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6-26 16:06: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1《经济生活》考点梳理

第一 生活与消

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如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指贵金属金银,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纸币:由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物价上涨,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考点5:货币与财富

(1) 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

(1)常用的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前者通过纸币完成,后者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

(2)常用的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卡和支票。

(3)信用卡的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7: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8-9:价值和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考点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考点1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考点1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①一般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人会减少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人会增加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小,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大。

③消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考虑以下情况:互为互补品、互为替代品)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 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考点15: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此外,物价变动也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考点16:消费类型

(1)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7:消费结构的含与恩格系数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衡量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考点18: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考点19: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生产决定消费

1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考点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3:发展生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考点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5: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考点6: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

考点7:公司的含义及类型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8:劳动与就业

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光荣属于劳动者。

考点9: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航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的形象——重要因素

考点10: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造性。

(2)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提高技能和素,改变观念,极主地适应劳动力市的需要。

(3)职业平等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造社会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

(4)立多种方式就业观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形式化,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就业途径多化。

考点11: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①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国家: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劳动者: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和法律意。当益受到侵害,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具体途径:投商、申请调解、申仲裁、向法院起

考点12: 储蓄存款的种类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考点13: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其一,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其三,结算业务。

考点14: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

(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3)券可分政府券、金融券、公司券。与蓄比,政府券由国家承担本付息的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蓄要高;金融券与公司券比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比,债务对债权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4)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

考点15: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债券:稳健的投资; 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考点2: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3: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等)分配

考点4:收入的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考点5:效率与公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考点6: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收入: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

债务收入:借贷、债券、贷款 其他收入:收费、罚没和公用事业收入

考点7: 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考点8: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考点9:财政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考点10: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考点11: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1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考点13: 税收的种类

主要有两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考点14: 税收的作用

考点15:依法纳税

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1)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欠税 ;骗税;抗税。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与计划

市场与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考点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商品生产者、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考点3: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场规则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社会信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支撑、法律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范市秩序的治本之策。

每个经济参与者都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每个经济参与者都应该树念,遵守市道德。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考点5: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点6 : 科学发展观

(1) 第一要义是发展 (2)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考点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载体及其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载体。

(4)影响:(双刃剑)

A 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问。

B 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考点9: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1)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10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必须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必修2《政治生活》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和物质(选举经费,选举活动有政府开支)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包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考点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和社会事、表达意愿的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力机关代表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行使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

政治自由:公民有言、出版、集会、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民主的具体体,脱离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监督权: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考点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民族振的重要保)。

4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依法行使政治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准,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考点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享有权利、义务,保护合法权益,一切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考点8: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①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生活条件、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国家性,并与社会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采用直接选举选举合的选举方式。

考点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 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1)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10: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考点11: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监督权是指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合法渠道: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考点12:公民要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一方面,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行斗争,勇于使用法和法律;另一方面采取合法方式,事求是的原,不能干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治久安的能(独立、主、公民生命安全、国家、企和个人的合法财产治犯罪)。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场监管)。

组织社会主文化建能(组织科教文,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和思想道德素,弘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建设职能(、社保、教育、养老等)

5 文明建

注意:政府职能也是有限的,政府不能包办一切。

考点2:我国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

考点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原则:对人民负责; 宗旨:为人民服务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人民服的工作度(反权谋私)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反形象工程)

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4: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考点5: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考点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考点7: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系外部督:中国共党的督,国家力机关的督,人民政的民主督,社会与公民的督,司法机关的督。

行政内部督:政府内部的审计察部法制部、上政府)。

▲考点8: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1)含义: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2)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考点9: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1)来源: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树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力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考点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中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考点3: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通过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和间接选举(县以上)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考点4:人大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表决权),还享有提案权质询权

(2)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考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②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民主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 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5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考点6: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考点7: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意只有持党的领导,才能持和展中国特色社会主;才能维护国家一、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定、和的社会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

考点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考点9: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考点10: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

▲考点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考点1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考点1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优越性)

是在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行区域自治,立自治机,行使自治制度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越性利于维护国家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利;利于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民族系;利于促社会主义现代化事的蓬勃展。

考点14: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

(1)内涵是:有信仰,也有不信仰的自由.(政府保正常的宗教活。保宗教信仰的自由。有两个内涵:一是保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全面、完整的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平等友好的对外交往,抵御外国势力的渗透打击极端宗教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1: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还包括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 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考点2:国际组织和联合国

(1)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自特定的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就是国际组织

大多数国际组织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我国在联合国中地位和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考点3::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①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一个国家的利益 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

③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考点4: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键,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考点5: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必须建立以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考点6:世界在多极化中发展(极:指力量中心)

(1)当代国家既合作又竞争。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激烈。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多数国家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考点8: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发展道路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修3《文化生活》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形式: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中间环节——实践。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注意:并非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由此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因此,必须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注2: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一定不要忘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注3:文化对人影响具有双重性,不能说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有益的促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持久。①文化人的交往方式、思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影响,都是深持久的。

②世界、人生、价值观是人文化素核心和。世界和人生、价值观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人的合素生深持久的影响。

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只要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蚀,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注2: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但不能理解为“永恒不变”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1)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秀文化能精神力量——(激起人生克服困、迎接挑、取得成功的力)

(3)秀文化能人的全面展。(全面展包括思想道德素、科学文化素和健康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上。

①民族节日的重要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

(选看)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律,在践中生和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史的和地理的等多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

正确:既要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性,共同促文明繁荣步。

:必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

(3)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性是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注1:为什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注2: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属于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②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了人社会的步与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社会生存和展的基

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共同促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 ④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及特点

(1)手段:大众传媒

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代社会中的刊、广播、电视、网等形式,被称

(2)特点: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1)表现(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2)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度:“取其精,去其糟粕”,批判承,古今用。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注1: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外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2)(3)(4)为文化自身的内部因素。

注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特有的承文化的能性活,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社会实践

(1)立足于社会践,是文化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践是文化新的源泉。——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践中,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3)社会践是文化新的力。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f9d150c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7.html

《2018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