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面试:试讲示范稿14篇

发布时间:2020-06-13 09:02: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1. 题目:《gkh》

2. 内容: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掌握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

(3)认识“画、打”2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4)板书整洁、美观。

一、《gkh》

(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入拼音王国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我们先来给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已学习的单韵母卡片)今天,拼音王国里又迎来了几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出示课件)顺势板书课题“g、k、h”。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声母g

(1)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话,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生:图上画着几只鸽子,衔着一只花环。)通过学生反馈总结白鸽的“鸽”就是g的发音。教师出示卡片g,示范发音,学生模仿跟读,教师指导g是舌根音。

教师提问:“谁能编一句小儿歌帮助我们记住g的音?”

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出示儿歌:鸽子鸽子,g g g。巩固g的发音,同时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的形式练习g的发音。

(2)教师再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g的形。教师提问:“看看图,再看看g,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结g像是鸽子衔着的花环。

出示顺口溜:像个花环,g g g。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提问:“看老师手里的这个9,谁能给它施个小魔法帮它变个身?”出示教具“9”的铁丝,让学生观察教具,学生将下边弯一弯就是“g”。

出示顺口溜:像个9字,g g g。加强学生对于g的形的认识。

2.教学声母k

(1)教师引导学生看插图说话,提问:“同学们看图上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数一数有几只蝌蚪?它们一齐向什么地方游去?”(八只小蝌蚪在水里一起向草丛中游去。)教师出示卡片,示范发音,引导学生把手掌打开,手心对着嘴感觉气流的强弱,k送气。学生跟读,教师指导。

出示儿歌:蝌蚪蝌蚪,k k k。

(2)教师再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k的形。提问:“你能在插图上找到k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记住它?” 教师指导书空和书写,k由两笔写成,占中上格。

3.教学声母h

教师提问:“图上画着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问题并自由发言后,小结:喝水的“喝”读得轻些短些就是h的音。出示h的卡片,教师进行指导发音,学生模仿。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关于h的形的记忆方法。教师再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h的形。

出示儿歌:喝水喝水,h h h。

顺势出示顺口溜:像把椅子,h h h。

4.练习两拼、三拼

(1)教师:“我们认识了由声母与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让我们回忆一下,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什么?”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教师:“请你先自由地拼读一下两拼音节。”开火车进行g、k、h与韵母的两拼练习。

(2)教师出示课本三拼示意图提示的方法,教师:“guā是由声母g,介母u,和带调韵母ā三个字母组成的。”出示三拼音节“声轻介短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拼读规则,帮助学生反复多次拼读,通过教师示范、学生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5.比一比,拼一拼

(1)教师:“图上画了什么?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说流畅。

(2)教师出示PPT,提问:“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学生先拼读生字,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进行鼓励式评价。顺势出示卡片:花、哥、弟、个、画。进行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加强识记。

(3)组词扩句。教师提问:“你能给新认识的生字宝宝组词吗?帮它找到好朋友。”进行组词交流,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的词汇积累真丰富啊,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积累、热爱学习的小学生。”

(4)教师进行提问:“谁能试着用一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将组的词,连词成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知识

1.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的三位新朋友g、k、h,并且帮它们找到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好朋友,请你向它们打打招呼,看看都熟悉了么?出示本节课学习的g、k、h与韵母组成的两拼、三拼音节,学生自由拼读。

2.教师:“g、k、h带着好朋友们一起来参加爬梯子大赛了,我找一位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拼读一下屏幕上的音节,看看能不能帮助它们顺利登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教师指导书写练习。教师:“大赛结束了,让我们把g、k、h送回四线三格的小家休息一下吧。”引导学生观察g、k、h的笔顺、占格。重点指导:g由两笔组成,占中下格,第一笔是左半圆,第二笔是竖左弯。k的“<”叫做“左斜右斜”,由一笔写成。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边讲解一边书空。”引导学生关注笔顺后进行描红,书写练习。

通过多媒体讲台呈现书写练习,进行点评指导。

(四)布置作业

1.在四线三格中中书写g、k、h。

2.回家用捏橡皮泥的方式捏出本节课新认识的音节朋友们。

五、板书设计

gkh

gā------guā kā-----kuā hā------huā

画、打

二、

1. 题目:《富饶的西沙群岛》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教会学生理解词语“五光十色”“各种各样”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3)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

二、《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情境导入

教师结合多媒体播放海岛的图片,并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度假的时候,有没有去过美丽的海岛?对于海岛你们有什么印象呢?

此时结合多媒体播放一组景色优美的海岛图片,播放完后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学生会回答出“美丽”“蓝天”“碧水”“白云”“沙滩”等关键词。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可爱的海岛,那里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珊瑚和鱼儿。同学们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呢? 那就让我们走进这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吧! ( 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查缺补漏,字词讲授

教师展示生字卡,以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为目的,让学生开小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词。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的小火车顺利地开到了西沙群岛,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下功夫预习了,但是同学们也要注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这一环节先纠正学生的读音,如“饶”“瑰”等易读错的字。再带领学生写一写复杂和易错的生字词,如“懒”“披”等字词。这几个形声字要让学生注意左窄右宽,其他字词让学生注意书写笔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习了本课重点的生字词后,通过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也为后续深入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做铺垫。

过渡: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就更没问题了,下面就让我们化身小记者,去采访下美丽的西沙群岛,看看西沙群岛上都有些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来报道一下你的所见所感。

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会很容易回答出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回答完所见所感后,教师总结:西沙群岛是美丽富饶的。(板书: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珊瑚、鱼、鸟等)

3.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过渡:同学们真不愧是优秀的小记者,把我们西沙群岛上可爱的生物都找了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吧!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西沙群岛上物种的特点,借助作者优美的笔触,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五光十色”“各种各样”两个词语的含义,并从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师引导:同学们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结识的小家伙的特点,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期间,教师适当巡视,然后选取小组代表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教师提问:西沙群岛有了这些珊瑚的点缀显得更加美丽了!其他小组发现还有哪些小家伙了吗?

