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英雄大赛决赛题库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成语英雄大赛决赛题库 :成语 醍醐灌顶: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宁缺毋滥: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声嗲气:形容撒娇的声音和样子;语音的绵软柔细。 瑕不掩瑜::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遮盖;: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情投意合:彼此感情融洽,心意相投。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关键,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 蜻蜓点水:指蜻蜓飞行时轻触水面一掠而过。形容动作灵活轻巧。也比喻肤浅不深入。 唉声叹气:因为痛苦、憋闷或忧伤而发出一声声叹息。 珠联璧合:原用珠联璧合指一种日月重合,五星相连的天相,后多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害怕或生气而愣住的样子。 剪烛西窗:意为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用来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 三生有幸: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 触类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蓦然回首:一下子回头或突然回头,不经意回头。 难舍难分:形容感情深厚,难以抛舍分离,多用于离别时。
一叶知秋:看到一片落叶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从细微的变化中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趋势。 溢于言表:指感情、意愿在言谈中流露出来。 念念不忘:时时刻刻铭记着不能忘怀。 洗耳恭听:指专心而恭敬的听人讲话。常用作请人讲话的客气话。 倾国倾城:意为因爱悦佳人之深而使得城与国颠覆。后用来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吐故纳新:家的养生术。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后多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 一片冰心:比喻心地纯洁,也比喻性格淡泊。 舐犊情深:老牛用舌舔小牛,以示爱抚,比喻人疼爱子女的感情非常深厚。 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拿不定主意或心志不专一。 厚积薄发:形容积累丰富的学问而不轻易表现出来。 四海升平:天下太平。 物竞天择:指自然界生物竞相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行成于思:意为做事成功是由于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后用来勉励人做事要多思考、多分析。 偷天换日:比喻暗中做手脚改变事情的真相,欺骗他人。完璧归赵:借指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咄咄逼人:原指出语伤人,后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心里想要说的,指心口不一。 心如铁石:形容意志坚定,忠贞不渝。 虎背熊腰:背宽如虎,腰粗似熊。形容人魁梧健壮。 天涯海角:指及遥远偏僻的地方。 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夫死终身不得再嫁。 志同道合:指思想志趣相投和。
朝三暮四:形容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逼近眼前,非常紧迫。 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该怎么办。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人马扬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倒背如:倒过来背诵像流水一样顺畅,形容对读过的诗文非常熟悉。 指日可待:指不久就可以实现。 挤眉弄眼:指用眉眼传情或示意。 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形成风气。 神来之笔:似乎是有神相助而产生的佳作。 顺手牵羊:指借机做事不费力气,也指顺便拿走别人的东西。 新来乍到:指刚刚来到某地。 决一雌雄:指决定胜负。 事倍功半:形容费力大,收获小。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的出现在眼前。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大有可为或以后还有很多机会。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景况。 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多用于指言论。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谨,心神不安。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支出。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一样黏着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密切,难舍难分。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品德、技
艺等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许多同类事物。 落落大方:形容人举止潇洒自然,不拘束,不做作。 眉目传情:指用眉眼传递情意。多用于男女之间。 面目全非:面貌与原来完全不同。形容事物变化很大。 匹夫有责:国家的事情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妙手回春:形容医术高明能治愈危重的病人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谨小慎微:对细小的事情非常谨慎。现多指过分小心谨慎,生怕惹是生非。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照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擒贼擒王:捉贼要先捉住其首领。也比喻做事要抓住关键。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羽毛还轻,形容极为轻微或毫无价值。 宝刀不老:指虽年纪已老,但本领、技艺犹在。 念念有词:指僧、道、方士等作法时念诵经咒,现多用来指人自言自语,说个不停。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或唆使别人干坏事。 趋利避害:追求有利的,避开有害的。 江郎才尽:泛指才思衰退。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竹竿的影子。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气概不凡。 顽石点头:形容道理讲得透彻,感染力强,足以使人信服。 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形成风气。 才疏学浅:才能不够,学时肤浅。常用为自谦之辞。 娇小玲珑:身材小巧,伶俐可爱。
近水楼台:比喻由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靡靡之音:柔弱、萎靡的音乐。古时认为是亡国之声。后泛指颓废、低俗的音乐。 汗牛充栋: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极多。 人牙慧:比喻袭用他人的意见或言论。 从善如流:采纳正确的意见,就像水流向低处那样顺畅。形容非常愿意听从正确的意见。 知人善任:了解并善于任用部属,发挥其长处。 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也指山水、松竹、琴酒。以岁寒比喻乱世,三者为乱世中的清高之物,故称“岁寒三友”。 曲意逢迎:指违背自己的本意,想方设法迎合讨好别人。 如芒在背:形容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的样子。 机不可失:机会难得,不可错过。 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 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里要先有竹子的形象。 用心良苦:为某事用心很深。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起支柱作用的人物或集体。 载舟覆舟: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比喻百姓是决定政权兴衰的根本力量。 冷暖自知:指对事物的认知、感受通过亲身的经历和实践,自然就可以体会到。 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方言,也指各种不同方言。 睹物思人:到离去之人所留之物而引起对他的思念,常用于对死者的缅怀。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
