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发布时间:2020-08-28 15:45: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3·山西高三诊断)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合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考点】孟子和董仲舒思想主张的比较

【解析】C。根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能够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准确。

2、(2013·浙江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道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尊礼爱民,为政以德 D.以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指“以道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故B项准确。A、C、D三项均无法体现,可排除。

【答案】B

3.(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粱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c)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实行教育改革

【考点】儒家思想

【解析】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能够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

【答案】C

4、(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文化圈、经济圈的形成期。下面对这个阶段历史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C)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 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

C.中围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 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

【考点】综合考查中国古代史

【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

【答案】C

5. (2013·浙江省名校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一联)“《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考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材料主要意思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是崇尚礼义,完备法制,国家才会有正常的秩序。崇尚贤人,任用能人,人民才有明确的方向。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能够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能够在诸侯中称霸。不难看出材料观点强调“隆礼重法”。这是荀子的思想主张。A项属于老子的思想;B项属于孟子的观点;C项属于寻子的思想;D项属于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故选C项。

赞同【答案】C

6.(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哪些流派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名家 ⑤杂家 ⑥兵家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考点】古代诸子百家思想

【解析】注意题干中涉及到的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中人物涉及到:儒家(孔子、左丘明、屈原)、 法家(韩非)、 杂家(吕不韦)、 兵家(孙武)。

【答案】D

7. (2013·江苏泰兴高三期中)亚洲很多国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等国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特别重视在修己爱人、诚信谦和等方面的教育。其体现的思想是

A.道家 B.墨家 C.儒 家 D.法家

考点】百家争

解析】修己爱人、诚信谦和体现了儒家的仁的思想,C项准确;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而法家主张集权、治,ABD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C

8.(2013·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统考)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无敌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

【考点】 儒家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理解水平。儒家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公元前4世纪是中国的战国时期,这位思想家是孟子。故选 B。

【答案】 B

9.(2013·浙江嘉兴高三基础测试)“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主张出自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考点】诸子百家思想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水平。材料出自于老子《道德经》,大意是: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道出了矛盾对立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0. (2013·湖南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从材料中能够看出《孝经》放在病人枕边能够治愈病患,这显然是不可实现的,过于夸大儒家经典的作用,使其神圣化。故选择A

【答案】A

11(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主流四思想的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使用水平。依据所学知识,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但仅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

【解析】A

12.(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示范校)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理解

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

【考点】:法家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水平。A是墨子思想,B是孟子思想,D是荀子思想,C是法家集权观。

【答案】:C

13(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升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水平。题干中两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授予厚禄;君主的亲属没有功劳的不能获得富贵。所以引文体现了墨子“尚贤”的思想,说明希望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主张。A项为道家思想,CD项为法家思想。

【答案】B

14(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前战国时期

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注重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考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水平。题干中引文出自《孟子》其大意是:百姓所忧虑的事情,正是我在思考的事情;百姓所思考的事情,正是我要去做的事情。所以应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C

15、(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二)有些中国古籍记载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下面哪一著作内容中记载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及声学、光学知识 ( )

A.《墨子》 B.《庄子》 C.《论语》 D.《尚书》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

【解析】墨家主要是小生产者,因为平时参加生产实践,所以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和科技知识。

【答案】A

16.(201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世界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有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所以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考点】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学说。A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主张;B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思想;C是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选C。

【答案】C

17.(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理解准确的是

A.秦亡是因为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 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

【解析】秦亡是因为秦施行暴政的结果,其暴政主要是贯彻法家思想结果,故A不准确;汉武带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故B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C表述错误。从材料信息看,作者理解到法家学说的弊端,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8.(2013·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但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 儒家墨家 B. 法家兵家 C. 儒家法家 D. 墨家法家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

【解析】孔子,鲁国人,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在鲁国较为兴盛。三晋、秦国法家学说较为兴盛。故选C。

【答案】3.C

19.(2013·盐城高三摸底)《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提出法治思想,故C准确。

【答案】C

20.(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中国有很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相关(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考点】儒家

【解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都强调天意和天理,均属于儒家学派的思想,故选C。

【答案】C。

21.(2013·福建安溪一中、德化一中高三9月联考)“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个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考点】墨家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此题容易错选为A项。要注意儒家的“仁爱”包含了三个大的层次:以家庭为体系的爱、以社会为体系的爱和以宇宙为体系的爱,而尤其强调统治者对人民的仁爱。故选B。

【答案】B

22(201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中国古代的很多成语出自于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于《韩非子》的是( )

A.舍生取义、反求诸己 B.守株待兔、变故异常

C.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如水 D.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

【考点】诸子百家思想

【解析】注意区分这些成语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关联。A出自于《孟子》,强调仁义,养浩然之气;B出自于《韩非子》,主张变革,与时俱进,要求变古易常,嘲笑抱着过去不放的行为如守株待兔;C出自于《庄子》强调淡泊;D出自于《孙子兵法》。故选B。

【答案】B

23(2013·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重视( )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家思想