学生:鱼、鸟。

教师在这一环节播放鸟的视频。

在重点带领学生理解“鸟的天下”让学生找出文眼,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师引导:同学们真是分析文章的小能手,看来我们的西沙群岛不仅有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同学们]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西沙群岛的特点呢?最后再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从而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巩固提升

此环节以关键词语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对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特点的掌握情况,再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升华。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激烈的小组讨论和总结,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现在老师设置了词语闯关环节,检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大家来填一填大屏幕上空白的地方。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升华情感:富饶的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要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一分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富饶,繁荣昌盛!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摘抄优美的语句并背诵。

2.观看科教频道西沙群岛的纪录片,看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特点之外,你还能看到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明天课上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风景优美

特点

物产丰富

富饶:珊瑚、鱼、鸟等

三、

1. 题目:《盘古开天地》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劈、缓”等13个字;

(2)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

(3)试讲时间10分钟内。

三、《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学习盘古的献身精神,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 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三、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领会盘古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及其故事。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我们了解的盘古么?通过刚才是的小视频,你们了解到盘古的哪些小故事呢?请同学们来分享。

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盘古,神话人物,在昆仑山开天辟地,将混沌的天地分开,从此才有了人间。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他的故事。

(板书:盘古开天地)

2.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五分钟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自己不熟悉的字词。

阅读过后:同学们,阅读的过程中老师看到大家非常认真,老师真要表扬大家。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都圈出哪些你之前不熟悉的字呢?

总结: 劈、浊、丈、微、劈、缓等

提示:引导学生掌握音、形、义。引导学生“书空”学会书写。

劈:读成“pī”,形声字,下面有刀上面有辟,意思是用到砍的动作。

浊:读成“zhuó”,左水右虫,表示水不清澈,浑浊。

隆:读成“lóng”,注意和“降”很相似;躯:读成“qū”,左身右区,表示身体的躯干。

3.深入研读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概括课文

提示:课文讲解了一个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句子,逐层分析,明悉文本内容。画出句子,全班分享。

提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说明了没有盘古的开天地,就没有人和动物生存的区域。

引导: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

提示:(混沌一片)原文中“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3)教师深入引导情感

教师引导: 盘古之前天地没有分开,为什么别人没有去劈开天地呢?

提示:盘古勇敢,更有勇气,有献身精神。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盘古奉献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4.联系实际,巩固提升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更好理解课文的“贡献”精神,升华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结合个人经历畅谈应该如何奉献、拥有献身精神。

提示:要先人后己,要勇敢的讲讲奉献。只有人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世界才会更美,明天才会更好。

5.作业布置

(1)回家再次阅读课文,复述故事给父母听。

(2)利用手头网络资源再查找一个小故事,了解故事经过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周一晨读全班分享。

6.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劈——辟 刀→动作

浊——水 虫→污浊

四、

1. 题目:《太阳》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

(3)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四、《太阳》

(一)资料分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太阳”的相关资料,谁来扮演小小科学家来个大家介绍介绍。

生:分享资料

师:嗯,你知道的知识可真多。你是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的?

师:看来阅读课外书可以帮我们增长见识,储备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下都能多读书。

今天就让我们化身科学家去一探奥秘吧。(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1)疏通字词,扫清障碍

师:疏通字词,才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屏幕上的这些词你都会读吗?这么有信心呀。谁来当小老师领读。

生:领读生词

师:注意“传说”,跟老师读。什么是传说?

生:“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

师小结:嗯,看来联系下文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小眼睛,看黑板。谁来解释下“寸草不生”。

生: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师小结:通过借助工具书,查阅词典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注意本节课有个生字很难写“殖”。“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歹字旁。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生:加一加、换一换

师: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上书写两遍,注意坐姿。看,这是小明同学的字,非常的干净,注意到了左窄右宽。

(2)感知课文,品味方法

过渡:请同学们把练习纸放到一边,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太阳。

生:课文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师:有不同意见吗?谁来补充。

生: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合作补充,我们就把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了。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1-3自然段并标画出课文用什么方法来介绍太阳特点的,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我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生:标画,汇报

师:同学们讨论得可真激烈。哪个小组愿意自告奋勇上来汇报。一组举手最快,你们来。

师小结:这段话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突出了“远”的特点。哪个小组也选择了这一特点?二组同学给大家再来读一读。

师:老师仿佛也感受到了太阳的“远”。还有其他特点么?三组同学,你们来。

生:汇报

师:你们选择了“我们看到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第二段的内容,通过作比较感受到了“大”。你们能带着自己的感受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展示读

师:是呀。太阳非常大,虽然离我们很远,但还是很热。正如文中说的“是个大火球”。谁来分析下“热”?

生:“五千多摄氏度”这惊人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气扑面袭来。

师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更易于我们读者理解。

(三)巩固提升,升华情感

师:老师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学习第4-8段,说说太阳和我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什么?并试着填一填表格。

生: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的繁殖靠太阳 形成雨雪 形成风 杀菌 温暖和光明

师:如果太阳消失了呢?

生:自由回答

师:是呀!太阳和我们密切相关,正如文中所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现在就请同学们请带着自己的体会,端正读书姿势,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没有太阳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2.课下查阅书籍或者上网了解自己喜欢的天体的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

太阳

1-3 远、大、热

4-8 与人类的关系

5、

1. 题目:《寒号鸟》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读“号、堵”等15个字,指导生字书写;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

(3)试讲时间10分钟。

五、《寒号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堵、好”等15个生字;会写“枯”等字。

2.过程与方法:梳理课文情节,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讲故事,引入新课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

2.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的内容。

提示:讲了寒号鸟和喜鹊过冬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提示: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如“号叫、号哭”。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提示:堵-“dǔ”,左右结构,左边土右边者,意思是阻碍通道的意思,可以组词为拥堵。(书空)

好-“hǎo”,左右结构,左边女右边子,意思是积极地、肯定某种事物。多音字,两个读音分别可以组词很好、爱好。

3.深入研读

(1)创设问题: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哀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来。

提示:出示两次哀号:

  ①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②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2)请学生朗读,理解寒号鸟为什么会哀号呢?

提示:因为天气太冷了,而它又没有窝,崖缝里冷得像冰窖,所以冻得哀号。理解“冻得直打哆嗦”“冷得像冰窖”,“得”后面是对前面的补充。

(3)创设问题:天气真的很冷,崖缝里冷得像冰窖,都把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那天气是一下子变冷的吗?

