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十三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4年第十三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1、曾子拒邑曾子衣敝衣①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注释】敝:破旧。②致邑:给一座城。③不我骄:不骄我,不骄横地待我。【文言常识】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古汉语中这是常见现象。如本文中不我骄也就是其中的一种。按照一般的顺序应为不骄我也,即不骄横地对待我。在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如:不我骄也。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如:子何恃以往?③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等助词作标记,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赠给他一座城,:“请用这座城的收入,改善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派来的人说:“又不是先生向国君要的,是国君自己赠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过,受了别人赠送的东西就害怕别人;给别人东西的人就骄横地看待别人。纵然鲁君赠给我一座城,没有骄横地对待我,我就能不害怕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够用来保全他的气节了。【启示】
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2、君不自诈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①,不能的②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佯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③小数接④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选自《资治通鉴》【注释】草泽:边野荒地,泛指社会下层。②的:准确。③权谲:狡诈。④接:接触。【文化常识】
皇帝的自称自从秦始皇混一六国后,结束了封分制,实行了郡县制,中国就有了第一位皇帝。皇帝二字的意义是:功过三皇,德配五帝。皇帝一般自称为王寡人。本文中唐太宗自称。臣子、百姓称皇帝为陛下天子皇上万岁圣上等。【译文】
有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的大臣,太宗问上书者:奸佞小人是谁?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下和大臣们说,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势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怎么能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正用诚信来治理天下,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你所说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啊。
1


为什么不取那位大臣的善策
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
3、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④奚:何,什么。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译文】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启示】
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金壶丹书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⑤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āo:鱼腥味。⑤不肖:没有才能的人。⑥以:原因,缘故【文学常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名相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使楚》等多篇编入教材中。《晏子春秋》表现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晏婴以重民”“民本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由此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主张:薄赋敛,罢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反对杀戮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信用谗佞;廉洁节俭;以礼治国,以礼治民。《晏子春秋》所体现的重民”“民本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某些愿望和要求,在当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文】
景公在纪国游历时,发现一个金壶,就打开看,里面有一幅用红笔书写的帛书,上面写着:吃鱼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好啊,像你这么说真有道理!吃鱼不要翻面,

2


是讨厌它的鱼腥味;不要乘坐劣马,是不喜欢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吃鱼不要翻面,是让国君不要用尽百姓的力气!不要乘坐劣马,是让国君不要把没有才能的人放在身边使用啊!景公说:既然纪国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它又为什么会亡国呢?子回答说:有这样的治国箴言还会亡国。我听说,君子有治理国家的良策,却把它悬挂在大街上让人人都知道;纪国有这样的箴言,装进壶里,不亡国还等什么呢?【启示】
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5、黄耳传书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选自《晋书·陆机传》【文言常识】
旬。10天为,或称一旬。上文说二旬20天,五旬50天。所谓上旬下旬是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阶段:前十天为上旬中间十天为中旬后十天为。十岁也称一旬六旬老人七旬老人等说法,意为60岁的老人、70岁的老人。【文化常识】
驿路。驿路又称驿道。它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大道,犹如现代的公路——当然路面比现代的公路差多了。在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比如或50里,或100里,设一个站头,叫驿在驿站上备有马,驿马备有马车,驿马官府如有紧急公文要传送,或追捕要犯,送信的或缉拿的可利用驿马或驿车一站一站调换,迅速前进。【译文】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发生了什么事。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上)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成语释义】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亦作黄犬书黄犬寄黄犬传书6、杨生之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便当出尔。生曰:此狗尝屡次活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曰: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日,犬夜走归杨生家。(选编自《搜神后记》【文学常识】
3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色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作者赋予这些山川风物丰富的人情美,所以显得美丽动人。类是人神、人鬼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有《白水素女》《李仲文女》《徐玄方女》等。这类题材写得绚丽多姿,极富浪漫梦幻意味,且往往加以悲剧的结尾,使他们成为全书引人注目的篇章。再一类是不怕鬼的故事,叙事机智诙谐,是《搜神后记》区别于其它志怪小说另一颇具特色的地方。【文言常识】
作虚词时,大略有以下三种用法:1.用在及物动词之前表示被动,相当于是介词。如:欲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些句子中,搭配起来使用,也表示被动。但是表被动作用的主要是相照应。如: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3.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这时的为助词。如:”“”“”“组成见教(指导我)见怪(怪罪我)见谅(原谅我)见告(告诉我)【译文】
杨生养了一条狗,特别喜欢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带着这狗.一天,杨生在夜里行走,,不小心掉到一干涸的井里.狗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有人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过去一,看见了井里有人。杨生说:你如果救了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行人说:如果你把你的狗送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个狗曾经多次救过我,不能送给你.其他的都行。行人说:你如果不给我狗,我就不救你出来。这时狗低头看了看井里,杨生明白了狗的意,于是就答应了。杨生出来了,行人把狗栓上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过了五天,狗在夜里回到了杨生家。【启示】
动物亦有灵性,不要小看它们。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
7、和尚敬茶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文学常识】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4


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文化常识】
话说饮茶据史籍记载,我国4000年前四川一带已盛产茶叶,并作为贡品向周王室进贡。唐朝的陆羽曾著有《茶经》,他对茶道很有研究,被誉为茶神。饮茶的习惯,从四川、贵阳向长江中下游及北方扩展。另外,它从王公贵族逐步向平民百姓渗透。在饮茶习惯的传播上,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佛教提倡坐禅,这种清静需要提神、驱睡,而茶叶正具有这种功能,所以寺庙及僧人种茶、制茶、饮茶成风。【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寓意】
1.根据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这其实就是一种讽刺,佛家的渡人渡己是不分贵贱亲疏的2.僧急不能待——过分追求他人评价,和尚犯了嗔戒。3.“甚热”——追求手法而忘却合适应用,这叫心乱。
一个会点茶道手法,而没心境的水和尚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和尚不是在敬茶,而是在趋炎附势,虽是和尚,原该断绝尘缘,内心却依旧是世俗至极。蒲松龄先生是以此暗示当时的社会风气。【启示】
不能按照人的贵贱来区分,应该要一视同仁。
8、蛇蜃化石治平①中,泽州②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③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④所化,如石蟹之类。(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治平:宋英宗年号②泽洲:今山西晋城一带③程伯纯: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④蜃:传说中一种像蛇而又有角的动物。蜃,音shèn【文学常识】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公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译文】
治平年间,泽州有人家挖井,在土中发现一个东西,蜿蜒曲折像龙蛇的形状,人们害怕它,
5


不敢触摸。过了很久,见它不动,就试着去触摸它,原来是石头。村里人缺乏知识,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伯纯担任晋城县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鳞甲都和活的生物一样。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变化的,如同螃蟹变成石蟹那样。【作品赏析】
这则笔记记述了泽州发现的蛇蜃化石。这种化石形状蜿蜒如龙蛇鳞甲皆如生物,从文中描述的情况来看,应当是一种古爬行动物的化石。远在数亿年以前的地质古生代,我国北部曾经是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地方,那里生长着茂密的古代乔木,也栖息着各类爬行动物。后来,地壳变迁,气候转寒,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于是相继消亡了。一部分遗骸被埋葬到地壳深处,成为后来人们所见到的化石。泽州发现的那段化石应当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9、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自冯梦龙《广笑府》【文学常识】冯梦龙(公元1575-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他自称是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原籍属今之苏州市。明末文学家、戏曲家。曾编辑过著名的话本小说集《喻事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编著有笑话故事集《笑府》《广笑府》《古今谭概》等。《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译文】
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启示】
人与人之间,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相互谅解,退后一步天地宽;倘若使气斗狠,对谁也没有好处。
10、韩信主考宋壬戌科①,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②。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一士答曰:是韩信。人争辩其非。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选自浮白斋主人《雅谑》【注释】科:科举考试②登第:考中【文化常识】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不仅是一种中国文化,从整个人类社会管理变迁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方法步骤),他不变的操作步骤是:"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他为社会智商能力的挑选提供了可见、可比、可控、可重复、可验
6


证的过程及依据,提高了社会成员能力智慧培养、挑选、使用的专业性、系统性、精确度及效率
科举制度对社会成员逐级培养筛选、一一对比淘汰的程序性步骤,得到全世界各种文化的认可接受,成为现代公务员制度、中高考制度、技能职称评定制度、体育竞赛、科研程序中的实验组/对照组的核心程序,是全世界普及度最高,使用度最广,支撑着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社会智商能力挑选核心制度,也成为了全世界都复制拷贝执行的世界性文化。【文学常识】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译文】
南宋壬戌年会试,奸相秦桧的儿子秦僖、侄儿秦昌时、秦昌龄,都考中了进士,上了红榜。读书人非常愤恨,纷纷追究当年的主考官是谁。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大家都斥责他胡说,谁知他却笑道:如果主考者不是韩信,怎么就取了三秦(暗含韩信为刘邦夺取三秦统一天下的历史故事。11、老马识途管仲、隰(1从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马而随(9之,遂(10(11道。行(12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13山之阳(14,夏居山之阴(15,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
1.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2.伐:讨伐。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4.往:出征。5.反:通,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10.遂:终于。11.得:找到。12.行:走。13.居:住,处于。14.阳:山之南水之北。15.阴:山之北水之南。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17.掘:挖。18.得:找到。
【文学常识】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
7


