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2018-07-31 01:00: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1 人类文明的开端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种族无优劣: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且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群婚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

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

2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嘴(婆罗门),手(刹帝利),腿(吠舍),脚(首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

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

1、原因: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被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利。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奴隶主统治基础,把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形成了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局面。

2、建立:前8世纪。3、发展: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4、基本特点:人民主权。

5、繁荣鼎盛: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繁荣表现:①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

局限性: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广大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启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①经济: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

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交战双方:罗马VS迦太基。

罗马帝国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两汉同期

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395年~476年)

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6、罗马历史发展线索 西罗马帝国(476年)

(标志着欧洲的奴隶社会终结)

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帝国分裂

(前8 (前6 395年)

东罗马帝国(1453年)

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繁荣: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6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

①过程: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7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二、的由来:印度人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什么重要作用?

1)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2)推动了数字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传播阿拉伯数字)②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③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④医学成就突出。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

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1271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意义: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89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

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圣经》,圣诞节、复活节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教义: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

三大宗教迅速传播的原因:1、宗教让苦难中的老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所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其统治者的利益。

10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

时间及地点: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 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从两个方面,即人间和天上来进行反封建斗争。①从文学艺术角度赞美和歌颂人,描绘人的本性,强调人的作用、个性的发展,反对神学、神权。(意大利“美术三杰”以人物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现实的人物为蓝本,不仅艺术性强,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②从科学技术角度解释天体天文,揭露教会的愚民政策和荒谬说教。对课文所叙述的文艺作品、思想观点、自然科学成就,要探究其所体现的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近代天文学,推翻了统治天文学界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是人类对天体认识的一次飞跃,促使自然科学从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研究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意大利是东西贸易的枢纽,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较发达的手工业、商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必然在思想领域里有所反映,因而在意大利首先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后,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欧洲各地。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是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所以,恩格斯说:“这个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

¤启示: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

原因: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

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前往东方发财的“寻金热”,原有的东西方交通枢纽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着,欧洲人急需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1)地理知识的增加(如地圆学说)、地图绘制的改进。(2)罗盘针的运用。(3)造船技术的改进。(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观条件:船员的毅力和精神等.

¤﹡过程:①迪亚士: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

②哥伦布: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达·伽马: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影响: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经济开始一体化(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②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国家逐渐走上殖民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落后。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①规模:郑和船队庞大,船多人多;哥伦布等人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②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

哥伦布等人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③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④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首先爆发于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解决掌握政权,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问题。其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制度的一切桎梏。

原因: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英国正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积极推进海外贸易,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使得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成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共同迫切要求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行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间:1640年~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一个“导火线”,二个“实质”,三个“标志”。

苏格兰人民起议是革命的导火线;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实质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1688年宫廷政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本质仍是反封建斗争)

新议会召开是革命开始的标志,共和国成立是革命顶峰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是革命完成的标志。

12 美国的诞生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性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为什么《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对《独立宣言》应该如何评价?

认识:《独立宣言》是宣告美国建立独立国家的正式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告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它也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民要求民主主权的宣言书。它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独立、人民主权而斗争,成为当时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进行革命的有力武器。

评价: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后来把每年的74定为美国独立日;⑵《独立宣言》的进步性,表现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异同?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君”,君主是世袭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议会(下院)。议会拥有立法大权,议会的多数党领袖一般是政府首相,政府对议会负责。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美国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 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拿破仑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应认清以下三点:

第一, 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

第二, 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法国革命的国内意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二、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世界意义主要是指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相同点:

1.原因相同: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扫清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2.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3.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4.影响相同:革命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掌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5.革命进程大体相同:最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外,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

2.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美国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4.原因不同:英、法革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文件都是重要的历史文件,它们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欲掌握政权的要求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意识,都提倡自由,民主,平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和保障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小结简表

¤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途径(或形式)和主要成果。

任务:英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途径:英国、法国主要通过暴力斗争,如英国议会军战胜了王军;法国人民不断起义,推翻了君主统治。美国主要通过民族独立战争。

成果: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推翻了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制定了1787年宪法。

14 “蒸汽时代”的到来

概念: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变革。

性质:既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本质: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开始:“珍妮机”的发明为开始的标志。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完成标志)。

