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发布时间:2019-05-15 04:44: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南平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生命系统的是

A. 蛋白质分子 B. SARS病毒 C. 大肠杆菌 D. 青蛙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种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详解】蛋白质分子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本身不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大肠杆菌属于细胞的层次,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青蛙属于个体的层次,D错误。

【点睛】注意:原子、分子和病毒等都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 B. 都具有细胞核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D. 都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属于细胞的共性,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细胞核不属于细胞的共性,B正确;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细胞的共性,C错误;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场所都是核糖体,属于细胞的共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3.下列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到红色颗粒

B. 因为鲜类的叶片大,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C.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D. 若标本染色较深,用显微镜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或调大光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若标本染色较深,用显微镜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或调大光圈,以增大视野亮度,反之亦然。

【详解】脂肪被脂肪染液染成橘黄色,花生子叶细胞富含脂肪,因此苏丹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A错误;藓类叶片比较薄,可直接制成装片用于观察叶绿体,但需要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后,在换成高倍镜观察,B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错误;若标本染色较深,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增大视野亮度,所以需要选用凹面反光镜或调大光圈,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C,误认为藓叶大就可以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事实上,显微镜都只能是先低倍后高倍的使用顺序;其次是误认为凡是细胞内没有色素就不能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事实上,只要是成熟植物细胞(含大液泡)且取材制片方便的都可以选作质壁分离是实验材料。

4.下列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一组是

A. 脂肪、核糖核酸 B. ATP、磷脂 C. 淀粉、淀粉酶 D. 丙酮酸、载体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元素组成都是CHO;脂肪和固醇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氨基酸)、生长素等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磷脂、核酸(核苷酸)、ATP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核糖核苷酸,元素组成是CHONPA错误;ATP、磷脂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B正确;淀粉属于糖类,元素组成是CHO,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C错误;丙酮酸元素组成都是CHO,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D错误

【点睛】熟悉各类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豌豆叶肉细胞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

B.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 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号分子都是蛋白质

D. 核酸和蛋白质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多聚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DNARNA,所以含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8种核苷酸,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但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生物体内如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单体,单体再聚合形成多聚体的生物大分子。

【详解】豌豆叶肉细胞内有两类核酸(DNARNA),含有5种碱基(ATGUC),A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生物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并不全是蛋白质,比如性激素是属于固醇类的物质,C错误;核酸和蛋白质均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单体,单体再聚合形成多聚体,D正确。

【点睛】注意:凡是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含两种核酸(DNARNA),都含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但作为遗传物质只能是DNA

6.如图所示是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 3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用低倍显微镜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 图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液泡,N表示细胞质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D. 实验结果说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在伸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由于洋葱表皮细胞较大,所以可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A正确;图示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原生质体,N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B错误;由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大液泡,细胞一次性失水或吸水量不多,所以用作质壁分离实验的现象不明显而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C正确;只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更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才会与细胞壁分离,所以通过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证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在伸缩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正确;

【点睛】注意区分题图中LMN三处结构或所充满的液体,其中易错点在于N容易误认为是细胞质基质中的溶液。

7.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果糖和葡萄糖属于还原糖 B. 蔗糖水解得到的单糖是葡萄糖

C. 淀粉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 糖类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两分子单糖形成,包括麦芽糖(2分子葡萄糖)、蔗糖(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和乳糖(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可能不同,如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都只分布在植物细胞内,而乳糖、糖原等都只能分布在动物细胞内。

【详解】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等都属于还原糖,A正确;蔗糖水解得到的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C错误;糖类不是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D错误。

【点睛】熟悉糖类的组成、分布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在人体中既参与组成细胞膜,又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物质是

A. 脂肪 B. 维生素D C. 胆固醇 D. 性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的是胆固醇,不是脂肪,A错误;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错误;胆固醇既是在人体中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在人体中既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的是胆固醇,不是蛋白质,D错误。

【点睛】熟悉脂质包括的常见种类及其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细胞中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 B. 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

C. 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D. 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大约占95%,结合水约占5%。结合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自由水在细胞内常常作为娘蒿的溶剂以及运输细胞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同时参与细胞代谢。当细胞失去结合水,细胞的结构就被破坏。当细胞内自由水比例降低时,细胞代谢减弱,抗逆性增强,反之亦然。不同生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一般是年龄越小含水量越高。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详解】细胞内自由水约占95%,所以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A正确;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B正确;根据水在细胞内的作用分析可知,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C正确;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细胞代谢减弱,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上升,D错误。

