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依据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的阐述,结合《观潮》一课在第六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中的编排意图,我觉得在本课的教学中应着重突出以下几条:
1.“识字与写字”中的第一条“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在“阅读”中的第三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五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八条“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在“习作”的第一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二条“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第一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第二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三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材分析:
《观潮》一文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在文中,作者运用声音与形状的结合,大潮来临前后的动静结合、丰富合理的想象等手法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因此在讲授课文内容的同时,我在写发上渗透了“结合写”“想象写”“顺序写”“对比写”以期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
三、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切入点即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的课堂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区教研中心倡导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理念我希望我课堂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就要突出以下几点:
1.平价先行。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教师要首先设计评价方案,在备课中有明确体现,评价方案要与目标相匹配。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是对的,什么样是好的。
2.隐性指导。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初步能力,但是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就要注意技巧,要像一只隐形的手,在学生困顿处进行引领,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合作交流。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已经初步养成,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评价。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通过“横卧”和“横贯”这对近义词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第4自然段的朗读感受大潮的壮观,并积累语言。3、在感受大潮壮观雄伟的同时,联系235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声形结合、动静对比、合理想象、按照顺序的写法,并能进行写法迁移完成小练笔。
五、评价设计
依据教研中心“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要求,本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表现性评价,在本课中体现在:
前置性预习。共计四题,每题3颗星,评价及反馈如下表:前置性预习
得分反馈手势

小组检测,共计4分,每错一处扣一分。
一题得三颗星两题得三颗星
1竖食指
2
拇指与食指做对号状
三题得三颗星
3OK
四题得三颗星
4竖大拇指


小练笔,“结合写、顺序写、想象写、对比写”分别记一颗星。这样的评价及体现了学生主体,又让老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一、谈话导入
学生活动解释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及时间对“潮”字的立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给“潮”组词(两个字、体认识,便于学《观潮》(板书课题)
四字词)
生了解对于“潮”
你知道“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积累涵“潮”字的古诗。从古至今,许多“潮”又是指哪里的潮呢?潮都可以组那些词?与潮有关的古诗呢?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评价自己的自主自主评价及小组
检测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作者在写大潮来临时有声垫,让学生的阅成。5分钟)
自学要求:

人都感兴趣。1分钟)
对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利用课预习。后插图进行说明。
2、小组检测
3、全班交流预习收获。4、提出预习问题
5、检查生词(读,你发现了什么)5、说在词语中的发现1)笼罩薄雾横卧屹立预设:横贯
多音字的读音
2)闷雷滚动风平浪静横贯江近义词
白浪翻滚浩浩荡荡山崩地给四字词语分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齐头并
三、学生自学相机指导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
用横线划出写大潮声音的有了给词语分类句子,用曲线划出写大潮的做基础,学生形状变化的句子。
的阅读实践会更


2、仔细读一读你划的句深刻。4分钟)子,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作批注。
四、小组合作
1、交流你所划的句子,小组内交流学生
参与度更高。并
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相机指导。说说你的体会。
选择你们小组认为写得最且用喜欢的方式精彩的一段,用你们小组来读对学生来说喜欢的方式读出你们的感很有挑战,经过受。
我们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了不少朗读的方式。4钟)
五、小组展示
1小组用喜欢的方式展示学生是学习的主
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应该管住自己的嘴,在学生学有困难处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更深处。(教师表现性评价,15分钟)
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隐形指导。朗读。生成点:
预设:
1、怎样朗读,想像读,读出变化,读出气势。2、写作方法
1)集体读2)合作读
1)结合写(合作读时,声音与3)递加式朗读形状结合,联系第35自然段)2、积累课文第4自然段2)想象写(递加式朗读时)3)顺序写(递加式朗读时)4)对比写(结合第2自然段请糖价的静态描写完成)3、拓展,诗人对大潮的描写
六、课内练笔巡视指导