【考点】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材料中的“祭”、“同姓”。“祭”即祭祀祖先;“同姓”意为同一宗族。共同点是血缘关系。故答案选D项

【答案】D

24(2013·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新起点调研测试)“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这个主张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的意思,难度不大。大致意思是: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这是孟子的仁政思想,A项准确。

【答案】A

25.(2013·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 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理解水平。根据“佛教经典”的提示这里所说儒学发展应该是指南宋朱熹在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学,使儒学发展为能够解释人、社会、宇宙的新体系。故选C

【答案】C

26. (2013·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韩非有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体现他的思想主张是 ( )

A.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健全法制

C.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 D.倡导改革

【考点】 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水平根据题中要在中央四方来效信息判断,韩非主张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圣人指君主,圣人执要是指君主专制统治。BCD三项与材料的主张不相符,可排除。

【答案】 A

27(2013·江苏徐州高三摸底)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考点】古代主流思想

【解析】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

【答案】C

28、(2013·平煤高级中学高三10月考)“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材料意思是年长的走在前面,年龄小的跟在后面,路上遇到长辈,放慢脚步而行礼,长辈在前面而不可辱骂!材料体现的是尊老的思想,这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观。

【答案】D

29、(2013·平煤高级中学高三10月考)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考点】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材料意思是有圣明君主的国家,没有经书典籍之缛节,用法作为治国的礼教;不盲从先王的训示遗语,把执法的官吏当做老师。材料体现的是法治思想,故D准确。

【答案】D

30、(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道家思想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在材料中体现了对地球生态黄静遭到破坏所采取的思想。其余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

【答案】A

31(2013·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摸底)《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A. 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 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

C. 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 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儒家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孟子仁政思想,关键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民本、仁政,小农能养家糊口关键在于统治阶级以民为本。

【答案】B

32.(201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尚书·虞夏书》中说“皇祖(大禹)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个思想在后世持续发展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主张符合这个条件的是

A.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B.食者民之本也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D.天下之民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解析】题干体现的民本思想,与之相符合的是C项;A项强调富民;B项强调的是“君之本”;C项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D项是儒学忠孝思想。

【答案】C

二、主观题:

1(2013·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材料二 同治年间,随着近代军事工业的兴办,洋务派开办了一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解决“学造未能尽洋技之奇”,“造轮船不能自作船主”的困境,以培养军事将领与军备军械制造人材。这些专习“西艺”的洋务学堂中,以同治六年(1867)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和光绪七年(1881)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较为完备,影响也较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 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摘编自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1919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并简要评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教育观点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6分)

【考点】孔子儒家思想、近现代思想与教育

【解析】第一问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只能根据所学解答维护周礼等,积极影响可从道德教育、儒家思想教育、思想争鸣等角度分析。 第二问考查近代教育观点的变化。从材料二“培养军事将领与军备军械制造人材”可知晚清教育从培养政治人才变为培养军事、科技等实用人才,从材料三“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可知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重视道德、技能学识。原因可从民族、民主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目标:培养官吏(培养从政人才);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周礼”和“分封制”)。(2分)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标准;重视道德教化,扩大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奠定了“百家争鸣”思想解放运动的基础,从而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形成。(3分)

(2)变化:晚清教育观点由培养封建官吏向培养社会实用人才过渡;(2分)民国教育观点由培养精英、伟人到道德、技能和学识并重。(2分)

原因: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民族振兴运动的促动;爱国人士的提倡和反思。(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2013·湖南五市十校高三一联)(18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因为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防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三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有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6分)

(2)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儒学的?分析导致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2分)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的21世纪,中外有识之士呼吁要重视儒家文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立场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考点】综合考查中国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概括水平。依据“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是反对战争,互助友爱;第(2)题依据材料“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因为封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概括即可,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归纳;第二问从儒家文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

【答案】

(1)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理应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6分,每点2分)

(2)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防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3分,每点1分)

原因: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西方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传播。(3分,每点1分)

(3)影响:儒学不但替代佛教成为统治人民的思想,而且成为日本学习西方的立足点。(2分)

原因:儒家文化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家庭和睦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4分,每点2分)

3(2013·江西宜春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有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世界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综合使用和语言表达水平。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能够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回答。首先要提取论点然后寻找论据对论点展开论述。在材料中能够作为论点的句子有“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有的事实”,根据论点,结合论点,寻找史实实行论证。

【答案】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实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

答案1、赞成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分)

(1)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2)明朝李贽的离经叛道,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实行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倡导经世致用。(4)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5)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林批孔运动。(10分)

答案2、赞成儒学复兴一个客观存有的事实:(2分)

(1)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子的发展,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4)北宋时,儒家学者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5)两宋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6)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提倡心学,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7)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名义,实行戊戌变法。(8)儒家思想外传,成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9)当前的“国学热”世界孔子学院兴起,说明儒学正在复兴

3、对儒学的批判或者复兴儒学主要取决于人们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立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二、主观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69f0a7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2.html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