【点睛】注意:由于细胞内自由水与细胞代谢紧密相关,所以当自由水比例降低时,细胞代谢减弱,细胞抗寒、抗寒或抗盐碱能力增强。

10.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缺乏某种酶可能形成硅肺 B. 中心粒含有两个相互垂直排列的中心体

C. 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参与形成纺锤体)

【详解】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侵入细胞内的病菌和病毒,但溶酶体内没有分解硅尘的酶,所以肺部细胞被硅尘积累会患硅肺,A正确;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B错误;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其中含有细胞液,C正确;内质网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车间D正确。

【点睛】熟悉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B.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D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核孔是包括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是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所以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因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不是因为它的位置,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D,容易误认为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因为细胞核位于细胞正中央,事实上,细胞核还不一定位于细胞正中央,如成熟的植物细胞,其中大液泡占了整个细胞约90%的体积,细胞核显然不可能为正中央。

12.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 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纱布代替半透膜,蔗糖分子可自由通过

B. 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透过半透膜

C. 如果将S2的浓度适当降低,则渗透平衡时h会更大

D. 实验开始时S1浓度大于S2,渗透平衡时S1浓度仍大于S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

【详解】若用纱布代替半透膜,由于纱布的孔径较大,蔗糖分子可自由通过,A正确;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然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出,并且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如果将浓度S2适当降低,则两侧溶液的浓度差更大,渗透平衡时h更大,C正确;分析图解可知,漏斗内溶液(S1)液面上升,说明水分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了扩散,因此实验开始时S1大于S2,渗透平衡时,由于升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力,仍然是S1大于S2浓度,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D,漏斗内外两种溶液浓度比较:实验开始时是S1大于S2,实验结束时,仍然是S1大于S2

13.有关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B. 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人鼠细胞融合

C.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D.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证实某种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细胞器分开;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完全来自于水;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详解】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用荧光标记的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途径,C正确;电子显微镜下也无法观察某种化学分子,所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仍然不能证实某种水解酶是否存在于溶酶体内,D错误。

【点睛】注意:电子显微镜只能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不能观察分子结构,所以电子显微镜下不能确认某种分子,而只能确认某种细胞结构。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 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相互接触实现信息的传递

C. 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属于信息交流中的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属于信息交流中的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B错误;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一种,没有体现信息交流,C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错误。

【点睛】熟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形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图为胞吞胞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b过程均需要载体协助

B. a b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C. a b过程均能运输大分子物质

D. a b过程均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出入细胞的方式,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运入或运出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胞吞胞吐均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A错误;胞吞胞吐均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进入和排出细胞的一种方式,通过膜融合的方式将物质吸收或排出细胞,C正确;a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即胞吞b是大分子物质运出细胞,即胞吐胞吞胞吐均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注意:胞吞或胞吐与一般小分子或离子的主动运输的区别——前者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后者需要;相同点——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都可以逆浓度运输。

16.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 大肠杆菌吸收K+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 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D. 氨基酸进入肝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的区别: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大肠杆菌吸收K+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A不符合题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B不符合题意;氧气进入肺泡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是自由扩散,C符合题意;氨基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D不符合题意。

【点睛】注意牢记属于自由扩散的常见的几种物质:O2CO2、甘油、乙醇、苯、水等,属于协助扩散的物质: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17.下列不属于分泌蛋白的是

A. 抗体 B. 血红蛋白 C. 胰岛素 D. 胃蛋白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详解】抗体是分泌蛋白,A错误;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不属于分泌蛋白,B正确;胰岛素是分泌蛋白质,C错误;胃蛋白酶是分泌蛋白,D错误。

【点睛】注意:常见的分泌蛋白有各种消化酶、部分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抗体等。

18.下列有关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间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B. 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数小时内就会杀死活细胞

C. 观察叶绿体时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 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原理:(1)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3)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操作:制作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详解】叶绿体是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可间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A正确;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不会将活细胞杀死,B错误;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需要叶绿体保持正常形态,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C正确;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线粒体,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正确。

【点睛】特别提示:(1)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3)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

19.下列关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甘油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转运

