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26 23:33: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意义
马跃敏
(平顶山学院中文系,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要《古诗十九首》集中表现了人的困境和生命意识的高扬,在文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传统研究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内容的评价显然是不完整的。《古诗十九首》突破了两汉传统诗教而强化了诗歌个性化的抒情,开启了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它孕育形成的个性化,抒情化,审美化的社会思潮使文的自觉在魏晋六朝成为必然。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文的自觉;文学史意义
《古诗十九首》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思考和率真表达是超越其前期任何作品的,孕育着文学自觉的因子。它标示着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感情,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它首先突破了传统诗教的束缚,使诗歌成为个性化的抒情,在礼教和世俗之间的徘徊,也是当时士林风气的折射,而诗缘情是文学自觉的关键。其次是文人对文学的风格及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从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一系列突破和转向。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魏晋南北朝漫长的文学自觉之路,正是由此为契入和演进的。

以往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大体上有两个传统。一是以《文选》李善注为代表的以释典释事为主的传统,他们强调对诗歌字、词、句、典的解释。另一个是以元人刘履《选

1

诗补注》为代表的以释义为主的传统,他们强调诗歌命意的说明。后者多以比兴观念来解读诗歌,认为十九首表达的男女恋情和相思离别必关教化,必有寄托,以至于“臣不得于君”“士不遇知己”成了家常套语。这些传统成果,为我们了解古诗作者、内容及艺术性提供了基础资料,而对《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线索上的纵向讨论却不够深入,实为美中不足。在长期的文学史评论中,往往肯定其艺术特色,而把其思想内容尤其是人生态度归于消极颓废,直到近来才对其个体生命意识和享乐人生态度给予较高的评价。《古诗十九首》是当时士人普遍的愁苦、焦虑与伤感的集中反映,作为典型的抒情诗,它在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也正是基于其对生命意识的高扬以及对此毫无矫饰、大胆率真的表达。这些作品揭示的人生哲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都使《古诗十九首》意
—————————
作者简介:马跃敏,1971年生,河南汝州人,平顶山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
蕴深邃并且诗意盎然。
若探讨十九首生命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便会发觉,东汉末年文学风格正处于由西汉形成的恢弘壮丽的浪漫格调向关注流连哀思个性抒情转折的十字路口,社会地位的转化与士人心态的变易是其表象,创作主题的突破才是其深层意义。从某种意义上将,这种生命自觉昭示了儒学传统诗教的坍塌。当大一统的辉煌壮丽连同梁园氛围一同成为扬州旧梦,凶险的时代与解体的儒学诗教使文人的心灵与创作都蒙上了哀伤和不安。其中的失落和痛苦反映了文人地位从帝国形成前的独立走向依附时的忐忑和焦虑,当政权不能庇护这种依附时,个体的失落与痛苦无意中却孕育了诗性精神的高扬。由于现实的追求往往是失落的,及时行乐和人格萎缩便成乱世一景。其中虽不乏以天下为己任清刚贞亮的党人名士,也有全身远祸又追求精神生活的玄儒名流,但更多的则是追名逐利和不时营造另一精神家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9725e6ea98271fe910ef97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