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15 13:48: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了解顾城诗歌风格。

(二)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折射出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进而理解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2.掌握顾城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任性”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

1.“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顾城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步骤:

1.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及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知人论世。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童话意境。

3.增强学生的心智,抵御不健康心理的侵蚀。

教学过程

导语

十年文革,酿成一场文化的灾难。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年代里,在那个手举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看着样板戏的时代里,中国新兴的一批年青而叛逆的“朦胧诗人茁壮成长。无数青年人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抄录并背诵着他们最新流传的诗句——虽然很多人说“读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追捧。那时所有的报纸副刊都有诗歌版面或着栏目,那时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是诗朗诵,那时青年人聚会表演节目你可以读一首新诗。著名的诗人开见面会或签名售书,市民会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甚至有人不断高呼诗人的名字,他们喊道:“诗人万岁”!朦胧诗人成为当时社会上耀眼的明星。这些诗人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人物民间歌者海子、孤独的思想者北岛、温情诗人舒婷、童话诗人顾城等。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顾城这位诗人的这首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写作背景:朦胧诗简介

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一个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朦胧诗”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迥异于传统规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动力。各具艺术才情和个性的青年诗人以丰富多样的诗艺探索为诗歌的深度抒情带来了诸多新鲜的元素。其中,主体意识和现代主义品格是其诗学的核心。在具体实践“人的价值”与诗歌本体的结合方面,“朦胧诗”又形成了几种基本的类型,较有影响者有两类:一是以批判和反抗为价值取向的现代主义诗歌,代表者有北岛、海子;二是以倡导人性为价值取向的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歌,食指是其先驱,顾城及舒婷等诗人的创作,较充分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在这类作品中,“情感”所占据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既是审美对象,又是运思方式。通过“情感”的倾诉,呼吁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试图找到一种沟通心灵与外部世界的道路。在艺术格调方面,此类创作将浪漫气质、古典韵致和现代经验奇妙地融为了一体。(摘自张健主编:《新中国文学史 上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301页。)

“朦胧诗”作家主要有食指、顾城、舒婷、海子等,他们诗歌创作早在文革后期的“地下文学”中就崭露头角,与当时的主流诗歌显著不同,主要展现当时的知识青年真实心态,其精神意志与艺术手法均不同程度地带有现代主义的手法,主要吸收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暗示、联想、变形、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在美学特征上更加迷蒙、多义,表达了这群诗人对人的本质的现代思考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代表作品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顾城的《黑眼睛》等。(结合幻灯片,介绍以上诗人诗作。)

二、作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作。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1980年初失业生活漂泊不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在其新西兰寓所杀妻后自杀,引起很大的舆论争议

顾城作品主要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梦幻的、童话般的生命境界,体现了独特的理想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暗含着深沉的、属于成年世界的忧伤。这忧伤是一代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而产生的忧伤,因此,这忧伤沉重最终压垮了诗人,使得诗人走上了“自毁毁人”的道路。

三、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激发情感)

、作品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赏析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入手。形式上主要看结构,看“领字”,这些便于我们迅速了解诗作大意。而内容上我们则是要通过“意象”,进入“诗境”,也就是对诗人丰富的主观情感世界进行理解和探索

首先,从结构上看,“任性”二字尤其值得玩味。全诗由九个小节构成,其中三次提到“任性”:诗歌起头诗人就写到:“也许/我只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中间第六节又写到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最后结束时候再次强调“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作者在诗中有意突出“任性”二字,辉映题目。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框架。在结构形式上,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首尾呼应的效果。

其次,是“想画下”,作为每一段的“领字”,它领属着中间六节的主体内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想画下“笨拙的自由”、 想画下“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想画下“没有痛苦的爱情”……这些画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想画下“自由”。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如此恢弘的梦想,不只一次出现在他的诗中。“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分明是与混沌现实的决裂。顾城是现实的叛逆者,他只在幻想中生活、创作。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往往拥有最锐利的眼睛,最敏感的心。我相信,顾城分明已经看透了现实的复杂,黑暗,荒谬,肮脏,无耻,龌龊。可他执拗地闭上世俗的双眼,反而睁开了心灵的眼睛,打开诗人才有的那种心灵的窗户,寻找梦想中的洁净与纯粹。