B. 载体蛋白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C. 膜上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运动的而其他分子是静止的

D. 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个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是可以移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甘油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膜上的载体蛋白有的镶在、有的嵌入、有的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中,B错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D正确。

【点睛】注意:细胞膜上的磷脂都可以运动,蛋白质是大多数是运动的。

20.下列有关物质运输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

B.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C.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很难吸收比葡萄糖小的木糖与膜的功能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能量,因此是被动运输。

【详解】氨基酸通过生物膜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供应,而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中无载体蛋白,所以不能透过,A错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胞吞或胞吐通过细胞膜,B错误;果脯腌制过程中,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为全透性,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不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很难吸收比葡萄糖小的木糖,主要是因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几乎没有协助转运木糖的载体蛋白,这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有关,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误认为果脯吸收糖分就是主动运输,而忽略果脯是在高浓度糖分溶液中因失水过多而死亡,生物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特点的知识。

21.下列与植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能有效吸收绿光

B. 叶绿体内分布着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场所不同

D. 光的成分不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片之所以呈绿色,主要是因为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对太阳光中绿光吸收最少,而反射出绿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所以这两个结构上分别分布着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酶。其中光合色素则只分布在类囊体上。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无氧呼吸分两个阶段,其中两种呼吸方式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但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几乎不能吸收绿光而反射出来呈绿色,A错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必然在叶绿体内分布着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场所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不同单色光被光合色素吸收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光的成分要影响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

22.下图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装置,下列相关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 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1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C. 3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 2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的催化需要温和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加热能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所以通过1号(常温)与2号(加热)对照,说明加热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组别1(无酶)号与4号(有酶)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性,B正确;通过3号(加无机催化剂)和4号(加过氧化氢酶)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正确;由于2号(加热)与4号(加酶)涉及温度不同和有无催化剂两个不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不能说明酶是否需要温和的条件,D错误。

【点睛】实验问题的分析需要抓住实验涉及的原则——尤其是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能对照实验说明某个结论关键就要注意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否遵循单一自变量。

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C. 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高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使不发生的化学反应发生;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也具有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会使酶的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结构,但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受底物浓度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当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根据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但发挥作用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甚至生物体外,B错误;目前发现的酶大多数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错误;酶在高温、强酸、强碱下会被破坏其空间结构而完全失活,D错误。

【点睛】熟悉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A. 制作酸奶需要用密闭的容器

B. 包扎伤口需要用透气的纱布

C. 松土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

D. 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制作酸奶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包扎伤口一般选用透气的纱布或创可贴,目的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氧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供能,同时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和抑制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增大昼夜温差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主要原因是在白天适当给农作物升温,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夜晚再适当降温,以降低农作物的呼吸速率,减少农作物消耗有机物。

【详解】制作酸奶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所以制作酸奶需要在密闭容器内完成,A正确;包扎伤口一般选用透气的纱布或创可贴,目的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B正确;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氧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根系进行有氧呼吸供能,这对植物根系主动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离子是游离的,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C错误;增大昼夜温差就是在白天适当给农作物升温,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速率,增加有机物的积累,夜晚适当降温,以降低农作物的呼吸速率,减少农作物消耗有机物的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

25.随着氧气浓度a-d的逐渐增大,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相应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体积变 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条件下,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 C条件下,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少,所以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物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种子萌发时,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当植物种子吸收的O2等于CO2的释放量时,植物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当释放的CO2大于O2的吸收量时,植物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当不吸收O2,只释放CO2时,植物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植物种子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16

无氧呼吸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之比122

【详解】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10,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乳酸发酵产物中没有CO2A错误;b条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相对值是3,释放的CO2也是3,消耗的葡萄糖是0.5,无氧呼吸产生的CO28-3=5,消耗的葡萄糖是2.5,因此该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B正确;c条件下仍进行无氧呼吸,而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条件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D错误。

【点睛】依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进行判断细胞呼吸类型: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O2吸收量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26.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 叶黄素 B. 胡萝卜素 C. 叶绿素b D. 叶绿素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根据在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小,扩散速度越慢。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图) ,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所以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其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慢的叶绿素b,其溶解度最小,故选C

【点睛】熟悉 “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色素的原理和实验结果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27.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B. 二氧化碳可以使澳廖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

