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1-04-02 07:57: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 回首向来萧瑟处 向来:朝向来处。 ..2.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⑧

C ①④⑤⑦

D ②④⑤⑦

3.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 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 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 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3页,总1试卷第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尊还酹江月 B 被甲上马

C 早生华发 D 竹杖芒鞋轻胜马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公瑾(jǐn) 萧瑟(sè) 纶巾(lún) 淘尽(táo)

B 凄切(qī) 刹那(chà) 芒鞋(wáng) 病菌(jūn)

C 暮霭(ǎi) 连累(lèi) 支撑(chēng) 料峭(qiào)

D 骤雨(zhòu) 崇拜(chóng) 迫切(pò) 模糊(mó)

7.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中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踞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衡少善属文

B.悟言一室之内 长乐王回深父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一尊还酹江月 信义安所见乎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北冥有鱼 幼稚盈室 小知不及大知

8.古诗词中常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③休说鲈鱼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⑤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A.周瑜 刘裕 张翰 辛弃疾 刘备

B.诸葛亮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C.周瑜 刘备 张翰 桓温 刘裕

D.周瑜 刘裕 张翰 桓温 刘备

9.下列名句默写,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B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页,总2试卷第

C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 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现代文阅读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将江 山之胜 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与“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琵琶行》中两句“ ”是写琵琶女出场时的 矜持与腼腆。

三、语言表达

12.(题文)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

3页,总3试卷第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指自古而来,“千古风流人物”指“自古而来的杰出历史名人”。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意思是“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惊涛”指狂浪巨涛。D,“回首向来萧瑟处”,意思是“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向来”指先前,原来。

2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考生可根据句间关系和句子的主语来确定。第一处,前面说“太富诗人气质”,此处说“禁不住”,应是说苏轼控制不住内心的想法,有感触就要抒发出来,“有感便发”和“不平则鸣”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选①;第二处,是说苏轼的影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由“一时”到“百世”,程度深入,故选④;第三处,此处是相对于“诗名”而言他的遭遇,要注意前面的主语是“他的五尺之躯”,故应用被动句,选⑥;第四处,是说无论哪种情况,苏轼都不受欢迎,“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程度加深,故选⑧。

3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4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能力。题干要求“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句,风流:有文采有功绩。②句,风流:繁华的景象。③句中,故:旧。④句,故:旧,指琵琶女年纪大。故选C

5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 3页,总1答案第

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6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项,“纶巾(lún)”应读guānB项,“芒鞋(wáng)”应读mángC项,“连累(lèi)”应读lěi。故选D

7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的通假字有“内”“要”;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C项的通假字“尊”;D项的通假字“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如B项的通假字有“悟”“父”“受”。

8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古代诗词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请把没有颠倒的一项选出来”。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背诵诗词,熟记诗词中的典故,了解如何用典,以达到学会化用诗句,化用典故的目。本题中①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②句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逗冠⑥句均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古诗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 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 富、含蓄、深刻。 一般而言,古典诗歌中的用典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即用事和 引用前人诗句。 一、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 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 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 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3页,总2答案第

9C

【解析】试题分析:谨——瑾。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B

【解析】把“苏轼”去掉。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11.(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豪杰”“晦朔”“蟪蛄”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2.④①⑥②③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⑥中的词句内容分析可知,词人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④为首句。结合“分别”“不约而同”分析,②在⑥后面。结合“长江奔流”“流动”等内容分析,③在②后面,综合顺序为④①⑥②③⑤。

3页,总3答案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056f486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8.html

《完整版苏轼词两首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