提示:天气是慢慢变冷的。

4.巩固提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节奏、语气中反映喜鹊和寒号鸟的不同。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寓意,体会作者书写妙处。

提示: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

5.作业布置:

(1)再读课文,扩写故事。将课文再续150字,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将自己所写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他们的建议再修改后贴到语文学习园地。

六、

1. 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紧扣诗题,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板书诗歌题目(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思考诗题中蕴含的信息,通过课前预习的资料搜集,课文中的注释和教师的点投,解读诗题。

导人:同学们,在我们进行学习的时候,读懂题目非常重要,题目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的一扇门。请大家看黑板,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山东”“九月九日”的意思,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二九相重,被称为“重九”。儒家的阴阳观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所以重阳节还有“登高节”“茱萸节”“ 菊花节”等说法。除此之外,“九九”的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山东:不是指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教师:在题目中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生字——忆, 哪位小老师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换偏旁,组词(回忆、记忆等) ....

教师小结: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自己家乡的亲人,回忆源于内心,他有着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失落、难过、孤单....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诗题。

(二)新课讲授,品读诗意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按照解决字间,走近作者、品析关键字、想象画面等步骤挖掘诗歌意义,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诗题,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的内容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古诗,在自主学习中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学生通过互相纠正的方式把握字音,注意“逢”读出后鼻音,“茱”读出翘舌音,教师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生字词的讲解。

拆字组词,学习“逢":半包围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逢”并明确“丰”有三横,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部首是"走之”的字,以开火车组词的方式理解“逢”的含义,即遇到、遇见。

看字猜义,学习“茱萸”:上下结构、“草字头”与植物相关,“朱” 指红颜色,可猜测出“茱萸”是一种红颜色的植物,教师班一步讲解古人认为佩戴茱莫可以辟邪除恶,随后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2)走近作者

教帅:同学们在解读题目时说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的心情可 能是失落的、难过的、孤单的……那么王维究竟是在一个怎样的背景里写下这首诗的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诗人王维的资料,自由汇报交流,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写作背景,为进步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教师小结:诗人王维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在15岁的时候背井离乡,独自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想求得一份功名。 这肖诗是王维17岁时的作品, 当时怡逢重阳佳节,他身处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2.想象画面,研读诗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析关键字词来想象诗歌的画面,品味诗人的感情。

教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播放的音频再次朗读全诗,并想一想, 哪些字能够体现诗人孤单、思乡的心情?把它在书中圈起来。然后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品读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全班分析、交流,教师点拨与指导。

(1)分析“独

学生组词,如:单独、独自、孤独……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进行体会,诗中的“独"指的就是独自、孤独的意思。

教师点拨:虽然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途的年轻士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这里毕竟是举目无亲的。而且,周围的环境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就越显得作者孑然一身。 王维对于亲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全都凝聚在这个“独”字当中。(板书:独)

教师引导: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面,画中有诗”,透过“独”字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他那孤独的身影。

教师明确:通过“王维什么时候?在哪里?怎么样?”的模式,学生想象说话,体会情感。

(2)体会“异”

教师引导:诗歌当中的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还有哪个字特别触动你的心弦?

学生自由分享白己的看法,如:“异”字的重复出现是强调,“异”是不一样的意思.....

教师点拨:在古代,经济的发展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古人们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很陌生,不习惯,漂泊之感会很浓烈。“异乡” 和“异客”两个词,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作者这种“格格不人”的强烈感受。(板书: 异)

(3)理解“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一读PPT中的三句诗,它们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教师展示PPT的内容:“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通过换字比较来理解“倍”字的妙处。

教师进一步引导: 王维只在重阳节思念亲人吗?这里的“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中秋、除夕....

教师点拨:“倍”字在这里指的就是加倍。(板书: 倍)既表现出了王维在重阳节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E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这种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定是显露的, 一旦遇到“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因为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4)感受“遥”

教师引导:在重阳节的这一天, 作者回忆起了什么样的家乡风物和美好记忆呢?

学生:与兄弟登高、插茱萸。

教师点拨: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地浮现在王维的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个时候他只能面向东方,合泪感叹那么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字表现了距离的遥远,也是王维的想象。(板书:遥)这里的兄弟不仅是指哥哥弟弟,还代指了所有的亲人,在这样的画面当中,最令人遗您的是“少一人”,当大家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随后,教师帮领学生进行“余音式朗读”(每个小组读句诗, 最后全班同学按连重复“少一人”),-起将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演绎出来。

(三)巩固提升,感悟诗情

学生诵读全诗后,教师进一步点拨:诗题中的“忆”,不仅是作者在回忆过去自己与亲人度过的重阳节,更多的是表达一份思念的情感。而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句更是成为佳句, 千百年来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板书: 思亲)

开展“我是小小绘画家”活动,学生以“每逢佳节信思亲”为题作画,教师巡视并展示优秀作品。画面如下。

①除夕之夜,合家欢聚,海外游子思念祖国。

②中秋来临,皓月当空,外地求职谋生的人怀念故乡。

教师小结:本诗用短短的28个字,将作者王维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千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诵读它的时候,涌上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从今以后,无论何时何地,老师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

(四)布置作业,迁移诗境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打下基础。

美好的学习时光总是短暂的,老师要布置课下任务了:

1.背诵:将这首诗有感情地背诵并讲解给爸爸妈妈听。

2.想象:如果你是王维的亲人,你会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把这些思念之情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异 思

倍 亲

七、

1. 题目:《伯牙鼓琴》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领学生体会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板书整洁、美观。

七、《伯牙鼓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根据书下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朗读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语言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体会出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难点: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进故事,激情导入

(1)教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并展示《伯牙鼓琴图》相关的图片)

(2)教师提问: 听完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点一名学生分享感受)

(3)教师引导: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 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题。(明确:课题中,“弦”字很容易读错,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引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明确:“弦”指的是琴弦,“绝弦”就是扯断琴弦)

(3)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思考:伯牙学琴那么艰辛,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

2. 通读课文,感知韵味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读2~4遍)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正音,如有必要,个别难句如“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可带读)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试着用“/”标记。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停顿划分)

(4)学生再读课文。(按照正确的停顿,自己再练读一遍)

(5)练读后再指名读,教师评价。

(6)全班齐读课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3. 读懂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那么课文中的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又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右侧板书,学生看注释、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师小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师追问:那课文的大意你们也知道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掌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4. 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1)教师设置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明确: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2)教师设置问题: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

引导点拨:伯牙作为全国闻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同学们想象一下,别人会怎么夸奖他?课文中,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伯牙的呢?