1、观看尼亚加拉瀑布视进行写法迁移



用学过的写法进行小练笔(评价:依据本
科所学的四种写法,每种一颗星。6分钟)
七、课堂检测
用本课学过的四字词语填空,进一步理顺作者的写作顺序
学生自主检测
既是对对学生掌握四字词语的检查,也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梳(两个空1分,共计4分。3钟)
八、解疑答难
学生提出疑问
2分钟
解决学生在课堂没有解决的问题
七、课后检测题
请用本课学过的四字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午后一点,只听(),江面依然(),过了一会,只见一条白线(),进而(),向着人们()飞奔而来,发出)的声音,霎时,潮头过去了,余波还在()的涌过,江面上依旧()。
八、板书设计:


结合写
有声有色顺序写

由远及近天下奇观想象写有静有动对比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切入点即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样的课堂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结合区教研中心倡导的“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理念我希望我课堂上的学生能够主动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就要突出以下几点:
1.平价先行。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教师要首先设计评价方案,在备课中有明确体现,评价方案要与目标相匹配。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是对的,什么样是好的。
2.隐性指导。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初步能力,但是还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就要注意技巧,要像一只隐形的手,在学生困顿处进行引领,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合作交流。本班学生思维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已经初步养成,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效果分析

《观潮》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本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我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小测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难点是掌握观察事物有顺序的规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依据教研中心“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要求,我对教学效果有做下分析:
一、“目标”达成度较高
我依据课程标准设定的本课目标为:
1、认识11个生字,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通过“横卧”和“横贯”这对近义词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第4自然段的朗读感受大潮的壮观,并积累语言。3、在感受大潮壮观雄伟的同时,联系235自然段,体会作者通过声形结合、动静对比、合理想象、按照顺序的写法,并能进行写法迁移完成小练笔。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80%以上完成了目标11,在写法迁移的小练笔中,40%得到两颗星也就是运用了两种写法,30%获得了三颗星,另外有17%获得了四颗星,运用了本课学的四中写法。
二、“评价”导向性明确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前置性预习。共计四题,每题3颗星,评价及反馈如下表:前置性预习
得分反馈手势
一题得三颗星两题得三颗星
1竖食指
2
拇指与食指做对号状
三题得三颗星
3OK
四题得三颗星
4竖大拇指
2.小组检测,共计4分,每错一处扣一分。
3.小练笔,“结合写、顺序写、想象写、对比写”分别记一颗星。
这样的评价及体现了学生主体,又让老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预习互测、当堂展示预习、课堂小练笔、解决问题等评价手段及时了解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检验各环节学习目标的达成率有很好的作用。
三、“教学”凸显主体性。
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显性学习”“教师隐性指导”通过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巩固达标五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大潮声音和状态变化的句子,作批注、写感受。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选择性的交流方式,而我却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效点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层感悟文本,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写景文章的基


本要领:结合写、顺序写、想象写、对比写,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此环节由于我的引导及时,学生感悟大潮来时的表现方式层出不穷。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在课堂中训练中已有半年的时间,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特色朗读方式,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文本内容进行选择。本节课特别是在小组递进式汇报中,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全班同学采取这种方式有感情地读出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完成了教学重点。此环节中教师创设了小练笔环节,指导学生根据写景的提示方法即兴描写瀑布。目的检验学生对写景文章的学习领悟程度,有效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的迁移。大部分学生根据要求写作很精彩,小部分学生构思较慢,时间有限没有写完。但在交流精彩作品的过程中,对没写完的学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他后面完成的作品并不比前面的同学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的第三篇课文,它选自赵宗成、朱明元的《喜看今日钱塘潮》。这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启发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过程。2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两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像闷雷一样在滚动”“一条白线”写出了潮未到声先到的气势。“白线”“前移”“拉长”“变宽”“横贯江面”写出了潮越来越近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再近些,“白浪翻滚”“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潮的气势。越来越近时,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


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方面写出的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余波之大,水涨之高,衬托潮来时的宏伟气势。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声音与形状的结合,大潮来临前后的动静结合、丰富合理的想象等手法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音,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在充分感知钱塘江大潮奇观的基础上渗透了“结合写”“想象写”“顺序写”“对比写”等写法,并让学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练笔,以期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课后检测题