涸泽而渔:排尽池中的水捕鱼,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 鸟尽弓藏:飞鸟猎尽了,就把弓收起来,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出过力的人就被抛弃了。水清无:水太清了,就没有鱼了,比喻过分苛求他人,就没人与之交往了。 徒有虚名:指空有其名,名实不符。 无米之炊:比喻由于缺少必要条件而办不成的事。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卸磨杀驴:刚卸了磨,就把拉磨的驴杀掉,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把曾经出过力的人除掉或抛弃。 树大招风:树长高了,容易招致风的袭击,比喻名声大了容易惹麻烦、招嫉恨。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景况。 地重游:再次来到曾经来过(或者生活过的地方。 群龙无首:比喻一群人中没有领导者。 快人快语:爽快的人说爽快的话,指人性格直率,说话爽快。 入木三分:本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也形容见解精辟,分析深刻。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或用暴力掠夺(他人的财物或权利等。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 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文以载道:文章是用来说明道理、表达思想的。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样子。 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垂帘听政:指皇后、太后当政管理国家大事。
一叶障目: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不能够认清根本问题。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果。 塞翁失马: 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挥金如土:挥霍钱财像撒土一样,形容挥霍无度或出手大方,花钱不加节制。 失之交臂:指当面错失了机会。 先入为主:指先接受的观点占了主导地位,以后对其他观点就不易接受。 归心似箭:形容回家的心情非常急迫。 八仙过海: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转而产生悲伤之事。 无独有偶:不只一个,还有与之配对的。 握手言和:指争斗双方握手表示和好,也指比赛双方战成平局。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博采有益的意见。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兴旺之时,不会停止发展。 (成语知识问答 1、典故“高山流水”中,哪个说法是对的( C A.弹琴者为钟子期 B.听者为俞伯牙 C.比喻琴曲高妙或知音 2、在“毛遂自荐”这个典故中,毛遂是( C A.楚国人 B.孟尝君食客 C.准备去谈判的 典故“余音缭绕”中的“余音”最早是指(A
A.歌声 B.琴声 C.讲话 在“滥竽充数”典故中,“充数”的是(A A.南郭先生 B.东郭先生 C.齐宣王 典故“春风得意”是由谁考中进士所写的诗句而来(A A.孟郊 B.孟轲 C.孟浩然 “渐入佳境”这个典故与吃什么有关(C A.蛋糕 B.宴席 C.甘蔗 成语“东山再起”这个典故中,与谁有关( C A.谢灵运 B.谢玄 C.谢安 典故“奉旨填词”中,填词的人是( C A.柳公权 B.柳宗元 C.柳永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景佑间中进士。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典见《本事词》、《能改斋漫录》、《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黄》等 成语“指鹿为马”这个典故发生于( A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典故“火牛阵”中指挥的将领是(C A.田忌 B.田文 C.田单 典故“囊萤照读”中的车胤是( A A.晋朝人 B.南朝人 C.北朝人 典故“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深,原来是指(C
A.施耐庵 B.惠施 C.惠栋 典故“五斗折腰”中,陶渊明表示(B A.鞠躬下拜 B.不屈身事人 C.为米折腰 典故“中流击楫”的祖逖是(A A.东晋人 B.西晋人 C.后晋人 成语“脱颖而出”原来与谁有关( A A.毛遂 B.龚遂 C. 褚遂良 脱颖而出一词与毛遂自荐的典故相关。颖;尖子,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毛遂在自荐的时候遭平原君拒绝,平原君以锥子和布袋作喻,说毛遂没有能耐,毛遂则继续以锥子之喻反驳,后来毛遂得以跟随,果真起到重要作用。 成语“不敢问津”中的“津”是指(C A.补贴 B.方向 C.渡口 成语“芙蓉出水”最初是南朝人钟嵘用来形容( C A.女子的美丽 B.荷花的洁白 C.诗歌的风格 “芙蓉出水”最初是南朝人钟嵘用来形容: : 诗歌的风格 原因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谢:指谢灵运。芙:荷花。颜:指颜延之。错:涂饰。镂:刻镂。错采镂金,原指绘面和雕刻色彩绚丽,雕琢精美,后用以形容诗文辞采华美。这两句大意是:谢灵运的诗如同刚刚出水的芙蓉,清新自然;颜延之的诗如同精心雕绘的工艺品,秾艳绚丽。 典故“破镜重圆”的镜是( C
A.眼镜 B.平面镜 C.铜镜 典故“凿壁借光”原指( C勤学的故事 A.苏秦 B.孙敬 C.匡衡 典故“锦囊诗”出自于唐朝诗人( C A.李白 B.李益 C.李贺 “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 “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A,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典故 1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
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21.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
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99、路人皆知(司马昭 [释义]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语出]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近义] 家喻户晓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 习凿齿 《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沉 、尚书 王经 、散骑常 王业 ,谓曰:'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后以“路人皆知”
黄宗羲《御史余公墓志铭》:“尾大末强,路人指某些人的用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
皆知,不敢声扬,公独奋笔。”《野叟曝言》第七二回:“ 秦檜之恶,路人皆知。”
31.程门立雪 【释义】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语出】《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人物】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今福建三明市将乐县人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
