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广州话

发布时间:2010-07-28 10:5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州话

广州话又称粤语

粤语区分布

粤语是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以及北美、英国和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岭南的称谓(通)。201075日,广州市政协召开会议,政协常委会专题报告提交书面建议:为给广州亚运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建议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而该提案自从上月挂出网上调查时开始,即引起了社会热烈讨论。

1.粤语(Cantonese)简介

2.语言定义

3.地位争议

4.粤语定位

5.分布特点

6.历史溯源

7.现状

8.粤语汉字

9.粤语对照

1. 常用词语

2. 日常用语

10.粤语语法

1. 倒装

2. 趋向动词

3. 并列动词体

4. +动词

5. 量词特别用法

6. 副词句

7. 语气助词

11.通行地域

1. 东莞方言

2. 宝安方言

3. 罗广粤语

4. 四邑粤语

5. 高阳粤语

6. 邕浔粤语

7. 勾漏粤语

8. 钦廉粤语

9. 吴化粤语

10. 疍家话

11. 有争议的方言片

12.2010“政协提案事件发展追踪

1.粤语(Cantonese)简介

2.语言定义

3.地位争议

4.粤语定位

5.分布特点

6.历史溯源

7.现状

8.粤语汉字

9.粤语对照

1. 常用词语

2. 日常用语

10.粤语语法

3. 倒装

4. 趋向动词

5. 并列动词体

6. +动词

7. 量词特别用法

8. 副词句

9. 语气助词

11.通行地域

10. 东莞方言

11. 宝安方言

12. 罗广粤语

13. 四邑粤语

14. 高阳粤语

15. 邕浔粤语

16. 勾漏粤语

17. 钦廉粤语

18. 吴化粤语

19. 疍家话

20. 有争议的方言片

12.2010“政协提案事件发展追踪

1.粤语(Cantonese)简介

1.名:广东话、广州话

2.英文名:Cantonese

3.地位: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从属于联合国日常工作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汉语(Chinese)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页,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列出了,在“China”栏目内,排第一的是“Mandarin”(普通话),排第二的就是“Cantonese”(汉语粤方言)了。

4.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粤语与普通话同属于汉语(Chinese),其中普通话(Mandarin)是国家通用语,而粤语(Cantonese)是汉语下属的一个分支语言,当然普通话其实也是一种方言,普粤两者地位平等。

5.使用国家及地区:中国大陆(广州、广东其他地区)、香港澳门、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圣诞岛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粤人移民国家和地区

  6.区域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多数地区、香港、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桂林一带除外) ;国外大量的华侨、华人等。

  7..使用人数

   约6700~1.3亿

  

粤语分布区

8.排名

16

  9.语系

汉藏语系 - 汉语族 - 粤语

  10.词汇分类

  粤语(广东话)的词汇分为汉字词,外来词,固有词。

  汉字词:最常用,占词汇的大部分,如时间

  固有词:即广东话特有的,属于古代汉语词,现在汉语中其中上不用或消失,如攰(累的意思)睇(看的意思)

外来词:外来词则是指源于其他语言的词,如巴士

  11.官方地位

香港、澳门、广州

  12.管理机构

  香港政府公务员事务局法定语言事务部

香港教育学院语文教育中心

  13.语言代码

  ISO 639-1 zh

  ISO 639-2 chi (B) zho (T)

  Ethnologue14版: YUH

  ISO 639-3 yue

2.语言定义

  粤语,是一种发源于两广地区(广东、广西)的汉语方言,也是在广东省、香港、澳门占有主流地位的语言,故称广东话或白话。自古以来,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一直以来,两广地区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为广东和广西。而粤语的形成远远早于宋朝,也正因为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才通行。谈到粤语的发源地,一般权威学术界的专家大多都认为是发源于古代苍梧郡广信(古代广信,即是今广西梧州大部分地区和广东封开少部分地区)。古代苍梧郡地处今两广版图的中心,辖地相当于今之梧州、肇庆、贺州三地区。北有桂江(漓水)经灵渠通湘江连接长江水系。横贯两广的岭南母亲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过。统领这一大片南中国土地的首府广信,其地位十分重要! 

  在学术上,广东话不等同于广东方言。广东话指的是发源于夏朝的汉族语言,也就是粤语。不过,粤语的使用者有很多都是从北方或者邻近的福建等地搬迁过来的,到了广东后,有很多人都能接受本土的方言--粤语。不过,由于他们都是外来人,比较难接受当地口音,要学得准的话确实不容易,所以就出现了今天的粤语地区语音差异,不过跟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差不大。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粤语。而广东方言则指的是在广东地区流行的方言,包括客家话闽语(潮州话、福佬话雷州话、黎话、海话)、普通话,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近年来,有不少外国人也移民到广东,所以在广东的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还有部分人使用英语。