(3)教师引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教师小结:正因为钟子期听懂了自己的琴声,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 “知音”!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4)教师提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明确:心境是“喜”)教师继续引导: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明确:例如“欣喜万分”等词语)

教师小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岂一个喜字了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4句,读出伯牙得遇知音时的欣喜之感。

(5)品读课文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心境:悲;心情:悲痛欲绝)

教师小结:知音已死,岂一个悲字了得!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请同学们再读最后一句,读出悲痛之感。

(三)巩固知识

(1)教师: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多媒体课件展示短歌,播放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伴奏)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小结: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明确: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2)教师设置问题: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深厚情感)

教师小结: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曲子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小故事。

(3)积累能够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五、板书设计

伯牙鼓琴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所念 —— 必得之 ——喜知

绝弦 —— 死 ——悲音

八、

1. 题目:《猜猜他是谁》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

(2)注意习作的格式;

(3)配合适当的板书。

八、《猜猜他是谁》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拍照片吗?

生:喜欢

师:看屏幕上咱们班的合照剪影,你找到自己了吗?

生议论纷纷

师:图片无限放大,看!这是运动会上老师拍的照片剪影,猜猜他是谁?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从发型、动作上。

师: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性格和品质,同学们朝夕相处,善于观察,就能猜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习作《猜猜他是谁》。

(二)新课讲授

1.习作要求

师:仔细读读习作要求,找一找本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点?用笔圈画出来。

生:写一位同学,要突出他的特点。

师: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兴趣、爱好、特点很多,不能全写出来,一定不能透露姓名。否则就失去了游戏的趣味性。

师:你补充得很细致。一定要写印象最深刻的特点。

生:可以写一件关于他的事情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呀,品质等。

师:你补充的内容很重要!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补充,我们就能清晰地梳理出习作要“抓特点、写生动”,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展现人物。

2.梳理思路

师:老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一篇小习作,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看看能猜出来写的是谁吗?

生:“她的头发乌黑发亮,像黑色的瀑布一般流下来。”这写得是美术课代表。

师:他抓住了外貌描写,猜得美术课代表。同桌来补充,

生:“她是个热情大方的人。”这个特点形容的就是她。

师:你还从人物性格特点上猜到了。

师:老师听到有同学说了,美术节上她的精彩表现和对其他同学的帮助,这些点滴生活也能猜出来。

师小结:本文就是从语言、外貌两方面描写了班上的这位小同学,其中对动作进行了重点描写。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3.规范格式

师:在正式习作之前,让我们来回顾下习作的格式要求,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我找小老师来温馨提示。

生:题目居中,段前空两格。

师:还有补充吗?

生:要多关注标点符号的占格,书写要干净、工整。

(三)巩固小结

1.课堂练笔

师过渡: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要开始习作了,现在,请拿出练习纸开始创作吧!

教师进行巡视,师:注意调整坐姿,一拳一尺一寸。

2.展示点评

师:我看有同学坐端正示意老师了,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位以小组,交流展示习作并进行修改。

生:激烈讨论

师:小眼睛看过来,这是一组同学的习作片段,自己读一读,试着当小老师来点评一下。

生: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恰当地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进行描写。写得很精彩!

师:老师也发现了,这几句泛红的句子写得很生动。值得我们学习。还有补充吗?

生:结尾用问句点题,“猜猜他是谁”。

生:有病句需要修改,对于人物的外貌还可以再具体点。

师: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修改习作)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篇习作的人物形象就更鲜明了,他描写的就是他的同桌。

3.小结收获

师:请同学们把练习纸放到课桌左上角,坐端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猜猜他是谁》,你有什么收获想同大家分享的?

生:各抒己见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颇丰呀。

(四)作业布置

1.课下修改完善习作,评选优秀作品展示。

2.互相猜一猜都写得是班级里的谁。

(五)板书设计

猜猜他是谁

开头:抓住他的外貌特点

中间:讲述一件有关他的趣事

结尾:点题——猜猜他是谁

九、

1.题目:《雪地里的小画家》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配合内容设置师生互动;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4)板书设计要整洁、美观。

九、《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下雪吗?有一个小娃娃也非常喜欢下雪,你们看——播放雪娃娃视频。小朋友们,这个娃娃是谁呢?

生:雪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描写雪人的儿歌,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堆雪人

堆呀堆,堆雪人,圆圆脸儿胖墩墩。

大雪人,真神气,站在院里笑眯眯。

不怕冷,不怕冻,我们一起做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喜欢下雪啊。有几只小动物也特别喜欢下雪,他们还会在雪地上作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二、新课讲授

师:通过之前的预习我们已经读熟了课文,圈出了生字,现在请小朋友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儿歌,还可以加上动作做一做。小朋友们读的真起劲,光会读可不够,还得把生字都记牢,这几个字可不太好记,你们看。我们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加一加的办法。

师:力气的力加上两点就是为什么的为,课文中还有哪个生字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

生:上眼皮垂下来——垂目就是睡。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用。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就记住了这些生字,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这些生字你们能读准吗?

生指名读,生充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读。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调皮的小雪人带着生字宝宝又藏进了课文里,你们还能认得他们吗?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看谁读得最认真,老师想请她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咱们班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准备带大家去看雪。站在这么美丽的白雪世界里,你最想做什么呢?

生: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

师:在雪地里有这么多游戏可以玩啊!好玩吗?看着你们的笑脸,老师都感觉到了你们的快乐,这么快乐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边玩边喊:“下雪啦!下雪啦!”把你们玩游戏的开心、快乐读出来。

生读“下雪啦,下雪啦!”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你们。让我们一起齐读“下雪啦,下雪啦!”当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得正欢时,小画家也来了,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小画家吗?我们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师:这些小画家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小鸡画了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师:小动物真了不起,他们还会画画,可是老师不明白,小动物用什么画画的呢?

生:“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师:原来小动物画的图案就是他们的小脚印呀。

师:大家想不想看看小动物们的画呀,可是老师一不小心把它们的画弄乱了,哪位同学能为老师把小动物和他的画一一对应起来?

生举手分别对应小动物们的画,教师点评。

师:这些小动物的本领可真高强,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出这么美丽图画来,你们羡慕它们吗?想不想成为这么厉害的小画家?现在你们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们,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指导学生读出骄傲的语气)

师:这些小画家简简单单几步就画好了一幅画,真是了不起。我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看看谁能读好它。

指名学生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师:多自信、多神气的小画家啊,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地成为了你们的画纸,上面布满了你们美丽的画。真的是太漂亮了。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谁能用书上的话回答老师?(出示青蛙冬眠的图片同时出现课文中的两句话)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师:这两句是一问一答的,我们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这两句。

生朗读。

师:这小青蛙还真是个小懒虫,大白天的还在家里睡觉。我们要不要去叫他起床呢?