C. 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氧气、pH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是否可以同时发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根据在相同时间变浑浊的程度或者通过检测其产物中是否含酒精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无氧呼吸等。检测CO2的产生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观察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快慢。检测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灰绿色。

【详解】由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A错误;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C正确;实验中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所以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的浓度和用量等,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A,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即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8.下列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先将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B. 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淀粉生成

C. 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D. 实验也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需要先将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营养物质(淀粉),再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用碘蒸汽处理两部分叶片,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而曝光部分变蓝,说明绿叶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详解】根据前面对该实验的介绍可知,本实验需要先将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A正确;由于叶片的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淀粉生成,B正确;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C正确;由于该实验没有检验氧气的装置设计,所以不能证明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氧气,D错误。

【点睛】熟悉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29.图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温度升高,A点将下移CO2吸收

B. 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 AB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D. 限制A. B. 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其中A点光照强度为0,说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植物没有从环境中吸收CO2,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此时的光照强度为补偿光照强度(光补偿点);B点之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中D点时,达到最大净光合作用值,对应此时的光照强度为饱和光照强度(光饱和点)。

【详解】若环境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的有关酶活性是否下降并不确定,所以无法判断A点的移动情况,A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AD段均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正确;由于AD段均表明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限制AB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均主要是光照强度,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A,容易将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要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且不加限制而错判A点的移动情况。

3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有氧呼吸产生水的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B.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会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C. 影响光反应过程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D. 暗反应中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酶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3)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

bATP的生成:

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

bCO2的还原:

CATP的水解:

【详解】有氧呼吸产生水的阶段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阶段释放的能量是最多的,A正确;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会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不会释放能量,B错误;由于光反应过程需要光照和相关的酶,所以影响光反应过程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C正确;暗反应中消耗ATP,转化生成ADP的过程是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点睛】熟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各个阶段的反应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31.图甲为某多肽的结构式,图乙为DNA分子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 ,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是______(填名称)。图甲是由___种氨基酸经____过程形成的多肽,可以用____试剂进行鉴定。

(2)图乙中含有氮元素((N)的是 ____(填序号)。图乙所示分子的基本单位是____可用图乙中 ____表示(填序号)。

【答案】 (1). (2). 肽键 (3). 3 (4). 脱水缩合 (5). 双缩脲(试剂) (6). 3 (7). 脱氧(核糖)核苷酸 (8). 123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图是多肽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CO—NH—)的一条肽链,说明它是由4个氨基酸经脱去3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四肽,其中含游离羧基(-COOH2个,游离氨基(-NH21个;其中四个氨基酸残基的R基团分别是-CH2CH3COOH-CH3-CH2SH-CH3,说明是三种氨基酸参与脱水缩合。乙图是DNA分子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为磷酸,为脱氧核糖,为含N碱基,为磷酸。其中①②③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为DNA的组成单位。之间的化学键是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详解】(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名称是肽键(结构式为—CO—NH—)。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甲中含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根据不同的R基团可知,是由3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四肽,凡是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而出现紫色。

(2)图乙中含有氮元素((N)的是N碱基。图乙所示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可用图乙中①②③表示。

【点睛】熟悉多肽(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和DNA的结构组成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图表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局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中。

(2)图A所示结构的化学成分主要 ____

(3)图B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 细胞器有____(填序号)。

(4)图B的基本支架是____

(5)若图B是鸟类的胸肌细胞,则该 细胞的细胞器中数量较多的是____ 填序号),该结构通过____增加膜的表 面积。此供能过程还需多种酶的催化,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填序号)

(6)用台盼蓝对图B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

【答案】 (1). ⑧细胞核 (2). 纤维素(和果胶) (3). ②③⑥ (4). 磷脂双分子层 (5). (6). 内膜向内(凹陷)折叠形成嵴 (7). (8).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中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组成:图A为植物细胞,图B为动物细胞。其中为细胞膜,为线粒体,为高尔基体,为核糖体,为中心体,为内质网,为细胞壁,为细胞核,为叶绿体。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A细胞为植物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图A中结构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3)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动物细胞B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4)图B为细胞膜,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5)由于鸟类的胸肌细胞需要较多的能量供应,而能量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所以若图B是鸟类的胸肌细胞,则该细胞的细胞器中数量较多的是线粒体,该结构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膜的表面积。催化呼吸作用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6)用台盼蓝对图B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33.图为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