高官厚禄,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9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庄、刘邦 [释义]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近义] 项庄舞剑 典出《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 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33.梦笔生花 【释义】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人物】公元474年,南朝朝廷幕僚江淹(著名文学家、散文家,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被贬,来到浦城当吴兴县令(南北朝时浦城县叫吴兴,位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据传,一夜宿城西孤山,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当地人称为“梦笔生花”。
和“梦笔生花”故事相成始末的是,江淹到了晚年,才思微退。传说他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58、八斗之才(曹植 [释义] 八斗:指量多;: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语出]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二四》:“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逾弱冠耳。怀八斗之才;饮万斛之恨。”
[近义] 才高八斗 文江学海 [用法] 赞颂文人富有才学的用语。一般作定语。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释义]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语出]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近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后来,他做过右司谏、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很高的大官。他曾在岳阳楼题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身为朝廷重臣,范仲淹为人却极为正直,待人谦和,尤其善于选拔人才。他在杭州做知府的时候,关心帮助城中的文武官员。很多官员靠此得到了可以发挥自己才干的职务,因此都很感激范仲淹。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官,由于在杭州外县工作,所以未能得到范仲淹的提拔。一次,苏麟因公事见到范仲淹,便乘此机会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说的是靠近水边
的楼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花草树木易成长开花,显现出春天的景象。苏麟是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巧妙地指出接近范仲淹的人都得到了好处。范仲淹读后心领神会,哈哈大笑。于是,便按照苏麟的意愿,为他谋到了一个合适的职位。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语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自赞于平原君曰:'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100、百步穿杨(养由基 [释义] 百步:一百步以外;: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语出]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成语故事]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
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
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呆若木鸡 《庄子 达生》: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
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愿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想想也真是好笑啊,这句成语的出处与现在的解释居然如此不着边啊。呵呵,古人也很有意思。 天下无双 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长平之战,赵国残败,损失惨重。而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不久,就发动了对赵国首都邯郸的攻势,妄图一举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国平原君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军前往救援,但经不住秦王的威胁,命令部队带赵国边境停留下来。而魏信陵君决意救赵,遂盗得魏王兵符,杀死魏军首领,自己带领大军救援赵国,经过殊死战斗,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信陵君在胜利之后,因为盗兵符,杀大将的原因,不敢回国,便在赵国住了下来。公子在赵期间,礼贤下士,寻找藏匿在市井之间的能人志士,与他们结交。平原君甚为不解,故说了上面这句话大意是有看不起信陵君的意思,信陵君知道后,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平原君门下的门客也大约有一半的跑到信陵君门下去了。 总的说来,信陵军是四君子里面最礼贤下士的一个,也是最善良最具同情心的一个,他领导了山东六国的最后一次合纵伐秦,并取得胜利。应该说,用“天下无双”来形容他应该是不为过的。
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之后,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个时候,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楚欲称霸必须向北进,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国
的对手,宋向晋求救。 这个时候,晋国出了个公子重耳,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无奈之余。晋国并未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个成语出于此时,再与您交战。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毛***,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最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战争的过程就不必讲了,大家都清楚。楚国完败,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
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兵不厌诈”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了整个大战过程中,这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的最完美最忠实的执行者,秦楚等国常常是其玩弄的对象,例如赵盾先迎秦军,以立襄公弟,后反悔,不迎接不说,反而派并攻打护送的秦军。晋之后,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壁、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有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也就是不计其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1d1ad0f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e.html

《成语英雄大赛决赛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