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文化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花中君子--梅花之鉴赏

【摘要】,是我国传统果木,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原始的野生梅种实现了从果梅向花梅的过渡,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花卉。经过历代文人的咏赞,位居“花中四君子”之首的梅花,已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本文旨在从梅花的起源及分布、花的生物属性及分类、梅花的文化资源以及梅花的应用四个大的方面对梅花展开论述,从而增进对梅花的了解。
【关键词】梅花,梅花起源与分布,梅花属性及分类,梅文化,梅花的应用
1梅花的起源及分布
梅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有着广泛的野生分布和悠久的栽培历史。目前,学术界关于梅的起源,尚无定论,但争论主要集中在梅起源的时间、地点以及日本梅与中国梅间的关系问题11.1梅花的起源中心
中国有广泛的野生梅分布与悠久的栽培历史,是梅起源于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五藏山经》,它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末年的作品,其中有多处关于梅的记载:在《中次八经》中记载“灵,其木多桃李梅杏”;《中次九经》中记载“山民山,其木多梅、棠”,“歧山,其木多梅、梓”;在《中次十二经》中记载“云山之上,其实干腊'。而据考古学家证明,《中次八经》源于湖北的中部和西北部;《中次九经》源于四川;《中次十二经》源于长江流域以南。又南北朝时期萧梁时期的《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据此,江、汉之间到四川一带自古以来是梅树分布较集中的地区。而从清代、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可以看出,陕西南部的勉县、四川北部与山西毗邻的广元、川中崛江沿岸的汉川、川西南大渡河边的汉源、以及川南的威远等县皆有野生梅的分布。至今,在中国南方多处边远山区,仍然保存着处于自然状态的野生梅树群落。
所以,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认为,中国川、黔、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一带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同时也是梅的起源中心之一。11.2梅花的应用时间
据相关考古发现,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有梅核,其为七千五百年前左右的遗物;1958年至1959,在江苏省吴江县梅堰镇东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8个梅之果核,据检测已有40005000年历史;1961年至1976,在上海市

青浦落泽遗址中发现的果梅核碎片,距今约52005900年;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较多的梅核,距今己有2150年。同时出土的竹简上记载有“脯梅”等字样。这些资料表明,早在西汉初期,江南人民已经引种栽培梅树,并用于加工食品。此外,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中也发现了炭化的梅核。3
上述考古发现最早的当属裴李岗遗址,可以看作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一个代表。其次是裕泽遗址,它代表了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裴李岗、秘泽遗址中的梅核,可以说是梅之应用最早的考古遗迹,距今约六七千年。1.3日本梅与中国梅的关系
关于在日本等国是否有梅之原产,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中国园艺学者普遍认,梅为中国原产,日本学者土原敬二等基本持此观点。但以日本学者宫泽文吾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日本有梅之原产。他们列举了日本所谓“野梅”的形态特,以区别现有梅树品种。由此看来,日本等国有无梅的真正原产,尚需进一步考证。从史料来看4,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梅引种到朝鲜,公元8世纪又被引种到日本,在此之前,日本、朝鲜没有关于梅的记载,梅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应是可信的。从梅的历史分布来看,新石器时代的梅分布比现在偏北,其北界可达到黄河流域一带,其分布纬度范围包括了朝鲜、日本,梅在日本、朝鲜也有自然分布的可能的。11.4梅花的分布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的栽培之外,在北京、陕西、河南以及甘肃等地,均有梅的栽培。在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且据大量史料所作的研究表明5,中国历史上的气候是温暖与寒冷反复交替的。因而,早期我国梅分布的北界比后世偏北,尤以西北诸省更为突出。
目前,我国各地对梅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

2梅花的生物属性及分类
2.1梅花的生物属性
,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常具枝刺。干多褐紫,有纵纹;小枝绿色或以绿为底,无毛。叶广卵形、卵形至阔卵形,4-10cm,2-5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缘具细锐锯齿,幼时两面被短柔毛,后大部脱落,成长叶多仅在下面沿脉腋处具短柔毛;叶柄长0.8-1.5cm梅花为落叶小乔木,花多每节1-2,多无梗或具短梗,淡粉红至白色,2-3cm,有芳香,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其多在早春先叶而开,5,常近圆形;核果近球形,一般径2-3cm,黄色或绿黄色,密被短细毛,

,粘核;核近卵圆形,表面具蜂窝状点纹。62.2梅花的分类
梅花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7

3梅花的文化资源
梅文化资源是我国古人在赏梅、艺梅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梅从经济作物到文化象征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传播甚广。的文化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梅花这一物象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应用。3.1梅花与文学
梅花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各种文学体裁中都有表现。在众多体裁中最为突出的是诗歌,可谓浩如烟海。无数文人雅士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丰富情感寄予梅花,形成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歌、曲、赋等艺术作品,汇成我国蔚为灿烂的特有的梅文学。梅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诗经》中的《召南·有梅》开始,到《梅花落》曲调名的广泛流传,直至《红楼梦》梅花,文人墨客的赞美之词也是洋洋洒洒几千年。梅花诗蕴藏着人们对梅花的欣赏习惯,并且指导着梅花的造景。汉初的《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2000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南北朝时期,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始以花闻天下”(杨万里《和梅诗序》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赞语。宋、元年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如北宋林逋(和靖《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南宋诗人陆游作有《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颂扬梅花敢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而不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元代王冕有《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实际上是

