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发布时间:2022-11-08 12:1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省德阳中学牟桂芬
课题名称教学时间学习者分析
湖心亭看雪张岱
语文年级八年级1课时(40分钟)
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学习,文言背诵的积累,能诵读文言文,初步读懂文章大意。但量的积累还远远不够,仍需老师指导学习。
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翻译;2.学习用白描写景的方法。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1老师与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2学习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老师点拨、讲解,领会写景的特点与蕴涵在写景、叙事中的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复诵读,把握张岱雪夜寻幽的雅情雅致;
2、充分利用注解,适当引入资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明朝灭亡后回首往事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熟读课文。难点2.领略雪景之美,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教学资源多媒体《记承天寺夜》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用刚学过的课文引入。
苏东坡月夜无眠,不肯辜负美景,留下了千古
名文《记承天寺夜游》。张岱雪夜游览西湖,是不是
活动1也收获独特呢?引出课文。
方式二:用描写雪的诗句导入。
我们见过岑参笔下塞外的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新颖别致、生机盎然。也见过韩愈眼中春天的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活泼可爱,如同调皮的孩子。那么,张岱书写的雪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出课文。
方式三:学习对象为四川的学生,用作者籍贯引入。
大家看了注解都知道作者是浙江绍兴人,但张岱在在《自为墓志铭》中却说“蜀人张岱”。原来,他祖机籍四川绵竹。引出作者。

教学

1



2、理解文意。
1)整体感知、课文诵读。(读文本,正字音,分节
活动2奏,找语感。
学生齐读,快读,抽学生读……
2解释文言词语,疏通句义PPT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人称代词,“我”)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都消失)日更定(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余(通“桡”,撑、划)一小舟,拥毳衣(毛皮大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全)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小草,借指细微的事物)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
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哪能)(还)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尽力)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用作动词)此。
(到)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看雪,品词句
①找出作者往湖心亭看到的雪景
教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写了雾凇、天、云、山、水、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等。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③作者是如何突出这种大小对比的?用“沆砀”、三个“与”字、“一白”来突出大,用“惟”“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突出小,写出了对天地空阔、浑然一体的震撼,也表达了生命个体孤寂渺小的感慨。

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ba740f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d4.html

《湖心亭看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