  2009年,中山大学和社会各界人士历经10多年,终于权威证实:粤语的真正发源地是古代苍梧郡广信,即是现在的广西梧州。(注:古代两广地区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为广东和广西。也正因为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才基本通行。古代广信,曾一直是两广的管辖政治中心。)

3.地位争议

  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可定义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可定义为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粤语跟普通话是完全无法通话的,应分别归类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过,一般认为,这并非语言分类的唯一标准,如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虽然可以通话,却列为三个不同的语言。并且粤语也与汉语其他方言同具有书写文字和使用族群的高度统一性,这也与西方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

4.粤语定位

  广东,简称粤。而粤语是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们所讲的语言,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粤语了。这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说它是错的。这跟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数字的道理是一样的。粤语因是在广东省内流行,且占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广东话是科学的。其实在粤语族群,民间对这种语言的称呼为白话,以别于当时读书所用的文言文。这是老百姓对自己所讲语言的称呼,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粤语最恰当的表述。

  粤语源于古汉语吸收部分古越语而形成,这大抵已是不争的事实了。至于粤语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方言,这就纯粹是划分方法和政治走向的问题了。单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只可说两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近似度有多少(一般从基本词汇的统计出来),而不可能科学地划一条线,说过了这一条线就是语言,在线以内的就是方言。方言和语言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问题、是政治问题。

  例如 欧洲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根本是一致的,但因为两个民族关系恶劣,因此视为两种语言,这又是不是我们划分语言方言时应作参考的例子呢?

  这不是政治干预学术,而是方言语言的划分往往建基于语言使用者的族群自我认知。用该说,讨论方言语言划分这学术问题中,一定要把政治社会的因素考虑在内的,情况有点像社会语言学。但把一切有政治成分的学术问题都说是政治干预学术,就又有点过犹不及了。

  至于粤语的起源,经与同好反复论证及查找资料得出结论是:起源于广西梧州,而以广州为正统。梧州一带是汉人在秦时首先到达岭南的驻守地区,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南方汉文化的中心。

  1995年初,<<语言研究>>杂志发表了两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叶国泉,广东省政府参事副教授罗康宁的论文<<粤语源流考>>,首次披露其粤语起源于古广信--今之广西梧州,广东封开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学界引起轰动.当年及次年,珠江文化研究会两次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论证会,对此达成共识,取得一致的结论.此后,报道这一消息的新华社电讯传遍全世界,在世界华人中产生震动.

  众所周知,粤语发源于古广信。古广信就是今广西梧州,广东封开是广信县的辖地,而不是治所;岭南最早的首府设于今梧州;经灵渠通长江水系的漓江才有可能成为古代水上丝绸之路。依据:《前汉书》云:苍梧……有漓水关有漓水东南至广信。传统的说法,包括权威的《辞海》、《辞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均指古广信就是苍梧郡治的今广西梧州市。虽然有些古籍也曾指说广信是在今之广东封开(封川、封州),但不为大多数严谨的古代史家和今近学者所取。例如,被唐宪宗称为博闻强学,知历代沿革之要的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的杜佑,其史学名著《通典》,说到封川封州时,均从晋代说起,此前之沿革均只字不提。

  当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距今2115年前,平定了南越国吕嘉之乱,完成了南中国归汉的统一大业,重赏立功将士,下令将南蛮之地的岭南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辖地包括今之两广。五年后,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统辖整个岭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设在苍梧郡治的广信,使之成为整个南中国的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09年之后,汉献帝设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并设治所于苍梧郡之广信,那时尚未有广州之名。

  苍梧郡地处今两广版图的中心,辖地相当于今之梧州、肇庆、贺州三地区。北有桂江(漓水)经灵渠通湘江连接长江水系。横贯两广的岭南母亲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过。统领这一大片南中国土地的首府广信,其地位显然就十分重要。

5.分布特点

  粤语在分布上的突出特点,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部为中心,分四条渠道向东、西、南扩展。第一条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东至番禺(广州)一带。包括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封开、德庆、佛山、广州、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第二条渠道是西江--郁江,即溯西江、浔江、郁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广西南宁、崇左、贵港三市及其所属大部分县。第三条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广西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属各县。第四条渠道是南江--鉴江,即溯南江而上,越过云开山脉到鉴江流域。包括广东云浮、茂名两市及其所属郁南罗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属吴川廉江

  粤语按照地方的区域,又有不同的种类分区:粤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 广州方言: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也较少。分为以下几类:

  南番顺方言: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不读[lap]而读[na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yɑ:k]

  罗广方言: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等地。

  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的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ng],珂[ngo1],矮[ngai2],亚[ngaa3],爱[ngoi3],恶[ngok3];[n][l]音分明 (近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客家人说的客家话受到广府话的音调和词汇的影响和反过来)。当中以锦田话为代表,但这种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纪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n/l不分)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nei]””[ngo]念成[lei][o]。把”[gwok]误读成”[gok]”[gwoh]读成”[goh]。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n/l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异常接近。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广东封开县 :已有出土文献证明),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成现代的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的继承雅言的原汁原味。