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市场的需求。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莱蒙号”(当时人称“汽船”)。

1825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影响: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和运输的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钢铁冶炼厂、交通运输业。

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创新:瓦特改良蒸汽机。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B、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C、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③出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与对立;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消极:①工业的发展,造成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等问题;②欧洲国家对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残暴剥削和掠夺,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贫困和落后;③资产阶级通过各种剥削手段,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

影响:①政治上:工业革命发生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走上了近代化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开始了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新思潮。

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注意吸收和借鉴人类历史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在发展科技、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一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社会关系方面

⑴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

⑵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

⑶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⑷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3、世界格局方面

⑴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⑵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15 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16世纪末~19世纪中期,最先进行黑奴贸易的是葡萄牙)

背景:(1)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2) 美洲印第安人遭到屠杀和奴役,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3)欧洲一些人看从非洲贩运黑人到美洲出售有利可图。

路线:【出程】欧洲(携带枪支、杂物等); 【中程】非洲(换取或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

【归程】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点:野蛮性和残酷性。野蛮性在于无视生命的珍贵,将人作为商品来出卖,获得血腥钱;

残酷性表现在“三角贸易”的持续的时间长、涉及的人员多,造成的恶果严重。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

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影响:英国通过在印度及其他地方的殖民侵略,掠夺了无数的财富。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同时,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认识:暴露了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贪婪、残酷和血腥,反映了殖民统治的罪恶。

¤如何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双重性

(1) 殖民掠夺是欧洲殖民者的主要侵略活动方式,是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这些侵略活动使得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2)欧洲对殖民地的掠夺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这些地区长期的贫穷和落后,所以说殖民侵略和殖民掠夺是非正义的,是血腥的资本积累。

(3)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使落后的亚非拉地区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也开始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之中,开始了向近代化过渡,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一次冲撞和整合,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进步。这也是其客观上有利的一面。

16 殖民地人民的战争

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英国对印度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时间:1857年~1859年。 领导者:封建王公(以章西女王为代表)。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南美的乔治·华盛顿”)

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殖民地人民对殖民统治不满;

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人物:印第安人、黑人、土生白人。代表人物:玻利瓦尔,圣马丁;③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④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起义军联合作战。

﹡性质: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影响:(1)赶走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出现一系列新兴的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3)鼓舞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17 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有明确的目的。

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

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建立:1871328,巴黎公社建立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18 美国南北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4月)

原因:美国南北双方在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实行什么制度几方面各自的不同需求,根本区别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所造成的,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劳动力问题,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分裂的潜在因素。

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

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裂开的房子”指——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美国面临分裂。“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美国并存的两种经济形式:半奴隶: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主经济;半自由: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林肯的主张:维护美国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希望和平解决。 最终解决方式:武力;

二、北方的胜利

战争经过:①1861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

1861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转折:③1862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

1865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1865),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

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

答: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

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文件颁布的意义:林肯政府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又解放了所有叛乱州的奴隶成为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这样广大的工人、农民和黑人都积极参加战争,使战局得以扭转。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启示:1 . 有奋斗才会有成功!2.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有种族制度都是不公正的,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3 .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4. 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促进国家发展富强。

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启发:①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③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为什么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

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将行使总统的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化为泡影。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发动叛乱,脱离联邦。因此,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异同点的比较。

①从起因上看: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经济的发展与英国宗主国的殖民压迫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而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②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③从阶段特征看,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而南北战争则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确立其统治的时期。

④从影响看,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称林肯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何评价林肯?

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评价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总统。

19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另一方面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还表现在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还有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直接原因: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

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

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成功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倒幕派掌握政权后,全面有效的改革。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无暇干预。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点: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者的改革。 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

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性质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结果: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不同点:

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从国际环境上看: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改革阻力上看:日本阻碍改革的幕府统治在改革前已经被推翻,而中国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力量强大;

从领导力量上看:日本倒幕实力派领袖进入政治核心,握有实权,而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从群众基础上看:日本重视利用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好,而中国的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弱。

政治是要靠军事来支持的,明治天皇靠人民从幕府手中夺回了军权,所以维新胜利了;而光绪不发动群众,手上又没实权,所以维新失败了。

¤日本因为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② 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③ 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等。

