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赤壁赋》教案
案例名称科目课时
《赤壁赋》
语文二课时
教学对象
高二
提供者万吉存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苏轼的一些诗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主要停留在阅读背诵和低层次的鉴赏阶段,理解流于肤浅,缺乏深度。但从总体上,学生对苏轼的作品还是具有浓厚的兴趣。高中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独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强,因此,完全可以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学生能感悟苏轼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并受到启迪。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课堂上以老师点拨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老师推荐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作为补充材料,帮助学生认识苏轼。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课文朗读带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计算机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

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运用多媒体显示关于赤壁的图片

介绍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解题
阅读相关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识,了解作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
背景。者。
听读课文,
录音机配乐朗诵,
读准字音,
学生听读,培养语
整体感知课
感。
文大意。
整体感知教师配乐朗诵全文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文注释补充:
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横,横铺,覆盖,笼罩。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对疑问提出
通字词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
质疑
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文结构及鉴赏
学习第一段:
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学习第二段
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本段的“嘻”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
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学生依据课怀?文作出相关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的思考,可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采用讨论合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作的方法,
样的作用?
组合作探究,学习第三段
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发表看法,感情色彩如何?
2“客”是如何闻发当时的求用语简洁、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准确。在讨论理结合在一起的?有疑学习第四段问可提出质思考:(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疑。容?感情色彩如何?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习第五段思考:l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3)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可用多媒体显示相关问题及参考答案。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提出质疑,教师
作出相关点拨。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概括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
“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整体感知作者写作意图。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艺术鉴赏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锅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科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仍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将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立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如描写好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想如幕,如泣如诉,余音禁袅,不绝如缕。舞的区之游故,泣抓舟之合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可采用讨论法,分四人一

会文章的语言与意
究,然后选代
境之美。
表发表看法,洁、准确。
反复诵读课文,体
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完成作业巩固课文内容。
7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完成
课件
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小组解决生字词
开始导入新课


8
多媒体录音机
出示关于赤壁的图片、教师配乐朗诵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水平学生按照教师设计朗读课文
完成

多媒体
投影出示整体感知思考题
交流讨论结果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

多媒体
投影出示研讨赏析思考题
交流讨论结果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
学生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拓展延伸题
布置作业结束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通过第二节课的课前复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有关课文
文言的一些知识;
2通过和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
动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和听课教师的交流来评价自己在本节课教学时优点与不足,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是否合适,从而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意识到,除了针对内容的教学延伸和扩展之外,以合适的情景实例,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也提醒了我,在将来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充实自我,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在专业方面能更加的熟练,与现实生活进一步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总结,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还是应该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多学,吸收他人好的教学经验和模式,结合自己的特点,使得自己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3d6ed53186bceb19e8bbf9.html

《赤壁赋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