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 梦想并不遥远 - 西北大学

发布时间:2020-11-24 23:48: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西北梦想并不遥远——西北大学

李雪;张刚

【摘 要】在我国教育史上,有两所大学曾被冠以“西北”之名,它们一前一后,有着不同的传承体系;在同样的硝烟路上,它们的命运起起伏伏,散发着坚韧不屈的人文精神与隽永深沉的智慧光芒。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08(000)012

【总页数】6页(P40-45)

【关键词】西北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史

【作 者】李雪;张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基础科学

国立西北大学校 门品比梦想持不遥远陕西大学堂内的殿堂李雪张刚在我国教育史上 , 有两所大学曾被冠以 “ 西北” 之名,它们一前一后 , 有着不同 的传承体系 ; 在同样的均烟路上 , 它们的命运起起伏伏 , 散发着坚韧不屈的人义精神 与隽永深沉的智 慧尤 芒 。上篇:军阀混战中的西北大学茵北大学( 1912-1915)1911 年 10 月 10 日 , 武昌起义爆发 ,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1 月 22 日 , 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命张凤朔 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 面对百废待兴 、 各行各业 都急需筹划 . 建设的局面 , 张凤拥 仍然把相当的精力和心血投注在教育上。” 交通便 利之省分 , 设立大学尚可暂行缓图 . 若西北则地方如此辽阔 , 关系如此重大 , 人才如 此缺乏 .内观外顾 , 忧心如焚 , 急起直追 , 犹虞不及。”1902 年创建于西安的陕西大学堂是皇帝谕批的大学 , 这样的大学在中国也就寥 寥几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 1905 年陕西大学堂改为陕 西高等学堂 , 后又改为陕西高等学校。 此时,这所学校显然无法满足辛亥革命后西北 建设所需要的大量人才 。 当时 , 新式教育在中国起步不久 , 大西北更少一所真正意义 上的高等学府。 新疆一省之大 , 连一所中学也不具备。1912 年 3 月 , 张凤翔 创办西北大学 , 西北大学在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 ,将三秦公学 、陕西农业学堂 . 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 并成立了西北大学创设会 ,自任会长。 委员有钱鸿钧、马凌甫 、 崔云松 、 部朝f堂 、 谭耀唐 、 党松年、 康寄在我国教育史上 , 有两所大学曾被冠以 “ 西北” 之名,它们一前一后 , 有着不同的传承体系 ; 在同样的均烟路上 , 它们的命运起起伏伏 , 散发着坚韧不屈的人义精神与隽永深沉的智 慧尤 芒 。1911年10月日,武昌起义爆发 ,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1 月 22 日 , 武昌中华民国军政府任命张凤朔 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 面对百废待兴 、 各行各业都急需筹划 . 建设的局面 , 张凤拥 仍然把相当的精力和心血投注在教育上。” 交通便利之省分 , 设立大学尚可暂行缓图 . 若西北则地方如此辽阔 , 关系如此重大 , 人才如此缺乏 .1902 年创建于西安的陕西大学堂是皇帝谕批的大学 , 这样的大学在中国也就寥寥几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 1905 年陕西大学堂改为陕西高等学堂 , 后又改为陕西高等学校。 此时,这所学校显然无法满足辛亥革命后西北建设所需要的大量人才 。 当时 , 新式教育在中国起步不久 , 大西北更少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 新疆一省之大 , 连一所中学也不具备。遥 、寇锡三 、 惠甘亭 、 谢文卿 、 王芝庭等,并推钱鸿钧为校长。 筹备之初 . 学校曾拟定名为M关中大学\ 后改为“西北大学化建i呈的光荣使命 , 更展示了学校建设西北、 振兴中华的宏大情怀。艰难建校学校成立之初 , 校舍设在西安市内老关庙什字万寿宫一带。 这里原是法政学堂的校址, 规模小,教室少,不够使用,更不利于学校将来的发展。 