2.想画下“快乐”。“快乐”是这首诗跃动的节拍,诗人正是顺着这个节拍,画下一切想要的东西:想画下“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以及大海无边无际的愉快的声音……在诗里,顾城不愿背负任何公众或历史的负担,扔掉了责任或义务的包袱,寻求自我赤裸裸的“快乐的需求”——青春的生命、飞扬的梦想、纯粹的爱情、持续的温暖、永恒的光明……以期达到返璞归真。

3.想画下“爱情”。这首诗写于1981年,在那个知识分子人文理想得到幻觉式膨胀的年代,尽管顾城已经失业,但他正与谢烨热恋,这使得诗人对爱情充满了童真的信念。他想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

最后,作者采用“逆挽”的手法完成全诗的结构,形成矛盾张力。所谓“逆挽 是一种反差强烈的结构法,主要是指在一首较长的诗作后面的句子逆前面句子内风格特点而挽向相反的一方从而使前后句子的风格大异其趣。然而,与传统的几乎全是由平、俗挽向奇、雅的作法不同,本诗却是由奇、雅挽向平、俗。前面七节,呈现出一个任性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美好的画面,如果谁能不为之心动,那么他真的不该拥有读诗的权利。但是在最后两节,作者亲手撕毁了这如诗如画、童真美好的梦幻,把我们硬生生带到了残酷的现实中,顾城亲手制造了幻想,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将它撕破。它给了这个孩子那么多美丽的梦,却不让他拥有“一个彩色的时刻”来实现这些梦。面对残酷现实,顾城无法采取其它的报复行为,他只有撕裂自己,他只能以自己梦的逃亡作为对现实的微弱的反抗。由于没有领到彩色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诗人在灿烂的想象中画下许许多多的温暖与甜蜜后,更加确定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且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清醒让顾城走向了绝望。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赏析这首诗。我们一般从“意象”入手。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寄托的对象。通俗地说,就是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诗歌不开意象。在诗歌的长河里,一些诗由于其卓越的典型化的意象而不朽。然而,顾城的诗里,我们却找不到某个特定的意象,找不到诸如北岛的红帆船、余光中的红莲、海子的麦地等此类的东西。在顾城的诗里,只有一堆独立又关联的意象,洋溢于诗中,从头至尾。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淡然镇静从容不迫地吐露出来,似乎理所应当。然而这些意象,在现实中并不是纯粹的,甚至是经过污染的。但在诗中,在顾城的眼中,它们都是纯洁无瑕的。这些意象美丽轻柔的外衣,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到。有时候也觉得这样的欺骗未尝不残酷,可是,在美丽面前,也只能眼动心动,屏住呼吸享受,而暂时遗忘现实的种种了。这些意象是最真的,最赤诚的,又是独特的。因为她们闪耀着诗人顾城独特的身影。在他那里,羽毛和树叶是属于天空的。羽毛脱离了翅膀,不能再飞翔,没关系;树叶从树枝坠落,不能再呼吸,没关系——它们还拥有天空,天空是它们表演的舞台。在他那里,夜晚是淡绿的,像苹果,温馨又和谐。在他那里,有露水能看见的微笑,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这就仿佛清晨的阳光,微弱慵倦,没有力气,但她悄悄拉开窗帘的一角,打在你半边的脸颊上,给你最初的温暖,深刻至心底。在他那里,有着晴空色眼睛的爱人,永远看着他,一生守候。可能么永恒到极限,也许只是个零。但诗人相信绝对,相信永恒,那份执着难免不让人动容。在他那里,自然是最美最终的家园。法国自然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深深影响了顾城。人和自然的关系尴尬至极,忘恩负义的人类在自我虚荣心的满足中充分暴露了他们贪婪的嘴脸。被破坏了的自然遍体鳞伤,再也无法博取人类的同情。只是对孩子一样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朋友,是美丽的心灵之镜。自然也有灵性,有生气,是需要人用心呵护的宝贝。看吧,快乐的小河在歌唱,扬起青春的水波,而大海无边愉快的声音回荡;丘陵们彼此靠近,彼此温暖,它们相爱,许下庄重的永远的誓言;小花在春天静静地激动,枫叶在秋天热烈地燃烧。在他那里,人生一定会变得很美好,有幸福的婚礼,有欢腾的贴满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有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有东方民族的渴望,有很美的未来……