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于是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启示】
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12、古人铸鉴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
1、铸:制造。2、鉴:镜子。3、则:就,便。4、令:使,让。5、微:略微。6、而:却,但是,表转折。7、纳:获得。8、比:一旦。9、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造成平的,小镜子造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微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赏析】
本文体现了沈括对古人铸鉴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对古代神奇的透光铜镜原理的正确推论。
13、鼠作人语
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⑪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一方木覆⑫之,随突⑬以⑭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⑮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选自·王恽《玉堂嘉话·卷七》【注释】
1)几:桌子。2)走:跑。3)突:冒起,顶起来。4)以: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5)虚器:空的器皿。6)覆:盖。【译文】
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有个老鼠跳到书案上,忽然间跳进了油膏罐里了,他就用个木板想盖住老鼠,结果老鼠突然顶开木板出来了,绕着书不停地走,学人说话:"蹭住油了啊!蹭住油了啊!"笑着躲开了说:我让路给你.第二天中午集市上人很多,老鼠过不去就拿个空坛子什么的东西:打油!打油!"人们就躲开了。因此老鼠就一直在说这些。听到的人都在笑这件事。
8



14、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选自自何良俊《何氏语林》【文学常识】
甄琛,字思伯,中山无极人。汉太保邯之后。孝文时,举秀才。太和初,拜中书博士,迁谏议大夫,转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本州征北府长史,后为卫军阳平王颐长史。宣武即位,拜中散大夫,兼御史中尉,转通直散骑常侍,仍兼中尉。迁侍中,坐事免归。复除散骑常侍、领给事黄门侍郎、定州大中正。迁河南尹,加平南将军。转太子少保。孝明即位,出为营州刺史,加安北将军。除镇西将军、凉州刺史,徵拜太常卿。除吏部尚书,出为征北将军、定州刺史。徵为车骑将军、特进,又拜侍中。正光五年卒,赠司徒、尚书左仆射,谥曰孝穆。【文言常识】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是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上文或时睡顿,则杖之中的原本是名词,在这儿用作动词,意思是用木杖打有如吾师道也中的学习公军霸上中的解释为驻扎假周楫者非能水也中的应解释为游泳都是名词作动词。【译文】
魏国的甄琛应试秀才来到京城,他因为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通宵达旦都不停止,让仆役给他拿着蜡烛照着下棋,仆役困倦到了极点,打起瞌睡,甄琛便用杖责打他。仆役说:郎君辞别父母来京都进取做官,如果因为读书,差我替你拿蜡烛,我当然不敢推辞,但现在你却日夜不停下围棋,这难道是你来京都的意愿吗?甄琛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开始悔改),到赤彪(魏国人)那去借书研究学习,从此学问一天比一天有长进了。【人物分析】
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只懂玩乐的人。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懂得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而且一旦下定决心便会努力去做的人。
15、牛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文学常识】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的之道。【译文】
齐灵公喜欢看女扮男装,齐国的女子都模仿起来。齐灵公命令官员禁止这种行为,并说:是见到女子穿男人服饰的人,撕破衣服,剪断腰带。于是,各级官员看到有女子穿男人服
9


饰的纷纷撕破她们衣服,剪断她们腰带。可是,女扮男装却仍风行各地。
晏子拜见齐灵公,齐灵公说:我让官员禁止女子穿男人服饰,撕破衣服,剪断腰带,然而仍然不能停止,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女子穿男人服饰,而禁止宫外女子穿男人服饰,好像在大门上悬挂牛头,而里面卖的是马肉。国君只要不让宫内女子穿男人服饰,那么宫外女子就不敢这样了。齐灵公说:说得好!就让宫中的女子不再穿男装。不到一月,全国的女子再也没有穿男装的了。【启示】
欲禁于令,必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16、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mi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
1为:担任2适:往;到3:眼泪4及:等到5游:游说6.自令若是:代的是屈原跳江自尽”7.爽然:茫然的样子【文学常识】
《鵩鸟赋》作于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时。赋前小序说明写作《鵩鸟赋》的缘由。根据《史·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贾谊传》所载:有一天有鵩鸟(俗称猫头鹰)飞到贾谊的屋子里,他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本来被贬就心情不好,又不适应长沙潮热的气候,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写下这篇《鵩鸟赋》以自遣。近代文学家闻一多称誉此赋为哲学之诗。现代学者马积高称此赋为赋史上第一篇成熟的哲理赋《赋史》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文学家。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汉文帝时,由洛阳郡守吴公推荐,召至朝廷,一年中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出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忧伤而死。赋以《鵩鸟赋》《吊屈原赋》为最有名。其政论散文堪称文采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后人辑其文为《贾长沙集》,另有《新书》十卷。【译文】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生,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通晓诸子百家的书,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让他担任博士之职。贾谊死的时候三十三岁。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从来没有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17、绝妙好辞

10


魏武①尝过②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⑥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⑦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外孙,女子⑧也,于字为;齑臼,受辛⑨也,于字为;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注释】
1魏武:指曹操。2尝过:曾经经过。尝:曾经。过:经过3(jī(jiù:捣姜、蒜的器具。4谓:对...5不:同,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6行:走。7别:单独8女子:女儿的儿子。9受辛: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纳(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指葱、蒜、姜、辣椒、大料,就是辣五味之一;另一种解释是指葱、蒜、椒、姜、芥。10记:记录。11乃(叹曰):于是就12不及:比不上13乃(觉三十里):才14觉:发觉。【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自东汉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杨修(公元175~219年)字德祖,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后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译文】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相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写成字是辤(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启示】
从文章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
18、蔡女为桓公妻
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


【注释】
1)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2)荡:摇动。3)惧:害怕,恐惧。4)止:停止。5)出:出,与相对。6更:改换,变更。7)伐:讨伐,进攻。8)仲父:本义指父亲的大弟,后成为中国君主对重臣的尊称,多特指首个被尊称为,此称号的管仲。9)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10)寝席之戏:指夫妻间的玩笑。11)冀:希望。12)请:请求。13以:用。14)稽:计较。15)听:听从,接受。16)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17)贡:把物品敬献给皇帝。18)举:发动。19遂:于是,就。20)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21)名:名声,名望.22)利:利益,好处。23)实:实际,事实。24)故:所以。25)实:实效。【文化常识】
文中的,是指被休掉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君臣、父子、男女间等级观念十分严重。女子出嫁后一直受着七出之条的威胁,随时有可能被休。所谓七出之条一为无子,二为淫,三为不事舅姑(公婆),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译文】
蔡侯的女儿是齐桓公的夫人。桓公和夫人一起坐船,夫人摇晃小船,桓公非常害怕,制止她但她也不停下来,桓公忿怒地离弃了她。后来桓公想再召回她,蔡国却进而把她改嫁了。桓公非常气愤,准备讨伐蔡国。管仲劝谏说:为了夫妻之间的一个玩笑,不值得讨伐人家的国家,既然不能指望因此建立什么功业,就请不要计较这件事了。桓公不听劝谏。管仲说:必不得已的话,楚国不向周王朝进贡菁茅已有三年了,您不如起兵替天子讨伐楚国。楚国降服了,随后回兵袭击蔡国,就说我替天子讨伐楚国,而你们却不率领军队听命助攻。后就灭掉它。这样在名义上是正义的,在实际上是有利的,所以一定会有替天子讨伐的名义,同时有报仇的实效。
19、惊弓之鸟
异日(1)者,更羸(gēngléi2)与魏王处京台(3)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4)魏王曰:臣为王引(5)弓虚发(6)而下鸟(7魏王曰:然则(8)射可至此乎(9)?更羸曰:可。有间(10,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11)也。王曰:先生何以(12)知之?对曰:其飞徐(13)而鸣悲。飞徐者,14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15而惊心未去16也。闻弦音引17而高飞,故(18)疮(19)陨(20)也。(选自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注释】
1)异日:往时,从前。2)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3)京台:高台。4)谓:对说。5)引:拉。6)虚发:只拉弓不放箭。7)下鸟:使鸟落下。8)然则:既然如此。9乎:吗(10)有间:过了一会儿(11)孽:通,病,孤独。12)何以:就是以何凭什么、怎么就。13)徐:慢慢地,缓慢。14)故:原来。15)未息:没长好。16)去:消除。17)引:展翅伸长(18)故:所以。19)括号中的发而两字是根据文意补充的。20)陨:从高处坠落。【译文】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羸说:能。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雁子从东方飞来。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羸解释说:这是一
12


