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诗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8-10-10 21:26: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李白诗书有感


    李白(701762),字太白,他自号为“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他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等人士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他自幼博览群书,还好习剑术,喜欢弹琴。小时候他跟着父亲来到四川。后他离开四川,遍游名山大川,了解民情,欣赏美景达10年之久。公元742年,他受到唐王唐玄宗的赏识被召入宫,供奉翰林。以他的性格他不向权贵低头,遭到了诬陷,后来他离开了长安,又开始了南北10余年的云游生活。
    到了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因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使隐居的李白日食不香、夜寝不安。这时,永王以抗敌平叛为号召,率师东下,并邀请李白出谋划策。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接受了永王的邀请。但是永王有野心,他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就被消灭了。这一来,李白便成了“叛党分子”,被判处流放。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和满腔豪情的性格。晚年的李白飘泊异乡,生活贫困,后病逝。
    李白的诗歌犹如他的书法豪迈奔放。因李白出生时正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李唐建国初,宫廷内外挥毫染翰之风盛行,唐初群臣们极为重视书法;名人书法在当时被很多文人墨士所仿,以求科举。李白就出生在天下人这种书法习气之中,很受影响,但他的书法也不尽相同。从目前所能得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他直接影响的是当时与唐代宫廷书风不同的粗犷的西域书风,“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西域书风自汉代即以雄强为主旋律,笔法迅急奔放,结字清朗,用笔提按顿挫分明,运笔快捷,线条开展奔逸,横竖歪歪斜斜,不拘章法,但行气自然贯穿其中,字里行间自有一股豪爽之气。如李白醉中赋诗就体现了这种书法风格,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其书字不拘笔法,神态放逸,从中流露出质朴率真。李白的诗歌有豪迈奔放、开朗自信的风格体现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格调轻快、诗风豪迈的诗中。这是出于李白晚年之作,是他在59岁时写下的作品,而当时他是染病在身!但同样体现了他豪迈奔放、开朗自信的性格。当时李白被释放了,怀着意外的惊喜,他来到白帝城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象征着“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也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他性格的豪迈奔放。
    还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诗中
    的蓬蒿人是指“田野中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可以从李白的诗书看出李白身上色彩之丰富与变化,与盛唐时代作为中国文化最为自由开放的时代有真实的联系。我们说“唐代生活经历最丰富、身份最多样的诗人”非李白莫属。李白一身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顽童、流浪汉、政治家、酒徒与诗人,是最无愧于他那个时代最丰富多样的诗人。
    李白在青年时代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大江南北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充实了他的性情人格,陶冶了他的心灵世界。他在洞庭湖流域成家结婚,在长江中下游混迹渔商之中,在扬州散尽数十万金;无论是隐是仕,他都充分吸取了在各地经历中的种种精彩来作为他的诗料,因此,在他诗中“西域的异族风俗,荆楚的浪漫风流,吴越的清丽品质,齐鲁的慷慨之气,蜀汉的诗书教养”融为一炉,这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一种结晶。
    尽管李白由于血统和出身,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中国文化,仍然与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因李白少年时代在四川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他五岁就背诵《关雎》,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养。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在读书了”;至今流传着“铁棒磨成针”的励志故事,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文化取决于教育,李白无论如何有深刻的西域情结,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记忆。李白多次自称“蜀人”,将长江水称为“故乡水”,将司马相如称为“乡人”。李白五岁到了四川,深为中国文化之千年灵秀之气所钟。由一个充分汉化的西域胡人,来完成唐代文化的一座主峰,只有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极高的信心,对它的化人之力有深刻的见识的人,才会有这样重要的文化想像。
    另外,李白的诗歌有三种精神:英雄精神、解放精神与人性精神。
    英雄精神
    据专家研究,李白平时是佩剑的。儒生、仙翁与侠客,是李白的三种主要身份,也是他的诗风光明皎洁的源泉。
    古代中国是“士人文学”居于文化主流地位的文学时代,士人文学充满着对人的力量的歌颂与相信,充满对时代天下的关怀与责任。由于士人注重精神训练,因而也是十分精神性的文学。李白自负不浅,骨子里是士的文学。
    如《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写一轮明月,负有神圣的使命,从天山的云海,来到玉门关,来到中原大地,为黑暗人间带来光明与美。明月,正是诗人李白的自我象征。天山,正是他的出生之地。这首诗,真是一首雄浑的英雄颂。我们从里面可以听到一种英雄圣贤降临人间的庄严音调。
    解放精神
    为什么说他又有“解放精神”呢?英雄精神与解放精神是不同的。英雄精神是大的关怀,大的责任,是汉子气与豪杰的人生,在天地间堂堂做人的感觉;而解放精神则更多是解放自己的,是对于英雄精神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没有解放精神,英雄精神也会成为一种套套来束缚自我。英雄精神是“海风吹不断”,解放精神是“江月照还空”。二者共同构成了李白的人格世界。
    李白的诗,大多藐视权贵,浮云富贵。我们来看人生的各种崇拜如权势的崇拜、金钱的崇拜等,往往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造成的。从中解放出来,方可得到生命高贵的自由。
    解放精神,就是自由生命的超越的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里的明月,正是自由生命的象征。逸兴就是一种不婆婆妈妈不拖泥带水的生命状态。所以解放精神,很大程度是自我解放,将自己的心灵解放出来。从各种自我制作的圈圈中解放出来。李白的诗,很大一个价值是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放开自己。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被放出京之后,遇到的一枚明月,温情,飘逸,有仙人之气,送诗人往自由美丽的山山水水。《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游”,就是与世俗之情完全不同的游,就是忘怀世俗之游。“无情游”是松开,是不现成。交欢就交欢,分散就分散;不因交欢而执着,不因分散而悲哀。在遥远的天边,终有相遇之日。
    人性精神
    李白是最懂得友情的诗人,送孟浩然、送汪沦,都写得很好;李白是高傲的,放浪的,不拘礼的,最没有成规成矩的人,但是李白也儿女情长,中国文化中所说的性情中人,他也算一个。
    如果李白只是英雄,只是解放,就只是侠与仙,或者,只是个外国人,就不能懂得中国文化的深处。中国文化的深处,是人性的感动,是人心与人心的照面。我们再看李白另外几首月诗。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中国文化最看重心灵相通,精神相感。月光沉吟,久久不归,原是有心头的怀想感动。李白诗的月下,其实是斯文相怜的会心之美,是灵心感动的幽深之美。
    《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即人心与人心的长想长念。是爱情,是夫妇情,也是人生理想,或人生中美好的追求不能实现,总之,是一片纯情的叹息。凡天下的好山水好月亮,都可以成为李白的朋友;凡天下有童心有性情的人,也都可以成为李白的朋友。李白的人性精神还体现在《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这样的诗,一个是永恒的情思,一个是刹那的感动,又新鲜又古老,又简单又深邃,诗人李白,真是有情宇宙之大情种。
    李白的诗还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飘然不群的诗歌有着难以言说的惊人魅力,人们或以逸视之,或以奇视之,或以仙视之。他留给后世人900多首诗篇真正体现了古人对他的诗以“逸、奇、仙”的评价,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李白的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0b766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3.html

《读李白诗书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