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7-11-13 22:5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辛亥革命带来了什么?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读书笔记

对于这场革命,高中学习理科的我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最基本的历史教材上的内容,现在我还可以隐约记得一些,什么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啦,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治体制啦;什么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啦,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或者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怀疑这些。直到读了张鸣教授的这本书,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不那么美好,无论是电影还是历史教科书能告诉我们的都太少。 

由于才疏学浅,我也只能简单的谈一些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想法。 1.辛亥革命究竟有没有带来真正的、全新的共和? 

我看了一些文章,发现很多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个偶然,但是我却认为,诸多偶然因素的叠加便会形成必然。历史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后人能做的便是用更加广阔的视野,置身事外去看待、评价它。 

对于辛亥革命,我以往的认识都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慈禧昏庸贪生,一点点将中国推入了无尽深渊,那句“穷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令我愤怒不已,恨不得穿越到当年,做一回救世主。教科书上往往写的也是如此: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员还要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于是这个时候孙中山同志领导的革命党出现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想要拯救中华帝国于

水火之中,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诞生在那个年代,其中林觉民的《与妻书》更是将我感动得一塌糊涂。最终的结局无比美好,革命者打败了昏庸的统治者,将人们从迷茫无助之中拯救出来。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政治虽然谈不上清明,但比起庚子之前,却要好得多,民众生活也谈不上安定,但比起庚子之前,也要好得多。”“民国来了,很多人才觉得前朝其实更好一点,换句话说,民国不怎么样。”

读到这里,我疑惑了,革命党在武昌的几声枪响引发了全国的革命浪潮,但是革命党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的给人们带来光明了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革命之后不久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当中,局势更加混乱不堪。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没有准备好的革命,各个派别还没有讨论出来究竟如何来治理中国,历史的车轮便向他们压了过来,于是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走向了共和,再也无法回头。 

事实上,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在慢慢地做出改变了,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就是他们走出的第一步,虽然9年的预备立宪让人绝望,《大纲》23条中14条巩固王权的条目也让诸多想在立宪君主制下获得一些权利的贵族士绅们对清廷彻底失望。但是君主立宪真的不可取吗?中国必须走共和制道路吗?为什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支持立宪,反对共和?必然有他们的道理。中国走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专制道路,底层的老百姓们已经习惯了在“万岁爷”统治下的生活,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民主,他们想要的只是安定的生活,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虽然共和派宣传地声嘶力竭,轰轰烈烈,但是真正的民主思想只是进入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头脑当中,并没有完全改变广大普通百姓的思想。张鸣教授在书中犀利地说道:除了制度变化,其他的变化,都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民国初年是如此。连革命党人大力推动,强力执行的剪辫子和放足,在乡村世界也成效甚微。

 

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给社会基层的民众带来彻头彻尾地改变,可是,中国最广大的社会团体恰恰是那些手无寸铁,渴望安定生活的百姓,如果不将他们的思想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当中拉出来,中国怎么能实现真正的共和? 

我有时候想,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会走怎样的一条路,也许是君主立宪?也许是共和制?总之历史的走向应该完全是不同的,正如“蝴蝶效应”一般,1911年10月10日的一声枪响彻底改变了未来100年的中国,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命运。 

 当然,我决不否认辛亥革命的积极的一面的,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同时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也给了更多有志之士发挥的舞台,它也使更多的百姓开始觉醒(尽管不是所有),民主共和的观念也开始以更强的力度传播开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我们也无法否认辛亥革命所带来的那些变革的积极影响,没有辛亥革命,也许国人头上的辫子还会再留上几年、十几年,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妇女要遭受裹足的痛苦,也许长衫大褂还会陪伴中国人更长的时间„„但是,张海鹏说过:“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给中国带来独立、民主和富强。”4张鸣教授也说: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

革命之后不久袁世凯的称帝,各地军阀的割据,都给了当时的革命党人当头一棒,美好的共和并没有来临,他们迎来的是一场群龙无首的大乱斗。

就说如今的大学教育,上海大学引入了西方的三学期制度,但是寒暑假照旧不变,这就导致了有一个学期被寒假隔开,我听说这个制度以后有些不理解,也许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难免导致“四不像”的尴尬。虽然三学期制是国外很多一流大学采用的制度,但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学习呢?难道北大、清华等一流院校不采取三学期制就无法跻身全球一流大学行列了吗?或许我的思想有一些激进,但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应该采用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而不是将别人的制度搬过来,难道我们自己就不能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了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007d9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b.html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