(11.8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6.21(2(缩小100倍是0.021(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0.8342.7863.895(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486700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460000000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来,一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亿倍就可以。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
(11.8扩大100倍是((扩大1000倍是6.21(2(缩小100倍是0.021(缩小1000倍是


交流


6.21

八、板书设计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486700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4600000007189600000
教学反思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二:小数的读、写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会正确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10.2位小数,表示分之0.15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位小数,表示分之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
补充、总结




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请学生回答: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教师举例:
(1.540.63.1346.8……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引导: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请学生回答并举例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教师板书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请学生试读一读,教师指导。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4: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请学生试写一写,教师指导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作业设计1、填空
0.9里面有()个0.10.07里面有()个0.014个()是0.04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板书设计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三:小数的性质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
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保留小数,会名数的改写,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请学生回答
1师:课前老师去商场、并记录商品的价格,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笔记本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52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生:一样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二、探索新知1分别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
1分米=0.110厘米=0.10100毫米=0.100从中你发现什么?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0.10=0.100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学生完成,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指导教师总结: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2验证结论,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完成做一做:比较0.300.3的大小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师:正方形里涂色比较。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3/10。用小数表示0.3
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30/100用小数表示0.30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0.30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3完成例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
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2.00元,2.5=2.50
4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作业设计
1.化简102.020的结果是()?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2.判断题。(打“√”,错的打“×”)10.0800.824.014.100



36角=0.6043030.00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0.3001.80005.0020.000412.00260.0650030.09012.000010.5060506030.0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四、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0.1=0.10=0.100
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四:小数的大小比较
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知识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
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一、情境导入: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二、学习新知。
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出示例540页)师:是谁跳得最远?:小明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明是3.05米,其余是2点几,只要比较3.05米与2.84米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3.05米与2.93米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策略一:
3.05=35厘米2.93=39分米3厘米策略二:
3.05米比3米多,2.93米比3米少。策略三: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比较2.84米,2.88米,2.93米的大小?整数相同,怎么比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932.882.84
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棒。
2、完成做一做,教师辅导。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三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四、作业设计1比较大小。
32.76.156.134.7234.790.4850.49
2.882.8432.9999.0999.134.1334.31
2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7.12.621.344.563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大小。0.30.50.130.18



五、板书设计
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
数学教研组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时五: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在学校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
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力目标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导入:
板书:35.673.567356.73567比较大小。并思考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二、新知探究
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
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小组讨论、1、例1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交流




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米=9
(2师移动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0.09米=90毫米,原数扩大10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0.9米=900毫米,原数扩大l00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9米=9000米,原数扩大1000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
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板书
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书上补充完整
4.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5.练习:P44做一做小结: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l000......
三、作业设计:


总结
总结
交流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47.2811.22、填空
1)把6.2扩大倍是62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30.28去掉小数点得原数扩大了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23.69扩大1000倍是36.9(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3.8380.038

四、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loo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l000....
教学反思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afdab32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c.html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