学校即向都督府申请 , 把 ” 习武园 实业学堂地址左右附近之官地” 均划为学校区域 , 逐年修建 , 作为学校的基础。 不久 , 就定 于在习武园另行拟造新式学堂 , 并约计 1912 年底即可竣工 。 而这份申请 , 西北大学是在 1912 年门月才上呈都督府的 。 这样的大宗工程即刻动工 , 足见张凤翔 办学的诚挚和气魄。 学校决定先设预科 , 待预科有毕业生后再设大学部 , 又设专门部 , 其学科有文 、 法 、 商 、 农等科。 文科学长崔云松(崔调走后谭耀唐继任),法科学长王芝庭 , 商科学长马凌甫 , 农 科学长梆朝俊 , 预科学长康寄遥 , 教务长马凌甫兼 。 各科教师多为在日本学政法的留学生 , 也有前清举人。听说西安城里新办了大学,各县的考生纷纷前来应考 , 当年应考的考生就有六七百人。 所招学生 , 来自陕西 、 甘肃、 宁夏 、 新疆 、 四川 、 山西等省。 多是中学在校生.小学毕业 生 、前清秀才及私塾生。 年龄悬殊 、 程度不齐 。 新生入学后 , 沿前清高等学堂旧例给每人发 了黑制服一套、帽子一顶。 为了免去学生的奔波之苦 , 学校还在校旁修建了西式楼房作为学 生宿舍 , 并备有食堂 , 学生每月花费不过数元。 该校计划规模很大 , 但由于经费不足 , 校址 不集中 ,各科在教学和行政上都是各立门户 , 自成系统 , 没形成统一管理体制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在偏僻落后的陕西 , 办成一所大学真是难上加难。 当时的文科学长 崔云松对西北大学的筹备情形曾有描述 ” 为建设人才计,为大局根本计,于点金乏术之时 , 勉为朴械 作人之举 , 设立此校 , 召集英贤,试思去年由法政学校改为法政大学 , 扩为西北大 学其筹划之苦 , 期望之深 , 有非言语可以形容者。 回忆元年春季本校开学 , 仆承乏财司 , 每月仅筹三百金 , 区区之数 , 犹有几许掣肘者 , 即此一端已可概见 , 此吾西北大学处于财政 方面艰难缔造之历史一也。” 西大创设之初 , 月入仅 300 金,就在西北大学因为办学经费短 缺而举步维艰之际 ,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向学校伸出援助之手 , 单是汉阴县民张少云就捐 助西北大学经费银 2000 两。来自北洋政府的阻力比经费的缺乏更大的打击却来自中央政府。 11 月初,经半年多筹备 , 陕西都督署向袁 世凯政府教育部报告,要求为西北大学立案 。 12 月 17 日袁政府教育部来文 , 以经费不足 、 影响普通教育为由 , 要求西北大学停办 , 改为中学,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面对如此困境,张凤拥 拍案而起, ”本都督环顾东南 , 起视西北。 默察现在 , 悬想未来 , 无论从何方观察 , 似应为破釜沉舟之计 , 不敢殆因噎废食之机。” 指出西北文化落后 , 为了 建设 、立法 、 行政 、 西北国防 , 必须开办西北大学 , 又指出西北大学筑室购器 、 聘师招生 ,法律 、 政治 、 经济各专门及大学 、 预料,均已开办 , 万难下马 。 次年 9 月 , 教育部正式给陕西民政长(后改称省长)宋联奎来函,要其转令西北大学停办。 张凤翔 置之不理 , 将西北大学继续办了下去。 命F 员于政治飘摇 只可情,在风雨飘摇中的旧中国 , 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 1914 军 6 月 , 张凤朔 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 , 袁世凯派其亲信陆建章接替张凤 担任陕西都督。 陆建章为 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 , 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 他以西北大学是 “ 反袁的机关” 为由 , 先于同年冬一个晚上将钱鸿钧校长从睡梦中逮捕下狱 , 派宋焕彩接任校长 , 次年开学预科设在域内东斤门原 陕西高等学堂旧址 农科设在城内枣幸1J J眷西 安举院 , 后移城外 , 原陕西农 业学 堂 l曰扯 (J见面北大学本 部所在地)/J 、2008 年第 12 期科学中国人 41学校成立之初 , 校舍设在西安市内老关庙什字万寿宫一带。 这里原是法政学堂的校址,规模小,教室少,不够使用,更不利于学校将来的发展。 学校即向都督府申请 , 把 ” 习武园实业学堂地址左右附近之官地” 均划为学校区域 , 逐年修建 , 作为学校的基础。 不久 , 就定于在习武园另行拟造新式学堂 , 并约计 1912 年底即可竣工 。 而这份申请 , 西北大学是在 1912年门月才上呈都督府的 。 这样的大宗工程即刻动工 , 足见张凤翔 办学的诚挚和气魄。学校决定先设预科 , 待预科有毕业生后再设大学部 , 又设专门部 , 其学科有文 、 法 、 商 、农等科。 