只有伤的鸟!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伤?更羸回答说:飞得慢,鸣声又凄厉。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成语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也作伤弓之鸟。同弦之鸟。这里的惊弓是倒装的,其意思是为弓所惊;之:结构助词
20、王猛执法秦王坚①自河东还②,以骁骑将军邓羌③为④御史中丞⑤。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⑥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⑦之弟也,酗酒豪横⑧,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⑨。猛下车收⑩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秦王坚:秦,指前秦,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坚,指前秦世祖苻坚。河东:郡名。②还:返回。③邓羌:人名。④为:担任。⑤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⑥王猛:人名。⑦太后:符坚的伯母。⑧豪横:恃强横暴。⑨患:祸害⑩收:拘捕。报:答复。市:街市及:来得及同志:志向相同。恶纠案:痛恨坏人,纠查案件。判免:判刑、免官。【译文】
前秦世祖苻坚从河东返回,任命骁骑将军邓羌担任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担任侍中、中书令,兼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夺别人的财物和子女,是百姓的祸害。王猛一上任就拘捕了他,上报皇帝不等批示,强德就已经陈尸街市。苻坚迅速派使者来赦免强德,但已经来不及了。王猛与邓羌志向相同,痛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忌的,几十天时间,被处死,判刑,免官的权贵、王公贵戚有二十多人,震动了朝廷上下,奸猾之辈屏声敛气,(境内)路不拾遗。苻坚感叹道: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人物分析】
王猛的品德: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的成效是: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21、高阳应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⑴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⑴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⑴任:担负。果——果然,果真。【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
13


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人物分析】
高阳应是个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的人。【启示】
尽管高阳应善于诡辩,能把别人噎得无话可说,但是,新屋还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倒塌了。高阳应善于诡辩,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情,十个有九个要失败。
22、郭汲守信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败。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范晔《后汉书·郭伋传》【注释】
1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2西河美稷:地名。3别驾从事:部下官吏。4野亭:郊野外的亭子。5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6期(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文学常识】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郭伋(前39年-47年),中国东汉右扶风茂陵人,字细侯。孝子。开始时,他为渔阳郡都尉。王莽时代,为上谷郡大尹(太守)、并州牧。更始帝时,为左冯翊。29年,汉光武帝任命他为渔阳郡太守。在任五年,户口翻一番。35年,为并州牧,防御割据朔方郡的卢芳和匈奴。他使卢芳的部下随昱胁迫卢芳降汉。后来,卢芳逃奔匈奴,东汉最终结束了新朝末年的割据,重新统一中国。【译文】
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日期才进城。【历史记载】
郭伋任并州牧,有一次到西河美稷,有数百儿童骑着竹马来欢迎他,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伋告诉他们返回日期,后来提前一天到达,就在郊外住了一夜,待期到第二天才入市。后以郭伋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

14


23、使人索回书
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①,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②,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③,后卒为名臣。(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②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③誉:为他人扩大声望。【文学常识】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译文】
蒋堂侍郎担任淮南转运使时,每年冬至节日,所属各县照例送贺信表示祝贺,都是送信的人放下贺信即返回。有一位县令所派的人不肯随即离去,一定要转运使的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劝他走,他都不听,以致呵斥驱逐也不走,还说:“(宁可得罪您,拿不到回信,也不敢回县里去。身边的人说:这做仆从的都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是这样。这县令一定是一位强干的人,能如此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于是就写了一封信作为答复,那吏人才离去。后来蒋堂就为他传播名誉,后来那县令成为名臣。【人物分析】
蒋堂是个判断力强,有识人之明的人。
24、苏子美饮酒
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注释】妇翁:妻父。率:标准。③大白:大酒杯。④下物,指下酒物。【文学常识】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属四川),生于开封。宋代文人、词家。早年与其兄舜元等提倡古文。27岁中进士,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等职。后罢职,居苏州,作沧浪亭以自适。有《苏学士集》。传见《宋史》卷442。其豪放不羁(ji,爱好饮酒。【译文】
15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25、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wěi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cù(jì(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1.孔文举:孔融2.诣:前往;到3.:通报4.:跟随5.:担任6.:告诉7.:前往,到……8.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译文】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是一个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即李耳,又称老聃,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赏析】
文章写太中大夫陈韪老气横秋,轻视、贬低年幼的孔文举,结果反自讨没趣。短文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用孔文举与李元礼的对话及孔文举与陈韪的对话,突出主人公孔文举小时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26、君子济
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①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②,赍金③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⑤,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释】幸:帝王驾临。②大贾:大商人。③赍金:带着钱币。④津长:长官渡口的官。下文子封是他的名字。⑤发冢举尸:挖掘坟墓,移开尸体。
16


【文学常识】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译文】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到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随皇帝皇后走,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说:子封送我。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他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尸体。钱币没损失一点。他的儿子把金子都给他,(但)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赏析】
津长被称为君子,是因为他厚道、不贪图钱财。即名其津为君子济的意思是:就命名这个渡口为君子济,君子济是魏桓帝为这个渡口命的名称。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君子济命名的缘由来介绍的。
27、李崇断案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知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苟泰闻即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选自郑克《折狱龟鉴》【注释】
1断:判断2旬:一旬等于十日3禁:监禁4知:告知5亡:丢失【文学常识】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案例汇编,由南宋郑克所著。关于郑克的生平,《宋史》无传。据宋人万桂荣《棠阴比事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记载,以及清人朱绪曾所作考证,也只知道他是开封人,字武子,一字克明。【译文】
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孩子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员不能判夺这件案子。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现在接到命令,您的行动禁止解除了,回去准备丧事吧。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
28、洪承畴二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洪既出,先生举笔疾书一联。曰:
17


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盖成仇与承畴同音也。(选自刘献廷《广阳杂记》【注释】洪承畴:明朝末年将领,后降清。②数:数落③旗下:指清朝。④为:替,给⑤走:跑⑥以:用⑦疾:快速⑧走:逃跑⑨执:拘留⑩之:代词,代黄石斋【文学常识】
《广阳杂记》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为清初刘献廷撰,共五卷,此书不编类,是随手记录之作,内容涉及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火攻、器制等,以为特征。所记翔实可信。但此书论识精当,记述精细,固又不可以而略之。【译文】
洪承畴进入北京后,他的母亲还活在人间。他把他的母亲从福建迎接到北京后,他母亲一看到他就非常愤怒地责骂他,用自己的手杖打他,一一数落他没有为国捐躯的罪过,说:把我接来,将要让我成为清朝的老婢女吗?我把你打死,替天下百姓除害。洪承畴快速地跑掉了才没有打到他。他母亲就雇了船回南方老家去了。
黄石斋先生被清兵抓住了,然后关押着。洪承畴前去看他,黄先生闭着眼睛不看他。洪承畴出来后,黄先生拿起笔来迅速写下一副对联。说: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得报国反成仇。原来成仇承畴正好同音。【洪承畴为人】
洪承畴所受的明王朝的恩惠非常大(指洪承畴兵败被捕,明京师盛传他已经殉国,所以明朝为他举行了非常大的祭祀活动),却没有能够以死报国,今天反而成为天下人的仇敌。
29、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母问使者曰: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⑴而士卒战自五也⑵,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⑶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⑷,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⑸,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⑹,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⑺虽⑼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⑽其母⑻,然后内之。(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
1.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2.问:探望,看望。3.无恙:安好。ng忧,病。4.并分菽(shū)粒:大家分吃豆粒。并,合起来。菽,豆粒。5.朝(zhāo)夕刍豢huàn)黍粱:这里是吃好肉好饭的意思。刍:牛羊。豢:猪狗。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高粱。6.内:同。不内,不让儿子进门。7.数(shǔ)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8.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9.chún酒:美酒。10.注:倾倒。11.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12.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下文战自十也意同。13.糗(qiǔ)糒(i:干粮。14.甘不逾嗌(: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逾,通,超过。15.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谢,谢罪。16.虽:即使。17.谢:谢罪。18.于:向。19.食:吃。20.归:返回。21.菽粒:豆粒。22.醇酒一器:一坛美酒。23.嗌:咽喉,此处做动词用,咽。24.刍豢黍梁:刍,牛羊;豢,猪狗;黍,米;梁,高粱。25.使:命令,派遣。26.食:吃。27.为:担任28.绝:断绝29.得:能够30.加:增加