一、挑战我的积累(☆☆☆)1.看拼音写汉字
lǒngzhàobówùshàshíhuīfùhéngguàn2.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若()若(人声()天()地山()地(风()浪(水天(3.我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大堤(dītī)屹立(yìqí)闷雷(mēnmèn颤动(chànzhàn二、挑战我的运用(☆☆☆)
请用本课学过的四字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午后一点,只听(,江面依然(,过了一会,只见一条白线(,进而(,向着人们()飞奔而来,发出)的声音,霎时,潮头过去了,余波还在()的涌过,江面上依旧(
三、挑战我的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划横线的句子写大潮的(,作者把()比作(画曲线的句子写大潮的(,作者把潮水的声音比作(
2.圈画出本段中形容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的词语。四、拓展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观浙江涛》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七绝·观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者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本课教学中我始终遵循“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原则,把发挥学生主体性放在首位。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反思,发现了很多问题。
本课我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我通过自主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小测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


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难点是掌握观察事物有顺序的规律,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一、依托评价,有效反馈学情。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预习互测、当堂展示预习、课堂小练笔、解决问题等评价手段及时了解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检验各环节学习目标的达成率有很好的作用。不足之处是本节课学生在写小练笔的环节由于时间有限,虽然很多学生写得很好,但部分学生存在没有写完和写错字的现象,影响了课堂达标率。如果在检查预习的时候能够缩短时间和认写紧密结合引导识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两线”并行,发挥学生主动性。
我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学生显性学习”和“教师隐性指导”这两条线,在“学生显性学习”中,我通过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巩固达标五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解决问题方式的开放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查找资料的方式和呈现成果的方式。如:课前预习、小组预习小测、贴问题、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等环节,尽管很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感觉到对学习拥有自主权,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展示学生的能力,同样也能将学生最大的优势和不足测量出来,但教师要为学生展示他们的能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我在检查预习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检测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顺势进行隐性指导,从而解决了生词、多音字、近义词、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积累表示声形的成语等,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此环节学生准备充分,效果较好。
2.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描写大潮声音和状态变化的句子,作批注、写感受。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选择性的交流方式,而我却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有效点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层感悟文本,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写景文章的基本要领:结合写、顺序写、想象写、对比写,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此环节由于我的引导及时,学生感悟大潮来时的表现方式层出不穷。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在我的课堂中训练中已有半年的时间,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特色朗读方式,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与文本内容进行选择。本节课特别是在小组递进式汇报中,我抓住机会引导全班同学采取这种方式有感情地读出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完成了教学重点。此环节中我创设了小练笔环节,指导学生根据写景的


提示方法即兴描写瀑布。目的检验学生对写景文章的学习领悟程度,有效训练学生的写作方法的迁移。大部分学生根据要求写作很精彩,小部分学生构思较慢,时间有限没有写完。但在交流精彩作品的过程中,对没写完的学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他后面完成的作品并不比前面的同学差。
三、目标引领,提高课堂效率。
无论是预习还是课堂学习,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的课堂达标要求。如:从设预习导学案到多种方式检查预习;从提自学要求到小组展示交流;从提练写景方法到课堂小练笔;从总结积累成语到灵活运用。每一步都要有要求、有展示、有检测,学生才能有的放矢,高效完成学习目标。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
1、在时间分配上,检测预习部分时间较长,导致练笔时间不够。
2、在课堂容量上,如果把最后成语积累检测融入到课堂中的话就更完美了。
3在学生主动上,本节课仍有极少同学不举手,或举手少的现象,没有做到全员参入。4、在弘扬个性上,如果在教学环节细微处弘扬学生个性,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
《观潮》课标分析

2011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有如下的阐述:(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鉴于以上的阐述,结合《观潮》一课在第六册第一单元《感受自然》中的编排意图,我
觉得在本课的教学中应着重突出以下几条:
1.“识字与写字”中的第一条“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在“阅读”中的第三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五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八条“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在“习作”的第一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二条“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第一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第二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三条“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0e0fe8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97.html

《小学语文_《观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