以梅花精神暗喻自己的名节。明、清时期,艺梅规模与水平进一步发展。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赏梅咏梅的同时将梅花精神进一步升华。196012,陈毅元帅一首《冬夜杂咏·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从正面点出梅的刚正与顽强。这也是用梅花精神来比拟中国革命者不畏险阻、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893.2梅花与绘画
梅因其自然属性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也是画家最爱表现的题材。画梅的原则“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体现了一种自然隐逸的心态。踏雪寻梅,为文人雅士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画梅艺术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工笔填色到水墨写意的演变过程,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创新完善,梅花绘画日益成为我国梅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据相关史料记载,南朝梁代张僧慈画过《咏梅图》,晚唐画家边莺画有《梅花图》、腾昌画有《梅花鹅图》等。五代时期,画梅作品也日益增多,已经有梅花谱的出现。宋代宫梅盛行,代表作有赵估的《腊梅山禽图》、马麟的《层叠冰绢图》等。明清以降,画梅名家辈出,如明代的刘世儒、陈继儒、陈淳,清代的汪士慎、金农、吴昌硕等。
元代大画家吴镇,对梅花一往情深,他在居处遍种梅花,自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每当梅花盛开时,则坐卧其间,吟诗作画,为其传神写照,终生不倦。扬州画家金农,也极喜画梅,金农画梅都是出自自己的创造,他爱写繁梅,千花万,满幅生香,从梅干到花朵,与前人确有很大的不同,打破了前人画梅“贵稀不贵繁”的清规,显得更有生气。
在以梅花为题材的大部分画卷上,诗、词、散文等已成为画面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绘画的文学性特别突出,这类作品对笔墨的要求比较高,在形神关系上,重神轻形,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更注重画家主观情绪,即物外之情的作用。梅花题画诗使单纯的梅花形象因书法、诗文的介入而更富审美价值。103.3梅花与音乐
音乐中的梅花主题大致经历了悲情感发、审美欣赏和品格赞颂三个阶段。现了世人对梅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11
隋唐以前,与梅花有关的乐曲有《探有梅》、《梅花落》、《大梅花》、《小梅花》四首;唐宋时期是梅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与梅花相关的音乐主要有《望梅花》《落梅香》《岭头梅》《红梅花》《落梅花》《霜天晓角》、《早梅芳》《雪梅香》《折红梅》《赏南枝》、《梅花曲》《早梅香》、《梅花引》、《江城梅花引》、《江梅引》、《一剪梅》、《东风

第一枝》、《玉梅令》、《暗香》、《疏影》、《扁溪梅令》、《角招》、《莺声绕红楼》、《梅花影》、《翠羽吟》等;元明清时期的梅乐是我国古代梅乐发展的最高阶段,以《梅花三弄》12为代表。《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
4梅花的应用
4.1观赏价值
梅花的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姿苍劲,花色清丽,风韵洒脱,暗香沁人,尤其当满树梅花,迎春开放时,即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占天下春”的壮观景象,又给游人以“踏雪寻梅”的意趣享受。在园林中,在地势高燥、阳光充足之处,均可自然配植。最好用苍翠的常绿树种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方可格外衬托出梅花冰清玉洁之美。可与松、竹相搭配,构成一幅相得益彰、互为补益的“岁寒三友”图,也是一组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还可栽成专类园形式:梅园、梅岭、梅山、梅溪、梅径、梅坞、梅峰等,在花开时,能形成“香雪海”的美景,更使游人心旷神怡。梅花也可作切花,或用于盆栽、盆景。4.2梅花及梅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梅果的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鲜梅果内含碳水化合物8.51,脂肪2.84,蛋白质1.67,以及多种有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能使人消除疲劳,并调节胃肠功能。同时,梅果是强生理碱性食品,能中和酸性食物,使血液pH值保持在7.37.4,维持人体健康状况。因此,梅果被誉为“健康食品”。因鲜梅果有机酸含量高,含糖量少,格外酸涩,故很少鲜食,绝大部分加工食用。梅果可制成多种食品,如话梅、糖青梅、渍梅、梅干、梅酱、梅脯、陈皮梅等。此外,梅子还可制成风味特殊的梅酒、梅醋。乌梅是用青黄梅子加工制成的名药,有治肺气、燥咳之功效。酸梅汤是夏季理想的清凉饮料,且可防治肠道传染病。梅仁有明目益气的作用,煎服可治呼吸急促和气喘,晒干后可治便秘。另据《药典》述,梅花,微酸、涩,平,其开郁和中,化痰,解毒,可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4.3其他

梅花作为人格教育的典范极具现实意义。梅花的贞士形象使抽象的人生价值标准有了形象的参照,使抽象的标准社会化、通俗化和直观化。由于梅可以群植,可以盆栽,经常出现在堂前屋后,因此,还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另外梅木坚韧而富弹性,是理想的手杖、算盘珠和雕刻等细木工用材。梅树的根可制作书架和根雕,梅核可用作制活性炭的原料。梅酸还可作为媒染剂,以之染布,久不褪色。6-10

5结语
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梅花,它形态集疏、瘦、古于一体,给人以幽香,
它精神上不畏严寒,坚韧不拔,不愧是“花中君子”。

参考文献
[1]程大峰.梅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2]褚孟源.中国果树志·梅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6.[3]张艳红,赵凤军.浅谈中国梅文化[J].丹东师专学报,2001,23(4:22-23.[4]增井义昭.梅花传入日本的历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4:14-17.[5]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6]张艳芳.梅花欣赏栽培16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53-154.
[7]陈俊愉.中国梅花的研究(中国梅花的品种分类[J].园艺学报,1962,1(34:327350.
[8]陈艳华,陈建荣.试论我国传统梅文化之精神文化[J].云梦学刊,2001,32(1:116-117.[9],.[J].,2009,24(1:69-72.
[10]常敬宇.谈梅文化[J].汉字与历史文化,2008,4:87-89.
[11]程杰.中国梅花题材音乐的历史演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2:27-33.[12]胡天虹.关于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思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0,l:13-1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ab2526be1e650e53ea990a.html

《园艺文化结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