文科学长崔云松(崔调走后谭耀唐继任),法科学长王芝庭 , 商科学长马凌甫 , 农科学长梆朝俊 , 预科学长康寄遥 , 教务长马凌甫兼 。 各科教师多为在日本学政法的留学生 ,也有前清举人。听说西安城里新办了大学,各县的考生纷纷前来应考 , 当年应考的考生就有六七百人。所招学生 , 来自陕西 、 甘肃、 宁夏 、 新疆 、 四川 、 山西等省。 多是中学在校生.小学毕业生 、前清秀才及私塾生。 年龄悬殊 、 程度不齐 。 新生入学后 , 沿前清高等学堂旧例给每人发了黑制服一套、帽子一顶。 为了免去学生的奔波之苦 , 学校还在校旁修建了西式楼房作为学生宿舍 , 并备有食堂 , 学生每月花费不过数元。 该校计划规模很大 , 但由于经费不足 , 校址不集中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在偏僻落后的陕西 , 办成一所大学真是难上加难。 当时的文科学长崔云松对西北大学的筹备情形曾有描述 ” 为建设人才计,为大局根本计,于点金乏术之时 ,勉为朴械 作人之举 , 设立此校 , 召集英贤,试思去年由法政学校改为法政大学 , 扩为西北大学其筹划之苦 , 期望之深 , 有非言语可以形容者。 回忆元年春季本校开学 , 仆承乏财司 ,每月仅筹三百金 , 区区之数 , 犹有几许掣肘者 , 即此一端已可概见 , 此吾西北大学处于财政方面艰难缔造之历史一也。” 西大创设之初 , 月入仅 300 金,就在西北大学因为办学经费短缺而举步维艰之际 ,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向学校伸出援助之手 , 单是汉阴县民张少云就捐助西北大学经费银 2000 两。比经费的缺乏更大的打击却来自中央政府。 11 月初,经半年多筹备 , 陕西都督署向袁世凯政府教育部报告,要求为西北大学立案 。 12 月 17 日袁政府教育部来文 , 以经费不足 、影响普通教育为由 , 要求西北大学停办 , 改为中学,实业学校和专门学校。面对如此困境,张凤拥 拍案而起, ”本都督环顾东南 , 起视西北。 默察现在 , 悬想未来 ,无论从何方观察 , 似应为破釜沉舟之计 , 不敢殆因噎废食之机。” 指出西北文化落后 , 为了建设 、立法 、行政 、西北国防 , 必须开办西北大学 , 又指出西北大学筑室购器 、 聘师招生 ,法律 、政治 、经济各专门及大学 、 预料,均已开办 , 万难下马 。 次年 9 月 , 教育部正式给陕大学继续办了下去。命F 员于政治飘摇只可情,在风雨飘摇中的旧中国 , 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 1914 军 6 月 , 张凤朔 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 , 袁世凯派其亲信陆建章接替张凤 担任陕西都督。 陆建章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 , 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 他以西北大学是 “ 反袁的机关”为由 , 先于同年冬一个晚上将钱鸿钧校长从睡梦中逮捕下狱 , 派宋焕彩接任校长 , 次年开学预科设在域内东斤门原陕西高等学堂旧址农科设在城内枣幸1J J眷西安举院 , 后移城外 , 原陕西农业学 堂 l曰扯 (J见面北大学本部所在地)/J、文科设在城内报忍寺街 南教场西安中山学院42 科学中国人 2008 年第 12 期仅剩 100 多学生。 不久,陆即将西北大学撤销 , 改为公立陕西法政专门学校 , 设法科 、政治、经济各本科 , 校长周铺。至此 ,西北大学在经营短短 3 年之后停办。 据今人统计 , 1913 年 7 月时 , 在校学生总数达 1800 余人。 西北大学的创设深受日本高等教育影响 , 并于 191 3 年 10 月开始大量 派遣留学生赴日本深造。 学校办有学术期干lj 《学丛》,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 西 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 也是最早由中国人自行创办的大学之国豆苗此文学( 1924 牢 - 1927 牢)1922 年春 , 冯玉祥出关参加直奉战争 , 把陕西督军的职位交给省长刘镇华代署。 刘为收取民心 , 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1923 年 B 月 20 日 , 西北大学筹备处成立 。 付铜任处长 、 蔡江澄任交际主任、 段 绍岩任文牍主任 、 张辛南任会计主任、 史碧如任庶务主任。 付铜公布《西北大学组织大 纲》共十三条。1924 年 1 月 , 北洋军阀政府批准西北大学成立。 