18


【文学常识】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译文】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救援兵,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赏析】
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儿子在前方率兵战斗,她牵挂的是士兵的安康,牵挂的是儿子能否与士兵一起同甘共苦。当得知士兵艰难得只能并分菽粒而食之而作为将军的儿子却朝夕刍豢黍粱时,她深为不安,儿子得胜归来时,本可出郭相迎的她闭门而不内,并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直到儿子认错后,才让他进家门。这位母亲以她的言行告诉我们:父母之爱如果仅仅局限于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冷暖安康,就未免太肤浅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人物品质】
子发母:教子有方,深明大义,明事理,严厉,爱国子发:知错就改
士兵:卖心卖力,不畏牺牲,不虚荣【启示】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止限在生活起居,更非一味顺从溺爱,真正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父母更应该立其身、正其行,培养他的操行品德。
而从子发自身为楚将带兵的身份来说能得出的教训就是:得人心者成人事,失人心者损人事,为将须得与士兵同甘共苦方能克敌。成大事者,爱民为先。
30、晋文公伐曹
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韂,韂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韂。正月,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盟于敛盂。韂侯请盟晋,晋人不许。韂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晋。韂侯居襄牛,公子买守韂。楚救韂,不卒。晋侯围曹。
三月丙午,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厘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令军毋入僖负羁宗家以报德。楚围宋,宋复告急晋。文公欲救则攻楚,为楚尝有德,不欲伐也;欲释宋,宋又尝有德于晋:患之。先轸曰:执曹伯,分曹﹑韂地以与宋,楚急曹﹑韂,其势宜释宋。于是文公从之,而楚成王乃引兵归。
19


(选自司马迁《史记》【注释】假:借。②(chàn:古代小诸侯国。③襄牛:古代地名。【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皇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中的世家它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相当于诸侯王的人物事迹。司马迁既为封建正统的贵族写世家,也为封建叛逆陈涉写世家。在《史记》中,他把陈胜、吴广两人的事迹列入世家,歌颂了第一次农民起义。而且将陈胜比作汤、武,肯定了他推翻暴秦的历史功绩。【译文】
五年(632春天,晋文公将进攻曹国,向韂国借路。韂国人不答应。晋军只得迂回从河南渡水,侵袭曹国,攻打韂国。正月,攻下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结盟。韂侯请求与晋结盟,晋人不答应。韂侯又打算与楚国联合,国人却不愿意,结果赶出韂侯以讨好晋国。韂侯住到襄牛,公子买驻守卫国。楚国想援救韂国,却来不及。晋侯包围了曹国。
三月四日,晋军进入曹都,列举曹君罪状,因他不听矨负羁的话,却御用乘坐华丽车子的三百名美女。晋文公命令军人不许进入僖负羁同宗族的家庭内,以报答当年的恩德。楚国包围了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告急。文公要救宋国就得攻打楚国,但因为楚国曾对他有恩,不想攻打它;想放弃宋国,宋国也曾对文公有恩:左右为难。先轸说:抓住曹伯,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急于救曹、卫两国,势必放弃宋国。于是文公听从先轸的建议,楚成王便引兵回国了。31、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注释】
1.酷贫:非常贫困2.名:名望3.语:告诉4.但:只5.悉:都6.去:离开7.已:停止8.许:左9.还:返回了,回来了10髲:假发11斫:用刀斧砍12荐:草编的坐垫13锉:14:素:一向【文学常识】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
20


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启示】
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32、王粲强记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问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选自陈寿《三国志》【注释】
1.奇:以……为奇2.一:全,满3.识:记4.加:超过5.精意覃思:精心深思6.王公:特指王粲祖父王畅7.倒徙: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8.(qiǎng记:1高强的记忆力;2)强制记忆,亦有死记硬背之意9.属文:写文章10.宿构:预先谋划准备11.蔡邕(yōng:东汉末年文学家12.倒屣(x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13.坐:满座的宾客14.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文学常识】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历史传记: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
21


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计算,做算术时,推理验算得很周密。他还擅长写文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赏析】
1.文中提到的王粲的才能有: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2.就蔡邕的言行谈谈感受或体会:蔡邕关爱、推崇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33、武王克殷武王⑪克殷⑫,召太公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⑭?”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⑯其余胥⑰。咸刘厥⑱敌,使靡⑲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⑴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公出,周公⑵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⑷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⑸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⑫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⑬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⑭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⑮乌:即乌鸦。恶:憎恨。⑰余胥:墙壁。⑱厥:其,代词。⑲靡:无,不。⑳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⑵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宾语前置的格式。⑷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君子:有道者。【文学常识】《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
22


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译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
34、楚人学齐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释】
1.善:向善,成为善人。2.明:明白地、清楚地。3.使:让。4.挞:鞭打。5.引:带,带着。6.居:居住。7.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8.傅诸:给他做师傅。傅,教。诸,之于的合音。9.咻:吵闹,乱说话。10.薛居州:人名,宋国的善士。11.王所:王居住的地方,即王宫。1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假如)带着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区。13.与:通,语气词。【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启示】
1、什么样的环境下培育什么样的人。
2、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学习语言是这样,培养品德也是这样。家长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青少年自己也要注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好的精神养料,抵制消极的影响。(同孟母三迁)
3、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语言、习俗、习惯、品德和修养,可以使人改变很多。
35、商陵君豢
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之。或曰:
23


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笞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曲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之宫中,夜穴甓而逝。左右走报曰:龙用壮,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视其迹,则悼惜不已,乃养螘以伺,冀其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来,矢螘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
1、陵鲤:穿山甲2、扰:驯服、安抚3、抶:鞭打4.于:给5.以:认为6.为:是7.食:名词用作动词,吃什么8.或:有人9.是:这10.遂:于是11.从:服从12.神:以......为神13.佯:假装14.已:停止15.冀:希望16.复:再【文学常识】
《郁离子》是明王朝名臣刘基(刘伯温)的文集。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书中的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译文】
有个献穿山甲给商陵君的人,把穿山甲当成了龙。商陵君非常高兴,问它的食物是什么,回答说是蚂蚁。商陵君派人豢养并驯养它。有的人说:这是穿山甲,不是龙。商陵君恼怒,鞭打了他。于是(他)左右的人都惧怕,没有敢说不是龙的人。就顺着他而将它奉为神圣的(龙)商陵君观赏它,它卷曲起来如同圆球,突然伸展开。左右的人都假装很震惊,称赞很神。商陵君一再(感到)开心。将它迁居到宫中,夜晚它打穿地砖挖洞走掉了。左右的(下)人跑来报告:龙施展它强大本领,如今果然穿石离去了啊!商陵君看它留下的痕迹,便痛心和惋惜不已,就养好蚂蚁等它(归来),希望它重又降临。没过多久,天下大雨闪电打雷,真龙现身在天上。商陵君认为是养过的那条龙来了,摆上蚂蚁邀请龙(赴宴)。龙恼怒,电击他的王宫,商陵君死了。【启示】
喜佞臣而憎忠臣,蛮横暴躁,活该落得国破人亡。36、齐桓公好服紫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u四声: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其人曰:!”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选自《韩非子》【注释】
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姜姓,名小白。2服紫:穿紫色的衣服。3:穿.4:都城.5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生绢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素:未染色的绢(丝织品)6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的丞相,助齐桓公称霸。7(xiù:气味。8左右:身边的近臣。9郎中:官名,侍卫近臣,此处泛指宫中官员。10其明日:(到了)第二天.11甚:很。12.却:退。13.好:喜欢。14.恶(:厌恶。15.服:把……作为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16.国:国都,都城。17.境内:国境内。18.少:稍稍。19.衣:穿衣服。20.紫:紫色。【文学常识】
韩非子前281——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
24


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为韩非对先秦时期社会各种领域的思维,有系统的对政治策略立场主张的阐发,全面性政策设计表述和深度的对统治技术探究。《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在《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目的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译文】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5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在这时,侍从中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你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齐桓公说:好。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也没人再穿紫色衣服了。【启示】
文章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37、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①学御②于王于期俄而③与于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⑥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⑦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⑧远。今君后则欲逮⑨臣先则恐逮于⑩臣。夫⑴诱⑵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⑶何以调于马此⑷君之所以后也。(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
1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2御:通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3俄而:一会儿。这里为不久的意思。4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5易:更换、改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6:穷尽。7调:相协调。8致:达到。9逮:追捕。这里是追赶的意思10于:向11:语气词不译,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12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13上:通还。14……所以:这就是……的原因。15过:过失、过错。16贵:重视、崇尚【译文】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驾车赛马赛马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要跟
25


