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解析版)

发布时间:2020-03-13 20:30: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18 读懂诗歌()——了解诗歌常见题材

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

一、真题速递

1.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A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从诗中来看,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2.【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1)(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6分)

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尾联“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尽力王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但想到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

考点精讲

()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或表现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或抒发对春天等季节的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田园诗始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还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代表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考点精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答案】(1)B 

【解析】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

(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

答:

【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②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

【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

2.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

望 临 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解析】“正侧结合的手法”分析有误应为“侧面描写的手法”。

2常言诗言志但此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的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6)

答:

【答案】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诗人也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2分)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五、六句诗人引用众人的说法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在七、八句以这里自古至今都是漫漫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来作回答从而表达诗人的反战思想。(2分)

诗意赏析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会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注解诗中所说的“长城战”写的是一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内容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以及之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岑 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 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

A.首联中的”“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万里分别修饰虏云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答案】D

【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

答:

【答案】“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村居书喜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项是(3)(  )

A.首联中”“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花气袭人从嗅觉的角度,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联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

(2)本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6)

答:

【答案】(1)C

【解析】 C项,“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诗人晚年贫苦,因病不能喝酒,表现的是羁旅的愁苦与孤独;“贫犹醉”意思是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

【答案】(2)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晚年有酒相伴,身体硬朗,悠闲自在;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解析】此诗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抒情诗,嘉泰二年春作于山阴,诗人时年七十八岁。首联写村居所见的水乡远景,红桥白塔,晓山春水,色彩鲜明,风景如画。颔联写庭院园林中的近景,花香鸟语,声色具备,春意盎然。颈联写诗人村居生活的乐趣: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虽然自己年老了,还是勉力到原野耕地,舒散一下筋骨。尾联庆幸自己乡居生活无人打扰——因为自家已经提前交足了赋税,整整一年没有官吏来敲门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项是(3)(  )

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雄浑广阔,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来侧面表现主题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答:

【答案】(1)选D 

【解析】D项,“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错误,七、八两句写的是临洮这一代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抛露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并没有议论。

【答案】通过描写边塞自然条件和军旅生活,表现了对军旅艰辛生活的感慨;通过写蓬蒿间杂乱的白骨,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诗歌鉴赏开头四句由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塞外广袤苦寒的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地域所写的内容。写苦寒,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地域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落日,境界阔大,气势恢宏。最后四句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诗人并没有否定“意气高”,只是觉得仅仅看到长城战中战士们斗志高昂这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所以七、八两句写出了战争残酷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此诗在构思上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22561e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html

《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