女lj镇华遂在原陕西法政专门学校 的基础上 , 将水利工程专门学校 、 i胃北水利局附设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及甲种商业学 校合并 。 根据上述各校原有基础设立法科 、 工科两个专门部和国文 、 蒙文 、 政治经济等 专修科。 付铜被任命为校长。 2 月招生 , 3 月开学。 时有 17 个省的学生 400 余人 。 7月 , 学校与省教育厅举办“暑期学校”, i青鲁迅 、 夏元琛、 王桐龄 、 蒋廷麟、 孙伏园等国内学界名流来陕讲学 , 鲁迅先生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便是为此而作。 因为在宝丰战斗中击退白朗的所谓 ”豫匪”崭露头角 , 刘镇华于 1917 年入陕西任 省长,1922 年依靠冯玉祥 , 担任陕西督军后 , 先后收圄土匪马河清 、 王振、 万选才 、 孙 殿英等部 , 1926 年 4 月 , 他又加入直奉集团 , 围困冯系国民军控制的西安达 8 个月之 久,史称“两虎守长安\ 在这一场滔天浩劫中 , 西北大学遭受了灭顶之灾 , 教员和学 生大量流失 , 人员伤亡惨重 , 经费欠缺 , 以至时任校长去上海北京筹款时 , 一去不返 。 1927 年 1 月大革命发展到西安 . 国共合作的陕西当局决定改国主西北大学为西安 中山学院.此时的西安中山学院办学宗旨已经与一般大学有差距。 历时三年的西北大学 再度劫数难逃 , 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并委原西北大学代校长王凤仪和李百 龄 、赵尔鼎、女lj翰章.李登漉五人为收柬西北大学和筹备中山学院委员 。 1928 年 , 冯玉祥部下石敬亭解散西安中山学院,成立西安中山大学 , 任于天休为 校长。1931 年 , 杨虎成入陕担任陕西省主席后,为振兴陕西教育 , 改西安中山大学为陕西省立高级中学校,校长马进。下篇:西北大学的前世今生茵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 在一年多时间里迁校两次 , 辗转数千里 , 师生流离跋涉 , 极为艰苦。 可是民族精神仍然兴旺 , 而“士气” 更因敌人的炮火变得更刚毅。 从这里毕业走出的学生 , 许多成了中国教育 、 科技等战线上卓越的人士。并序迄黄 , 卅载i燕、都迟。 联挥合耀 , 文化开秦陇。 汉江千里源蟠家 , 天山万份自卑隆。42科学中国人2008 年第 12 期总数达 1800 余人。 西北大学的创设深受日本高等教育影响 , 并于 191 3 年 10 月开始大量派遣留学生赴日本深造。 学校办有学术期干lj 《学丛》,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 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 也是最早由中国人自行创办的大学之1923 年 B 月 20 日 , 西北大学筹备处成立 。 付铜任处长 、 蔡江澄任交际主任、 段绍岩任文牍主任 、 张辛南任会计主任、 史碧如任庶务主任。 付铜公布《西北大学组织大纲》共十三条。1924 年 1 月 , 北洋军阀政府批准西北大学成立。 女lj镇华遂在原陕西法政专门学校的基础上 , 将水利工程专门学校 、 i胃北水利局附设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及甲种商业学校合并 。 根据上述各校原有基础设立法科 、 工科两个专门部和国文 、 蒙文 、 政治经济等专修科。 付铜被任命为校长。 2 月招生 , 3 月开学。 时有 17 个省的学生 400 余人 。7学校与省教育厅举办“暑期学校”, i青鲁迅 、 夏元琛、 王桐龄 、 蒋廷麟、 孙伏园等国内学界名流来陕讲学 , 鲁迅先生著名的《中国小说史略》便是为此而作。因为在宝丰战斗中击退白朗的所谓 ”豫匪”崭露头角 , 刘镇华于 1917 年入陕西任省长,1922 年依靠冯玉祥 , 担任陕西督军后 , 先后收圄土匪马河清 、 王振、 万选才 、 孙殿英等部 , 1926 年 4 月 , 他又加入直奉集团 , 围困冯系国民军控制的西安达 8 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 在这一场滔天浩劫中 , 西北大学遭受了灭顶之灾 , 教员和学生大量流失 , 人员伤亡惨重 , 经费欠缺 , 以至时任校长去上海北京筹款时 , 一去不返 。1927 年 1 月大革命发展到西安 . 国共合作的陕西当局决定改国主西北大学为西安中山学院.此时的西安中山学院办学宗旨已经与一般大学有差距。 历时三年的西北大学再度劫数难逃 , 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并委原西北大学代校长王凤仪和李百龄 、赵尔鼎、女lj翰章.李登漉五人为收柬西北大学和筹备中山学院委员 。1928 年 , 冯玉祥部下石敬亭解散西安中山学院,成立西安中山大学 , 任于天休为校长。