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暨生态市创建会议讲稿

发布时间:2011-1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力以赴强创建 持之以恒优环境 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业乐居”幸福家园
——在全市生态建设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是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省级生态市创建,为打造“绿色生态、宜业乐居”幸福家园提供坚实支撑。刚才,大会表彰了2010年度生态建设暨“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希望大家多向这些先进典型学习借鉴。这里,我主要讲三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坚定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在抓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同时,毫不动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一系列坚实有效措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1

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积极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建成投用总投资12亿元的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座,完成集污管网铺设742公里,集污主干管网延伸到各镇建成区和重点村,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3万吨,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同时,建成投用省内最大、日处理垃圾1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垃圾中转站6只,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是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十一五”期间,完成宗汉铜熔炼关停以及新浦铜熔炼、周巷铝压铸等改造整治,搬迁改37家漂印染企业,取缔小印花加工户291家,实现热电企业、4吨以上锅炉脱硫改造以及51家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轴承企业油污染治理,整治废塑料加工户4220家,区域性、行业性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城河治理疏浚河道76条、86公里,近半城河水体质量比“十五”时期提高一个等级。
三是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整治关停小火电机组7.34万千瓦,依法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565个,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0个,累计有78家国控、省控重点排污企业以及重点用能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五年间,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指标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
2

核要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20.2%,全面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并相继被评为污染源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和省污染减排、节能降耗工作先进集体。
四是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到去年底,城考点位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城市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分别达到100%以上和76%以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5%,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同时,累计创建全国生态镇4个,省生态镇12个,宁波市级生态镇14个、生态村158个。
五是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环保执法和开展生态文明共建共创活动,社会各界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高,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环保自治组织297个,在册环保志愿1.6万多人,环保志愿者队伍实现村级全覆盖,有效增强了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地各部门积极努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结果,特别是环保、建设、农业、水利、经发、城管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回顾这几年来的生态建设工作,我觉得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好好总结、保持发扬:
一是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生态建设的根本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到经济发
3

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大局中谋划推动,摆在优先位置、突出位置。特别是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导向和节能减排工作,引导鼓励企业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同时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行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围绕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城乡绿化、清水河道建设、水源涵养地保护以及各类污染源整治等力度,促进市域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好转。
二是坚持把狠抓部署落实、健全机制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保根据市人大关于建设生态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等决定、决议,市里先后制定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五年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系列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等环保专项行动,每年召开会议进行系统谋划部署。同时,强化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分解、考核督促以及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动态监测、限期整改、环保信用等制度。工作中,我们还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以及重点排污企业公开承诺、违法排污公开曝光、公开道歉等制度,并建立形成了部门协作的联合执法机制。
三是坚持把突出重点整治、统筹兼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

4

。围绕群众关注、反响较大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实施宁波811”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废塑料、小熔炼、铝压铸、漂印染、小印花等行业专项整治,大力实施以河道疏浚、污水管铺设、污染源整治、河岸违章建筑拆除、引水环通等为重点的城河综合治理;尤其是去年对市内已有20多年生存历史、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废塑料行业进行了全面集中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成再生塑料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及配套设施。同时,注重统筹城乡环境改善,积极开展省农村环境保护试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综合整治、生猪统一屠宰及庭院整治等工作,去年还启动实施了“森林慈溪”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四是坚持把强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作为生态建设的有效途。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进生态建设,通过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技术进步、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形成高效有力执法体系,以及绿色信贷、生态补偿和推动各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为促进生态文明提升创造条件、强化支撑。同时,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和生态系列创建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及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及今后
5