车辆配合稳妥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是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而你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怎能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启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38、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选自《旧唐书·戴胄传》【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指唐太宗。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昭示。忿:愤怒怨恨⑧:案件。【文学常识】
《旧唐书》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张昭远、贾纬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译文】
皇上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是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一次触犯圣颜而坚持执行法律,言辞像泉涌一样,皇上都听从他的,天底下没有冤案了。【人物分析】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39、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yáo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已。
26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注释】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⑤平:公平。⑥:统帅。【文学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译文】
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问罪。”“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人物分析】
白侯贤能之处体现于三点:定科繇,律己,驭吏。
40、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秦观《淮海集》【注释】
1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著名的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2过杭:经过杭州。3会稽:今浙江绍兴。4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5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及。,外城;这里指杭州城。6日夕:将近黄昏。7航:渡。普宁:寺庙名。8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9“问龙井三句:意谓我询问辨才大师派来的轿子在哪里,参寥便说,因我没有按时到达,轿夫已经抬回去了。篮舆,竹轿。10天宇开霁(:天空晴朗。,雨过天晴。11杖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12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13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14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15支径:小路。16憩(: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17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18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隐显:忽明忽暗。19激激:形容水流迅疾。20“殆非句:意谓这一路的情景,恐怕不是人间所有
27


的。21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将要。22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23谒(:拜见。【文学常识】
秦观(10491100,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哲宗元祐时,官至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符年间,屡次被贬,流转郴州(今湖南郴州)、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徽宗继位,遇赦内迁,途中死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年轻时得到苏轼的赏识,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以词著名。有《淮海集》【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做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历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赏析】
本文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的味道显然浓一些。虽然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描绘,以及善于创造清幽的气氛,同样也体现了词人秦观的气质和艺术特色。41、患难见知交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u,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客邸(dǐ两孙孤立,薗次哀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嫁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选自王晫《今世说》【注释】
1赵洞门:人名。2辐辏:形容人和物聚集像车辅集中于车毂上一样。3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4罢归:免职。5欣戚:欣,富贵;戚,失势。6改观:改变态度。7友沂:赵洞门儿子的名字。8殁:死。9客邸:外地旅舍,客店。10振:通,救济。11字:嫁。12寻:不久。13及:等到。。的时候14望尘者:拜访的人。
【文学常识】
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译文】
赵洞门出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来往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出城门(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菌次落落不凡,不因富贵失势改变对赵洞门的态度。
28


赵洞门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跟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菌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洞门善于识别他人。鉴赏评点: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启示】
1、我们对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那些阿谀奉承,拍马屁的人花言巧语所蒙蔽。
2、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要像文中的吴菌次那样不因别人有势力就奉迎,也不因别人不得势而冷落别人。
42、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
1.王之伐越:之,助词,无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文智之如目此兵之弱也此政之乱也等句中的,用法同此。2.患:担忧3..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4睫:眼毛5.庄蹻(qiāo: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6.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7.丧:丧失【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成语释义】
1、自知之明:透彻地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2、目不见睫: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启示】
人贵有自知之明。
43、一举而三役济
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复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省费以亿万计。(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29


【注释】
1禁火:皇宫里失火。火:失火,名词活用作动词。2主营:主管建造。3乃:于是。4患:担忧,忧虑。5复:①修复再,又。6堑:壕沟。7决:决口,文中指开挖。8通衢:畅通的大路。通:畅通,没有阻碍。衢:大路。9诸:众,许多。10道:宋代相当于省。11汴水河流名。12实:填充。13三役:指取土、运材、处理废弃瓦砾灰土三件事。役:事。14济:成功。15杂:多种多样的。16祥符:宋真宗的年号。17时:那时,当时。18丁晋公:即丁谓。19斥弃:废弃。【译文】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需要烧砖),被取土地很远所困扰。丁谓于是命令从大街取土,没几天就成了巨大的壕沟。于是挖通汴河水进入渠中,各地水运的资材,都通过汴河和大渠运至宫门口。重建工作完成后,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做了一件事情而完成了三个任务,省下的费用要用亿万来计算。【赏析】
宋真宗年间,皇宫失火,一夜之间,大片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宋真宗挑选了大臣丁渭负责修复宫殿。当时,要在短期内完成这项重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难题:一是皇宫离郊区远,取土困难;二是运输建筑材料的工具不好解决;三是竣工后大片废墟垃圾的处理问题。
高明的施工方案:首先下令"凿通衢取土",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挖出的土作为施工用土。这样一来,取土问题就舍远求近地就地解决了。第二步,再把宫外的汴水引入新挖的大沟中,"引诸道竹木筏排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这样,又解决了大批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待建筑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排除堑水,把工地所有垃圾倒入沟内,重新填为平地。这一施工方案,收到了"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的最佳效果。【一举】凿通衢
【三役】指运土、运材及处理废弃瓦砾三件事。
44、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记游》【注释】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③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30


词有《东坡乐府》【译文】
己卯年(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海南一地名),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韩愈)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赏析】
《儋耳夜书》是一篇记游短文。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苏轼在儋州作儋州别驾。正月十五上元灯节,苏轼应几个老年书生之邀一起游赏灯市,兴尽而归却进不了门,自己不以为若反释然而笑。这一个字正是我们赏析这篇文章的文眼。苏轼笑什么呢?笑自己月下赏灯之乐,笑夜游兴尽而门之乐,笑憎耳民生殷富;也笑韩退之老先生不懂钓鱼真味……此文字数不多,叙事简明生动意趣盎然。正显示出苏轼后期老练淳熟,恬淡洒脱的支风。读此文,我们还能悟出更多的东西。
苏轼于绍圣初年再一次因为文讥斥先钥远谪惠州儋州。惠州在今天的广东,儋州在今天的海南。年龄越来越大,官越作越小,贬谪越走越远。宋朝的海南可不能跟今天的经济特区相比,当时应该是荒蛮偏僻的地方,甚至还不能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黄州相比,苏轼来到这里过的是远谪流放的生活,心中应该有很多的忧愤怨恨吧。恰恰相反,此时苏轼躁动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他与几个可能同是被远谪流放的老年书生交住,与市井之中杀猪卖酒之人交往,与僧侣夷人交往,并于上元佳节游乐儋耳市井,享受欢灯赏月之乐,这该有何等悠然闲适的心境?我们可以看出,远谪儋耳的苏东坡已不是乌台诗案之后待罪黄州的苏东坡,那时在黄州,空气中处处充斥着贬谪的怨愤,生活中处处闪动着条子的眼睛。苏轼过着没事少出门,无由不往来的生活。人事变迁,世态炎凉,天才诗人苏东坡如风浪中的孤舟,常有倾覆之忱。于是他避开世个目光,寄情山水沉迷诗酒。醉里狂言醒可怕,喝醉酒了,于是借酒发泄胡说一通,发泄心中积郁以消胸中块垒,醒来又后怕失言。这在诗人该是何筹压抑的事?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孤独压抑寂寞之中,你还能笑得出?远谪儋耳的苏轼已是另外一种心境,被贬谪之处应该是最偏远最荒僻的了。人又到了齿落头白的年纪,还有什么追求?还有什么顾虑?于是苏轼与市井之人来往,在市井之中穿梭,在月夜灯市游乐。兴尽而归,舒心而笑,笑得还如此自在如此坦荡。显然,此时的苏轼已摆脱年生死两茫茫的忧郁,没有了小轩窗正梳妆的缠绵,抛弃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此时的苏轼已经放弃了无妄追求,放弃了自我苛刻,远离了浮躁狂傲。此时的苏轼正以一颗清静心看世界,以一颗欢喜心过生活。正因为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能身处逆境不以为悲,反为之笑。正因以这颗平常心,苏轼才讥笑韩退之只为大鱼不为钓。
《儋耳夜书》中正揭示出了晚年苏轼的生活态度和生存观念。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不可能事事顺心。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人事上的磕磕绊绊,追求中的成功失败,生命里的荣辱毁誉,难免会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道道疤痕留下阵阵创痛,如果我们去计较去纠缠,我们就会自我苛刻性情浮躁怨天尤人。这时我们如能像儋州时的苏轼一样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种淡泊的情怀,非为鱼只为钓,耶我们就能泰然而对尘世,我们就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短暂,世事沧桑,人不能勉强自己,人不能苛求自己。人如果能达到取舍有度进退自如,那我们的生活就会高一个档次,我们的生活就会进人另一种境界。
45、博学之,审问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
31


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选自《中庸·第二十章》【注释】
1之:指学的对象。2之:指问的对象。3之:指思的对象4笃:切实地;坚定5思:思考6辨:辨别7行:行动,做;实行8弗:不,表示否定9措:搁置,终止10问:这里指求教11道;做到【文学常识】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译文】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赏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46、赞刘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1,长袖阔带,纲常之冠(2,人伦之衣(3,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4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5。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6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闻而善曰(7: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选自李贽《焚书》【注释】
32