生:不能叫。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在冬眠呢。

师:哇,你们一定是爱看课外书的孩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冬眠的知识吧。青蛙是冬眠的动物之一,当冬天到来时他找不到食物,就躲在洞里不吃不动。到第二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它就会醒来继续帮助人类捕捉害虫了。好了,那我们就不要打扰小青蛙了,让他好好休息吧。

三、巩固小结

师:雪地里的小画家玩得多开心呀,他们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这篇课文吧。今天,我们弄清楚了这几个动物脚印的特点,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

生:我见过小猫的脚印,像梅花……

师:要想弄清楚更多动物脚印的特点,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更多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十、

1. 题目:《对韵歌》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加一加、组词等识字方法识字;

(3) 设计合适的板书。

十、《对韵歌》

(一)视频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吗?你听,老师准备了一首特别的歌——《笠翁对韵》。这首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来说?

生:每句话中都有“对”字(板书:对)

师:那同学们会对对子吗?我们来试一试。天对( ) 上对( ) 男对( )看来大家很喜欢对对子。

师小结:由许许多多对子组成的儿歌,就叫做——对韵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韵歌》。齐读课题。

(二)新课讲授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课本,翻到第1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展示

师:你读得可真流畅!要是声音再洪亮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鼓励式评价激发兴趣)

生展示,给予点评或指导。

师: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读?请你带大家读一读(真是个小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摆好读书姿势。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来了窗外的小鸟,你们看,它跟我们玩儿起了捉迷藏的小游戏呢。遮住了前边的字,你还会读么?这么有信心呀。我们来挑战一下。

生:展示(遮挡读,定位识字法)

师过渡:生字宝宝觉得小朋友读得太棒了,他们跑来和大家见面了,小朋友叫叫他们好吗?

1.出示“云、雨、风、花、鸟、虫”六个生字(贴字)。

师:小小火车哪里开?(开火车检查)

生:这里开这里开……

师:注意“虫”后鼻音,跟老师读“虫”

2.图文对应,了解字义

师:你听,这是——风来了。风常常伴随的——是雨(师贴画)

你听!这是什么雨?(大雨、暴风雨、狂风暴雨、毛毛细雨的声音)

淅沥沥,沙啦啦的春雨来了。你看什么开了?——花(师贴画)给花找个朋友(迎春花、桃花……)

美丽的花儿随风摆动,散发出扑鼻的香气,引来了——鸟(师贴画)你来读(指名读)

谁还有好方法记住它?

生:乌鸦的“乌”加上点就是“鸟”。

师:嗯,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认识汉字。

师:你看,这是哪个字,大胆猜一猜。(出示:云的象形字演变)

生:云(贴画)

师:能说说你怎么猜出来的么?

师:对,上边的部分像极了“云”的前两笔横的样子

小结:古人真聪明,他们把一样东西简单地画下来,就变成字了,这就是象形文字的魅力。“云”这个字还是本节课可要学写的生字,小手摆好,我们来书空一下。

师:谁来给同学们讲讲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写字。头正、肩平、背直、足安。写字姿势:老大老二不见面,老三快快来帮忙,老四老五里边藏。

学生书写、评价、再写一个。

师:谁能给它组词找个朋友?

生:白云、乌云……

师:你积累的词汇可真丰富

师: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奖励一个小游戏。

(1)出示“云、雪、雨、鸟、风、花、虫”的生字卡。

现在这些生字宝宝跑乱了,忘记自己跟谁对了,你能把他们配对回去吗?

找同学上前来贴画。画与字进行配对。

(2)师:出示前两句,老师有个小疑惑了,为什么鸟不能对树呢?

生:对对子是一类一类的,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自然现象对自然现象。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小同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小眼睛仔细看,老师要变个小魔术了。变变变!(出示断开的《对韵歌》,前两句和第三句分开。)你发现了什么?

生:前两句都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第三句是两个字对两个字。

 出示:山清 水秀 柳绿 桃红

师:三个字对几个字?五个字呢?二十个字呢?据说,最长的对子有两百多个字呢。

师:魔术变变变!去掉“对”字朗读。(出示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请你读一读,有什么区别?

生:四字词语

(3)理解“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

师:老师带来了两幅图。图中藏着哪个成语。(看图选成语)

教师启发:当你看到这样的山水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当你看到这样的春色时就可以说是“柳绿桃红”。那你能带着感受读读吗?

生展示,师评价,教师师范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韵歌》这首小儿歌,你能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读一读吗?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同桌之间练一练。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生:拍手读合作读等。

师小结:你们的配合真默契!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也来学习下这种新的方式,试着背一背。

(四)作业布置

看来小朋友们很喜欢对对子,这儿有一本专门写对子的书(出示:《笠翁对韵》),课后,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背一背。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五)板书设计(或配合简笔画、贴图)

对韵歌

云 雨

雪 风

花 对 树

鸟 虫

山清 水秀

柳绿 桃红

十一、

1.题目:《父爱之舟》

2.内容:

3.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

十一、《父爱之舟》

一、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课文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感受。

生:图画上人很多,有一种抽象美。

生:图画给人宁静祥和的感觉。

师:没错,这位画家的画作常常给人营造出水墨画的意境,他最擅长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的绘画艺术相结合,他就是世界级画家,也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课文作者——吴冠中。同学们猜一猜,作者可能是哪里人?

生:江苏。

师:没错,作者来自江南,出生于鱼米之乡的江苏宜兴。为什么这样一位声名远播,成就斐然的大画家对小船如此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

二、新课讲授

1.生自由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2.预习检测生字词。

枇杷、客栈、冤枉、高跷、偏僻、启迪、缴费、粜稻

枇杷(pá);粜稻,粜:出米,卖米的意思。买米叫籴(dí)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描绘了哪些场景?

半夜喂蚕、买枇杷吃、客栈换房、穷逛庙会、糊万花筒、背我上学、为我铺床、送我报考、送我入学、缝补棉被。

4.这些不同的场景中,有什么是相同的?

父亲对我的爱。

5.接下来,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花8分钟的时间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爱我的场景或细节描写,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待会儿请小组代表来发言。

生1:“缝补棉被”的场景。父亲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尽管很累了,弯着腰低着头也仍然为我一针一线地缝补棉被。

师:是啊,父亲抓紧时间,是怕我夜里没有被子着凉,父亲抓紧时间是怕我没有被子而被同学所嘲笑。这样深沉的父爱不仅打动你,我想也打动了我们。这样伟大的父爱,是值得我们读一读的。来,男生读一读这个句子。不错,女生也来读一读吧!