  封川话浊塞音:早期粤语的活化石

  粤语保存着古代雅言的许多因素,可以通过粤语与《切韵》音系的对照证实。《切韵》是我国最早一部音韵学著作,成书于隋朝初年,是集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说明这部韵书是以当时朝代南北所用语言,加上述各韵书加以融会所著,以《切韵》音系跟今天汉语七大方言进行对照,可以看出,保存这个音系较多的为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以古代的入声为例,北方的汉语方言由于发展迅速,语言进化较快,塞音韵尾普遍脱离,因此,现在这-带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入声是怎么一回事。其他汉语方言虽然保存一些入声,却不完整。粤语由于和中原隔绝,处于山高皇帝远的半蛮荒状态,所以没有入派三声这一变化规律,所以保存着古代的全套入声,同鼻音韵尾整齐对应。

  在粤语的形成地梧州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较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声母在梧州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梧州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有人说,梧州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

6.历史溯源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始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泛称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越族人则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当时的华夏族语言开始传入岭南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短暂的南越国。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时期

  在唐朝顶盛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接触的原住民已被汉化。而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原始部族则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中原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但有独立词汇文法的语言。唐朝灭亡后,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宋朝时期,北方更再次沦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唐宋时期可被视为粤语的定型时期,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中原汉语发音。

  元明清初时期

  在元朝,蒙古人迁都至位于燕云十六州内的大都(前称燕京,后改称北京),并以当地话作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与中古汉语和粤语的差别在此后不停变大:当时的中原汉语已急剧地向北京官话方向发展,北京官话的入声迅速消失(即是-p/-t/-k韵尾脱落,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都带有不同入声韵尾),又出现了不属于平上去入传统四声的轻声声调;已经定型的粤语则不受元朝影响而独立发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尾合并)。又有连接i/u韵母的g/k/h声母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在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最明显是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又按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上下两种阴入声(如色锡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上阴入声,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下阴入声)。

  清朝中末时期

  由于清朝闭关自守,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故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不少京官为了与外国人经商议事亦常常接触粤语,使得粤语首次逆向传播到中原。在这一时期又有大量的粤人迁移到美洲、澳洲和东南亚等各地,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时,虽然有用北方白话取代文言文正式书写的地位,但粤语的实际使用未有受到任何限制。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不如前。粤语受到北方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由于国家政策规定,学校都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年轻一代长期在普通话的环境下成长,变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外省人沟通,但是广州话就不太懂,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因此中国各地近年来要求保护本土语言文化的呼声逐渐开始壮大。同时在香港、澳门和海外,由于不受普通话政策的约束,粤语在港澳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行政、法庭、新闻传媒、娱乐、音乐、电影、电视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流行文化,对南粤文化和粤语的保护起了极大的作用。加上粤港澳地区受惠于长年的经济开放和流行文化发展,这些成果也令不少带有粤语源头的词汇被传播开去。

  不过近年香港已经有部分学校使用普通话教中文,认为普通话有助于学习中文。但由于香港中文大学所推行的《正字工程》,一般香港人均以为粤语是唐代汉语之活化石,以致慢慢向古汉语靠拢,粤语中之台侗语底本亦在消亡中。[原创研究]现在由于来自两广的老移民在海外华人社区经济与文化渐渐衰落,而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移民逐渐占据新华人移民的主体,并且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远较前者优秀,现在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粤语的使用呈现衰落之势。

7.现状

  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一亿,使用地区广泛其中广东约7000万,广西3000多万,港澳湾和海外华人华侨约1000万。所以共约1亿多人使用粤语。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此外,粤语亦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拥有较为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而且可以完全使用汉字表达

  广州话口音是约定俗成的、国际承认的粤语的标准音,大多粤语字典以广州音为准。广州以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长期保持广州话的标准地位,至1970年代末以后,香港粤语流行曲、粤语电视剧及粤语电影强势影响广东地区,继而辐射影响中国内地的非粤语省市。民间的香港口音跟广州口音并无明显分别,只是在语感上有少许差异,因两地在不同社会体制下沿用不同的习惯语汇,用词有所不同,以及两地教学改革所导致。针对近年来香港年轻人懒音增多的现象,香港的一些大学教授发起了粤语正音运动,以何文汇主张的读音取代现时通用的读音,此主张受到广东及香港的粤语学者反对。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话较为接近,如广东西部的肇庆和高州(旧称茂名县)和广西东南部的某些粤语;而广东台山、广西玉林一带的粤语口音和广州话差异就非常明显。

8.粤语汉字

  粤语有别于其它的方言,因为粤语不仅音系系统完整,而且还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粤字,即粤语汉字。通常包括两类:一是粤语白话文中经常使用,在中古汉语中也有,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废弃不用或极少用到的汉字;二是粤语特有而标准现代汉语中没有的字。

