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推荐系((盖章) 模拟电路
理论课(含实践) 是否属于双语课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电气信息类 曾祥华 2006.5







赣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二ΟΟ六




一、请以word文档格式小四号仿宋字体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书文本中,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五、申请书中除1-16项外,其它各项可加页。 六、教学与科研成果的获奖证书等需附复印件1份。
七、填好后请以A4幅面打印一式3份,连同电子文档报送教务处。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最终大学本科
学历
工学士
所在
物电学院 (
目前承担的课模拟电路、电子技术基础。
程及授课对象 电信、电子、物理、计算机和网络本科专业

曾祥华
出生年
1965.9
副教授 建设起2002.1-2006.5 止时间 实验中大学教20
心主任
gnsyzxh 13970E-ma14521@163.c 9 il om

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
间、署名次序)

1.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3.92004.7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2计本1.2120人)72学时;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信息(58人)54学时; 《电工学》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2物理本(75人)48学时;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食品本(34人)60学时; 2004.92005.7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计本1.2.3165人)72学时; 《电工学》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物理本(72人)48学时;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信息(24人)54学时; 2005.92006.7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电信本(66人)64学时;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物理本(72人)64学时;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电子本(34人)54学时;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物理本(60人)54学时; 《电路原理》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5网络工程本(48人)36学时。


1- 2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3.92004.7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2计本1.2班(120人)18学时;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信息(58人)18学时;
《电工学》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2物理本(75人)18学时;
(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食品本(34人)20学时;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6人。
2004.92005.7
《电子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计本1.2.3165人)18学时; 《电工学》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3物理本(72人)18学时;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信息(24人)18学时;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5人。参与电子设计国赛、省赛。 2005.92006.7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电信本(66人)30学时;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电子本(34人)27学时; 《模拟电路》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4物理本(60人)18学时; 《电路原理》学科基础类必修课05网络工程本(48人)18学时。 指导03应电生产实习(61人)一周; 指导物理04本(60人)课程设计和课程论文,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9人。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中学物理教材中物理原理及现象多媒体课件设计》院教改2001-2003 主持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的构建》省教改2002-2005 第一参与 《电工电子类课程软、硬件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省教改2005-2007第二参与 4. 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中学物理原理及现象多媒体课件设计思想和功能简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 第一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EDA的运用》赣南师范学院教学改革论文荟萃2002 第一






1-3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 1.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2. 教学队伍情况
2- 职称 在教学中承担的1 年月 专业 曾祥华 1965.9 副教授 微电子
课程主讲、省教改课题
硕士
主持课程建设
课程主讲、省教改课题 邹道生 1962.10 本科 副教授 物理
杨汉祥 1950.9 本科 教授 微电子 课程主讲、省教改课题 刘良福
1946.12 本科 副教授 应用物理 课程主讲、电子大赛


罗有萍 1963.8 硕士 副教授 应用物理 电子大赛、省教改课题

《虚拟仪器技术与创新性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的研究》省教育规划课题05-07
《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模式的应用》院科研课题 02-06 主持 《互联网络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省教育规划课题2003-2005 第三参与 2. 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阶电路正峰突的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教学模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6 《高斯脉冲在色散缓变中传输特性的研究》量子电子学报2003.6


