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8-30 07:30: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的意思

2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

2、弄请诗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请诗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解题 介绍诗人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着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

2 质疑解题

同学们理解课题意思吗?

题:题写。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面。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时,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

3、介绍诗人苏轼

  二、读通全诗 解释诗意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3、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看你们作的标记和老师作的一样吗?(课件出示)

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4、明确学习任务,解释诗意

师:现在我要让同学们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教你一招: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

  5、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三、朗读体会 深入理解

1、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了苏轼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2、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是怎样的?诗人眼中的庐山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句式练习(课件出示)

“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你对此还有什么理解?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所以我们在观察问题时,一定要客观全面。正所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四、练习背诵 尝试默写

1、填空练习帮助背诵。

2、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

师检查背诵情况

3、尝试默写

  五、总结学法 联系生活

1总结、出示学法

2、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六、布置作业 积累知识

背诵积累和庐山有关的古诗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七、板书设计

横看 角度不同

所见 侧看 结果各异

远近高低 各不同 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

所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 观察问题 当局者迷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客观全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下册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张义镇中路九年制学校

教师 董菊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2d488c680203d8ce2f24ca.html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