1)屐(:木屐,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履:鞋。2)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3)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4)哂(shěn:讥笑。5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6)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纸烛:蘸油点火照明的纸捻。7)李生:作者自称。【文学常识】
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又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岁中举,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辉县教谕,历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1577年(万历五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寓居湖北黄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龙湖芝佛院,著书讲学。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受马经纶请,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异端自命,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的散文见解精辟,犀利泼辣。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译文】
有一位办事迂腐的人,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这时他遇见刘谐。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刘谐说: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赏析】
文章通过刘谐对道学家诙谐调笑的两句话,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道学家们煞有介事地自我标榜为孔子的真正门徒,以及他们所宣扬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论调,从而赞扬了刘谐的话是至理明言,也体现了李贽的反传统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锐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对道学家加以漫画化,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
47、北高峰
北高峰,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奉五显之神。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群山屏绕,湖水镜静,云光倒垂,万象在下。渔舟歌舫,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草木云蓊,郁郁葱葱,悉归眉睫。山顶旧有望海阁,今废。(选自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文学常识】
田汝成(15031557,字叔禾,原为钱塘(今杭州人,因与诗人蒋灼交厚,移家居余杭方山。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曾任南京刑部主事、礼部主事等职。曾因违忤帝意遭贬谪。以后又擢为贵州佥事。再调任广西右参军,分守右江。其时,龙州土酋赵楷、凭祥州土酋李寰弑主自立,汝成与副使翁万达秘密起兵,将两人诛灭。又,努滩侯公丁作乱,断藤峡群起响应。
33


汝成偕万达设计诱擒公丁,进而发兵断藤峡,大获全胜。因此有银币之赐,升福建提学副使。后罢官归里,盘桓湖山之间,遍览浙西名胜。
《西湖游览志》虽以游览为名,多纪湖山之胜,实则关于宋史者为多。南宋高宗而后,偏安逸豫,每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宋乾道间,周淙撰《临安志》十五卷。咸淳间,潜说友又续成一百卷。湖山特其中之一目,例不当详。吴自牧作《梦粱录》周密作《武林旧事》于岁时、风俗特详,而山川、古迹又在所略。唯成此书,因名胜而附以事迹,鸿纤巨细,一一兼赅。非唯可广见闻,并可以考文献。其体在地志、杂史之间,与明人游记徒以觞咏登临、流连光景者不侔。【译文】
北高峰,有几百级台阶,曲曲折折的,有三十六道湾。山上有一座华光庙,庙里供奉着五显神的灵位,在半山腰有一座马明王庙,春天的时候很多养蚕的人都到那里祈祷。里面有七级浮屠,是唐朝天宝年间建成的,在会昌年间被毁了,钱武肃王又修复了它,在宋朝咸淳七年的时候又被毁了。群山像屏障似的环绕着,湖面如明镜一样的平静,云光倒垂下来,下面景象万千。湖里面渔舟飘荡,歌舫往来,像海鸥凫水,在烟波中出没,远看显得更小了,只能看见它的影子。向西看见罗刹江,就像一匹新洗的布带,远远的连接着海边的天色,茫茫的无边无际。郡城正处于江湖之间,像蛇一样曲曲折折的,左右倒映在水中,周围的房屋鳞次栉比,草木旺盛,郁郁葱葱的,尽收眼底。过去的时候,山顶上有一座叫望海阁的小亭子,现在荒废了。
48、太尉胸怀
王太尉荐寇莱公为相,莱公数短于上前,而太尉专称其长。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上由是益贤太尉。(选自吴亮《忍经》【注释】
1王太尉:王旦,宋真宗时曾为相十二年2寇莱公:即寇准,曾封莱国公,后又封郑国公。3数:屡次4:此处作动词,意为指出别人的短处5固:原本6:""7益:更加8由是:因此9:作动词,器重【文学常识】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丙午,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科学,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颐养天年的劝世佳作。忍,是事术语、古代诗人诗句和一些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成语,通大智、大勇、大福,懂得忍,便可以修身、立命、成事、生财。【文化常识】
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
34


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字哲理的真谛所在。【译文】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推荐寇准为宰相,寇准多次在皇帝面前说王旦的缺点,而王旦却专门夸赞寇准的长处。有一天皇帝对王旦说:您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您的坏话。王旦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犯的错误一定很多。寇准对您不隐瞒我的缺点,更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
49、不肖子有三变
世有不肖子,凡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货其庄田庐舍而食之;第二变为蠹虫,货其家藏古籍而食之;第三变为大虫,货其奴婢而食之。不肖子无世无之,咸由其先祖不教以诗书仁义之所致也。古人云:遗之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此乃至论也。(选自宋朝陈元靓的《事林广记》【注释】
1.不肖子:不成才的人2.凡:总共,一共3.货:卖4.其:他,他们5.蠹虫(读:书的蛀虫6.大虫:老虎.7.咸:全,都由:由于,因为8.经:指儒家经典著作9.:遗留10.乃:是11.至:极【文学常识】《事林广记》,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陈元靓作,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类型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籍,收藏有很多与当时民间生活有关的资料,并开拓了类书附载插图的体例。浅显易懂,因此成书后流傅广泛。此书原本已经失传,现存元朝、明朝时代和日本国刻本多种,都是经过增广和删改的。【译文】
世界上有不成才的人,他们都有三变:第一变如蝗虫,卖他家庄园的房屋(得钱)后靠它吃喝玩乐。第二变如蠹虫(书的蛀虫),卖自家的古董、书籍(得钱)后吃喝玩乐。第三变如老虎,出卖他家中的男女仆人(得钱后吃喝玩乐。败家子,没有一个时代是没有的,都因为他们的祖先没有教他们读诗书学仁义而造成的。古人说过:留给子孙满箱的黄金,不如教他们一篇儒家经典著作。这是极好的话。【启示】
文章通过不肖子的三变来告诉我们,没有学问的人,再多的钱财给他,他也只会虚度年华,而不会将这些钱用在让自己有些特长,使自己能够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下去。
50、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陆游《渭南文集》【注释】1.栖于椟(dú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2.陈:置。《过秦论》将尽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看。4.间:间或偶尔。5.槁枝:枯树枝6.就:走近、靠近。又《隆中对》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7.既:已,已经8.信:确实。9.妻子:妻子和儿女。10.辄:于是。11.(1或:有的。12.(2或:有时13.尝:曾经14疾痛呻吟:
35


因书中的事而引发痛苦的呻吟。【文学常识】
《渭南文集》是陆游自编词文集,共五十卷,分为文集四十二卷,《入蜀记》六卷,词二卷。陆游曾封渭南县伯,故集名《渭南文集》陆游既是南宋诗词大家,其诗稿在生前已有付刊,而文集虽已编就,却未付诸剞劂。到嘉定十三年(1220年)游幼子遹知溧阳县,始刻《渭南文集》五十卷于学宫。此集虽陆遹所刋,实游所自定。陆游晚年封渭南伯,遹跋称先太史未病时故已编辑,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遗意,今不敢紊。又述游之言曰:剑南乃诗家事,不可施于文。故以渭南名集。【译文】
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地方。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启示】
我们也要像陆游一样刻苦学习,要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再恶劣的环境,也要坚持下去。51、令仪赠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选自王辟之《渑(miǎn水燕谈录》【注释】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长厚:长,zhǎng年长而厚道。【文学常识】
王辟之,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以贵德尚贤闻名。从体裁上来说,《渑水燕谈录》属于笔记文中的史料笔记。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即文笔之分的,意谓散记、随笔、琐记。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有此体,其渊源还可以远溯至东汉。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见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渑水燕谈录》就是北宋史料笔记中的代表性作品。【译文】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于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
36


成了良民。
52、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2至:到,往。3京师:京城。4因:于是5翌日:第二天。6馔(zhuàn:饮食,吃喝。7果蔬:泛指菜肴。8具:准备。9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10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11箸:筷子。12啖:吃。13旁:旁边,身旁。14顷:一会儿。15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16纵:惯养【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独醒杂志》为宋代历史轶事典故类笔记,十卷,由南宋曾敏行积所闻见而成。据书前杨万里序,当成书于淳熙十二年(1185。杨万里序称其载之无谀笔也。下至谑浪之语,细琐之汇,可喜可笑可骇可悲咸在焉。是皆近世贤士大夫之言,或州里故老之所传也,盖有予之所见闻者矣,亦有予之所不知者矣。《独醒杂志》为研究两宋的典制、故实、诗文均能提供一些可信的资料。【译文】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傲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启示】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53、窃糟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
1.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2.驾:驾驭,统摄。3.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