谢应茂 1963.10 硕士

谢晓春 1975.2 硕士 管立新 1974.9 硕士 乐江源

1975.8 硕士

教授 应用物理 课程指导、电子大赛 讲师 通信 课程主讲、省教改课题 讲师 通信 电子大赛、省教改课题 讲师
电子
课程主讲、省教改课题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职称、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明显,近三年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多项省级教改与科研项目。
课程组现有人员9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56%(不含一名在读硕士),学历结构合理;课程组平均年龄39岁,老、中、青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所学专业包括微电子、通信、电子、应用物理和物理教育等专业,学缘结构合理;课程组专任教师8人,所占比例为89.2%;课程组成员高级职称比例为67%,主讲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比例为100%,课题组成员中,谢应茂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高、中、初级职称形成梯队且稳定,教师工作责任感强,治学严谨,有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好,师资配置良好。
近三年、课题组成员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平均年教学工作量达480学时,年终考核全部合格。其中邹道生老师、杨汉祥老师的课程多次评为院级优秀课程,曾祥华老师的课程评为系级优秀课程,管立新老师、谢晓春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评为院级一、二等奖。由课题组教师指导的物电系学生代表赣南师范学院参加全省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2次,第二名1次,第三名2次。
有科学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几年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参加高访、在职进修和研究生学习,课题组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学习归来的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正安排谢晓春老师参加博士进修、罗颖老师参加硕士学习。
2-2



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获得的教学研究2-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3 序) 奖。
1.省级教改课题
《科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省教改课题2003.1 金华
《地方高师物理学专业实验课系统改革研究与实践》省教改课题2002.6 罗有萍
邹道生
课题组成员既注重教学,也注重教研和教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多次获 《开放互动虚拟实验室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省教改课题2003.1 《运用EDA技术改革基础电路教学》省教改课题2003.1 管立新
《数学仿真软件与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省教改课题2004.1谢晓春 《电工电子类课程软、硬件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省教改课题2005.11乐江源 2.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 《多功能数字频率计的设计》2004.3
应用研究
LED显示屏的应用-电梯屏》2003.6杨汉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MAX6575L/H在数据采集中的运用》2003.3邹道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邹道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数字电路边缘接口知识的研讨与实践》省教改课题2004.1 杨汉祥
《基于动态路由控制的高性能IP宽带计费网关的设计与实现》2003.4杨汉祥计算机 《多功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3.3杨汉祥
《数字电路课程交叉知识的教学研讨与实践》2005.6杨汉祥
《基于MAX+plusII 10.0 Basline的数字电路设计》2003.11管立新 现代电子技术, PROTEL99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20048管立新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3.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①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础电路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033
②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师电子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52
③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1年,在江西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中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二名、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7个。
④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在江西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电子设计赛制作中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一名、优秀组织奖、一等奖4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7个。
⑤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4年在江西省第十五届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赛中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优秀组织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9个。 2003年,在江西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中,获三等奖1个。
2005年,在江西省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中获:本科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中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3.课程描述
3-1
模拟电路是物电学院所属各专业的学科基础类必修课。学院对该门课程的建设一直非常重视。200112月,模拟电路被列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邹道生负责),经过三年的建设,模拟电路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课题组负责人曾祥华同赣南师范学院签定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任务 高。2005年模拟电路被学院列为校级精品候选课程,200512月, 书,经过课程组全体老师的努力,在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特色
等项目上巳达到了校级精品课程的要求。



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双语教学情况
模拟电路的基本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3-2
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 路和电源等。
理论课程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教学中力求教学
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能够将教改教研成果和电子技术基础方面的新
进展、新成果引入教学当中。注意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同相近学科和 边沿学科的整合。

实验课程内容注重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学时占该课程总实验学时数的比例达到60%。开发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平台,将虚拟仪器技术整合于模拟电路实验,开设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同时将EDA技术(EWBPSPICE引入模拟电路实验,开设仿真实验,并达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所要求的指标。



包括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3-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3 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


撰写了合格的电子教案、制作了较好的多媒体课件、完成了与教材相
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课程组成员根据模拟电路实验教学的要求,实现了实验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增加了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增设了虚拟性、仿真性实验,编写了符合21世纪实验要求的实验教材。同时实现了模拟电路实验室的开放,申报了9项实验开放课题。
课程组拥有较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研究的动态资料。本课程修订了合格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适应的习题庫的解答工作和整理工作、编制了准确的教学历。所选教



