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智慧

发布时间:2013-09-04 15:3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冬季篇阳气潜伏,万物蛰藏《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冬季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本章图版目录我国的冬季冬季闭藏阳气养好肾气和肾阴阳立冬的习俗补冬不可言目冬泳的误区预防感冒的措施三寡和三慎小雪节气与小雪天气闭目可以养神寒头足暖的妙处调节抑郁状态仁者寿,乐者寿大雪天气清内火萝卜的保健功效冬日养生小贴士冬季风吹病精、气、神的辩证关系冬至吃饺子因人而异吃坚果人到中年审慎调食夏病冬治的方法早睡晚起藏精气小寒胜大寒养肾精护肾气冬季洗澡注意事项冬季养胃要注意五种颜色豆的功用低温防止冷辐射五脏阳虚表现各有不同按摩的几个穴位局部按摩防治冻疮五志过则伤五脏冬主寒土冬季的冷和干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的三个月,是一年中阴气最重,阳气最弱的季节,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是万物闭藏的季节,自然界是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冬季的气候特征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斜射最厉害,气温最低、阴气最盛的时候。

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辐射和日照时间都达到全年最低点,冬至过后,太阳折射位置逐渐北移,白天开始逐渐变长,夜晚开始逐渐变短,但是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入不敷出,所以气温继续降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进入数九寒天。

冬季受季风的影响,从北方而来的干冷空气,带来的是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对流蒸发增强,因此,冬季空气湿度小,气候干燥。

冬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人的生物钟随着四季的轮回作有序的变化,同时也在受着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冬季人体的一些生理指标在气候和温度的影响下,会出现相对应的变化。

(1)血压容易升高血压会随着时间和季节的推移发生波动,一天中血压的波动是昼高夜低,一年中则是冬高夏低。因为夏季天热,周围血管舒张,缓冲余地大;而冬季寒冷,外围血管收缩,血压就升高了。高血压患者在冬季应该注意血压增高,尤其是早晨9点左右容易出现意外,要做好防护工作。

(2)免疫功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跟血压一样,也会随着时间和季节波动,昼低夜高,春高冬低,因此冬季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久病体衰、体质虚弱的人和老年人要谨慎过冬。

(3)新陈代谢降低新陈代谢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温度对酶的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酶的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在低温情况下,酶的催化活性降低,因此在冬天里新陈代谢比较慢,如果不慎养生,则会造成体质亏损,影响来年身体健康。

天地闭藏冬季养收藏一年四季变迁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气化现象,这种现象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相应,所以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秋天要养“收”,冬天要养“藏”。

冬天要藏阳第一,冬天要少损耗阳气,要避寒就温,不要过度劳累。第二,要少出汗。

不做剧烈运动,不要无谓地损耗阳气。第三,衣服要穿暖,顾护人体。

冬天要藏精藏精就要藏五脏之精,尤其是肾精。肾精是五脏精的根本,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冬天脾胃吸收功能好,是藏精的好时候,也是贮备精气的大好时机。一般人在冬天体重可增加15千克左右。还要注意冬天不能随便减肥,减肥应放在夏天,因为冬天是主藏的季节,不应违背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如果没有很好地养“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就会降低免疫力,从而影响正气,以致正不胜邪气,来年春天就易得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藏精呢?第一,节欲保精是首要,避免房劳太过、酒色太过、避免纵欲。

第二,避免精细操作太过。精细操作指脑手并用的工作,如电脑操作、精密仪器操作、驾驶、雕刻、手术操作等,要适当地给予大脑休息。

第三,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肾,或营养缺乏者冬天要注意营养全面,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进补。

冬天要藏神冬天万物闭藏,人的神气也应内藏。也就是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正与夏日调养精神的方法精神外放、“使华英成秀”截然相反。

中医学强调“神藏于内”,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是在人们激烈竞争的今天,更有其重要价值。那么神气如何内藏?第一,要做到“三少三多”。少躁动、少喧哗、少生气;多睡眠、多平静、多安心。第二,多吃养心安神之品。如大枣、桂圆肉、百合、莲子、米粥等。

冬季肾当令养护肾脏冬天气化应于人体的肾,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所以,按照人与天地的关系,冬天重点在养肾。养肾既要养肾阳,也要养肾阴。

养肾阳冬天,天气寒冷,寒气通于肾,就是说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冬天为肾主令,人体五脏中,肾为阴脏,寒气又通于肾气,所以冬天要养肾。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所以冬天养生首先要保护肾阳。

养肾阴冬天,天寒地冻,是阴极时期,也是阴阳都易失调的时候。冬天天气虽然寒冷,但有一部分人,因为失于调养而易升内热,内热又可伤阴,导致阴亏。

所以,冬天不但要养肾阳,也要养肾阴。

养肾精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因此应多补养肾精。肾的功能是藏精,《黄帝内经》说“肾主蛰”、“封藏之本”,就是说如果借助冬天肾主藏的本领进行封藏肾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肾精不足可以通过饮食调养:多喝鸡汤、骨头汤;多吃核桃、桑椹、黑枣等、枸杞、黄精、何首乌、鹿茸、鹿角、阿胶等。

养肾气肾气指肾的功能,肾功能减弱可导致纳气作用减弱、行水功能减弱而致水肿,并且影响到脑功能减弱,以及藏精、升髓、充耳、华发、二便及卫外功能减弱。肾为元气之根,肾气不足发展下去会导致肾阳虚。

肾气不足有两个发展方向,肾气不固,肾气不足则元气无根导致肾不纳气、呼吸气短;卫虚失御,肾气虚导致卫气不足,从而形成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因而易生病。因人体的营气与血,循行于血管内而营养周身,而卫气独行于脉外,作用是防御。卫气不足则免疫力下降,而卫气又受肾气的影响。

万物收藏顺应冬时,敛阴护阳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7日或8日。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古时我国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到立冬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表示冬季开始,含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立冬节气用占h的方法来预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古代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立冬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中医学认为,立冬的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无论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季,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冬季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控制情志活动,力求其静,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的得以潜藏。

起居调养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失去则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以养阴护阳为宗旨,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立冬补冬饮食补养好时机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立冬节气的到来,使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立冬节气,意味着冬藏的到来,中医学认为,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国人对食补情有独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利用食补藉以养生。立冬补冬,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补虚损,抗寒冷,复元气,预防疾病,有谚语称其为“冬令进补,明年打虎”。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索、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但这样会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季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冬季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寒冷的环境,适当进食高热量食品,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在0℃左右,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加快,随之皮下脂肪增多,使之减少散热,故应多吃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温补调养可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升发,从而温养全身组织,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强壮,有利于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季饮食调养,一般宜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也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避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粮食和薯类,谷类食物不能减少,以成年人日需400~500克为参照标准。

脂肪是最浓缩的能量来源,能防止体温散发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主要来自于植物油和动物油脂,冬季日需25~30克。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用以维持血糖恒定。蛋白质也能产生热能,人体每日所需的能量10%~15%来自蛋白质,常吃畜禽肉、鱼虾、海参、豆制品、牛奶等,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a7bf5800029bd64783e2cce.html

《冬季养生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