生2:“客栈换房”的场景。为了节约费用,我们睡的客栈遇到了不少臭虫,咬的我满身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在茶房的建议下准备加钱为我换一间更好的客房。

师:那孩子,老师想问问你,最后换房成功没有?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呢?

生:没有换成功,因为我知道父亲很辛苦。

师:我也很心疼父亲,爱是相互的,从这个场景中我们能读出父亲对我满满的爱,同时,也有着儿子对父亲的心疼与感激。

生3:“穷逛庙会”的场景。虽然没有多余的钱,但是父亲还是给我买了碗热豆腐脑,而且只买了一碗,我叫他吃他也不吃。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关注到这个场景的呢?除了刚才他所说的细节以外,还有没有细节同样能体会出深沉的父爱呢?关注一下这个场景中的这几句话,没有在描写父亲,而是对庙会的细节进行了描写,如:戏人边走边唱,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等,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单单只是凸显我们的贫穷吗?

生:不是。

师:是啊,再穷也要买,而且只买一碗给我吃。多么深沉的父爱啊。看来,每一个细节都不能被我们忽视,关注了这个细节,相信体会会更深,带着新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的分享都很精彩,一个真正的读者是会关注到每一个字里行间,甚至是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而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情感的密码。那么同学们,在父亲深沉的爱当中,我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我对父亲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感激,同样也有爱。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我理解家庭的贫困,从不给父亲多增加负担,并且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成绩回馈父母,面对父亲和姑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又何尝不感动呢?

6.理解课题含义,探究写作手法

师:是啊,除了父亲,姑爹也是一路关心爱护着我,他和父亲轮流摇船一次又一次送我上学,这一幅幅场景中,也有着我对姑爹的感激。可是,小渔船只出现在文中三个自然段里,为什么文章还要以“父爱之舟”为题呢?小渔船是串起全文的线索吗?

生:因为这艘小船与父爱融为一体,对吴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师:是啊,这艘载着父爱的小船,陪伴他度过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有爱的童年;这艘载着父爱的小船,给了他在17岁才开启绘画之旅的勇气;这艘载着父爱的小船,让他在晚年用笔墨点亮了自己生命的色彩。人生漫漫路,小船永相随。

师:本文描写父爱,选取的场景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抓住的细节也是父亲的言行与“我”的反应。这样通过平凡的小事或是细节来反映大爱或者大道理的方法就叫作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三、巩固拓展

师:同学们,学完了本文,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类似的让你感动的场景呢?谁能来分享一下?

生:文中父亲勤俭节约,怕委屈了儿子,于是亲手给儿子做了一个万花筒。这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有一次看到了一个皇冠,特别漂亮,可是太贵了,爸爸没有给我买!但是他抵不过我的死缠烂打,几天不理他,为了满足我的“公主梦”他亲手给我做了一个漂亮的皇冠,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我的爸爸……

师:父爱是深沉的,也是伟大的,所有的父母对孩子都是一样的关爱。而我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

四、布置作业

1. 推荐阅读书籍梁晓声《父亲》或观看电影《美丽人生》。

2. 回忆生活中你与父母相处的情景,写写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场景。

五、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十二、

1. 题目:《狐狸分奶酪》

2. 内容: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根据内容,适当板书。

十二、《狐狸分奶酪》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准备了一个小谜语,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只大尾。(打一动物) 对,就是——狐狸(贴图)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

生:狐假虎威……

师:嗯,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课下读了不少好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狐狸分奶酪》看看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授环节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思考一下课文里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小狐狸为熊哥俩儿分奶酪的故事,最后奶酪都被它吃光了。

师:你概括得真具体,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2.师:老师要来检查下预习情况了,文中的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自己拼一拼。

师:表扬小明坐端正示意老师了,学习习惯真好。你来带着同学们拼读。

生:拼读练习

师:同学们看这个字读——“捡”跟老师读。捡到。

师:生字宝宝看同学们学习这么认真,跳出来跟大家打招呼呢。让我们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出示生字条)

师:小小火车哪里开?(开火车检查)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运用加一加的手法记住了“吵”口+少就是吵。

生:运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了“轮”,讨论的“论”把言字旁换成车子旁就变成了“轮”。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小小识字家

3.师:(出示小熊图片)你们看,文中称他们是——小哥俩儿。

师小结:“俩”是俩具有两个人在一起的意思,因而会有更加亲密的感觉。“两”可以加量词,两个。那这两个句子应该选哪个字?(选一选,填一填,加以巩固)

生:……

师:你们同意吗?回答得非常准确,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看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熊哥俩儿带来了奶酪要跟大家分一分,读准词语,奶酪就会放进我们的盘子里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分奶酪游戏,巩固识字)

师:我们分享了新鲜的奶酪后就要看看小狐狸是怎么帮助它们分得了。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试着填填空概括一下。

生:……

师小结:提取文中的关键词也是帮助我们概括文意的好方法。

4.师: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对话多。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

师:狐狸是怎样给两只小熊分奶酪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到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熊兄弟的话。

师:同学们画好了吗?请同学们看到白板上面来,看看你们画的和老师画的一样吗?(课件出示对话)

师:看到两只小熊正在为分奶酪的事情吵起来,狐狸是怎么做的呀?

师:它“连忙跑过来”,还亲切地叫“小家伙们”,我听到有同学说了,假热情,假好奇心。谁能试着扮演一下小狐狸读一读。

生:展示

师:你真是只狡猾的小狐狸。听到你的话,熊弟弟怎么样了?——对呀,它更着急了。所以读的时候可以语速快一点。谁来试试、

生:展示。

师:老师听出了你内心的焦急,希望能分得公平,吃到美味的奶酪。狐狸把这一切都看到了眼里,所以他又有了什么举动?

生:笑了笑

师:你来演一演。

生:展示

师:狐狸的笑是不怀好意的笑,被你演得淋漓极致,你们猜猜他在想什么?

生:自由表达,鼓励性评价

师:看来狐狸的小算盘打得很响呀。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读一读狐狸的话。

师:小狐狸开始分奶酪了,他分得公平吗?熊哥俩又是什么表现?