1931杨虎成入陕担任陕西省主席后,为振兴陕西教育 , 改西安中山大学为次辗转数千里 , 师生流离跋涉 , 极为艰苦。 可是民族精神仍然兴旺 , 而“士气” 更因并序迄黄 , 卅载i燕、都迟。联挥合耀 , 文化开秦陇。汉江千里源蟠家 , 天山万份自卑隆。义理导思蒙,正立法倡忠勇,师资树人哀,实业拯氏穷;健体名医弱者雄 。勤朴公诚校训崇 。华夏卢戚,神州义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 。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 。一一西北联合大学校歌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时期’“” 1937 茸卢沟桥事变 , 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7 月底,平津相继失陷,一些著名 的大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 9 月 10 日 , 北平大学 、 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 洋大学)三所院校于 9 月 10 日迁至西安,据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以北平大学 、 北平师范大 学 、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 , 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当时滞留平津地区的许多师生 , 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由各地前来报到 。 由于华北陆路 交通被日寇封锁,许多师生不得不先南下或向北绕道前往西安。 还有的冒着被日军搜捕的危 险先进入天津英、法租界,然后搭乘英国客轮在山东龙口或青岛上岸 , 绕一个大弯 . 再奔赴西安求学。由于校舍紧张,西安临时大学的文学院在城惶庙后街.法学院在通济坊,理工学院则同 东北大学在一起办学。 许多从沦陷区流亡来的学生 , 没有衣服被褥 , 政府为这些学生每人发 给棉大衣一件 、 制服一套 , 伙食每个月给战区学生代金法币六元,分三次发放,每十天发两 元。学生们住的都是大通间的上下铺床 , 教师则自找民房分散居住在全市,有的教师暂时居 住在招待所和饭店。 不少教师往往要步行一二十里路去上课。 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经 费也极端困难,没有图书馆,更没有体育场,处于一种战时流亡教育状态。 但是在这种困难 条件下,学校仍然坚持正常授课.而且还特别制定了与抗战有关的课程,如军事、政治 . 救 护技术等课外训练。 每个星期还邀请各界知名人士给学生做以抗内容为主的报告。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时期1938 年 3 月 , 山西|自汾失陷 , 关中门户渲关告急。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第一道电令。命 令西安临时大学迁至陕西汉中 。 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任大队长 , 全校师生分成几个中队,每 个中队为一个行军单位。 师生们先是坐闷罐火车从西安到宝鸡 , 然后按行军编制 , 沿川陕公 路 .开始徒步行军。 用了半个月多的时间,他们胜利到达了陕南汉中 。4 月 ,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第二道电令 . 将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院系 6 院 23 系 。原校经费各支四成为国立西北联大经费 。 ”经校委员会决定,确定校舍分配方案,在城固县 城的考院设立校本部及文理学院; 同时在文庙i 主教育学院,在小西关外设法商学院, 在古路 坝天主教堂设立工学院(后又在七星寺设分校),在汉中市南郑县黄家坡设立医学院 ; 在勉 县武侯祠设立农学院。5 月 2 日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全校在城固县校本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校筹备委员会主席李书田在开学典礼上回顾了学校在平津沦陷后艰难曲折的迁建过程 , 他激动地说“回忆这次迁移所费的一个月有余的长久时间,全校师生徒步近千里的路程…· 在我们学界 , 确是破天荒的大举动 。” 