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导演了深航空姐门事件?

发布时间:2015-04-12 11:42: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谁导演了深航空姐门事件?

|罗晓汀

一组疑似深航空姐的不雅视频和照片,48日开始在网上疯传并引发热议。在这些视频和照片中,当事人疑似一名年轻空姐,身着深圳航空制服并佩戴有深航LOGO的项链。随后,有网友经人肉称,这些艳照和不雅视频的当事人系深航空姐刘某某,同时附上了其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

事件发生后,有传言称该空姐不堪压力跳楼自杀。昨日上午,深航方面回应称,该航确有同名空姐,但网传照片系被PS,属于对该空姐的恶意炒作中伤。

解读

如何面对一个开放的网络时代,或者说,如何在一个信息日益开放共享的时代里保护好员工和个人隐私?当员工和个人隐私被网络放大甚至伤害时,涉事企业应该怎么保护员工?这应该是深航空姐事件留给我们最大的问题。

如果从大数据看深航空姐们事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网络上充斥的图片、视频信息都是虚假的,直至深航回应之前,所谓的当事人微博声明是假的,媒体关于当事人声明的报道也是不实的,看上去,开放的互联网并未令真相更清晰,相反,某种意义上,网络从众效应令得事件真相更难辨认。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身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还在成长中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误解与损害难以避免,那么,我们应该做才能避免伤害降临到自己身上?

一、深航危机应对的尺度感

面对网络色情门,涉事企业怎么应对?深圳航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深圳航空面对的回应困境是:说什么,怎么说?由于事件既涉员工个人私隐,又涉及航空器飞行安全,涉事企业一方面必须回应网络谣言,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度透露员工个人隐私,同时还必须保证基本回应网络质疑,而不导致新的舆论质疑或引发新的舆论关注。看似简单的一份声明,其中难度不小,让我们看一下深航回应的3个亮点与1个不足:

第一,表明立场与态度,对事件清晰定性深航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称,该航确有同名空姐,但网传照片系被PS,属于对该空姐的恶意炒作中伤。在面对网络敏感事件时,涉事企业态度清晰明确,有助于化解网络质疑,如果企业自身对事件都缺乏清晰表态,就更无法化解舆论质疑。

第二,发声内容尺度感佳,有效回应网络质疑。由于事涉个人隐私,针对已经掌握的情况,要考量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必说,但又要有效回应网络质疑。那么深航回应澄清了哪些网民疑惑呢?

疑点1:照片是不是深航员工本人?对此,深航回应称,该航确有一名与微博曝光姓名相同的乘务员,但网传照片并非该航乘务员本人。

疑点2:网络传言深航员工跳楼自杀是真是假?深航回应,该乘务员并未自杀,但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其暂时停飞,深航已安排专人24小时陪伴安抚。回应不仅清晰说明了跳楼是假的,而且说明了深航方面对当事人的处置——“暂时停飞,体现出对公众负责的态度。

疑点3:当事人发微博预告自杀是怎么回事?深航回应称,当事人没有微博,现有网上关于当事人的微博全部是伪造的。回应清晰明确地解答了关于晚上多条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微博悬疑。

第三,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回应既有硬度又有温度。深航呼吁,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每一个职业,尊重为我们服务保护我们飞行安全的空姐!”同时,深航方面还表示,对网络上恶意炒作中伤该乘务员以及深航名誉的人,将保留追诉权利。上述回应即体现出对员工的保护,又对网络炒作提出明确回应,一硬一软有机结合,清晰传递出企业态度。

综上可见,深圳航空的回应较好地回应了网络质疑,表明了企业立场,并表现出了对员工的关怀与维护,更重要的是,回应在信息公开与员工隐私维护之间把握了较好的分寸,较好地终结了网络联想效应。

但需要说明的是,深航舆情应对并非没有瑕疵,回应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正面回应不雅视频真假。

对于网上疯传的视频,深航负责人表示,网上有卖空姐的制服,视频中也没有露脸。那么视频到底是真是假呢?深航并未做出正面回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如果视频是真实的,那么上述行为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发布者将其曝光不用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深航所有的回应与关于追诉的表态都将失去法律依托,事件舆情态势可能彻底反转。

二、空姐门的始作俑者为什么找不到

或许比事件本身更值得反思的是:深航空姐门事件何以成为事件?一组疑似深航空姐的不雅视频和照片,由于包含了空姐、艳照、不雅视频等元素,在一天之内成为新媒体热门话题,但是仔细梳理事件,不难发现事件传播中的三个特点:疑点重重、源头不清、侵犯隐私。

