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3-01-04 10:07: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赤壁赋》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纲要求学生掌握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持续改进教学方式真正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高中语文教学不但是教知识更是教学法,用教材实行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赤壁赋》是宋代著名作家苏轼的一篇代表作品,文章语言优美,骈散结合。在上这篇课文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去诵读,去品味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整体教学效果来说还是让我比较满意。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诵读的指导点拨,积极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
一、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感情的诵读更易于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协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赤壁赋》,让学生走近作者,体会情感变化。在诵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圈画重要信息,学生总结出苏轼在游览赤壁时由“乐——悲——喜” 的情感变化。教师的范读,进一步带领学生走近古赤壁,走近作者,体会情感的变化。比如,在诵读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学生会感受到赤壁的气势磅礴和苏轼游赤壁时的喜悦心情。在诵读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时,学生感受到了曲调的哀怨,苏轼内心的伤感。在诵读到“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时,学生再次感受高到作者的乐观豁达,心情由悲到喜。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
调来诵读文章。通过诵读感受苏轼由“乐——悲——喜”情感的变化。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持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从而协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寻找情感变化的根源。
二、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积极引导点拨。
在研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时,我总共提出三个问题:作者因何而乐?缘何而悲?为何而喜?用这三个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由“乐——悲——喜”情感的变化。学生通过诵读圈画信息找文中景物的变化,箫声的哀怨,作者联想到历史人物曹操,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及人生变幻无常的哀叹,感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慨。本堂课,我的教学设计将第二个问题作为了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实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实行总结,教师实行点拨,重难点突出,中心明确。

三、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迁移。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文章的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文言文阅读作为新课标卷的必考内容,文言基础的落实,灵活使用应该说是并行不悖的。新课标卷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学生就必须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虚词的用法。在课堂中我注意知识落实,并举一反三,抓住文言翻译的采分点。《赤壁赋》作为一篇讲读课文,文言实词的落实应作为重点,如“舞”“泣”的使动用法,“侣”“友”的意动用法,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需时点出来,以巩固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分析也要特别注意,如“客有吹洞箫者”是一个典型的定语后置,我即时对学生实行引导点拨,并回顾所学知识和“蚓无爪牙之利”实行比较,让学生反复体会并最终掌握。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2309a8c75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d.html

《赤壁赋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