一个时期,我市生态建设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特别是与绿色发展的形势任务相比,与广大群众追求生态宜居环境的殷切期望相比,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仍存在不少差距和压力:一是水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在我市20个河网水系监测站位中,劣五类水占到了6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为60%,并且饮用水库有富营养化趋势,杜湖、梅湖、窖湖水库近年陆续发生藻类大量繁殖影响供水的问题,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集污纳管进度不快,尽管近年来市里花了大量的财力实施集污纳管工程,集污骨干管网已铺设各镇建成区和重点村,但接管比例仍然不高,目前东部污水处理厂负荷不到60%,北部污水处理厂负荷只有50%左右。二是工业污染压力巨大。我市工业传统产业“低、小、散”的格局仍未根本改观,耗能排放压力居高不下。几年来,我市重点工业企业年排放废水1400多万吨,且呈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废水最终排到了内河网,大量的工业废水已成内河水质改善的最大阻力。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仍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化肥施用量和畜禽养殖量仍然过高,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我市单位面积施用的化肥量高达539公斤/公顷,是国家生态县指标的2.17倍。畜禽养殖规模较大,且主要分布在禁、限养区内。截至2010年底,全市有畜禽养殖场1484家,其中禁养区内还有566家,限养区内707
6

家,养殖废水对河网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四是噪声污染问题凸近年来,我市机动车每天净增近百辆,由于机动车不断增加,交通干线噪声超标严重,据监测,我市道路交通噪声全年平均值69.9分贝,噪声超标路段所占比例高达51.5%(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保护健康和身心安宁的环境噪声容许范围是,夜间噪声不得超过30分贝,白天不得超过40分贝)五是环保氛围有待加强近年来,虽然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不断增大,但重经济建设、轻生态文明的思想仍不同程度存在,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工作任务更为艰巨从节能减排工作来看,尽管“十二五”的节能减排任务上级政府尚未正式下达,但国家已明确将约束性指标从3项增至7项,新增二氧化碳排放、氨氮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4项,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很大。从我市工作实际看,节能减排潜力逐渐缩小,经过多年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一批工程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一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落实监管,今后节能减排的空间不断缩小、难度增大。对照省级生态市创建指标看主要有8基本条件、11项考核指标,我市多数指标已经达标,有些指标通过努力可以争取达到,但有1项基本条件、2项考核指标差距较大,突破的难度很大(1项基本条件:上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标评价原则上为优。我市现状为良好,得分须从目前的65.4分上升到75分才为优秀。②2项考核指标:一是环境指标
7

中,我市水环境质量还难达到功能区目标;二是城镇人均公绿面积,目前我市为9.52平方米,大大低于12平方米考核要求)。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有效加以改进。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一并作为五大建设任务加以阐述,使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七届五中全会,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高度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环境保护就是其中九大重点之一。去年以来,省、宁波市也先后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遵循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也是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竞争实力的现实需要,更是破解发展难题,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途径。各地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化举措,狠抓落实,推动全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走出一条具有慈溪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今后五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生态建设将进

8

入全面加强期”的前瞻判断。为此,市委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作为今后五年工作导向“五大突破”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今年要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市。前段时间,在市级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并制定出台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市生态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生态文化为先导,发展生态经济为支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力争早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和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准则。
“十二五”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市和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创建成省级生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国家级生态市标准。今年开展生态市创建的总体目标是:以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解决城乡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巩固工作成效、突破薄弱环节”的原则,实现到2011年底全面达到省级生态市的建设标准,并通过验收。

9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要围绕“实施五大行动”“强化四项举措”展开:
“实施五大行动”是今年创建省级生态市的重要载体和工作任务:一是全面开展生态市创建系列宣传行动。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宣传手段,依托民间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公益组织,在全体市民中普及生态教育、扩大生态宣传,开展生态环保理念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一种“生态市创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二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水污染行动。河道水污染是我市最大的生态破坏,也是影响我市生态市创建的主要制约。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创新方式、加强领导,全面推行“河长制”,目前主要是在市内浒山江、陆中湾(漾山路江)、八塘横江、水云浦、淞浦、东部三塘横江等6条主要河道推行“河长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河长,牵头组织开展河道全方位保洁管理、穿镇河段两侧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排污单位的截污纳管等工作。同时,采取“见缝插绿、宜种则种”的原则培育“河长林”。三是全面组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主要是通过在中心城区建设基本无燃煤区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热水点供应整治、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加强对城区各类工程施工作业点的日常监管和渣土、淤泥的运输、处置管理等工作,使酸雨、灰霾明显减少,确保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10

