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3-08 09:50: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篪之初探
作者:黄丽娜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03
【摘要】篪的历史悠久,它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也就是所谓的竹埙,是一种低音吹奏乐器近年来,通过对已出土篪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界已经对篪的行制和和演奏方式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即双手同向持奏的有底之笛。但是这件乐器曾经失传,因此对这件乐曲的演奏与发音原理的研究,以及在音乐发展中所处的政治意义都未能做出深入的研究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篪做以更为深入的探析。【关键词】篪;演奏方式;发音原理一、篪与笛
据《周礼·郑玄注》、陈旸《乐书》等书记载,均说篪为6孔(包括上出孔)、底端封闭的一种横吹竹管乐器。从战围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小两件横吹竹管乐器来看均与文献所述篪的特征相似,而与笛有异。笛与篪同属边棱类气鸣乐器,笛子是开管构造,而根据史料之记载,篪有底,因此,在按住所有指孔后,该乐器的吹奏只有一端与大气接触,符合闭管乐器的结构特征,因此,篪是闭管乐器。1989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可两支横吹竹管乐器,这是目前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的横吹竹制乐器,它的学术意义在于为人们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笛累乐器早起形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实证,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与马王堆二号墓出土的形制有异而横吹无膜,吹孔与指孔做几十度角则又相似。据《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注解:竹日篪,长尺四寸,围二分;七孔,一孔上出,经二分;横吹之。而陈旸《乐书》说:篪之为器,有底之笛也。而观其墓所出者,从外观看出他可能是篪。1979年,黄翔鹏发表的《先秦文化的光辉创造一一曾侯已墓的古乐器》首次对该乐器进行了严谨的考释,认为它可能是篪,黄翔鹏的认定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进而认为篪与笛相异之出,即在于是否有二、篪与埙
《诗·小雅·何斯人》中记载:伯氏吹壎,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二物,以诅尔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靧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壎:(xun勋)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诗·大雅·板》:如壎如篪。《说文》: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诗经》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综上述文献可看出,埙与篪为不同形制的吹管乐器,历史赋予了它很多的意义,在其音色音域方面有所相似之处,因此笔者认为:二者的演奏方式相似,篪的演奏方式为双手同向,掌背向外;试想将双手向内旋转45度,便为埙的演奏方式。如此相似的演奏方式,两种乐器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合作及两者乐手的合作上增加了不少便宜度。在形制构造上,有较强的相似,通过史料记载即与历史遗存的形制不难发现:埙为闭管乐器,篪亦为闭管乐器。由此也验证了埙与篪在音域与音色似。从发音原理中更能的相似,埙与篪同属棱音类气鸣乐器。篪在古代曾被称作竹埙也足见埙与篪之共性之处和在历史的地位。三、各种形制的篪及其特点
古代文献对篪的形制及其特点的记载多样,在长短尺寸,指孔数量及演奏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如:
《郭注》篪,长尺四寸,围二寸,一孔上出,寸二分,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广雅》云八孔。
《疏》郑司农注《周礼》云篪七孔,盖不数其上出者,故七也。《诗·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五经要义》篪,竹也,六孔,有底。《月令章句》篪,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
由上述文献可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篪的形制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现象完全符合乐器发展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差异。也可以明确的看出,虽有演变,却是大同小异。四、篪的演奏方式与发音原理
从长沙杨家湾汉墓木俑既山东南武阳东阙汉代画像来开,篪的演奏方式较为特殊,有双手同向持奏与双手相向持奏的不同说法。双手同向持奏既吹孔置于竹管止巾,左右各为指孔,持奏时掌心向内将其托起,使吹孔与风门(边棱类气鸣乐器演奏时,需使双唇做出一定口型,使气流呈束装喷出,这个口型所造成气束喷出的位置即为风门)形成切面,从而进行演奏,而双手相向则与现代竹笛演奏方式相同,即将吹孔置于左侧,指控则在右侧,双手相向依次按住指控将其托起,使吹孔与风门形成切面,从而进行演奏。集上文所述及史料记载可知,篪是低音管类乐器。有论者认为:而观古今,管乐器为了求得更多的泛音,便把管道加长,但是太长的管很不便于演奏,于是便有了两种解决办法的产生:一种是设附加管,一种是卷管。如现代活塞小号就是采用了三个不同附加管装置的乐器,网号是卷管的乐器,而篪则是中国汉魏时期采用带有附加管装置的乐器。而就以依已出土篪的形制外观及构造特征来看,并无附加管一类,所以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陈旸《乐书》早已载明,所谓一孔上出二分名翘也就是吹孔如酸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附加管的可能性。而且19世纪出,回旋式活寨构造的发明,并非为求得更多的泛音,而是通过瞬问接通或者断开二个附加管而寻求能够在乐器所发的整个音列中奏出所有半音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早年问曾通过史料所呈示的相关篪的制作工艺的信息,与其弟声学专家赵松龄先生通过一系列对的研究推理与大胆实践,终于研制出近代篪(即雁飞篪),也从学术及科学角度阐述了闭关构造的音高确定原则。赵松庭先生在《一种古老而新颖的民族乐器同管双笛巾将所有制作方法与数据公诸于世。其广阔的胸襟、博大的心怀及其高深的艺术造诣与艺术素养让后世叹为观止。他曾在此文巾说到:同管双笛是一种类似于横笛的民族乐器。它在华夏文明的孕育下,借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东风,引入近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得到了脱胎换骨的革新。现正以崭新的风貌在舞台上亮相,奏响了迎接巾华文艺复兴的旋律。老者的一席慷慨之言亦是我们晚辈为之奋斗的导航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1f120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