包括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课外作业与辅导
课程组制定了规范的课程实施计划,课程组教研活动能经常化,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
3-4
教学中做到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紧跟微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沿。有效的实施了院级重点教改 课题《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研讨与实现》
2002年起,已对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 算机专业的所有教学班的模拟电路课进行多媒体教学。课程组教师能 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较大进展,且效果好。
模拟电路多媒体课件及习题解答均巳上网,便于学生自学,每次 理论课结束,均要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学生上交的作业老师必须全 批全改。每周均安排一次课外辅导。





包括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3 -5
课程组成员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树立良好学风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02年邹道生老师、杨汉祥老师的课程评为院级优秀课程,曾祥华老师的课程评为系级优秀课程,2005年管立新老师、谢晓春老师的多媒 体课件评为院级一、二等奖。在2006年三月学院专家的听课检查中,对杨汉祥、曾祥华二位老师的授课均给预很高的评价。
近几年来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电子设计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三年课程组全体成员的课程评估均采用专家和学生评定,课程评估成绩都在85分以上。大多数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优秀,大多数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3-6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在教学管理方面能够严格遵守院、系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合格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有教学历、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课表、实验内容及实验分组安排。学期结束,有教学总结、考试分析等齐全、规范的教学文件,符合要求,并严格执行。



评价的方法;题库建设;成绩评定与分析
在教学评价方面建立平时评价与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重视综合能力的评价。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抽测等多种考试方式。建立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的8套以上试卷库。平时评3-7价有明确标准并严格执行,试卷评分严格、规范,有质量分析。具体成绩评定:
1.理论课:本课程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法,阅卷采用流水改卷方 式,统一评分标准,卷面成绩仅表示期末考试成绩,占本课程总评分 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占总成绩的10%;学生读书笔 记占总成绩的5%;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考勤、上课提问及其)按此比例计算学生该门理论课程的学期成绩。 它占总成绩的5%2、实验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各个实验成绩的平均分数实验抽测考试占总成绩的50%按此比例计算学生该门实验课程的学期成绩。

4. 自我评价


课程建设特色主要包括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 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的同时,课题组成员近几年先后申报了8项省级教改(或规划)课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改成果反馈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四位一体教学法二者并举的方法进行,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4-1 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采取了被证明有效的实施了的院级重点教改课题成果,以创新能力的 培养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即旨在通过学生自学、讨论、答辩、 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彻底解决传统实验教法中“满堂 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过程。基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学生创新 验教学平台,提供多类创新性开放式实验课题,结合理论教学系统中 研究课程模块群的优化组合,形成“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系统”
提高动手能力的广阔天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在学生感兴趣的创新环境下,实现知识深化、能力突破和素质升华。同时,也为高年级学生相关科技活动,提供专业交叉和技术组合的实验环境,以及开展科技活动和产品开发的平台。
由课题组成员指导的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全省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2次,第二名1次,第三名2次。课题组成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讲座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了仪器设备维修和咨询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开放实验室,为优秀学生营造一片开拓思维,发挥科学想象力,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在实验课程结构中设置科技性实考查四个阶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

灌”的现象。
通过建立有特色的实验室,完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科技
课题组成员重视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实验中

4-2
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以晶体管、场效应管等电 子器件为基础,以单元电路、集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导,研究各 种不同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参数分析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深刻认识单元电路、集成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掌握电子线路及 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熟练掌握阅读和分析电路图的方法,具备查阅
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能力,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掌握电路的设计、安装及调试方法。

现在人类已处于以微电子为基石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模拟电路课程则是学好微电子技术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技术基础课,它在电子技术的 面,使当代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课程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与后续的专业技术课程如数字电 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微机接口技术、EDA技术之间有密切的联
系。


4-3
1.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器件不断出现、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的更新要进一步加强。
2.学生的实验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要不断的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开放实验室,增设虚拟性、仿真性实验,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
3.要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讲多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点。
4.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多申请和参与更 高水平的教改、科研课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外相