37


里借为作者自称。4.千日之酒:传说中山国人狄希会造千日酒,喝了它能醉一千天不醒。5.方:酿酒的方法。6.仕:做官。7.主:通"",住宿。8.渍:浸泡。9.索:索取。10..糟液:由酒糟泡成的浓液。11.夸:夸奖12.谋:咨询13.易:买【文学常识】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刘基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郁离子》为元朝末年刘基弃官隐居时所作,文章短小,多为寓言故事。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们谈论道理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刘基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日之酒。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但得不到。有个人在中山国做官,寄宿在酿酒人的家里,他偷拿了一些酒糟回去,用鲁国的酒泡上,对人说: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国人喝了,都以为真的是中山国的酒。有一天,中山(国)的那位酒家主人来了,听说有好酒,便讨了来喝,一入口就吐了出来笑着说: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的溶液呀!‟”【启示】
1、我们学习时,要真正掌握知识的精华,不可像鲁人那样落入末流,仅得糟粕。2、不要做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
54、欧阳晔决狱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注释】
1决:决断。2:案件。3劳:安慰。4:恐惧,惊慌。5:回头看。6:假装。【文学常识】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系欧阳修之叔父。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
38


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件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来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囚犯没有话回答了,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认罪。
55、林逋论学问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选自林逋《键余札记》【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2:只。3闻其说:听师长的论说。4:方法,技艺。5为其事: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6辩诸友:跟朋友探讨、分辨。诸:兼词"之于"。辩:探讨,讨论。7实务:实在的事情。8盖:因为。9则:那么。10得:能够。【文学常识】
林逋,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之一,有梅妻鹤子之称。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译文】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既然作为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了就当然不能不提问。【启发与借鉴】
学与问上文中说,问是为了学,而学又是为了做人,这就把学习的目的与途径都讲清了。刘开在《问说》中指出: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质疑(引起疑问)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作者从文与学的关系入手,指出的重要作用。至于学习的目的也各有不同,如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明晓)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只,只是)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修养而完美)?56、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选自《晏子春秋》【注释】
39


1.泽:聚水的地方2.而:表承接3.殆:大概,恐怕4.谓:认为5.对:回答6.是:这些;7.与:原意参与,这里是一样的意思;焉:兼词,于之8.夫:发语词。9.而:表转折10.任:信任11.乃:就(是)12.若:像;13者:……的情况14.如:动词,到……15.曷:怎16.为:是【文学常识】《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译文】
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下水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下水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水遇见蛇,水里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简析】
晏子借为景公解疑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57、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选自《元史·许衡传》【注释】
1道:道路上2啖:吃3或:有人4睨:斜着眼看5独:难道6暑中:盛夏里7化:教化8疾:疾病9非取其有之:不是我拥有的东西而拿来,其,代词,自己10奇:对……感到诧11化:感化【文学常识】
许衡,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人,谥文正,封魏国公。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王濂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译文】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安然如常,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如果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
40


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许衡一定遵照风俗礼仪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许衡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启示】
1、许衡不吃无主梨告诉我们:虽然梨可以无主,但是我们的心是不可以无主的,诚实就是金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2、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抵挡得住诱惑。
58、辛弃疾抱忠仗义余谓侯①本以中州隽②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③。齐虏巧负国④,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⑤,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⑥,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⑦,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⑧。顷赖士祸作,自潭⑨薄于江西,两地震惊,谈笑扫空之。(选自洪迈《稼轩记》【注释】侯:指辛弃疾。隽:才智出众。南邦:指南宋。齐虏巧负国:指张安国降金。后文士祸作指赖文政发动武装暴动。⑤毚(chán)兔:狡兔。⑥间(jiàn)关:崎岖展转。奏:。⑦用是简深知:因此被皇帝察知。⑧入登九卿三句:指辛弃疾曾担任的职务。⑨潭:指潭州。【文学常识】
洪迈,饶州鄱阳人,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译文】
我认为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宋十分有名,张安国背叛了国家,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他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就将马的蹄子上裹上布,在马的嘴里塞上东西,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声势雄壮慷慨,那些怯懦的人都非常受鼓舞。皇上召见他再三赞叹,由此被皇帝察知,受到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
59、周忱日记
江南巡抚大臣,惟周文襄公忱最有名。盖公才识固优于人,其留心公事,亦非人所能及。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谩书也。(选自陆容《菽园杂记》【注释】
41


1册历:记事本2谩:随便【文学常识】
陆容,字文量,号式斋,明代太仓州人。曾授南京主事,后迁兵部职方郎中,终居浙江右参政。容以其博学卓识著称于世。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
《菽园杂记》对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而且较少抄袭旧文,论史事、叙掌故、谈韵书、说文字,皆大多为自己的见解,被他同时代的王鏊称为明朝记事书第一。【译文】
江南巡抚的大臣,只有周忱最有名气。原来他的才干见识显然比他人好。他对公事的留心,也是无人能及的。听说周忱有一本本子,从记日子到行为处事,没有丝毫遗漏,每天的阴、晴、风、雨,也一定详细地记录。例如,某天中午之前是晴天,中午之后是阴天。某天刮东风,某天刮西风。某天的白天和晚上下雨。人们刚开始不知道他的原因。一天,有人告诉周忱装粮食的船被风吹走找不到了。周忱责问他丢失船时是哪天?中午前还是中午后?刮东风还是刮西风?那人不知道而胡乱回答。周忱一一告诉他实情。那人吃惊且佩服,欺诈于是不能成功。在这时知道了周忱的风、雨的纪录,原来也是公事,不是随便写写的。
60、王羲之学书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年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①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注释】
1旷:王旷,王羲之之父2《笔说》:论书法的书3窃:偷偷地4秘①:藏的东西5秘②:保守秘密6蔽:阻碍7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8盈:9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10语:告诉11更:改换12祝版:指书写祝文的木版,祭祀时所用【文学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书断》是中国唐代品鉴、评论书法家和书法的著作。张怀瓘著。张怀瓘,书画理论家。活动于开元时,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曾官鄂州司马,开元中任翰林院供奉。工书,擅长真、行、小篆、八分。著有《书议》1卷,品评真、行、章、草4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估》1卷,评价书法的价值;《书断》3卷。【译文】
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时就擅长书法。他十二岁时看见父亲枕头中有前朝议论书法的书,便偷偷地拿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秘藏的书?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说:你在看运笔的方法。父亲量着他年龄小,恐怕不能保守秘密,告诉王羲
42


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教给你。王羲之跪拜请求说:现在就把书给我吧,倘若等到我成人再看,就耽搁了孩儿幼年时的好才华。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送给了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羲之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的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王策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蔽(此指超过而使的名声被掩盖了)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成语释义】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61、范仲淹为将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译文】
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62、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②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
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③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选自杨时《杨龟山先生文集》【注释】
1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2或:有的。3取:招致。4书:写。5恶(厌恶。6祥:吉祥7欤(:文言助词,相当于,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8足:
43


足够,足以。9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文学常识】
杨时,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启示】
无论发言还是沉默都要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不然只会害了自己。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63、执泥绘像歙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乃至冠裳履綦,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选自刘元卿《贤奕编·警喻》【注释】1Shè: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2ɡǔ:指经商或商人。3秦陇:秦州、陇州。4白。5:鞋上的装饰。6:多次。7颠末:始末。8畴昔:过去,以前9qiè然:高兴的样子。10潜:暗中11殊:不一样,差多了12瘠:瘦弱【文学常识】
刘元卿,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译文】
歙州一带的习俗是经商。那里有个读书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到秦陇一带经商,离家三十多年了,只是当初画在堂屋里的一幅像还保存在那里。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他的儿子疑心他不是自己的父亲,就暗中拿着画像来同他比较,感到没有一处相似的,就拦在门外说:父亲的像又胖又白,而你又瘦又黑。我父亲胡子很少,而你却长着这么多的胡子,鬓角也都白了,都到了帽子和衣服上,一点都不一样!这时他母亲出来看了以后也说:啊!果真跟画像差远了。过了一会儿,他父亲同他母亲多次提起过去的事,并谈到当时画匠的姓名以及绘画的经过,他母亲这才高兴地了一声说:这是我的丈夫呀!儿子于是就施礼,立即认了自己的父亲。【寓意】
1、三十年的风雨可以改变人的外貌,但亲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情感和以前的共同生活经历是无法忘记的。
2、做人不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44