  例如:冧、系、喺、冚、嗰、乜、啲、鎅、焫、嘅、揾、嘢、咗、嚟 等等。其中乜、嘅、系、喺、揾、嘢、咗、嚟都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极高频字。

  香港增补字符集对粤字有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收集。 

  另外,粤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如:系(是)、食饭(吃饭)、几时(什么时候)、第日(改天)等等!粤语亦会借用古语作引伸,演化成新的意义。如:牙烟(正写崖广)原意为悬崖边的广广即是小屋,与简化字无关),后引伸为危险。 

  字的本意为奔跑(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但在官话中已转义为步行。粤语中就是步行,而则保留了古汉语中奔跑的意思。又如官话用()/,粤语用更古老的/(粤北也有用,或写成),用法与《论语.学而》中君子食无求饱一致。动词,粤语会用(常写作),即欢迎莅临莅临等等!

9.粤语对照

  粤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差异。下面举例常见的粤语词语和现代汉语的对照。注:( )内为现代汉语。

常用词语

  我(我) 你(你) 佢(他、她) 我哋(我们) 你哋(你们) 佢哋(他们、她们) 人哋(人家) 阿爸(爸爸) 妈咪 阿妈(妈妈) 阿哥(哥哥) 阿嫂(嫂嫂) 阿爷(爷爷) 阿嫲(奶奶) 阿公(外公) 阿婆(外婆、老婆婆) 阿叔(叔叔) 老豆(爸爸) 老妈子(妈妈) 家姐(姐姐) 大佬(哥哥) 细佬(弟弟) 心抱(媳妇) 舅父(舅舅) 孙(孙子) 仔仔(儿子) 女女(女儿) 契爷(干爹) 契仔(干儿子) 寡佬(单身汉) 仔(儿子) 女(女儿)

  系(是) 呢度(这里) 嗰度(那里) 边度(哪里) 呢(这) 嗰(那) 咁样(这样、那样) 点解(为什么) 第日(改天) 第次(下次) 乜嘢(什么) 乜(什么) 几多(多少) 边(哪) 摞(拿) 咁好(这么好)

  起身(起床) 着(穿) 除(脱) 浪口(漱口) 飞发(理发) 电发(烫发) 洗面(洗脸) 屙屎(大便) 屙尿(小便) 闩门(关门) 熄灯(关灯) 水喉(水龙头) 瞓觉(睡觉) 食(吃) 食晏(吃午餐) 食烟(抽烟) 滚水(开水) 煲(煮) 焗(焖) 饮胜(干杯) 颈渴(口渴)

  中意(喜欢)得戚(得意洋洋) nao1(生气) 发嬲(生气) 啱啱(刚刚,刚好) 啱先(刚才) 正话(刚才) 凑啱(恰好) 不溜leo1(一向) 先至(才) 就嚟(就要) 经已(已经) 卒之(终于) 终归(终究) 终须(终究) 好(很) 仲(还) 鬼咁(那么) 十分之(十分) 极之(极)

  相当之(相当) 非常之(非常) 稍为(稍微) 净(光,只有) 净系(只是,光是) 差唔多(差不多) 之不过(不过) 即管(尽管) 唔单只(不但) 不但止(不仅仅) 定系(还是) 抑或(或者) 于是乎(于是) 然之后(然后) 同(和) 为咗(为了) 啫(罢了,语气助词)

日常用语

  一、日常用语:

  普通话 粤语

  1、你好! 你好!

  2、你叫什么名字? 你叫咩名啊?

  3、谢谢!  唔该!多谢嗮!

  4、对不起/不好意思 对唔住/唔好意思。

  5、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 唔好意思阻你一阵

  6、在哪里呀? 喺边度呀?

  7、现在是2点。 宜家系两点。

  8、你在干什么? 你喺度做乜啊?

  9、你吃饭了没? 你食咗饭未啊?

10.粤语语法

  粤语语法与现代标准汉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词句顺序、虚词、副词、部分形容词、助词及其放置方式上,复杂而不可或缺的语气助词也是粤语的一个特色。尽管粤语与普通话在这些语法方面上有明显差别,但主体语法基本相同,都是主--宾式语言,都属于分析语,总体仍有60%以上相似之处。

倒装

  形容词后置

  粤语一些词汇习惯将形容词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后面,相对汉语普通话而言形成所谓的倒装构词结构,例如北方汉语的公鸡在粤语中是鸡公,而椰青青椰子

  状语后置

  粤语通常把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副词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有时甚至放在句末,如:

  

位置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动词之后

食多啲。

多吃一些。

唔该嗮你。

非常感谢你。

畀埋佢哋。

全部给他们。

形容词之后

唔好睇乜滞。

不太好看。

佢又系衰得滞。

他确实太坏了。

高过头冇用嘅。

太高了没用的。

句末

畀三蚊添。

再给三块钱吧。

 

  反序构词

  其他结构的粤语词汇不少也跟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序相反。例如秋千在粤语中是千秋夜宵在粤语中是宵夜拥挤在粤语中是挤拥要紧在粤语中是紧要