常委陈剑 报告迁移经过及更改校名意义时说: “本校 现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其意义一方面是要负起开发西北教育的使命 , 一方面是表示原由 三院校合组而成。 ”常委徐诵明代表本校教职工讲话说“在抗战期间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 国?不一定非拿枪杆法哦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的力量 , 也一样是 救国 。 ”黎锦熙.许寿裳、李达、许德珩、马师儒、罗根泽、曹靖华、侯外庐、 傅仲孙、罗 章龙、陆德、徐诵明、张伯声、李季谷、谢似颜 、 杨若愚等著名学者也从各地来到这里,担 负起战时教书育人的重任。西安中山大学才支园1937 茸卢沟桥事变 , 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7 月底,平津相继失陷,一些著名的大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 9 月 10 日 , 北平大学 、 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名北洋大学)三所院校于 9 月 10 日迁至西安,据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以北平大学 、 北平师范大学 、当时滞留平津地区的许多师生 , 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由各地前来报到 。 由于华北陆路交通被日寇封锁,许多师生不得不先南下或向北绕道前往西安。 还有的冒着被日军搜捕的危险由于校舍紧张,西安临时大学的文学院在城惶庙后街.法学院在通济坊,理工学院则同东北大学在一起办学。 许多从沦陷区流亡来的学生 , 没有衣服被褥 , 政府为这些学生每人发给棉大衣一件 、 制服一套 , 伙食每个月给战区学生代金法币六元,分三次发放,每十天发两元。学生们住的都是大通间的上下铺床 , 教师则自找民房分散居住在全市,有的教师暂时居住在招待所和饭店。 不少教师往往要步行一二十里路去上课。 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备,经费也极端困难,没有图书馆,更没有体育场,处于一种战时流亡教育状态。 但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学校仍然坚持正常授课.而且还特别制定了与抗战有关的课程,如军事、政治 . 救护1938 年 3 月 , 山西|自汾失陷 , 关中门户渲关告急。 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第一道电令。命令西安临时大学迁至陕西汉中 。 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任大队长 , 全校师生分成几个中队,每个中队为一个行军单位。 师生们先是坐闷罐火车从西安到宝鸡 , 然后按行军编制 , 沿川陕公路 .4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第二道电令 . 将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原校经费各支四成为国立西北联大经费 。 ”经校委员会决定,确定校舍分配方案,在城固县城的考院设立校本部及文理学院; 同时在文庙i 主教育学院,在小西关外设法商学院, 在古路坝天主教堂设立工学院(后又在七星寺设分校),在汉中市南郑县黄家坡设立医学院 ; 在勉县武侯祠设立农学院。52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正式开学,全校在城固县校本部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校筹备委员会主席李书田在开学典礼上回顾了学校在平津沦陷后艰难曲折的迁建过程 ,他激动地说“回忆这次迁移所费的一个月有余的长久时间,全校师生徒步近千里的路程…·在我们学界 , 确是破天荒的大举动 。” 常委陈剑 报告迁移经过及更改校名意义时说: “本校现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其意义一方面是要负起开发西北教育的使命 , 一方面是表示原由三院校合组而成。 ”常委徐诵明代表本校教职工讲话说“在抗战期间最高学府学生应如何救国?不一定非拿枪杆法哦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的力量 , 也一样是救国 。 ”黎锦熙.许寿裳、李达、许德珩、马师儒、罗根泽、曹靖华、侯外庐、 傅仲孙、罗章龙、陆德、徐诵明、张伯声、李季谷、谢似颜 、 杨若愚等著名学者也从各地来到这里,担负起战时教书育人的重任。