生:不公平,所以都“嚷”起来了。

师: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小组合组学习,分角色朗读狐狸和两只小熊的第三、四次对话。一会上台来展示。

生:展示

师指导:你们表演的真是惟妙惟肖,但老师要提醒一下啦,"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这次是狐狸得逞之后的——对!暗自得意的笑,但它还要理直气壮地狡辩。所以,同学们读得时候可以声量稍放大,读出狐狸假装无辜很有道理的语气。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听同学们读书,我好像亲眼看到狐狸正在给两只小熊分奶酪呢!

(三)巩固提升,感悟文本

1.师: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生:自由表达,狡猾、机智、聪明……

2.师:可是,狐狸说,他分得可公平了 ,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他这是狡辩。熊哥俩没吃上一口,却统统被狐狸吃了。

3.师:如果你是文中的熊哥俩你打算怎么分奶酪?

生:自己分吃,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

生:亲兄弟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就像孔融让梨一样。

师:看!兄弟之间团结有多么重要。

(四)作业布置

1.课下和小组成员一起排演《狐狸分奶酪》

2.续编故事,狐狸走后,熊哥俩之间会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22 狐狸分奶酪

狐狸 狡猾

公平? 团结、谦让

熊哥俩 斤斤计较

十三、

1.题目:《商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引导学生要用商量的语气;

(2)指导学生在商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引导学生尝试学以致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与别人商量交流。

十三、《商量》

(一)设置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提问创设情境:

预设:

师:当别人说话时应该怎么做?

生1:认真听。

生2:不能随便插嘴。(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接着追问:自己说话时应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注意的礼貌问题。

2.过渡说明,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能够做到遵守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等,征得大家的同意后说明刚刚教师就在和大家商量课堂中大家应该如何表现,从而引出课题:商量(板书课题纠正读音,并解释词意。)

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是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倾听、自信地发言,好吗?那刚刚呀,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们,获得你们的同意,这就叫“商量”。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如何和别人商量事情。

(二)借助例子,模拟交际

1.教师在 PPT 上出示事先做好的“涛涛的烦恼”的小动画,提醒学生认真听、仔细看。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和别人商量事情,有一个叫涛涛的小男孩在这方面有许多苦恼,同学们想不想去帮助他呢?原来今天是涛涛的生日,他想放学早点儿回家,于是他去找他的同学小丽调换值日的时间,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2.PPT 出示错误的对话,让学生找出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指出商量应该使用温和的语气和礼貌用语。

师:动画片看完了,你们觉得涛涛这样子商量能行吗?

生:不行!

师:那你们觉得他错在哪里呢?

生1:他讲话的语气很凶。

生2:他很没有礼貌,叫别人的时候用“喂!”,没有称呼人家的名字。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说明你们都是很有礼貌的小朋友。那么你们觉得和别人商量的时候需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言呢?

指名学生说要用商量的语气和礼貌用语:你好、请、能不能、行不行、谢谢……

师强调和别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要用温和的语气和礼貌用语,并板书。

3.让学生来说一说涛涛应该如何对话,并对学生的话进行点评,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强调商量事情时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接着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的对话。

师:你们谁来说一说如果你们是涛涛,你们会怎么说呢?

请三位同学模拟涛涛商量的话,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强化对商量语气和礼貌用语的了解。接着出示涛涛与小丽正确商量的小动画,提醒学生注意观看对话。

师追问:那涛涛有没有在对话当中把他想要商量的事情说清楚呢?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生:说清楚了。涛涛今天过生日,要早点回家,所以他想和小丽换一下值日的时间。

引导学生注意商量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想要商量的事情说清楚。板书(说清商量的事情。)

4.教师借助问题推动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在商量的过程中要说清楚商量事情的理由,不要吞吞吐吐,在被拒绝之后要表示理解,不要勉强别人。

师接着播放小动画:涛涛和小丽的对话,小丽因为生病了要早点回家,所以不能值日,拒绝了涛涛的请求。

师提问:这个时候涛涛被拒绝了怎么办?

引导学生思考被拒绝后要考虑其他的解决办法,找其他人商量。并且要对小丽的拒绝表示理解。

教师接着出示涛涛继续找小美商量换值日时间成功了的小动画,并强化涛涛的成功是因为他有礼貌的说清楚了自己的理由。

(三)融入生活,思考辨析

1.教师创设出两个情境:

情境1:向同学借的书还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情境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但是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师生先模拟对话,接着请学生同桌之间任选一个情景来进行模拟对话,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商量的语气和怎样说清楚一件事情应用到生活的情境中来。

师:我想请一位学生来和我表演情境(1),来向我多借几天的书。好,请那位举手最高的同学。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生1:小胡同学,你好,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你上次借给我的书,我还没有看完,你能不能再多借给我几天?

师:不行呀,我自己都没有看呢!

生1:那好吧,我先还给你,那等你看完了之后再借给我看行吗?

师:可以。

生1:谢谢你,小胡同学。

师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接着以同样的形式模拟情境 2。

师生模拟完情境 1、2 之后,请学生以小组讨论模拟的方式进行对话。提示学生可以模拟顺利的商量过程和不顺利但表示理解的商量过程。并对学生的模拟进行一个点评、指正或者是鼓励性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商量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商量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法面面。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如何与别人商量事情?(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事情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交流:1、借橡皮 2、去打篮球 3、和奶奶商量鸡翅的事情 4、上课不要玩5、想买的书或礼物 6、和妈妈商量给爸爸的生日礼物......

师:同学们,商量的作用可真多啊,看来学会商量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难题。

(四)总结所学,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涛涛一家人的动画:涛涛在认真写作业,题目很难;涛涛的爸爸在打电话;奶奶在看电视;妹妹在又唱又跳。这时涛涛和他的家人们好好商量,大家决定安静下来,让涛涛可以认真做作业,而且爸爸还辅导涛涛完成了难题。动画播放结束后,请大家说一说涛涛的商量成功了没有,他是怎么成功的?

师:大家看完了动画,你们看学会了商量的涛涛成功了没有?他是怎么成功的?(让学生回答,强化重难点。)

师接着在 PPT 上出示涛涛感谢的话;“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让我懂得和别人商量事情的时候要用商量的语气把事情说清楚,现在我对与人交往充满了自信,谢谢你们。”

师总结:在生活中,不管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商量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用商量的语气把想法说清楚,这样人和人之间就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五)巩固所学,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需要完成两个作业:

1.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件你一直想商量但是没有商量的事情。

2.记录下你和爸爸妈妈商量的对话,与爸爸妈妈讨论课堂学习到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商量

“量”读轻声

注意语气 说清事情

十四、

1.题目:《桥》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地课文;

(2)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分析老汉的人物形象;

(3)配合适当板书设计。

十四、《桥》

(一)谈话导入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接触过的各类书籍,让他们感悟书籍中的乐趣。

教师开场白:同学们,听说你们特别喜欢读书。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读书家。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看看你们最近都读了哪些书。

2.学生分享最近所读的书籍,如《白象家族》等。

3.教师相机引出课前推荐班级学生阅读的篇目题材——《敲门声》。

教师过渡:同学们确实很喜欢读书,而且课外阅读的绝大部分是小说。看样子小说着实让大家喜欢啊。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触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接触到情节的跌宕起伏,可以体会到环境的渲染烘托。上课前呢,我也推荐大家读了一篇小说(课件展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有谁愿意当我们班级的朗读小能手,来读给大家听?