  倒装句式

  这种倒置情况亦产生许多特殊句式,例如北方话中怪不得,粤语写成唔怪得”“唔怪之得怪唔之得。又如北方话中我先走了;粤语中为我行先

  粤语的各种倒装用法在文言文里很常见,而现代汉语受西方和日本影响不较大,所以粤语不仅在语音上保存了最多的古汉音,还保存了古汉语语法特征。

趋向动词

  粤语趋向动词直接接宾语,而现代标准汉语不用。

  粤语趋向动词的用法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习惯差异

我哋谂住晏昼去街。

我们想下午到街上去逛。

  我们想下午去逛街。

现代标准汉语不能用去街这种用法

佢话嚟我度。

他说他要到我这里来。

嚟我度 vs 到我这里来

并列动词体

  粤语可以用两个并列动词构成一个动词体,把加在两个并列动词中间。现代标准汉语必须把相应词或对译词放在单一动词的前面或者后面。如休下息学紧,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分别为休息一下正在学习

+动词

  粤语广泛使用+动词的语法结构,表示强调。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我有睇。

我确实看过了。

量词特别用法

  量词在粤语中有特定的用法。

  量词用作定冠词粤语量词可直接加在名词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词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词或数词限定,起到类似于冠词的语法作用,类似英语中的"the"法语"le"/"la",例如: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语法作用

本书几好睇。

(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

特指

部车正啊!

(眼前所见的某辆)车棒极了!

特指

佢嗒咗抽菩提子。

他偷吃了(谈话者双方都知道的某串)葡萄。

特指

我把声沙嗮。

我的嗓子完全沙哑了。(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喇起块面

绷起脸(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扽下只鞋

把鞋磕一下(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量词替代指属助词粤语习惯用量词替代指属助词”“等,但这样的量词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仍然是指示物品所属的。

  

粤语

现代标准汉语

逻辑意义

解释

我支笔

我的笔

属于我的笔。(是笔的所有者)

笔的量词是

佢部车

他的车

属于他的车。(是车的所有者)

车的量词是

你个书包。

你的书包

属于你的书包。(是书包的所有者)

书包的量词是

 你个书包的确是有你的书包的意思,但是这里的个不再是量词了,会粤西白话的都知道,就是的意思,和标准汉语完全可以对等的。

副词句

  在比较句法中,粤语是你高过佢,而普通话会说你比他高。粤语说你大过佢,现代标准汉语说你比他大。近年来,由于受标准汉语影响,这情况也出现改变。你比佢大阿哥比阿妹高这种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也逐渐被粤语吸收。在一些副词上,如字,粤语亦习惯把动词之后,例如你先走在粤语要说成你行先

语气助词

  粤语语气助词在语句意味的表达上有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语气助词丰富,使用复杂,有单式、二覆叠式、三覆叠式和多覆叠式等形式:

  单式,如等:得啦。”“系咩?”“系啩。二覆叠式相当丰富,如摞噃嘅啫呀嘛等:唔系呀嘛?”“嚟啦喂!”“系咯喎!三覆叠式也很常使用,如嘅罗噃“??啦吓等:一于系咁话嘅罗噃。多覆叠式,如嘅啦吓哗 在表达语气和情貌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是不可缺或的。

11.通行地域

  在中国大陆,粤语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1亿多人。其中广东约7000万,广西2000万,港澳湾和海外华人华侨约1000万。所以共约1亿多人使用粤语。

  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都、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5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兴业、防城、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崇左。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港澳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境使用粤语。

  粤方言区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海南的儋州话-迈话-蛋家话,广西东部-南部,香港,澳门。

  百色-南宁-桂平-梧州-肇庆-广州这一线,是西江航运的黄金水道,通行粤语。

  海南:通行普通话和粤语。

  方言

  粤语有若干个子方言分支。粤语的方言分支系谱如下:

  

粤语子方言分类图

粤海方言(Standard Cantonese)

  粤海粤语,也称粤语广府片,即为通常指的广府话。粤语的标准音--广州话即属于粤海片。粤海片内部差异不大,彼此一般能较流畅的通话。例如广州话、香港粤语。香港粤语和广州话之间差异极小,只有部分用词习惯不同,这跟两地所处语言环境和社会制度有关。 分为以下几类:

  广州方言主条目:东山口音、西关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广州方言即狭义广州话,因地处珠江流域中心城市,为广州、香港等大都市数千万本地居民的母语,长期引导传统的粤语戏曲文化和粤语流行文化,影响力强大,被各粤语方言区人们接纳为约定俗成的公认标准音。广州话本身亦在不断缓慢变化。广州音的收音范围比较广,连佛山、中山、香港的部分口音也一并收录。