为创建生态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大力开展“森林慈溪”行动以中心城区绿化、廊道绿化、废弃山塘覆绿为重点,全面实施 林慈溪”行动计划,今年要确保新增绿地面积超过1万亩,确保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在90%以上。这方面工作在“森林慈溪”建设动员大会已作全面部署,这里就不再重复。五是深入开展区域环境整治行动。今年重点是开展慈东片区橡胶再生行业整治和小喷漆行业废气整治、禁养区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等专项行动,切实巩固废塑料、小印花整治成果,全面消除区域性、行业性污染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幅提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强化四项举措”是着眼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举。
第一,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的生态经济坚持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全过程,推动各行各业走上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一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通过标准引导、准入把关、监管倒逼、减排推动等方式,有效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时,扶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
11

现代产业体系。二要发展循环经济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成一批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无公害有机食品基地,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三要打造低碳城市在新型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面加强节地、节水、节电、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建设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努力实现增效节能和环境保护。
第二,着力构建安全优美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要着力解决我市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生态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全面改善城乡和区域生态环境。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下决心淘汰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和产业,到2015年,基本完成列入国家、省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扎实做好国家确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四种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工作,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污染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工作,重点做好市域污水治理、农业污染治理和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全面实施“森林慈溪”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实施“蓝天碧水”“清洁宁静”“美丽乡村”等工程,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尤其是在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集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治
12

理,力争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
第三,建立健全系统有效的生态制度制度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生态文明的理念,对照工作目标要求,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等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二要积极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扎实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逐步完善“碳汇”产权机制、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建立源头控制机制,建立完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能耗新上项目。四要健全执法机制,环保部门在加强日常执法的同时,要畅通公众投诉渠道,开展违法环境行为有奖举报活动,对各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案件,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五要建立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制,根据各行业环境保护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环境标准,逐步建立起我市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并与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相结合,促进和激励企业增强环保社会责任意识。
第四,大力弘扬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表面上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实际上是价值观问题。加强生态宣传教育和环境警示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简约
13

生活、爱护环境、呵护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美德,养成防治污染、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行为习惯,建设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生态文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二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公共宣传资源,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把建设生态文明有关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努力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三要深入挖掘青瓷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的生态文明内涵,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创作一批生态文明作品,逐步形成具有慈溪特色的生态文化。四要积极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建立完善激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出行,形成低消耗、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加强领导、全面发动,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理想的境界,又是现实的目标;既是生动的实践,又是长期的过程。各地、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注重建设,常抓不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

14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迫切的艰巨任务。市里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和生态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镇(街道)及市级有关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生态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像抓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一样,进一步完善市镇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领导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真正做到生态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督促、有成效。市委、市政府将把建设生态市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对不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要坚决追究责任。
第二,加大多元投入,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财力支撑展生态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撑,据初步估算,今后五年我市生态治理保护需要投入200亿元巨资,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生态建设多渠道投入的良性机制。市镇两级要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重点保证重大建设项目和基础性工程的实施启动,对公益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保证供地,并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总结我市在环境治理、境建设和生态建设市场化运作上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对社会资金的导向作用,坚持以改
15

革的思路,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市建设,鼓励外商投资兴办污染防治、资源节约利用等项目,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
第三,发动全民参与,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浓厚氛围设生态市,必须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全方位的宣传工作,使生态建设尤其是今年创建省级生态市目标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壮大环保自治组织和绿色志愿者队伍,做好“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时点的宣传组织工作,积极创建一批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企业等绿色单位,鼓励城乡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成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性格局。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全市上下自觉形成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重视生态的公民是不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这样一种共识,正做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决不把遗憾留给历史、留给子孙后代。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任
16

务,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及子孙后代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咬定目标、振奋精神,集中攻坚、埋头苦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决打赢生态市建设攻坚战,努力使我们慈溪的山更美、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为我市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1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3e0b4ee45c3b3567ec8b53.html

《生态文明建设暨生态市创建会议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