西北联大的领导体制为校务委员会制 。 由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 、 北平师范大学校长 李蒸、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等组成校务委员会,上述 3 人为常委 , 管理校政 。 学制一般为 4 年医学院为 5 年。 此外 , 还附设大学先修班 , 招收高中毕业生 , 学习一年,成绩优良者,可保送上大学 。 其他中学毕业生则需经过国家大学统一考试才能入学。五校分立时期1938 年 6 月,教育部再发来第二道电令撤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成立西北大学 、 西 北师范学院 、 西北工学院 、 西北医学院 、 西北农学院五个由教育部直接领导的独立国立院 校。7 月 , 农学院 、 北工学院独立建院。 8 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 、 西北师范学院 、 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大学 由文理学院 、 法商学院等组建。 1939 年 9 月在陕西城固开课 , 胡庶华任校长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由北平师范大学等改组而成,李蒸任院长。 1944 年 7 月,该院迁至兰州 ,两茸以后 , 除一部分师生仍留在兰州外 , 大部分返回北平 ,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 国立西北工学院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 , 东北大学工学院 、 私立焦作工学院 合并组建而成,设在古路坝。 李书田担任校筹备委员会主任 , 后由静 、涟担任第一任院长 , 后 迁至咸阳 , 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国立西北医学院 原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设在汉中市南郑县黄家坡。 抗战胜利后 , 该校返回西安与国立西北大学合并 , 改称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 解放后 , 学校独立设置 , 更名为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 原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合并而成 , 后迁至陕西武功县。 解放后 , 称西北农学院 , 3 见为西北农业大学 。苦中作乐学校所在的汉中地区 , 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 教授们多是住简陋的校舍或租住在当 地的农民家中 , 学生则住在竹片泥巴墙的草屋里 , 睡双层大铺 , 夜间透过瓦片间隙可见星 月,遇到下雨时 , 师生们上课 、 吃饭 、 甚至睡觉都得撑着雨伞 。为了培养人才 , 让来自沦陷区的青年顺利完成学业,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公立专,t.i 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专科以上学校家在战区 , 费用来源断绝 , 经确切证明内迁行程西北联大工学院旧社必须接济者,可向政府申请贷金。 贷金依据当地生活费用及实际需要决定 , 每月八元或十学生毕业后 , 再将服务所得交还国家,其偿还期不能超过战事终了三军以后。 于是, ”贷金”成了抗战时期后方大学生享受免费食宿的专用名词,许多学生也就是靠此维持生活 , 完成学业的 。 当时 , 各学校的同学都是自己组织管理伙食 , 轮流值勤帮厨采买。 抗战头两年,由于物价尚未上涨 , 温饱大多不成问题 , 学校的伙食还算可以 。 到了 1940 年初 , 物价比战前上 涨了二倍多 , 师生的生活更加艰苦。 学校食堂的伙食供应通常只有渗水发霉的黑米和见不到 油盐的自水煮青菜。 每天只吃两顿饭 , 吃饭时经常是八个人围着一小盆白菜汤 , 菜里很少见 到油星 ,尝到肉渣 。 不少学生由于生活没有着落而被迫休学,有的则时断时续 , 甚至读了六 、 七年才得以毕业。学生上课缺少笔 、 纸和课本 、 就用变色铅笔芯泡成 ” 紫墨水 ” 记笔记 , 常常是几个人 或十几个人共用一本教材或课本,晚上靠点油灯或土蜡烛照明读书 。 然而 , 最感缺乏的就是 像样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由于宿舍没有桌椅 , 读书写字都要到图书馆去 , 每天早上 , 图书馆 的门口都等着许多学生 , 门一开大家就拼命挤 , 人小力小的学生就这么被挤出挤进后才被人 推了进去。 