  港澳粤语

  粤语于香港与澳门的官方、媒体以及社会广泛使用,语音为广州音,部分专有名称的词汇则与广州方言有一定差别,但不影响双方沟通,在生活上也不易察觉。澳门粤语长期受香港粤语影响,因此完全一致,外来语更多使用英文外来语,而葡文外来语并不多见。香港于1997年前仍有相当人数称之为广州话、白话;1997 年后基本以粤语、广东话作为香港粤语的正式名称。但近年出现了不少对广东话这个名称的质疑(参见广东话),为避免名称冲突也有人称为广府话。

  香港新界的本地粤语以莞宝片围头话为主。

  1949前的香港,由于粤、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香港客家话和香港广府话在音调和词汇相互影响)。

  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 (即n/l不分) 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着。部份年青人把「你」[nei]和「我」[??] 念成 [lei] [?] 。把「国」[gw?k] 误读成「角」[g?k],「过」[gw?] 读成「个」[g?] 。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 n/l 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移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

  不过,19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屡屡出现在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辈口中。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中国大陆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 遍。例如:地盘管工科文foreman)、煞车逼力brake)、轴承啤令bearing)、草莓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燕梳insurance)等。另外,香港人对男教师及男警察称作Sir”、女教师称作搣士Miss)。这些由英语而来的外来语,其实在1949年前,广州等粤语地区也经常使用这些当时普通话还没有翻译过来的英语词汇,只是后来由于大陆实行推广普通话,这些词汇渐渐就被标准普通话代替了,现时还有老一辈的广州人,尤其是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如修车业),会把煞车逼力brake)、轴承啤令bearing)、扳手是巴拉、对男教师及男警察称作Sir”,把草莓士多啤梨strawberry)更是任何年龄层的人都还在通用的叫法,只是以上的词汇,除了士多啤梨外,年轻一辈已很少用到,但还是完全能听明白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以现在香港流行的懒音作为香港标准粤语与广州话之区别标准较为合理。以有无使用英文之广州话拼读来区分香港标准粤语与广州话,如广州 地盘管工,香港叫科文,而佛山译成课文,就会存在一个佛山标准粤语。这种划分方法从语言的角度上看是不成立的,因其发音完全相同,且用词并 不排斥。其实早于香港开埠之前,广州已经有使用外来语,现今之外来语未必全是香港所创。

  由于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大量香港人移民到海外,使海外的粤语亦受到香港方言的影响,亦确立世界上出现标准粤语,取音与语法标准亦仍为广州话。在日常用语及新闻中亦出现诸如劲爆”(形容事物厉害强大或形容情况鼎盛)碌卡”(刷卡)等港式用语。

  南番顺方言

  广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组成,所以广州方言其实可以算是南番顺方言的一个特例。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不读[lap]而读[nap]吃饭不叫食饭而叫[yɑ:k]

  香山方言

  石岐话主要流行于广东中山市城区石岐以南地区,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与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中山石岐人完全懂得听和讲广州话,但广州人或香港人不完全听得懂石岐话。如广州话瞓觉(睡觉之意),瞓觉一说石岐话也用,不过一般称作寐觉(寐此处音”[mī])。石岐话形容一个人懒惰有习语吃寐屙坐。广州话头先(刚刚之意),石岐话也用,不过多称作(音紧思”[g??n si])啱先。另外石岐话在口音方面与广州话也有些不同,例如合口字没有轻唇音;广州话以声母为f的晓母字或匣母字在石岐话以h为声母,如风扇,石岐话读hung-sin;克服,石岐话读作kaak-huk

  在1970年代末以后,因为香港电视而导致石岐话不断向广州话靠拢,许多旧有的发音与词汇用法都逐渐减少以至消亡。例如上述的合口字发音,后生开始将合口晓母字按广州话读为轻唇音,又如上述之寐觉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逐渐被瞓觉所取代。下间(厨房)、银钱(元的俗称,两个银钱即是两元)这些老式石岐话新一代中山人已经很少使用。

  梧州方言

  梧州粤语属广府片,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桂平市区,及下属的马皮,南木,金田,江口等,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苍梧县城,贺州市区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

  高州方言

  梧州粤语属广府片,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高州市区和石鼓镇和茂名金塘镇。以金山石鼓一带话作代表。

  莞宝方言

  莞宝粤语包括东莞方言和宝安方言(深圳本地粤语为莞宝方言,市区通行广州方言及普通话),前者以莞城话为标准,后者以围头话为标准。有人把莞宝片合并到粤海片里。但事实上,莞宝方言和粤海方言之间通话有较大的困难(例如:在电影《我爱扭纹柴》里有不少围头话对白,不少在市区生活的香港人都听不明白这些对白),将莞宝片独立出来比较符合事实。

  详见莞宝粤语。

东莞方言

  东莞方言分布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话以莞城话为代表。莞城话与广州话口音差别很大。未受过训练的广州人不经过适应比较难以听懂莞城话;反之很少接触广州话的莞城老人也很跟广州人沟通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宝安方言