¤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平发展,反对战争。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小结表

20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标志: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电力、石油);②新机器、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汽车、飞机);③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展(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06年,使用钨丝的电灯泡问世。爱迪生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一千三百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

1876310,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三、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汽车: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奔驰”车)

②影响:A、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使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负面影响。

飞机:①发明者:美国莱特兄弟;②标志及时间:1903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③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飞机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五、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六、对世界的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请你谈谈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以比较的方式表述。

①交通:工业革命前,人们坐的是马车,后来坐的是汽船、火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坐的是汽车、飞机,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②照明:工业革命前,人们使用自然火或蜡烛等照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的广泛应用,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驱走了黑暗。③通讯:工业革命前,人们通过邮寄或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人们使用有线电话、有线电报或无线电报来传递信息。

¤请你谈谈两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哪个时期?为什么丧失发展机遇?

①两次科技发生时,中国社会处于什么状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清朝前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时,中国正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稍后处于洋务运动时期。

②为什么会丧失发展机遇?(1)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文字狱盛行,闭关锁国,无从受益;(2)第二次时,虽有洋务运动,但清政府已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更加反动和腐朽,半殖民地化的现实,使中国无力受益。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对比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 18 世纪 60 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并且主要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第二次:(1) 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 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如日本、俄国)(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2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月~191811月)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原因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

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A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战争时间长达4年多。战争范围广(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破坏性大。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使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巨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大战摧垮了德国、奥匈、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大帝国,英法也大为削弱)。美日崛起(只有美国和日本等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发了战争财)。

C在大战中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大战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

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六、启示:(1)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造成严重的危胁,我们要反对以暗杀为主要形式的突发事件。(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应该反对战争,爱好和平。(3)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应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4)科技是把双刃剑。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科技应该用于生产生活方面,造福全人类。

¤如何理解一战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

1)英法美三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少不同。其中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占有的世界殖民地最少。

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按工业实力排名是英、法、美、德,而到19世纪末,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超过英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了新的矛盾。可见,一战的爆发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德国企图建立“中欧帝国”和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争夺英法的殖民地;法国则希望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奥匈帝国的目的是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日本的目的在于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攫取世界霸权。

¤你如何看待普林西普暗杀斐迪南大公这件事?

刺杀的目的是在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如何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含义?

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破坏,使各国人民在心理上受到极大震动,但战争也唤醒了各国人民,引发了人民革命。如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并宣布退出战争,其他交战国也相继发生革命,有力地冲击着各国的反动统治。面对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各国统治者决心加速结束战争。由此可见战争与革命是相互作用的,即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22 思想和科学的力量

一、思想启蒙的火种

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代表人物:法国伏尔泰、卢梭和孟德斯鸠

2、思想理论

1)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由开明的君主统治,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2)卢梭: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即“社会契约论”)

3)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3、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评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A.戊戌变法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 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科学的革命

英国的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包括“牛顿三定律”)。

英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出版(时间:1859年):①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②《物种起源》的意义: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

德国的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提出(时间:20世纪初):意义: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

﹡居里夫妇: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镭。

¤科学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大前提和根本原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自由是重要因素,它摆脱封建神学束缚,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探索;科学家们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

¤科学与思想的关系:近代科学奠定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基础,启蒙运动也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

¤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的原因。

二是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三是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辛勤忘我的实践探求,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有什么区别?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的发展状况及要求不同,因而产生了诸多区别。

⑴从首先产生的国家看,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而启蒙运动首先发生在法国。

⑵从批判对象看,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则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⑶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中进行。

⑷从批判形式上看,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披着宗教的外衣;而启蒙运动则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⑸从作用来看,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而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3 世界的文化杰作

背景:1、政治经济的激烈变革2、人们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德国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1804年)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

三、美术名家——梵高:荷兰的梵高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梵高是在法国南方创作这幅作品的,南方的阳光赋予他创作灵感。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近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青少年学生应该像托尔斯泰那样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也要像梵高那样关心穷人、严谨治学、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热爱生活;还要像贝多芬那样自尊自强、热爱祖国、富于正义感。

启示:正是近代社会的变革,才诞生了伟大的文化艺术,反过来,文化艺术的进步,又促进了近代社会的飞跃,所以说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3e0d1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3.html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