首先是网络信息疑点重重。如果网民稍加梳理一下整个事件,就容易发现如下几大疑点:

第一:视频没有脸部,艳照要么手机挡住了脸,要么侧面难以辨识,根本无法辨认是谁,从网传生活照来看,跟当事人存在明显样貌差异。

第二:艳照门出现后,第一时间冒出冠有单位+疑似女主姓名的ID,明显不符合逻辑。

第三,微博盛传空姐跳楼 实则没有任何证据,众多所谓的当事人和亲属微博事后证明全部是假的。

可以说,上诉梳理并不复杂,可就是这样一则信息要素不齐、逻辑自相矛盾的信息,却引发了网络疯狂转载。

其次是有人造谣无人负责,无法查清网络源头。网传第一时间爆料并引导网友关注此事的,是微博上一个300多万粉丝的营销账号。截图显示,这个发布第一手明星幕后猛料,及娱乐评论的营销账号于8日晚2312分发布图文微博:快讯:深航空姐超规格服务被曝光。然而,在深航艳照相关话题上热门榜之后,该博主删除相关微博,清除痕迹,并在49日下午辟谣,表示自己并非第一个爆料的,并贴出图片作为佐证。

从网络传播看,相关图文的确在更早时间就已经出现,但究竟谁是始作俑者?事件到底是不是一则营销事件?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答案。在网络的裂变式传播之下,一次网民的狂欢突袭而至,网民赢得了狂欢,转发者赢得了关注度,那么,谁是受害者呢?

当然是当事人——事件发生后,深航艳照话题旋即登顶微博热门话题榜。各路网络名侦探柯南参与调查,曝光艳照当事人为深航空姐刘某某,并曝光了刘某某的工作岗位、手机号码、微信号等私人隐私,还晒出了刘某某的生活照、酒店房间照等。

这或许就是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在互联网大爆炸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视频、图片中的主角,任何个人隐私都有被曝光的可能,我们都可能被这个网络时代伤害,但是,却没有人必然为此负责,甚至许多人没有意思到自己需要为此负责,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身处的互联网时代。

三、“未成年”的互联网舆论场导演了空姐门 

如果要为我们所处的互联网舆论场做一个年龄判定的话,笔者个人的判断是:未成年——未成年意味着风华正茂、无限可能,也意味着冲动莽撞、缺乏规则。

互联网时代,舆论对名人的监控无孔不入,各种社会名流的言行被曝光到互联网上,在全世界都已屡见不鲜,但普通人视频引发全民性话题事后被证伪,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

在当下的法治环境下,针对类似空姐门事件,并非没有关于制造、转发谣言的法律规定,问题在于,当受害者面临的是难以追查的始作俑者和全民转发的时候,该如何问责,向谁问责呢?

每次类似事件出现后,总会有类似以下的媒体评论:公众也别把深航艳照门当岁末大片来围观。那些使用侵犯隐私的违法手段来博取眼球的,并不值得提倡。类似这样的道德规劝,我们已经听过很多,深航空姐门之前我们听过,深航空姐门照样出现了,今后呢?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有其网状快速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它可以截取任何人言行的一个片段,也可以对任何视频、图片做出加工与自定义,一旦符合了公共传播特点,无论真假,事件都可能形成快速传播,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

我们无法责备公众轻易相信,因为公众不可能对网络海量的信息加以审查,但我们无法不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保持足够的警惕——就像这个互联网曾经带给那位深圳空姐无限便利与快乐之后,却在48号这天,给予她毕生难以抹去的阴影一样,这样的风险,同样可能降临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中国互联网舆论场,从上世纪90年代出发,加速了数十年后,我们在今天终于面临着一个无法再压抑的重大问题:如何保证互联网理性?如何确保我们不受互联网舆论场的伤害?

一个人的成长要过很多坎,一个国家的互联网舆论场也是如此。关于性的流言,并非现代社会发明,自古便有,但只有在互联网环境下,一个有关空姐的性的流言,才能产生如此大的传播辐射力。这些互联网漏洞,无法用道德和规劝做补丁,我们也无法期待用技术去解决技术问题。

那么,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和网络名誉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5dccf4a9b9f3f90f77c61b4d.html

《谁导演了深航空姐门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