  宝安方言分为围头话、南头话等几种。

  其中,围头话因为其普遍分布于区内的围村里而得名。深圳宝安区福永、松岗、沙井,龙岗区平湖,南山区南头部分地区,香港新界的锦田都使用围头话。还有深圳市区内有几十条自然村也是说围头话,例如水围、上沙、下沙、沙尾、沙嘴、石厦、梅林、皇岗、新洲、福田、岗厦、上步、赤尾,等等。这些围头话跟香港新界锦田的围头话完全一致。

  南头话主要分布在南山区的南头地区,使用人口约5000人。

罗广粤语

  罗广粤语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州、连山等县市。以肇庆话为代表。

  罗广方言片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须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i]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 [?] , [??1] , [??i2] , [?a3] , [??i3] ,恶 [??k3] [n] , [l] 音分明。

四邑粤语

  主条目:四邑方言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他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但两者现时已慢慢融合,是四邑方言中最接近广州方言的一种。

  四邑方言是粤语系统中跟广州方言差异最大的方言之一。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在四百年前,部分福建人从福建莆田经海路迁入四邑地区,与当地的广府人和少数南越族的后裔,以及其后移入四邑的少数客家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四邑话。可以认为四邑话是以几百年前的本地粤语为主体,先后受闽南语、客家话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粤语语言。这种观点从四邑话的发音和词汇可以得到佐证。

  由于语音差距很大,一般广府人只能听懂约三、四成的四邑粤语对话。因此,过去香港的四邑人一直保持与广府人不同的族群认同。四邑人于香港开埠初期即已到来香港市区工作,于族群内保持高度的团结,因此其语言得以保留。与其他族群一样,香港说四邑话的家族于1970年代开始因族群观念转淡而改说广府话。受广府强烈的辐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四邑人亦逐渐产生广府认同。

高阳粤语

  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茂名、高州、阳江雷州半岛一带。以高州话为代表。

邕浔粤语

  邕浔片粤语在广西分布范围很广,除南宁及周边地区外,广西西部的百色、龙州粤语亦属邕浔片。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桂平市古称)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横县、崇左县、宁明县、凭祥市、桂平市下属乡镇、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但是由于自八十年代后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加上南宁市政府的语言文化政策是削弱地方方言改而推广普通话,南宁市区内南宁话的使用人口大幅度下降,南宁话使用人口锐减到不足三成。邕浔粤语的代表性口音实际上已迁移到古称浔州的桂平市下属乡镇。现在也有相当多人忧虑南宁话事实上已经变成死语。

勾漏粤语

  勾漏粤语主要分布在玉林及贵港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和广东怀集县。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内爆音明显。一些字的鼻音韵尾失落,如读为[lar]。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广东怀集地区粤语亦属勾漏片。勾漏粤语的代表有玉林话广宁话、怀集话、藤县话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流粤语中,有上里话和下里话之分。上里话因为毗邻粤西,较接近香港音或广州音,除了个别字句用法、读音不一样外,双方交流基本没有问题。严格上分,北流上里话不属于勾漏粤语,而属于粤西粤语。而北流下里话就属于勾漏粤语。

钦廉粤语

  钦廉粤语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

吴化粤语

  吴川话吴川话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

疍家话

  疍家的定义在学术界有争议,一说是沿海地区渔民的自称,一说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疍家话又名水上广东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但是浙江,福建沿海也有少数渔民自称疍家,不过所操语言跟两广疍民差别甚大。疍家话跟广州话可以互通,但疍家音明显。学术界对疍家话的系属曾经有过一些争议,一说认为疍家话属于粤语,另一说认为疍家话自成体系。

有争议的方言片

  东江本地话东江本地话是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土语群,主要分布于惠州河源。东江本地话同时具有粤语和客家话的特点,分类归属上存在争议。学界对东江本地话的专门研究很少,传统上笼统地将东江本地话并入客家话粤中片,也有学者将东江本地话划为粤语惠河片。近年来刘叔新等对东江本地话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这个土语群比客家话古老,是客家迁入粤中和粤东之前的本地语言,与粤语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后为大规模迁入并成为粤中、粤东主流语言的客家话包围,不断同化,形成今天既接近客家话又不同程度保留粤语典型特点的土语群,并因此而将东江本地话划属粤语。一些主流客家话使用者称东江本地话为蛇话(或畲话),略带贬义意味。典型的东江本地话代表有河源话、惠城话、龙川话、龙门本地话。

  惠州本地话惠州本地话兼有粤语和客家话的诸多特点,是最为著名的东江本地话典型代表。有人主张将它划入客家话东江本地片,也有人主张将它归为粤语惠河片(或东江片)。

  龙门本地话龙门本地话东江本地话的一种,一般被归为粤语方言。也有归类为客家方言东江片的。事实上。龙门话兼有两者特点,可以视为粤语和客家方言互相渗透的产物。

  儋州话儋州话也属于粤语方言。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12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三亚、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桂南平话广西南部平话传统上划入粤语方言,近年来有人试图尝试将桂南平话独立出粤语,但相对于跟其他粤语方言的诸多共同点来说,少数的几点相异之处难以作为桂南平话独立的证据。

