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

发布时间:2019-08-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述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
作者:奚敏洁
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12
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明确了现代散文概念的确立形成过程,并对散文创作中出现的新现象作了一定的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散文 文体革命 审美 真实 虚构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观里,散文和诗歌并列为文学的正宗。但与诗歌不同,散文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中国传统散文被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散文,它是和非文学的文字混含在一起的,被笼统地称”“文章古文,泛指韵文以外的一切文字。
罗书华的《散文概念源流论》认为,散文这个概念,经历了词体、语体、文体三个发展阶段。在公元2世纪左右,就出现了词体散文这两个字,有散发出文采分散地论说等含义。从东汉起,散文向诗靠拢,渐趋整饬对偶。语体散文对文同时出现在经学训诂领域,关涉的主要对象是文章的语言和语句的面貌。而语体散文从经学训诂领域进入文学领域,是一个逐渐转化的动态过程,因此要确定文体散文概念出现的具体时间是非常困难的。唐代初年,兴起古文运动,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开始大量出现在典籍中。古文运动将曾盛行于先秦两汉的文章称为古文,与魏晋兴起的骈文相对。这类与韵文”“骈文对列并称的,仅是在语言形式上有了一些区别和定位,没有涉及文章的其他层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南北宋之际,方出现了与诗并列对称的真正具有文体意义的散文,在人们谈及散文时,不仅有对其外在形式的定位,也有对其内质的设定。
自魏晋时代的曹丕开始,提出诗赋欲丽,开始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此后文学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思维的形象特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但直到经过晚清时期文界革命的酝酿发展,在进步知识分子的逐步推动下,五四确立以审美为特征的文学观念,现代散文概念开始逐步出现与确立,形成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足鼎立的态势。
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学散文的概念,并试图使它和文字的散文(即实用的文章)相区别。随后傅斯年发表《怎样做白话文》,把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把散文从同是散行文字的戏剧和小说中划出来了。周作人在1921年发表的《美文》中明确指出,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的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面又可以分出叙事和抒情,但也有很多两者夹杂的。在这个观念涵盖之下的散文不包括交际性的实用文字,只包括记述与抒情散文,以及报告文学和杂文。为了与广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4a84e57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9.html

《简述中国散文文体的发展脉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