5. 课程建设规划
关学科的最新动态。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的建设与革新、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制作、教学资源上网、学习交流、教学队伍培训、经费使用等的总体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 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教学中力求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能够将教改教研成果和电子技术基础方面的新进展、新成果引入教学当中。注意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同相近学科和边沿学科的整合。

实验课程内容注重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学时占该课程总实验学时数的比例达到60%。开发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平台,将虚拟仪器技术整合于模拟电路实验,虚拟仪器技术实验的比例达到40%同时将EDA技术(EWBPSPICE引入模拟电路实验,开设仿真实验,并达到省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所要求的指标。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有创新的教学理念;能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达到80%以上,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课外作业数量适当,及时检查、认真批改;能定期开展课外辅导答疑。 3.教学队伍:
课程负责人要具有副教授职称、有丰富的本科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教学特色明显,近三年发表论文多篇、承担一项省级科研项目;课程组专任教师9人,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100%课程组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56%,课程组中高级职称比例


5.课件制作:
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合格的电子教案、以PowerPoint软件为蓝本,制作了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据模拟电路的教学特点,用EWBPSPICE软件研制模拟电路仿真系统;用Flash软件构建教学重点和难点中的动态演示过程的音频和视频系统;用Word建立模拟电路课程习题庫。
《模拟电路》多媒体课件在文字、视频、音频和动画的制作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界面友好。注重课件的交互性、兼容性;注重课件的扩展功能、兼容功能以及容错能力;电路仿真系统、音频和视频系统与多媒体课件实现超级链接。 6. 教学资源上网:
课程组巳建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网站,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书、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目录等能上校园网并免费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良好。课程组正在开发网络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平台,力争在网络开放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7.教学队伍培训:
有科学合理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近几年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参加高访、在职进修和研究生学习,课题组的学历结构趋于合理,学习归来的老师在教学和科研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正安排谢晓春老师参加博士进修、罗颖老师参加硕士学习。力争1-2年内课程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再上一个台阶。二.课程建设步骤及年度执行计划 2005年度:
1、制定并完善《模拟电路》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注重精选教学内容、课程知识点和相关课程间的知识交叉。完善试题库,进一步充实补充教学参考资料、收集国内外相关教研文献。 2、根据学院精品课程上网材料清单及相关要求完善各项材料,《模拟电路》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指导教案教材及教案、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目录等基本教学内容用


2006年度:
1.进一步改革模拟电路的实验教学方法,将模拟电路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网络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平台,实行集中实验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相结合,拓宽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设计研究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跨多课程的综合知识运用,并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级电子设计大赛紧密结合,争取在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2.进一步健全课程上网资料(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指定教材、参考文献目录、课程考试考核办法),有可能的话,还可在网上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讨论天地和评教系统,要在网上建立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强教学管理、继续写出教改、科研论文。 3.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条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加强教学管理、严格实施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4.以模拟电路课程建设为辐射示范,总结模拟电路和其它各门专业技



术课程互联互通的情况,使之达到一个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各项评价指标体系分数达到85分左右,力争《模拟电路》达到校级精品课程要求,进入校级精品课程行列。 . 经费使用计划
网络课程建设费用:2000元;
参考书籍、参考文献购买费用:2000元; 教学改革研究费用2500元; 资料打印、复印费用:500元。 合计:7000元。


6.推荐单位意见及学校评审意见

该课程组所有成员一直从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讲授与实验,课程组有二位教
师近三年来有一门课被评为优质课程;课程组成员曾多次主持过省、院级的科研和教改课题,教学经验丰富;课程组人员职称、学历搭配合理,紧跟学科前沿,学术氛围浓厚。同意推荐《模拟电路》课程组申报该课程为校精品建设课程。

责人(签名)
2006 5 1


模拟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类必修课,该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治学严谨,所有成员都积极主持或参与省、院级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学科学术水平。该课程制定了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实施计划,注重对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取得较好效果。经研究同意申报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管领导(签名)(系)公章



006 5 8




家组组长(签名)






校公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c66f789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71.html

《赣南师范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