  粤语声调

  粤语一共分为九声: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九声各自代表字有:诗

  实际上阴入、中入、阳入声调的音高,与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不过是用-p-t-k 韵尾的入声字用以区分。由于声调的定义,是包括抑扬性(即实际音高)和顿挫性。而入声韵尾-p-t-k正是影响了其顿挫性。因此,即使只以16标示,我们仍然要说是有九个声调,或者说有九声六调,不能称作只有六个声调。

  把声调形象化地绘成一个图表,令你较容易想象出这六个声调的分别。在图表中,左边的数字可等同于音阶do re mi fa so,每个声调可由音阶组合变化模拟。此图表对熟悉音乐的人更为有用。

  关于广东话,实际上使用的最多的是广州,按广州人习惯就广东话叫成广州话,就是俗称的白话,因为例如清远、佛山,台山这些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语言,虽然以广东话为基础,但实际上改动了不小的。那么说明广东话其实有上十种语言,其实我们想了解的是粤语,那就是广州话。

  珠海方言

  1.高州话 井岸、六乡等镇的14个生产队的1500多高州水库移民使用。

  2.其它 中山、云浮(如新兴)、江门、茂名(如信宜)、湛江、阳江(如阳春)、梅州等地移民组成的村落使用其祖籍方言。

  井岸镇坭湾等村委会的水库移民讲高州话。

  原白蕉镇辖白蕉、城东两个社区,白蕉、榕益、黄家、新沙、新二、新环、南环、泗喜、东围、白石、大托、灯一、灯笼、灯三、西七、桅夹、昭信、东湖、成裕、东岸、赖家21个村委会,白蕉科技工业园和白蕉工业开发区,原六乡镇辖六乡社区和沙栏、石门、冲口、八顷、平螺、办冲、月坑、禾丰、盖山、鳘鱼沙、南澳、银潭、子子湾、马墩、布洲、竹洲、泗益、小托、虾山19个村委会,现共辖32个村委会,总面积18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88万。赖家、小托、虾山等村委会讲客家话。

  斗门镇辖斗门居委会和斗门、大赤坎、小赤坎(含原官冲、乌石两个村委会)、上洲、下洲、新乡、南门(含原渔业村委会)、大濠冲、小濠冲(含原冲口村委会)、八甲10个村委会(大环村委会已撤并),面积105平方公里,2007年末户籍人口41482。八甲村委会讲客家话。

  原上横镇辖横山社区,耕管、广丰、福安、三角、三龙、二龙、獭山、三冲、大胜、三家、横山、新益、粉洲、南青、新洲、西窑、东窑17个村委会和永利工业区,原莲溪镇辖莲溪、大沙两个社区和红星、文锋、新丰、东安、上栏、下栏、石龙、莲江、光明、东湾10个村委会,共辖3个社区和27个村委会,总面积88.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约4.3万。

  莲溪、上横两镇究竟是讲斗门话还是水上话

  每个都有每个的名称,但都是从广东话编译过来的

12.2010“政协提案事件发展追踪

  为防止地方化,采用北语(普通话)教育、采用北语(普通话)为官方语言。

  2010年广州亚运在即,美国人厄尔.沃伦先生感概道:我在广州生活了10年,我基本上能说粤语了,这次亚运,在多首亚运歌曲之中,竟然没有出现过一句粤语,这不禁令我感到有点失望。

  亚运前夕,有政府官员提出废粤推普的建议,欲取消粤语新闻报道及粤语电台节目,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普通话新闻及普通话电台节目。

  但20107月政府官员提出废粤推普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广州市民万众一心,守护粤语;废粤推普的建议不但没有成效,反而更加团结了广东人民,反而使广东人民坚定了守护粤语、捍卫粤语的信心!

  2010719日,广州市委副书记苏志佳表示,个别人所说的推普废粤的情况并不存在,市委、市政府从来就不曾有过废除粤语弱化粤语的想法,而且认为,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不但没矛盾,且可相得益彰。

  我们要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苏志佳表示,近年来,外来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其中不少人在广州定居,成为新客家人。目前大部分广州人都能通晓普通话。普通话和粤语并用,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已经成为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报刊粤语栏目以及粤语电视节目,都具有较高的阅读率与收视率。外地人积极学说粤语,本地人用普通话对外交流,在这个城市当中已经成为常态。

  苏志佳说,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一直在广州生活、学习和工作,我既热爱粤语,也从小就学讲普通话。这有助于我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我希望市民对保护粤语的讨论能够使大家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城市,热爱普通话,热爱粤语。

  近日,广州电视台对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作出答复,表示该台目前自办的各频道节目,普通话和粤语兼容,这种播出的现状有广州这座城市历史形成的原因以及现实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变动的考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493fdc5022aaea998f0ffc.html

《广州 广州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