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0-08-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文化自信

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大的整体的集体记忆和智慧、风俗、经验积累,构成了文化的主要部分。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首先就是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文化感知和接受、传承,这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形成的。 但是既然可以自然形成文化认同,每个个体本身就是自身文化中的一分子,文化自觉还有再提的必要吗?文化自觉可以说是将自身文化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系统而全面地了解自身的文化,知道它的产生、历史、发展乃至未来的趋向。
如果说文化自觉未发生之前的认知,是懵懵懂懂、模糊感受的话,那么文化自觉就是每一个文化载体自觉把自己作为文化参与、传承的一部分来对待,多了一份认真和严谨。
文化自觉不仅包括对自身文化的了解,还包括对其他文化的认知。费孝通在《中国文化的重建》一书中,对于文化自觉还有一个要求,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我理解就是要知道自己文化的好和不足,给文化本身一个恰当的定位。 为什么说文化自觉是重要的呢?因为要谈文化自信,就不得不形成自身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对自己文化的清晰、客观的认知,没有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比,没有准确的定位,自己本身就糊里糊涂,何谈自信呢?
所以文化自信根植于文化自觉,而文化自觉贵在有“自知之明”,此处不是贬义词,而是强调自我认知要客观准确,知己知彼。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之后的文化交流,乃至走向文化融通和文化互融的大同世界,根本目的就在于达成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文化融合显得特别迫切,而文化的互相了解、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恰恰是最难的,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世界范围内,历史上有太多的纷争,是由于文化的冲突而引起的,这种现象当下依然存在。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就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出了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指世界众多各不相同的文化,可以百花齐放,都可以闪耀它的特色和光彩,都值得研究和尊重。文化与文化之间不应该以“界线”区分开来,而应该是“场”的状态,“界线”太生硬,彼此互不相容,互不相通,而“场”就有交集,有融合的可能,就“软”多了。 美人之美,讲的是看到别种文化的优点,它若有长处和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绝不吝啬,一定大胆欣赏、点赞乃至学习。以人之美为美,学会观察吸纳别人的可取之处,而不是一概排斥和否定。

美美与共,文化互鉴互动,互学互通,彼此接受别人文化的存在和繁荣,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共繁荣,求大同存小异,避免冲突,“礼之用和为贵”。而最后一点,天下大同,就是文化繁荣,彼此共存,文化之花盛开在地球村的一个盛景。
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一直倡导的就是中庸之道,多元一体,兼收并蓄,不偏激,不走极端,平等看待不同的群体,这本身就蕴含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因。而相比之下,其他文化的包容性就有所不同,常常出现以不同视角看待不同文化的现象。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明显更大一些,而先贤们提出的“有教无类”其实也可以看成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然这是指的在自己文化内部,对于教育理念的一种诠释,不分地位,不分尊卑,不分愚智,一视同仁,皆可教之,皆有资格被教。几千年前能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也证明这种不分等级、不排斥任何人的文化基因根深蒂固,渊源久远。对人如此,对待其他文化的态度,也是如此,不管何种文化,都可以共存。
所以,中华文化在未来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很可能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有可能主导人类文化发展之“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光荣使命。这是一个长远而浩大的“文化工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96daa1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5.html

《浅谈文化自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