64、尊师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
1.材:通,有才能的。2.为:成为。3.是故:因此。4.教:教诲。5.苟:如果。6.学者:从事学习的人。7.达:知识通达。8.理:治理,整治。9.左,右:泛指所有地方。10.争:争着,力求获得或达到,这里可译成计较或看重。11.疾: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12.尊:尊重。13.论:计较。14.显:显达。15.彰:彰明。16.欲:希望。【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文言知识】
所字结构字之后往往跟着一个动词,如上文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中的所在要解释为在的地方,这就叫所字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在的地方,那么天下就治理好了。又,所食所恨所见等。要按吃的东西恨的人看见的事物来翻译。【译文】
从事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知识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圣人所在的地方,天下就能治理好了。圣人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的教诲,是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的,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未曾有过。
65、求不死之药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①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②之士皆争传司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③言,使④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⑤人不远。患且⑥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⑦始皇至海上,诸方士⑧齐人徐巿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之徒:一伙人。②迂怪:荒唐,超出事理之外。③其: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④使:命令,让,派。⑤去:距离。⑥且:将,将要。⑦及:等到。⑧方土:方术之士,指古代求仙,炼丹,自言能长生不死的人,后泛称医、卜、星、相之流为方士。【文学常识】
45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它曾被宋神宗评论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文言知识】
的古今含义有很大不同,上文去人不远中的离开距离意为那里距离陆地上的人不远。又,去此五里即有源,意为距离这儿五里就有水源。又,父斥儿,儿即去家,意为父亲斥责他,儿子就离家出走了。【文化常识】
话说斋戒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重要典礼前进行的仪式。即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房,整洁心身,以表示对神灵的敬重。上文提到的徐福,他在出海找仙丹时,要求秦始皇斋戒并为他物色三百金童玉女。然而徐福出海后一去不回,有人说他卷包后逃之夭夭,有人说被海浪吞没了,又有人说他到了日本。【译文】
从前,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伙人声称世上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之后尸体解骨化升天的法术,燕国、齐国的迂腐、怪异的道士都争相传授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们的话,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据说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离人间并不遥远。只是凡人将要到达,风就把船吹走了。不过也曾有人到过这三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都在那里。待到秦始皇出游海滨时,许多通晓神仙方术如同以前齐国人徐福一样的人等纷纷争着上书谈这些事,请求准许斋戒清心洁身素食后率领童男童女往海上寻求神山。秦始皇于是派遣徐福征发数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他们)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简析】
作者想提醒统治者,世上是没有不死之药的,也没有成仙之道,这些都是方士骗人的,不能相信。
66、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选自刘向《新序·刺奢》【注释】
1赵襄子:名毋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2废酒:停止饮酒。3诚:副词,确实,实在。4殊:副词,很,极。殊不,一点也不。5勉:尽力,努力。6不及:比不上。7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东西。8然则:(既然)如此,一点也不。9及:到。10何待:等待什么。11尽:全,都。12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13相亡:一块灭亡。14殆:危险【文学常识】《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译文】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有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我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却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应该努力呀!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
46


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我)与商纣王还差两天,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简析】
讽刺赵襄子的不思进取,原本应该感到羞耻的东西却感到很自豪。
67、牧童捕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
1谋:谋划,商量2去:相距3少顷:一会儿4故:特意5彼:另一个6致:让,令7顾:张望8趋:快速跑9绝:没10仓皇:惊慌的样子11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2状:样子13移时;不多会儿【文学常识】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父蒲盘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6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在文学史上,它是中国文学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借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该书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州刻印。冯镇峦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评点《聊斋》,并当代小说家言,定以此书第一【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打算分别捉它们,两人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慌张。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特意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抬头看,愤怒地跑到树下又叫又抓。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离开这棵树,快速跑到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狼叫声一直不停,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僵直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
47


它已经断气了。【启示】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要敢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也体现了牧童的残忍,和狼的母爱。
68、马诉冤屈
刘承节奉命赴任,自浙至赣,但与一子一仆乘马而行。至贵溪,午驻逆旅,逢数客亦投宿,刘箧中银可百两,为客所窥。诸客皆盗也,夜久操杖入刘室,刘本从军,有膂力,挥刃断其一臂,众惧而散走。刘促仆起,即去至高冈下,与盗遇,虽与拒斗,而寡不敌众,并子仆死焉。所乘马踯躅于道,适主簿出按田,马迎之车前,局足如拜,已退复进,凡六七返,主簿怪之,曰:是必有冤诉。遣数辈随马行,到冈畔坡坨下,马伫立不前满地血点。三尸在穴,肢体尚暖,立督里正访捕,不竟日而盗悉禽。(选自洪迈《夷坚志》【注释】
1赴:前往2贵溪:古地名,今江西境内。3驻:停,歇4逆旅:旅店。5踯躅(zhízhú:来回走动。6主簿:县令的属官,负责文书印章。7遁:逃跑。8众寡不敌:同寡不敌众9适:到了。10窥:偷看。11但:仅;只。12与:和。13赣:指江西,也是江西的简称。14悉:都。【文学常识】《夷坚志》《夷坚志》中国宋代志怪小说集,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所以宋末周密就曾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癸辛杂识序》。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译文】
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车马,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被客人偷偷看见了。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然而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象跪拜,人走它又跟上来,共六七次。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于是就派遣几个人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洞穴里,肢体还温暖。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小偷全都抓住了。
69、义猴之墓
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选自李印绶《杏林集》【注释】
1隅:角落2圃:种园子的人3适:女子出嫁4挚:牵5逸:逃跑6颔:点头7资:资助钱

48


8勒:刻【译文】
某座山的角落里住着一个老人,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猎人怜悯他的孤独,送给他一只猴子。老人疼爱它就像亲生儿子,每次出门都带着它,也不用链子拴上,也不用手拉着,那猴子也从来不跑不离开。这样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跑到老人女儿那里,泪下如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点头。老人的女儿于是和猴子一起回家。老人家里只有空空的四壁,没钱安葬。猴子就哭遍了乡里,乡里人于是集资掩埋了老人。老人的女儿让它离开,猴子作揖感谢她,但是仍然坚守在老人的房子,自己采果子吃。每过五天必定要哭祭老人,好像在感念老人养育了它五年,异常哀伤。没过三个月就僵死在老人的坟前。乡人可怜它,于是把它埋在了老人的坟旁,并立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刻着:义猴之墓【简析】
义猴之墓的猴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报丧;2哭求乡里最终为老人办成丧事;3为老人守旧屋,不离不弃,并且哭;4以死相随老人而去。
70、邴原戒酒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乃共坐饮酒,终日不醉。(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
1(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2自行:此指出门游学。3笈:竹制书箱。4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5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6(kuàng:赐予。【文学常识】
邴原,东汉末官吏。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任原为东阁祭酒。建安十五年(210,任为丞相征事,后又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卒。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它是一种表达方法。上文至陈留则师……,颍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同义,同义,它们属互文见义现象。【译文】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独自徒步背负着书箱,体力支撑实在疲倦的身体,到了陈留以韩子助为师,到了颍川,便拜陈仲弓为师,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饭肉食来为邴原送行。邴原说道:我原来是会饮酒的,但是怕荒废了学业,所以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因为看见你们赐予酒为我送别,值得喝一次。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
49


都没醉。【启示】1要想成功就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因为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必定能自强。2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邴原正是以极大的毅力戒了酒,才最终使自己自强,并走向成功。3、人要有自制力,要学会克制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4、要想成功就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71、客套误事
于啴子与友连床围炉而坐。其友据案阅书而裳曳于火,甚炽。于啴子从容起向友前拱立,作礼而致词曰:适有一事欲以奉告,念君天性躁急,恐激君怒;欲不以告,则与人非忠。唯君宽大,能忘其怒,而后敢言。友人曰:君有何陈?当谨奉教。于啴子复谦让如初,至再,至三,乃始逡巡言曰:时火燃君裳也。友起视之,则毁甚矣。友作色曰:奈何不急以告,而迂缓如是!于啴子曰:人谓君性急,今果然耶!(选自刘元卿《应谐录》【注释】
1.床:矮塌2.据:靠着3.案:矮桌4.曳:拖5.炽:火烧得很旺6.谦谦:谦虚的样子7.唯:希8.作色:改变脸色9.逡巡:行动犹疑迟缓的样子。【文学常识】
刘元卿是理学家、教育学家,又是文学家。他涉猎广泛,对于政治、经济、哲学、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都有成就。所以他的著述比较多,而内容又比较丰富。《应谐录》原共二十一则,今据明末杭州刊《雪涛谐史》本选录十八则。【译文】
于啴子跟朋友坐在炉子跟前烤火。朋友专心看书,长衫的下摆被火烤着了也没有发觉。于啴子站起身来慢条斯理地抱拳作揖:适才有一件事情想告诉您,因为您天性性急,怕您生气;想不告诉您吧,那又对朋友不负责任。请您答应我,您宽容大度,决不发怒,我才敢奉告。朋友说:您有什么事情就说,我一定虚心听取您的意见。于啴子又像刚才那样谦让,又来一次,到第三次,他才不紧不慢地说:刚才炉火烧着您的衣服了。朋友起来看,已经烧掉了好大一块。朋友的脸都气白了: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这样的事情还罗嗦什么?于啴子说:人们说你性急,果真如此!【启示】
性急当然不好,但迂腐死板更容易坏事。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应该提倡社会主义的文明道德,不搞于啴子那一套繁琐而虚伪的礼节。该急则急,该缓则缓,才能把事做好。
72、君子行于道路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⒌,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注释】
1无乃:恐怕。2畏:通,困。3何:怎么。4余:其余人。5与:语气词。6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
5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dad984d866fb84ae55c8d37.html

《2014年第十三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