(2)b物质的跨膜运输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请完善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水稻幼苗,放入适宜浓度含有Si4的完全培养液中。

B.甲组____________,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相同,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B.若乙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____________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糖蛋白 (2). 需要载体蛋白 (3). 需要消耗能量 (4). 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 (5). Si4+的吸收速率 (6). 被动运输 (7). (明显)小于 (8). 主动运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为糖蛋白,为磷脂双分子层,为蛋白质。根据所在的位置,图中侧为细胞膜的外侧,为内侧。物质a能顺浓度梯度运输且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说明为自由扩散;物质b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为主动运输。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是糖蛋白,为磷脂双分子层,为蛋白质。

(2) 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其特点是: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3)若要探究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 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关键要在形成对照实验的两组中体现一组正常进行有氧呼吸供能,一组在无氧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供能,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即可。

实验步骤如下: 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水稻幼苗,放入适宜浓度含有Si4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有氧),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无氧);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对Si4+的吸收速率。

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若两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相同,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若乙组植株对Si4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Si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点睛】熟悉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次设计实验要注意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34.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A- E代表生理过程, ①一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来自于图中的过程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3)A过程的发生需要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的色素参与。

(4)B过程中,CO2C5结合生成________,消耗的C5________(填物质)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5)ATP的合成不仅发生在A过程,还可以发生在过程________(填字母)。

(6)图中C过程产生的丙酮酸可以转化为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ADPPi (3). H2O() (4). 类囊体(薄膜 (5). C32C3三碳化合物 (6). C3 (7). CDE (8). 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A过程能利用光能,B过程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说明它们共同组成光合作用的过程,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图中C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D是丙酮酸彻底分解为CO2[H]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E[H]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中物质①②③④依次是ADPPiO2C5H2O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的O2,其来自于图中的光反应过程A

(2)图中物质ADPPi,物质H2O

(3) 光反应过程的发生需要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的参与。

(4) 暗反应过程中,CO2C5结合生成C3,消耗的C5C3(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5) ATP的合成不仅发生在光反应过程,还可以发生在过程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图中CDE

(6)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图中细胞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转化为酒精。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总结如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光合作用过程

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a.水的光解:

bATP的生成:

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aCO2的固定:

bCO2的还原:

CATP的水解:

35.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2个品种的坛紫菜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氧气速率和呼吸耗 氧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柱状图上的数值表示相应条件下的实测值)。请据图回答:

(1)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图2所示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

(2)由图2可知,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的坛紫菜呼吸耗氧速率呈_____ 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_____含量的降低,有氧呼吸受到抑制, 呼吸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3)1和图2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的测定值,光照第4小时时,品种1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 mg/ (kg.h),此时品种2的总光合速率_____(填高于低于)品种1

(4)由图1可知不同光照时间对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主要特点有:

①相同光照时间下,品种1氧气释放速率均高于品种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处理时间和不同品种 (2). 呼吸耗氧速率 下降 溶解氧 (3).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 (5). (6). 2790 (7). 低于 (8). 品种1和品种2氧气释放速率在(8h)内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是两个坛紫菜品种经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的氧气释放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图中明显看出两个品种都是随光照处理时间越长,净光合速率越小,但在相同条件下,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品种2。图2是两个坛紫菜品种经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后的耗氧速率(即有氧呼吸速率),图中明显看出两个品种都是随光照处理时间越长,呼吸速率越小,但在相同条件下,品种1的呼吸速率均大于品种2

【详解】(1)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图1和图2所示实验的自变量均是光照处理时间和不同品种,图2所示实验的因变量是呼吸耗氧速率。

(2)由图2可知,随着黑暗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的坛紫菜呼吸耗氧速率均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氧含量不断降低,有氧呼吸受到抑制, 呼吸耗氧速率逐渐下降。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3) 根据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图1和图2是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的测定值,光照第4小时时,品种1的总光合速率=2150+640=2790 mg/ (kg.h),此时品种2的总光合速率=2000+600=2600 mg/ (kg.h),显然低于品种1

(4)由图1可知不同光照时间对氧气释放速率的影响主要特点有:相同光照时间下,品种1氧气释放速率均高于品种2两个品种的氧气释放速率在8h内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方面需要读懂两个柱形图的含义;另一方面需要知道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8a7386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1.html

《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