一进门又得眼快腿快地抢座位,再挤到台前去抢书 , 听大课人多座少,也得去 抢……而学理科的学生则更缺少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西北联大的领导体制为校务委员会制 。 由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 、 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蒸、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等组成校务委员会,上述 3 人为常委 , 管理校政 。 学制一般为 41938 年 6 月,教育部再发来第二道电令撤销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 成立西北大学 、 西北师范学院 、 西北工学院 、 西北医学院 、 西北农学院五个由教育部直接领导的独立国立院校。农学院 、 北工学院独立建院。 8 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 、 西北师范学院 、 西两茸以后 , 除一部分师生仍留在兰州外 , 大部分返回北平 ,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 , 东北大学工学院 、 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设在古路坝。 李书田担任校筹备委员会主任 , 后由静 、涟担任第一任院长 , 后迁至咸阳 , 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后该校返回西安与国立西北大学合并 , 改称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 解放后 , 学校独立设置更名为西北医学院。学校所在的汉中地区 , 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 教授们多是住简陋的校舍或租住在当地的农民家中 , 学生则住在竹片泥巴墙的草屋里 , 睡双层大铺 , 夜间透过瓦片间隙可见星月,遇到下雨时 , 师生们上课 、 吃饭 、 甚至睡觉都得撑着雨伞 。成学业的 。当时 ,各学校的同学都是自己组织管理伙食 , 轮流值勤帮厨采买。 抗战头两年,由于物价尚未上涨 , 温饱大多不成问题 , 学校的伙食还算可以 。 到了 1940 年初 , 物价比战前上涨了二倍多 , 师生的生活更加艰苦。 学校食堂的伙食供应通常只有渗水发霉的黑米和见不到油盐的自水煮青菜。 每天只吃两顿饭 , 吃饭时经常是八个人围着一小盆白菜汤 , 菜里很少见到油星 ,六七年才得以毕业。学生上课缺少笔 、 纸和课本 、 就用变色铅笔芯泡成 ” 紫墨水 ” 记笔记 , 常常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共用一本教材或课本,晚上靠点油灯或土蜡烛照明读书 。 然而 , 最感缺乏的就是像样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由于宿舍没有桌椅 , 读书写字都要到图书馆去 , 每天早上 , 图书馆的门口都等着许多学生 , 门一开大家就拼命挤 , 人小力小的学生就这么被挤出挤进后才被人推了进去。 一进门又得眼快腿快地抢座位,再挤到台前去抢书 , 听大课人多座少,也得去抢……而学理科的学生则更缺少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教师的生活比学生稍好一些 , 但也非常困难 , 跟战前无法相比。 教授到助教的薪傣囱 440 元到 60 元不等 , 所有员工的工资还要按教育部“抗战期间薪傣七折”的规定七折发放。 少 数从东北华北一带流亡过来的教师 . 由于多数拖家带口,生活担子就更重了一些。 许多人要 兼做会计、 中小学和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学校生活虽然艰苦 , 但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意念激励下 , 老师严格施教,学生刻苦学习 。学习气氛浓重 , 课程繁多紧张。 教室的烛光常常亮到天明 。 尤其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6c2d56c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6.html

《西北 梦想并不遥远 - 西北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