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袁隆平的奋斗故事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他的奋斗经历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 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 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了。 吃树皮、 吃草根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 我们仅仅只是把他当做爷爷、奶奶辈讲的传奇故事罢了。的确,我们是没有挨过饿的一, 我们对袁隆平先生并不感冒, (蔡爽,不喜欢袁隆平,他种的杂交水稻不好吃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他。 但我们不能否认他所做出的贡献,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风靡世界的绿色神话” ,没有他的话,可能没有人能养活中国、养活世界。 袁隆平成长的年代, 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 尝尽逃难的艰辛。 于是他从小就懂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 决心,想为国家发展做点什么。 起初因为看到袁隆平的照片, 再加上他最初是在安江农校教书,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 ,它位于湘西南,是湘与云贵高原交界的地方,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是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 那地方挺穷的 所以我对袁隆平的第一印象觉得他也就是农民出身。 其实他也是可 以称为官二代的” ,他父亲袁兴烈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孙连仲将军的秘书,在南京政府 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 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他父亲本来想让他报考南京重点, 日后走 而优则仕的道路,但他却因为自己的兴趣毅然选择了农学,选择了一个这么艰苦的职业, 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的。 毕业以后, 他父亲本来是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的, 但因为励志要改变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村。 在农校教书的日子, 他利用课余时间走 出课堂,亲自下地研究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 于田间。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南方的水田, 它不像北方的麦地, 一大片一大片的非常平坦, 即使在 以前农业机械不发达的时候, 耕种起来也没那么困难。 安江是湘西与云贵高原交界的一块峡 谷盆地,虽然是盆地,但大家注意到峡谷二字没有,所谓的峡谷盆地就是山稍微平缓一 , 但种庄稼首先也要开山, 开垦梯田一般开垦不出多大的地方, 不像大家看到的梯田图片 那么优美,一般都是很小的一块
地方。山区农民浇水施肥都要一点一点的靠双肩背上去, 是非常辛苦的。 而且种水稻要先育种, 然后等发芽以后再一株株地插到水田里, 以前条件 没有那么, 插水稻的时候双腿浸在水里, 各种各样的虫子就顺着腿往上爬, 想起来都很 怖。对于一个官宦子弟来说,能像一个农民一样躬耕于稻田, 我们可以想一想,他要有多大 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何况还要对一株株的稻穗进行研究,真是不容易。 在长期的研究中,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 生了培养杂交水稻的念头。 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相悖, 许多权威学者认为 他是蚍蜉撼树, 根本不可能成功, 但是他凭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 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带着水壶和馒头,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的寻 找理想中的苗珠。 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 让他患上了肠胃病。 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 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 14万余株的稻穗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了令世界震惊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随后,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 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 组合,都没有培育出不育度都达到100%的水稻苗来。 在文革期间,他还遭受了多次批斗,实验器材及水稻秧苗一次又一次被毁,他就把秧苗藏在臭水沟里。最让他痛心的是5.18“毁禾事件,他经过多少年的研究,好不容易培育出的实验苗遭到了灭顶之灾。袁隆平只觉得脑子里地一声,浑身发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他含着泪水,忍着悲愤,走进烂泥巴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劫后余生的秧苗。在秧苗被毁的第四天,他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些秧苗,捞上来一看,果然是他的试验苗,他不顾井深水冷,扑通一声跳下井去,可是无法捞到沉到井底的秧苗。 迫于政治的压力,他和助手们跑到云南进行水稻试验。而这时灾难又来了,大地震袭击了他们所在的地区,袁隆平不顾生命危险,从摇摇欲坠的房子中抢救出了种子,为了不让试验中断,他们在田边的泥水地里,支起帐篷铺上草席,整整生活了三个月。后来粮食供应发生了困难,他们就吃当地的甘蔗。甘蔗虽然好吃,当饭吃可不好受。三个人吃得口腔里一齐磨出了泡。经过5个月的辛勤劳动,又繁育了一代雄性不育的种子。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充满了艰辛,而袁隆平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执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种的南优2杂交水稻亩产达到了628公斤,与常规稻亩产150公斤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纷而来:杂交水稻之父国家首个最高科技奖、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袁隆平也从一个躬耕的农业科学家变成了一个身价千亿的世界名人。但令我感动的是他虽然已经获得了那么高的荣誉、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八旬老人,但他仍然穿着35元的衣服,
昼夜躬耕于稻田,最新品种的杂交水稻竟然达到了平均亩产900公斤,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实现亩产1000公斤。 他虽然出生在官宦家庭,但他的性格却像一位朴实的农民一样,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他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坚忍不拔,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杂交水稻,他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绵延世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成功是属于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他一生的奋斗经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袁隆平坚守一个梦想故事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02f5d5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9.html

《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