4.一名学生朗读《敲门声》,其余学生共同回顾品味。

5.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初读问题:你们听完之后都有哪些问题呀?

学生自由提问,如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门外会响起敲门声?这篇文章这么短,但为什么却这么让人吃惊呢?

6.教师随后引出“微型小说”的概念:根据篇幅的长短,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今天我们所接触的《桥》同样也是一篇小小说, 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奇魅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课题,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流畅朗读并基本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多音字: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展示句子):

①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②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3)学生自由起立解析这两句中的关键字词,如两个多音字(奔、当),并相互交流分享对关键字词的理解。

(4)教师相机引导与点拨:两个生字(咆哮),两个多音字(奔、当),难写字(搀、祭、奠),请同学们观察并相互交流,讲明难点、注意点。(教师引导:这两句话中,有几个字比较难写,但是我相信我们班的小天才们一定都可以识别到位,你们来说一-说,这几个字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5)学生展开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批改,并个别指导。

(6)教师引导学生自由交流本篇文章的初步阅读成果:攻破了重难点字词后,有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这篇课文中都读到了什么内容。

教师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并抽取学生在班内汇报。预设:生(多名)——主要写了村里洪水,老汉指挥村民从一座木桥上逃生,村民们得救了,他和小伙子却牺牲了。

(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事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洪水来临之际一位老汉不顾自身安危顾全大局,拯救村民,却被洪水冲走的故事。

2.阅读课文,把握老汉形象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再次细细精心默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老汉的形象:想必大家对文章中的老汉印象都特别深刻吧,那我们一-起来走近老汉,看看老汉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文章又是如何描写老汉形象的。

(3)班级同学分享对老汉初步形象特点的认识,教师相机引导总结:老汉是一个舍己为人、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

(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引导:那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在你们心目中对老汉印象最深刻的那些小片段?

学生起立自由接力朗读。

(5)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进行朗读,并提醒学生朗读的时候注意节奏与停顿: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呀?怎样才能把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呢?

(6)学生思考并反复尝试朗读的技巧与方法,注意感情的融人,老汉的语言特点需要在朗读的语调上进行转换。

(7)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练读,并带读范读。(朗读描写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语句时,做到情感基本达标)

3.品读课文,感悟描写老汉人物形象的表达特点

(1)教师引导:既然大家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我们心目中的老汉,那文章之中又是如何描写英雄老汉的呢?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拿起自己的笔,运用我们的学习方法一作批注, 在我们找到的描写老汉的语句上写一写自己的感触与赏析吧。

(2)学生自由批注阅读,教师相机巡视课堂并进行个别指导与点拨。

(3)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想法与阅读感受通过前后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与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不光要会自己感悟,还要做一个会分享的人。来,我们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 将自己最喜欢、最有感触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一起分享给我们的组员,并相互交流补充,看看哪一小组讨论得最激烈、交流得最深刻。

(4)全班交流,各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教师视学生小组的具体分享语段而相机指导与点拨: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一这几句话围绕老汉的外貌特点与表情特点展开深刻描写,老汉瘦弱的外表形象与他镇定自若的巍峨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他的硬汉特点。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一这两句话主要是围绕老汉的语言展开描写的,在语言表达中,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明了老汉的语言强烈,更传递出了在关键时刻老汉的清晰的指挥能力,发挥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③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这几句话是对老汉的动作描写。虽是简单的动作描写,但是一“冲”一“揪”一“吼”, 将老汉内心的怒火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表现出老汉对小伙子行为的严厉指责,可以看出老汉无私无畏的特点,因为那个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在危难面前,老汉不顾亲情,如此大无畏,为全体村庄人民着想。

(5)教师引导学生带读,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描写:来,同学们,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些描写老汉的语句吧,把我们刚才体会到的情感都融入进去。学生开始齐谈。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将老汉无私无畏、先公后私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4.拓展文本,对比烘托,移情入位

(1)教师设置问题:“如果你是这个村庄的一分子,在面对此情此景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思考并进行相互探讨交流。

(2)班级学生相互交流自身的想法,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大家也可以像文章之中的表达一样,将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绘一下,移情入位。

(3)学生分享描述,教师引导小结:是啊,如果你是这村庄里的一员,在洪水来临之际,自己想逃都来不及,更做不到像老汉一样冷静分析,为大局考虑,更做不到老汉如此舍己为人。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汉,他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是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4)教师展示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在模拟的视频中进一步感受老汉的人物形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夸-夸老汉:那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老汉,为他点个赞呢?

(5)学生自由展开语言表达,分析老汉这一英雄形象。

(6)教师总结:是的,洪水过后,窄窄的桥不存在了,然而老汉和年轻小伙子却用自己的生命在人们的心中架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之桥,这座桥紧紧地联系着党员和群众,这是连心桥,是用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架起的生命桥,它将永远放射着人性的光辉。

(三)巩固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你可以到天堂里去采访我们的这位老汉,你想了解些什么呢?老汉又会怎样回答呢?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教师相机鼓励、点评与引导。)

2.主题提升:教师激发学生对主题进行升华与把握:这是一座山,一座充满了爱的山。现在大家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之潸然泪下了吧。虽然天灾难测,但人情永恒。读到这里,思考一下,我们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桥吗?

3.学生展开思考并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文章还折射出哪些舍己为人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

4.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产党员,村庄里的大多数人才能渡过难关,让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课文,向我们伟大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积累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描写。

2.表达迁移:运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描述身边最令自已感触深刻的一件事,凸显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写在自己的练笔本上,课后在成果栏里展示。

3.阅读其他感兴趣的微型小说。

五、板书设计

神态

老汉 语言 无私无畏、舍己为人

动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01e9a0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1.html

《小学语文教师面试:试讲示范稿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