理解顾城如此美妙的诗句,至少需要一颗尚未冰冻的心。那些老化油滑精于世故的心已经在世俗的蝇营狗苟中风干至麻木。他们听不见风的吟诵,看不到绿叶的呼吸,感受不出花开瞬间的骄傲,感觉不了任何孩子气的温情。只有孩子,肌肤白嫩脸庞红润的孩子,至真至纯毫不防备的孩子,才能在蒙昧混沌的世俗里一眼看破虚伪假饰,摘取了那朵自由呼吸肆意盛开的灵魂之花。想象的翅膀如此有力,这些意象在想象的飞翔中闪烁异彩。在童话诗人顾城的王国里,任何意象都变幻着灵动的色彩与气质,却又不失纯真无暇的本能。奇迹早已不是奇迹,什么幻想都要被实现为可能。连歌声也要舞蹈了,反正有诗歌作鞋子。

有人说,顾城是安徒生的徒弟,他们都带给人们许多关于童话的记忆,只是印象中童话里也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而顾城的诗里,却只和不幸刚刚崭露头角,还来不及蔓延,便被诗人的画笔涂去。舒婷在《童话诗人》一诗里是这样描述顾城的: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他像一个不设防的婴孩,用天真的眼睛注视世界,笨拙地等待彩虹升空,等待美好。

然而,对童话的坚持,也暴露了诗人的脆弱。在北岛向世界呼喊出“我——不——相——信”时,在舒婷勇敢地表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时,顾城回避了。他只是个孩子啊,只能驾驭自己理想的童话王国。复杂的现实像一张巨大的网,无情地吞没人最后的热情和最初的灵魂,将人千篇一律化,变成在网中弱肉强食的蜘蛛,编织着诡异微妙的人际关系。血腥、暴力、色情……谁不是世间的一颗棋子然而北岛和舒婷要挣扎,用坚决或温柔的方式,顾城,却只有回避。寒冷袭来,婴儿钻进母亲温暖的被窝,酣然睡去。顾城也是,他躲进自己营造的童话王国,用稚嫩的七彩诗句编织着深白的梦幻,任凭外部世界的风吹雨打。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任性的孩子,爱情只是两个人的事情,像童话中,公主和王子总会走到一起,邪恶者的干涉不过是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华彩。诗行的背后顾城隐藏了自己的恐惧。夕阳西下的某个黄昏,也许会有一丝不快掠过这个任性的孩子的心头,只是一瞬,也足够回味。淡淡的愁飘散在美好的诗行之间,不太明显,不太清晰。“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正因为饱尝了泪水的酸楚,才懂得笑容的珍贵,才会希冀一双不流泪的看不到阴云的眼睛。诗人其实害怕泪水,害怕哀伤与不幸,于是他拿起画笔,涂去他不愿看到,不愿面对的种种。愿望诚然美好,却难免不是对自己善{意的欺骗。阴影就此生根,在任性的孩子桀骜而智慧的瞳仁里,生根。顾城还隐;藏了自己的脆弱。“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黑夜中跋涉的人们,定会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为此振奋也说不定。

然而,这种近似专制的举动,仅用孩子气来解释,似乎已经不够。诗人分明在掩饰,掩无法抵御黑暗的眼睛。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暴露在暖箱之外,否则,便要夭折。我们想知道,这些隐藏、回避,能坚持多久顾城的死,跟它们是否有关。顾城站在诗行后面,思索,或沉默。他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发愣,瞪着很大很大的眼睛,放飞很多很多的浆果一样的梦。如此生动的描述,仿佛能让人听到一颗脆弱的心灵颤抖的声音我们再看看顾城的照片,他总是睁着大而空洞的眼睛,凝望远方,好像寻找着什么,大概是在找漂泊的心吧!那颗在幻想与童话王国里徜徉而忘记回家的心。(参考雷鸣著:《二十世纪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选析》,贵州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五、艺术特征

比较同期的几首诗歌,概括一下顾城诗歌的特点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

六、热点讨论

通过“顾城之死”,看待诗人与诗作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简述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的情感特点。

提示:“任性”。对天真幻想的执着与绝望。

2.你认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

提示:通过幻想组织意象、意象呈现的主观性、表达生命意识的独特性。

3.课后查阅有关顾城的资料,写写自己对顾城及其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ede71eb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7.html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